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西部科技》2013,(3):126-126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新发现一种基因变异可导致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生后止血功能就很差,容易出血。此前,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几种致病基因,但是仍有半数患者的致病基因没有弄清。东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了13个患者家族基因,发现有6个家族中一个名为“ACTN1”的基因出现变异。  相似文献   

2.
破解狼人之谜 先天性全身多毛症(CGHT),有时也被称为“狼人综合征”.是一种极端罕见且高度遗传的疾病。北京大学医学院张雪研究组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对患者的DNA进行了筛查。并与未患CGHT的家族成员的DNA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17号染色体的一个狭窄区域,所有CGHT患者都具有一个拷贝数变异.导致相同的4个基因中的DNA被删除。  相似文献   

3.
5例原发性痛风患者HPRT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痛风是先天性嘌呤代谢缺陷症,与嘌呤代谢相关两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EC2.4.2.8)、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S)等缺陷有关。克隆了正常中国人和4个中国原发性痛风家族5位患的HPRT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正常中国人及Case5患的HPRT编码区序列与报道的序列(GeneBank登录号M26434)完全一致,而在3个中国痛风家族4位患的HPRT基因编码区中共发现11个新突变,包括3个同义突变、1个元义突变和7个错义突变。这是关于中国大陆原发性痛风患HPRT基因突变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基因疗法是全球突破性技术之一,在单基因遗传疾病治疗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阐述了不同的基因疗法策略、载体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特点,综述了脊髓性肌萎缩症、Leber先天性黑蒙2型、血友病、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基因疗法的开发进程以及临床试验情况。目前,上述4种单基因疾病的9种基因疗法已分别取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破性疗法资格、欧洲药品管理局的优先药物资格或者已经批准上市。基因疗法的研究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患者获得治疗。  相似文献   

5.
对1例临床初诊疑似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结合其家系遗传情况进行基因诊断以明确病因。抽取患者外周血提取DNA,打断DNA并制备文库,通过核酸探针对目标基因编码区和剪切区附近的DNA进行捕获和富集,然后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2500进行变异检测,最后对患者及家系成员采用Sanger测序进一步验证。患者ITGA2B基因检出c.2267+1GT的杂合变异,遗传自其父亲,变异与家系中的患者表型紧密连锁。患者疾病明确诊断为由于ITGA2B杂合变异c.2267+1GT引起的家族性血小板型出血病16型。该位点变异为首次报道,研究结果扩展了ITGA2B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6.
《合肥科技》2007,(1):8-8
安徽医科大学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毛发上皮瘤致病基因,为根治这种皮肤肿瘤疾病奠定了良好基础。日前,中华医学会决定授予7个科技项目为2006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张学军教授领衔的“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的遗传学研究”,名列一等奖项目第二位。  相似文献   

7.
文越 《青年科学》2010,(3):10-10
21世纪是生物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时代,21世纪也是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眼科学相结合的时代。随着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多数遗传性眼病的致病基因已被国内外科学家发现,发病机理也已被确定。由于遗传性疾病会对其家族成员是否患病或是否是携带者产生影响,因此对患者家族成员做出相对应的基因检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以运动神经元凋亡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发现新的相关基因或靶点基因, 对研究AL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为临床预防、 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目标.     从网站数据库搜集ALS相关基因的数据信息, 通过多种致病基因预测工具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并预测致病基因. 整合数据信息后得到39个候选基因. 结果表明,   候选基因与ALS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利用匹配的基因表达数据和miRNA表达数据,对miRN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首先对选择出的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然后利用HCTarget算法验证预测的靶基因;最后对miRNA及其靶基因构建调控网络.调控网络中包含11个已确定的与AD有关的miRNA及6个AD致病基因.通过分析网络发现miRNA及其靶基因在正常与患病两种情况下的活性变化趋势,生物学分析也证实了它们在AD中的重要作用,为AD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牙本质发育不全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定位于4q2l.临床上分为三型:Ⅰ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Ⅰ, DGI-Ⅰ) 主要见于成骨发育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 OI)患者的口腔,其病因被广泛认为是由Ⅰ型胶原基因突变导致.Ⅲ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 Ⅲ, DGI-Ⅲ)是一种特殊的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在美国马里兰州的3个隔离民族群中独立发生.Ⅱ型(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 typeⅡ, DGI-Ⅱ)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成为研究热点.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的致病基因主要为牙本质唾液酸焦磷酸蛋白基因(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 DSPP)突变引起,独立发生且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主要对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的候选基因及DSPP的突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LL)患者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方法:利用RT-PCR分别扩增3例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Vβ24亚家族基因的CDR3,以了解患者的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然后将阳性的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产物的GDR3长度,了解T细胞克隆性。结果:患者中仅存在2-6个Vβ亚家族T细胞。基因扫描分析显示,2例患者外周血中的Vβ1、Vβ2或Vβ4亚家庭出现在隆性增殖T细胞。结论:LL患者外周血存在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的Vβ亚家族T细胞,这可能是机体T细胞受白血病细胞相关抗原的刺激作用而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白血病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张田勘 《广东科技》2001,(12):51-52
不断有研究人员指出,已经公布的人和果蝇的基因数遗漏了大量的真正的基因。“人类基因组科学”生物技术公司称,人类基因遗漏了50000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塞莱拉公司的果蝇基因测序与公立人类基因组公布的果蝇基因有一半的差异。塞莱拉公司也透露,他们正在研究人类基因组变体,不久将公布变体图谱以完善人类基因组图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膜糖蛋白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了7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20名正常人血小板表面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CD41,GPIIb/IIIa).结果初治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0例经激素治疗的ITP患者PAIg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表面阳性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0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相关抗体较治疗前下降(P<0.01),血小板膜糖蛋白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CM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的特点,是适用于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俗称“葡萄串”病的致病基因,首次被我省的科研人员发现,这一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日前,安徽医科大学对外宣布,该校皮肤病研究所“多发性家族性毛发上皮瘤基因确定”的科研项目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5.
一项针对帕金森氏症的疫苗在对小鼠的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疗效。雷维体症是异常基因蛋白在大脑中大量形成,使人体表现出不同类型的神经错乱体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帕金森氏症,它是因大脑神经受到损害而致使行动受阻,并伴随不停颤动症状的疾病。医学研究人员指出:部分人因遗传基因易于患这种病;另一种诱发病因是体内环境的毒素长期积累。无论是何种原因,现在医学工作者们还缺乏对雷维体症及帕金森氏症十分有效的治疗。许多实验研究证实.关键是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去抵制异常蛋白基因的形成.这是获取理想治疗效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采用Tn5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的方法构建水稻白叶枯病菌广西菌株K74的突变体库,Southern杂交显示Tn5随机单拷贝插入基因组。通过水稻致病性检测试验,目前获得15个致病力降低50%以上的突变体,为定位Tn5插入突变基因,经质粒拯救、测序、序列分析后发现:4个突变基因为gum基因簇基因,5个为LPS基因簇基因,2个为metB基因,1个为hrpB1基因,2个是与糖合成转移酶相关基因,1个为编码假定蛋白的基因。其中14个突变基因是已知的与致病相关的基因。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个筛选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系统,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致病相关基因,阐明该病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创新科技》2012,(1):33
<正>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来自欧洲的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发现,一种基因在肌纤维的再生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这种基因的筛选,可提前发现肌无力等肌肉类疾病。该研究由德国夏洛特医科大学神经治疗研究中心的马库斯.舒克教授和英国利兹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的科林.约翰逊教授负责。研究人员对患有一种渐进性肌肉疾病的家族成员进行了调  相似文献   

18.
漆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腐菌所分泌的木质素降解酶主要有3种: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依赖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漆酶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在白腐菌中普遍存在,也存在于少数低等真菌和植物中.漆酶多为酸性蛋白,含4个铜离子,形成3个活性区域;表面一些氨基酸被不同程度地糖基化.漆酶可催化的底物迭250种,铜离子结合区域在其催化氧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运用PCR技术cDNA文库技术,越来越多的漆酶基因被克隆,目前已克隆到的漆酶基因有大约20个.许多来源地基因都是以家族地形式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已研究的漆酶基因中都含有10个左右的内含子,这些内含子在活性域位置上有比较高的保守性.一些特珠序列存在与否决定了该酶的表达形式-诱导型或组合型.目前已有部分漆酶基因的异源表达获得成功.本文还介绍了漆酶在环境保护、造纸工业、食品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对近年来漆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氏病病毒meq基因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不同致病型毒株meq基因序列,meq基因产物及其细胞内表达特性和meq蛋白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探讨马立克氏病病毒致瘤基因meq功能。完成了648A,CV1988/Rispens,814,广西地方毒株G2,N,0093,0095,0297,0304共9个MDV毒株meq基因的序列测定。MDV不同致病型毒株的meq基因序列相对比较保守,它们相互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很高;与所有7个致瘤的MDV毒株相比,在2个MDV-1弱毒疫苗CV1988/Rispens株和814株发现有二个特征性位点突变。此外,还在其ORF中首次发现含15个氨基酸残基(EELCAQLCSTPPPPI)的2个重复和含6个氨基酸残基(PPICTP)的4个重复,全分布在MEQ蛋白C-端的转录激活域内。MEQ蛋白的表达仅局限于感染细胞的核内,而且随感染时间增加。具有从核质向核仁和核膜转移趋向;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试验证实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细胞裂解物中有大小约为60kD的特异带,利用表达的MEQ蛋白产物免疫BALB/c小鼠,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被克隆并与MD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做免疫荧光试验(FA),获得4株稳定产生抗MEQ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中3G12E6单克隆抗体能够检测到MDV致瘤株感染的CEF及自然MD肿瘤细胞中表达的meq基因产物,而CV1988/Rispens感染的细胞则未检测到,发现细胞内表达的meq基因产物可明显促进MDVGA株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感染及增殖。研究结果表明,meq基因在感染细胞内的表达水平是MDV增殖和致病,致瘤的分子基因。  相似文献   

20.
FtsZ蛋白在叶绿体的分裂过程中担负着重要作用。高等植物中FtsZ蛋白的陆续发现和功能分析加深了人们对叶绿体分裂机制的认识。植物中的ftsZ基因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家族,在对烟草ftsZ1家族的研究基础上,对烟草FtsZ2家族成员的NzFtsX2—1基因做了进一步的功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tFtsZ2—1在叶绿体的分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基因的过量与减弱表达均对叶绿体的形态和数目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