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双标记染色技术对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进行生长激素(GH)和生长抑素受体(SSTR)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系统和哈氏窝均存在生长激素样免疫活性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及生长抑素3种亚型受体,且脑泡GH样免疫活性神经细胞和哈氏窝GH样细胞均与3种亚型生长抑素受体共存.这些结果证明了文昌鱼可能建立类似脊椎动物原始的抑制哈氏窝分泌生长激素的调控系统,为哈氏窝内分泌学及其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方永强  翁幼竹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12):1447-1453
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双标记染色技术对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进行生长激素(GH)和生长抑素受体(SSTR)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系统和哈氏窝均存在生长激素样免疫活性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及生长抑素3种亚型受体,且脑泡GH样免疫活性神经细胞和哈氏窝GH样细胞均与3种亚型生长抑素受体共存.这些结果证明了文昌鱼可能建立类似脊椎动物原始的抑制哈氏窝分泌生长激素的调控系统,为哈氏窝内分泌学及其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详细研究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的文昌鱼内柱的组织结构,并用鼠抗人甲状腺球蛋白(Tg)和鼠抗人促甲状腺激素(TSH)单克隆抗体对内柱、哈氏窝和脑泡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除证实前人将文昌鱼内柱分为6个带以及内柱5带是甲状腺激素细胞外,还发现3带也能够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另外,哈氏窝上皮细胞和脑泡中神经细胞均对TSH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且反应强度与性腺发育周期相关.研究结果为证明文昌鱼内柱中甲状腺激素细胞的分泌活动可能受哈氏窝和脑泡所分泌的TSH调节这一假设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LHβmRNA在文昌鱼脑和哈氏窝的定位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存在于脑和哈氏窝的脊椎动物促性腺激素样物质是由自身合成的还是有其他来源,用地高辛标记的促黄体素β亚单位核糖核酸(LHβRNA)探针对文昌鱼脑和哈氏窝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LHβmRNA能够在文昌鱼脑的神经细胞和哈氏窝上皮细胞表达,这在分子水平上为哈氏窝与脊椎动物脑垂体同源以及为促性腺激素功能的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5.
LHβmRNA在文昌鱼脑和哈氏窝的定位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存在干脑和哈氏窝的脊椎动物促进性腺激素样物质是由自身合成的还是有其他来源,用地高辛标记的黄体素β亚单位核糖核酸(LHβmRNA)探针对文昌鱼脑和哈氏窝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LHβmRNA能够在文昌鱼脑的神经细胞和哈氏窝上皮细胞表达,这在分子水平上为哈氏窝与脊椎动物垂体同源以及为促性腺激素功能的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鼠抗人胎盘芳香化酶抗体、兔抗人雌二醇抗体及雌激素受体ER-α与ER-β多克隆抗体对文昌鱼消化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芳香化酶、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α和β的免疫活性蛋白在肝盲囊、中肠前部和后部的上皮细胞及肠神经元表达,后肠显免疫阴性反应,表明文昌鱼肠道像哺乳类大鼠胃壁细胞和肠上皮细胞一样,能够合成雌激素并具有内分泌作用.提供了确凿的形态学证据,并对阐明雌激素在调节文昌鱼肠道消化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以及雌激素功能的演化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猕猴大肠含5- HT的细胞,并用Weibel体视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猕猴大肠5- 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密度在结肠离心段最高,直肠密度中等,盲肠和结肠向心段最低.5- 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多分布在肠腺处,其形态多样,大多为锥形、梭形、圆形等.有些细胞的基底部有突起,突起的末端含有5- HT阳性物质;有些细胞的5- HT阳性物质释放到腺腔或肠腔面.  相似文献   

8.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其受体(GnRH-R)对生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迄今无脊椎动物GnRH及GnRH-R的研究尚少.本研究采用兔抗人GnRH-R、兔抗果蝇GnRH-R和兔抗海鞘GnRH-R的抗体,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对拟穴青蟹(Scyllaparamamosain)GnRH-R进行了免疫识别,所得结果如下:1)经免疫印迹检测,拟穴青蟹脑、胸神经团、视神经节和精巢中共有的免疫阳性条带分子质量为45~55 ku.脑和胸神经团中另有一条36 ku条带;在精巢中,兔抗人GnRH-R和兔抗果蝇GnRH-R抗体只有一条28 ku条带,而兔抗海鞘GnRH-R抗体显示有28,36和30 ku的条带.2)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离出与GnRH-R抗体相结合的两种物质,分子质量分别为38.1和54.0 ku,分别与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GnRH-R的分子质量接近.该发现提示拟穴青蟹体内存在GnRH-R,为深入了解甲壳动物生殖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发育生物学中的重要模式生物。也是全基因序列已知的唯一多细胞动物。许多基因参与C.elegans的细胞命运决定和细胞谱系发育。mex-3是C.elegans早期胚胎发育中细胞命运决定的重要基因。本文报告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ex-3 mRNA在C.elegans野生型胚胎发育中的分布。发现mex-3 mRNA在生殖腺和卵母细胞的细胞质都有广泛而丰富的分布,从受精开始mex-3 mRNA的分布开始发生了变化,从均一分布的模式开始进入不对称的分布模式。在2细胞阶段mex-3 mRNA仅在前部的大卵裂球分布很多、染色较深,后部的小卵裂球低水平分布。染色较浅,在4细胞的早期胚胎中只在前部的两个卵裂球有较丰富的分布。后部的2个细胞低水平分布,到8细胞和16细胞阶段,只有后部的一个卵裂球检测到mRNA的分布,此后的胚胎中未检测到mRNA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透明质酸酶在正常性成熟和性早熟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系统中活性的差异,进而对正常和早熟雄蟹的生殖能力进行评估,采用透明质酸底物转化法,测定正常和早熟中华绒螯蟹精巢以及副性腺中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同时考察不同孵育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正常性成熟个体的精巢和副性腺中的透明质酸酶活性远远高于早熟个体的酶活性,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孵育温度对透明质酸酶活性基本上没有影响;正常性成熟个体副性腺中透明质酸酶活性高于精巢酶活性,性早熟个体副性腺中的透明质酸酶活性极低,甚至无法检出.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脊椎动物内胚层发育的核心调控基因Sox2,Pdx1和Cdx1在文昌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形式.结果显示:与脊椎动物相比,Sox2基因在文昌鱼前肠内胚层的表达区域具有较大的阴性范围,这一阴性区域与文昌鱼的鳃弓原基相对应,说明原索动物的内胚层衍生鳃弓与脊椎动物的神经脊鳃弓在演化上并不具备器官层次的同源性;文昌鱼Pdx1基因阳性的前-中肠消化内胚层的表达状态与脊椎动物高度同源,对应于盲囊的内胚层发育原基,说明文昌鱼盲囊与脊椎动物的胰腺具有演化同源关系;Cdx1基因的表达状态也与脊椎动物高度同源,说明脊椎动物的复杂肠道系统是从较为简单的后肠器官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家兔圆小囊组织中的SYP阳性细胞和胞间阳性反应物的光镜和电镜超微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圆小囊组织中大量分布着SYP阳性表达细胞和胞间阳性突触小泡样结构,这一结果为证明圆小囊作为外周神经免疫内分泌器官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瓦氏黄颡鱼脑垂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季节瓦氏黄颡鱼成鱼脑垂体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脑垂体为背腹型腺体.神经垂体居中,前腺垂体位于垂体背面前部和后缘,由PRL细胞和ACTH细胞组成;中腺垂体位于垂体中部及背面后部,包括GH细胞、GTH细胞和TSH细胞,后腺垂体位于垂体腹面后方,组织学研究仅见一种分泌细胞.前腺垂体ACTH细胞形态、中腺垂体GTH细胞形态和数量在繁殖前后有明显变化,与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离体细胞原代培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不同类型的培养液和盐度条件培养文昌鱼尾部、鳃、肝盲囊组织细胞. 观察显示经培养文昌鱼三类组织块在贴壁后24 h内细胞开始从组织块内迁移出来,并迅速增殖形成细胞晕,鳃组织细胞为圆球形状,尾部组织细胞为多边形上皮样细胞,肝盲囊组织细胞为圆球形状. 其中肝盲囊细胞和鳃组织细胞在含0.45% NaCl、15%小牛血清的Eagle's MEM培养粉中生长较其他培养条件好,而尾部组织细胞则在含0.9% NaCl、15%小牛血清的Eagle's MEM培养粉中生长较其他培养条件好. 这样的细胞能存活近40天,从而为文昌鱼体外细胞培养及建细胞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睾酮(T)和雄激素受体(AR)在中国林蛙生精周期中不同时期精巢内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在中国林蛙生精周期的Ⅰ~Ⅴ期,T和AR在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均有分布.在不同时期的精巢中,T和AR在生精细胞的定位具有一致性.在Ⅱ期,精子细胞内T阳性反应和AR阳性表达最强.在生精周期的Ⅰ~Ⅴ期,支持细胞内T的阳性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在Ⅴ期,支持细胞内AR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其他各期,而间质细胞内AR的阳性表达最弱.结果表明,T在中国林蛙精巢内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高度可变性,T调控中国林蛙精巢的功能和发育.  相似文献   

16.
以dbEST数据库中公布的中国明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的EST序列作为数据源,利用CAP3对其进行聚类拼接,采用Blast2GO软件进行功能注释,并通过查找免疫相关的GO注释和检索免疫关键词的方法寻找免疫相关基因,经与不同物种免疫基因的比较,推测可能的免疫基因序列,并进一步分析免疫基因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通过注释和关键词进行筛选这2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互补性;预测了位于中国明对虾头胸部的60个可能的免疫基因以及位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hemocyte、haemocyte、肝胰腺、性腺和精巢中的250个免疫基因,这些基因包括模式识别受体、抗氧化蛋白、抗菌肽、凝集素等,其中部分参与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Toll信号通路等重要免疫过程.中华绒螯蟹血细胞中具有种类丰富的免疫基因,与已有的甲壳动物免疫系统相符合.肝胰腺中发现了模式识别蛋白、蛋白酶以及数量众多的凝集素种类,提示肝胰腺在免疫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褪黑激素受体亚型Mel1a在大弹涂鱼视网膜、脑部、垂体、松果体、性腺和小肠中的分布.结果表明,Mel1a分布于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小脑分子层;视顶盖边缘层和视觉层;垂体的神经垂体和腺垂体的中外侧部;松果体终囊及背囊;精巢的间质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以及精子细胞;卵膜的滤泡细胞;小肠的柱状上皮细胞外沿和肌肉层.研究结果提示褪黑激素参与大弹涂鱼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为进一步揭示Mel1a在硬骨鱼体内的分布及其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骨髓单核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酯酶(TRAP)阳性多核巨细胞计数, 研究了木豆叶水提物对1,25-二羟基维生素D3诱导兔骨髓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影响.通过破骨细胞样细胞与骨片共培养的方法,用显微摄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骨吸收造成的陷窝数目及表面积,研究了其对破骨细胞样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0.01~100 mg/L质量浓度内, 木豆叶水提物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P<0.05),同时也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骨吸收活性(P<0.05),具体表现在, 与对照组比较,其骨吸收陷窝数目和表面积明显减少,但没有呈现出质量浓度依赖性, 木豆叶水提物对破骨细胞样细胞骨吸收指数的影响的结果给予了进一步的证实. 这提示木豆叶水提物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属于垂体后叶激素家族,它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血压调节、学习和记忆以及生殖等生理功能密切相关.AVP在不同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方式和传输路径存在明显差异.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系统观察了AVP免疫阳性神经元和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脑中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点.结果显示AVP免疫阳性神经元和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可见于中菊头蝠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下丘脑外侧区、正中隆起和垂体后叶,其细胞形态与其它哺乳动物相应结构的细胞特征类似,提示AVP神经元在哺乳动物下丘脑中的分布具有高度的保守性,AVP在中菊头蝠下丘脑可能有着与其它哺乳动物类似的功能.室周视前区、终纹床核和前脑外侧束也有少量AVP免疫阳性(immunoreactive arginine-vasopressin,AVP-ir)神经元分布,而在海马、隔核、杏仁核和侧间隔等边缘核团没有发现与大鼠等哺乳动物相应结构类似的分布,这可能与蝙蝠的视觉退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大鼠小肠壁切片和撕片标本,用酶组织化学法观察小肠壁层和肠肌丛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的分布。结果发现:(1)小肠壁各层和肠肌丛内神经纤维十分丰富,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从十二指肠向空肠到回肠有逐渐增高趋势。(2)肠肌丛中有大量酶阳性神经元胞体,密布于节(丛)和节间束内,有些细胞突起在丛内和节间交织成网,有的突起末端膨大呈终扣样与邻近的细胞体呈突触样接触,小肠各段肠肌丛的节细胞酶活性和分布密度有明显差别:回肠>空肠>十二指肠,分别为37.1%,33.5%,2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