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研究两种工艺的含铜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时效硬化行为,一种是直接固熔时效处理;一种是在固熔与时效处理之间进行一定量的冷预变形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时效温度内,该钢的ε-Cu析出动力学曲线均会出现双峰甚至三峰现象.且经过预变形处理的钢,峰值出现的时间大幅度提前,峰值的高度也有明显的提高,在低温450℃时,预变形的这一作用更加明显.变形时效后,试验钢中的ε-Cu析出大量增加,且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2.
Cu-Ni-Si-Cr合金时效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时效与时效前的冷变形对Cu-2.37Ni-0.58Si-0.39Cr合金时效后硬度及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920℃固溶处理后,在500℃时效时可获得较高的硬度,而在550℃时效可得到较高的导电率;合金时效前的冷变形可加速时效析出,试样经80%变形后,在500℃时效1h,显微硬度可达HV271,而固溶态直接时效仅为HV239。合金在时效析出过程中有两种类型的析出相,分别为Cr3Si和Ni2Si。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预冷变形条件下时效温度及时间对CuNi2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在880 ℃×2.5 h固溶,经不同预冷变形后时效,具有较强的时效强化特性;同时预冷变形能够促进时效过程中第二相的析出,并具有晶界析出倾向;当预冷变形达40%,500 ℃×1 h时效,合金布氏硬度(HB)达193,抗拉强度(Rm)达765 MPa,伸长率达11%,与未进行预冷变形的合金相比,可获得较高的硬度、强度及较好的综合性能.合金热处理后的拉伸断口为韧性断裂,形貌特征为沿晶型韧窝,这与析出相具有晶界析出倾向的特性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金相显微组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及透射电镜分析等手段研究添加微量Sc元素对2099铝锂合金的不同状态下组织、元素分布、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量钪元素的添加能够抑制再结晶的发生,使合金铸态、均匀化态及固溶态的晶粒粒度明显减小;拉伸断口出现明显分层现象,显著增强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但对达到时效峰值所需的时间没有明显影响,合金时效响应速率明显减慢;微量钪元素的添加影响了合金的时效析出过程,使基体中析出了更多、更细小的δ′相和T1相,使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喷射成形Al-Zn-Mg-Cu系超高强度铝合金的沉积态和挤压态的组织,对挤压态合金进行了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得到了时效硬度曲线,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沉积态合金孔隙较多;挤压态合金内存在大量的颗粒,经能谱分析为富铜相;固溶温度达到490℃时,晶界出现熔化现象.时效硬度曲线表明:采用120℃时效,在15~25h之间达到硬度峰值;采用135℃时效,达到硬度峰值的时间与合金的成分有关,随着Zn含量的增加,达到硬度峰值的时间变短,而抗拉强度基本稳定在700MPa左右.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温拉伸测试、断裂韧性测试并结合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组织分析方法,研究淬火水温(20~60 ℃)对7B50铝合金厚板组织和强韧性的影响,并探究不同时效处理制度对淬火水温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 7B50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对淬火水温不敏感,但断裂韧度随淬火水温改变变化显著,当淬火水温从60 ℃降至20 ℃时,峰时效态和过时效态合金的断裂韧性分别增加12.9%和11.4%.当淬火水温较高(40 ℃和60 ℃)时,与过时效态合金相比,峰时效态合金的断裂韧性对淬火水温更敏感.透射电镜观察揭示了晶界组织的差异导致的合金断裂韧度的变化.随着淬火水温降低,淬火态合金的晶界脱溶析出相尺寸逐渐减小,并且在时效处理后使晶界析出相尺寸减小、无沉淀析出带宽度变窄,特别是峰时效态合金的晶界析出相尺寸和晶界无沉淀析出带宽度随温度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难变形镍基高温合金GH720Li进行了亚固溶处理、亚固溶+单时效(650℃,24 h→空冷)或双时效处理(650℃,24 h→空冷+760℃,16 h→空冷)以及870℃时效3000 h条件下γ′相演变规律的研究.发现一次γ′相受亚固溶处理影响较大,发生部分回溶的程度随固溶温度升高而增大,时效处理使一次γ′相向球形或近球形转变;二次和三次γ′相在亚固溶保温过程中完全回溶,在时效处理时补充析出明显且析出数量和区域随固溶温度升高而增大;870℃长期时效时,合金组织逐渐均匀,二次和三次γ′相完全回溶,晶界一次γ′相时效500 h后有所粗化,合金硬度先降低而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8.
对难变形镍基高温合金 GH720Li 进行了亚固溶处理、亚固溶+单时效(650℃,24 h→空冷)或双时效处理(650℃,24 h→空冷+760℃,16 h→空冷)以及870℃时效3000 h 条件下γ相演变规律的研究。发现一次γ相受亚固溶处理影响较大,发生部分回溶的程度随固溶温度升高而增大,时效处理使一次γ相向球形或近球形转变;二次和三次γ相在亚固溶保温过程中完全回溶,在时效处理时补充析出明显且析出数量和区域随固溶温度升高而增大;870℃长期时效时,合金组织逐渐均匀,二次和三次γ相完全回溶,晶界一次γ相时效500 h 后有所粗化,合金硬度先降低而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铸态、固溶态和时效态的第二代镍基单晶合金DD11的显微组织进行定量表征,并测试了不同一级时效处理后的合金1 100℃/140MPa和980℃/250MPa条件下的持久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经过1 320℃/6h固溶处理后,(γ+γ′)共晶相全部溶解,凝固偏析显著降低,合金组织均匀。一级时效温度低于1 160℃时,γ′相为方形,一级时效温度高于1 180℃时,γ′相为球形,γ通道显著变宽,并在通道内析出细小的γ′相。随一级时效温度提高,合金的持久寿命先增大后降低。持久性能与γ′相尺寸、体积分数及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来研究固溶时效对Cu-Zn-Cr合金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920 ℃、1 h固溶,再经475 ℃、1 h时效,合金的硬度能达到最大值120.5 HV.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表明,经920 ℃固溶475 ℃时效后,Zn在合金中与铜形成单相的α固溶体基体;有少量Cr在固溶过程中未溶入基体,此Cr粒子尺寸粗大;大多数Cr粒子为时效过程析出,在基体上呈细小弥散分布,这部分析出的Cr粒子是合金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维氏硬度、室温拉伸、极化曲线测试和晶间腐蚀、剥落腐蚀试验等方法,并结合金相(O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研究回归再时效(RRA)过程对1973铝合金力学性能及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73铝合金经不同时效处理后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趋势相同,耐蚀性能由大到小的RRA工艺顺序为:200℃,60 min;180℃,60 min;180℃,40 min;180℃,20 min;T6。RRA 180℃处理适量时间可提高1973铝合金的强度和抗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并且随着回归时间的延长耐蚀性能提高,但强度有所下降。而RRA 200℃,60 min处理与180℃处理相比,虽然有更好耐蚀性能,但是强度损失太大。因此,1973铝合金经RRA 180℃,60 min处理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低碳Fe-W(Mo)-Co(Ni)合金研究(A)和(B)"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合金的硬化特性及硬化机理。本系合金具有显著的时效硬化特性:在550℃进行时效处理5~10min,硬度就将上升20~30HRC。时效曲线上出现的二次硬化暗示在时效时有两种硬化机制在起作用。实验表明,在时效过程中Co-Ni合金发生马氏体向奥氏体的逆转变,而高钴合金则未发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采用真空中频感应熔炼技术制备了Mn-Cu-Al阻尼合金,经840℃×0.5 h固溶处理后按不同温度、时间进行时效热处理,借助相关仪器分析了时效工艺对锻态Mn-Cu-Al合金的阻尼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Cu-Al合金在时效过程中发生调幅分解形成了局部富Mn区,冷却后获得马氏体孪晶,且随时效保温温度提高与时间的延长,硬度逐渐增大,阻尼性能先增加后减小,在430℃保温1 h,Mn-Cu-Al合金阻尼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处理、硬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等方法,分析不同的时效温度、固溶时间、时效时间对超高强铝合金硬度的影响,并利用正交方差分析对最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固溶温度为460℃,固溶时间为400、60、200 min,时效温度为130、150、170℃,时效时间为10、15、20 h的条件下,各参数对硬度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改变Mg-6Zn-3Sn-0.5Mn合金终时效时间,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挤压态ZTM630合金在双级时效后的微观组织特征。结果表明,该合金比较适宜的双级时效参数为90 ℃×12 h+180 ℃×8 h,在该参数下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为383.1 MPa、7.667%。双级时效之后,在基体与晶界处都有弥散细小的析出相析出,主要为Mg2Sn、MgZn2相化合物。在拉伸过程中弥散细小析出相的析出强化作用和阻碍晶粒移动产生的强化作用,使得合金的力学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6016铝合金在不同退火温度和时效条件下的硬度和蠕变性能,为生产应用领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不同退火温度和时效处理的6016铝合金的硬度及蠕变性能进行测试。【结果】退火温度对6016铝合金的硬度影响不大;随着自然时效时间的延长,各试样的硬度值都出现先略微变化,然后大幅减小再增大的趋势。蠕变系数在不同自然时效时间下出现浮动现象,蠕变系数n=1.723~2.796,各试样蠕变系数呈现先变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7d时效时出现最优值,在27d时出现峰值,随时间延长蠕变系数出现回归现象,材料形变速率减小,并趋于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但在同样时效条件下它们的差异并不明显。【结论】经过不同温度和不同时效时间处理的6016铝合金,其硬度随时效时间变化而变化。热处理对蠕变系数的影响较弱,6016铝合金的力学性能比较稳定。对6016铝合金板材采用"退火处理+自然时效"后,最适宜的应用时间是在两个月后。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f ag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hardness and impact toughness of a copper-bearing high-strength low-carbon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The hardness of the aged samples reached maxima after 1 h and 5 h of aging at 500 and 450℃, respectively; this increase in hardness was followed by a decrease in hardness until a temperature of 700℃, at which secondary hardening was observed. The impact toughness of the aged steel was found to be higher for 5 h of ag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carbide and copper precipitates; also, the secondary hardening could be the resul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austenite (formed in the aging treatment) to martensit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of the steel was perform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ecipitation behavio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steel exhibited two significant stages of copper precipitate nucleation and coarsening of the precipitates, with corresponding activation energies of 49 and 238 kJ·mol-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对新型变形镁合金Mg-6%Zn-1%Mn铸锭在320、360、420℃等不同温度下进行挤压实验,成型后实施不同热处理,并分析不同状态下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320~420℃条件下,该合金能实现平稳地挤压成型并完成动态再结晶.挤压温度越低,再结晶晶粒越细小,挤压棒材性能越好.高温(420℃)挤压成型,动态再结晶越易进行,且再结晶晶粒越均匀,更有利于后期通过热处理改善合金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径角挤压(ECAP)技术对Cu-0.16Zr-0.04Si合金在室温和液氮低温下进行1道次变形,随后在450 ℃下时效4 h.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技术,研究时效对合金变形组织的影响,分析了合金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在变形及时效后,晶界处出现不均匀分布的棒状或颗粒状析出相,基体中出现弥散分布的细小点状析出相;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导电率在变形时效处理后得到同步提高;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的断裂韧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20.
含磷高强IF钢中FeTiP相的脱溶及硬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含磷高强IF钢中FeTiP相的脱溶行为及对硬度的影响,发现含磷IF钢的时效硬化现象,实验表明,550℃时效时硬化效果比较明显。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大量细小的FeTiP相脱溶是产生硬化现象的重要原因。750℃时效时,FeTiP相中Fe:Ti:P(原子比)并不严格地符合1:1:1的比较,且在晶界及晶内均有析出,在超低碳高纯净微合金钢中,如FeTiP相等非碳氮化合物导致的硬化现象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