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以钛酸丁酯作为无机前驱体,两种β-环糊精衍生物作为有机体,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β-环糊精衍生物/T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运用IR、TG、SEM、激光粒度对合成杂化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新型杂化材料不仅具有环糊精特征结构的有机组分和TiO2的无机组分;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呈较均匀球形颗粒等特点.同时,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β-环糊精衍生物/TiO2中环糊精衍生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多酸和基于多酸的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结构和性能,成为非常有前途的金属药物。讨论了多酸及其衍生物,特别是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物在抗肿瘤、抗病毒和抗细菌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无机-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许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其性质取决于无机和有机组分的化学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简要介绍了多金属氧酸盐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光致变色机理和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4.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在溶胶凝胶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介于有机聚合物与无机聚合物间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文章论述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光学材料、陶瓷材料、凝胶材料及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有机无机材料制备灵活,便于分子"裁剪",实行分子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综合了半导性聚合物和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优点,理论效率高,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研究背景、结构及工作机理,从半导性聚合物给体材料、无机半导体受体材料及相界面修饰材料的角度对杂化太阳电池的发展进行了讨论,展望了有机/无机杂化太阳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具有与天然骨相似力学性能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生物活性材料.综述了生物活性材料羟基磷灰石的形成机理,柔韧性有机-无机生物活性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该类杂化材料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Mo-V-O、As-V-O和W-V-O体系Keggin型多酸在多酸化学领域的新进展,由于具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和在催化、医药和分子电子学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设计和合成Keggin型无机一有机杂化材料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正硅酸乙酯(TEOS)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合成了HEC/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探讨水硅比、HEC含量、溶剂量、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用量、温度等工艺因素对凝胶化过程,特别是材料干燥体积收缩的影响,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合成HEC/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优化工艺条件.利用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透射光谱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HEC/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EC作为有机分散相已经均匀地分散到SiO2基相中,制备的HEC/S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透明,无分相,并可能形成了新的化学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烯丙基-β-CD与丙烯酸 (AA) 的共聚合反应在环糊精聚合物链中引入活性基团羧基,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的环糊精聚合物P(CD-co-AA)/TiO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FT-IR表明杂化材料中有机无机两相间存在着化学键;SEM证明有机无机两相高度相容;TGA证明热稳定性能有大大的提高. 通过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证实杂化材料P(CD-co-AA)/TiO2的光催化效率是TiO2的2.6倍. 考查了催化剂用量、甲基橙溶液的初始浓度和初始pH值对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实验证明当溶液的初始浓度为4 mg/L和初始pH=2及催化剂用量为0.8 g/L时,杂化材料表现出更为优良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利用微生物合成微生物-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过程中,由于生物元素N、P等的自然掺杂,使该类材料具备了普通杂化材料所不具有的优越性能,因而研究与应用发展迅速.目前微生物-无机杂化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抗菌剂、生物催化、光催化、污染物去除和抗肿瘤等众多领域.尽管微生物-无机杂化材料种类繁多,但根据微生物的参与方式,可将这些杂化材料分为全细胞-无机杂化材料和非细胞-无机杂化材料两类.文章依据这两类杂化材料的典型特征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不同类型微生物-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并对该领域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能够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实现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本质的复合,可以获得传统材料所不具有的结构、相态、性能和功能,广泛应用于光电、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本文着重总结了几类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以及它们在荧光、光声和拉曼生物成像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超亲水性涂膜制备技术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无机溶胶、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制备超亲水表面的方法,并对超亲水表面的未来应用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正硅酸乙酯、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氨水为催化剂,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级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该纳米杂化材料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粒径越来越大。将不同量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加入光固化涂料中制备了杂化涂料,研究了固化膜的形态、力学性能及漆膜的性能。结果表明:杂化材料可以改善UV固化膜的硬度、附着力和抗冲性能。  相似文献   

14.
多酸-有机高聚物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酸-有机高聚物杂化材料结构独特,性质优良,是一项多学科交叉的前沿课题。综述了多酸-有机高聚物的制备方法、功能性质及其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纳米SiO2/聚合物杂化乳液是重要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之一,它兼具有机和无机材料的优点。综述了纳米SiO2/聚合物杂化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共混法、Sol-gel法和原位聚合法。探讨了纳米SiO2/聚合物杂化乳液成膜机理进展。指出纳米SiO2/聚合物杂化乳液是功能涂料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 A)-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 A)/T iO2杂化材料,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为杂化材料的主要成分,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BM A)以改变PMM A/T iO2杂化材料易碎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无机相与有机相通过S i-O-T i共价键相连,T iO2的加入增强了聚合物材料的抗紫外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红外光谱(IR)技术对嫁接了手性3,7-二甲基-6-辛烯酸的杂化材料M2(OH)(4-x)(C10H17O2)x·zH2O中有机官能团与无机金属的配位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杂化材料M2(OH)(4-x)(C10H17O2)x·zH2O中,羧基官能团采取了二齿配位的连接方式,一端与无机金属连接,另一端通过氢键与羟基或者水键合。  相似文献   

18.
采用sol-gel法制备以钛酸正丁酯为无机前驱体,直接大红4B(DR28)偶氮染料为有机分子的有机—无机杂化热释电材料.探讨该杂化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结构分析;并将该材料制成薄膜并极化测其热释电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杂化薄膜材料热释电性能较好,热释电系数高达1.78×10-6C/cm2K.  相似文献   

19.
正光致变色智能材料由于其独特的光敏性,在光学镜片、汽车挡风玻璃、装饰,军事人员的伪装服装,武器,住房和其他作战的隐蔽材等民用及军事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或无机材料领域,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可修饰性强和光响应快等优点,但大部分不耐高温且易疲劳;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具有高稳定性和耐疲劳等特点,但普遍消色慢.有机无机杂化光致变色材料结合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优点,因此新型光  相似文献   

20.
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发光杂化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杂化材料无机/有机组分间化学键作用的强弱,可以将杂化材料分为第Ⅰ类杂化材料(组分间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等弱键相结合)和第Ⅱ类杂化材料(组分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其中第Ⅱ类杂化材料由于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发光强度以及均一性等许多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溶胶凝胶法制备Ⅰ、Ⅱ两种类型稀土发光杂化材料的研究进展,相比其它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有很大的优势,所需反应温度低、制得的材料化学均匀性好以及纯度高,因而该方法有望在制备杂化材料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