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影响金针菇多酚氧化酶活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金针菇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温度、pH、抑制剂对金针菇多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金针菇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fromFlammulina velutipes,FVPPO)的酶促褐变产物在可见光波长29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pH为5.0~6.0范围内酶活力较大;在20~40℃的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在40℃时PPO活性最强;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对金针菇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都有抑制作用,在同浓度下,对金针菇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次序为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结论 金针菇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40℃,抗坏血酸对金针菇PPO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针对黄冠梨贮藏期果皮极易褐变问题,采用抗坏血酸和壳聚糖涂膜处理方法,研究黄冠梨果皮褐变发生规律,明确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抗坏血酸和壳聚糖涂膜两种处理均降低了果皮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其中壳聚糖涂膜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两种处理均提高了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果,并以壳聚糖涂膜处理效果最佳,但与抗坏血酸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红叶石楠组培苗根诱导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使用IBA和NAA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15 d先迅速下降,然后急剧上升,在根开始伸长时,活性又开始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15 d内逐步上升,在根开始伸长时,活性也开始下降.而在不使用任何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则不生根,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15 d内逐步上升,15 d后开始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整个根诱导过程中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还发现,在生根过程中,处理与对照相比,各酶的活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红叶石楠组培苗的不定根发生和发育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星油藤是热带经济作物,对冷害比较敏感.研究通过不同浓度ABA叶面喷施探讨外源ABA能否提高星油藤幼苗的抗冷害能力.在幼苗叶面喷施水或2 ,5 ,10 mol/L和50 mol/L的ABA溶液后,放在4 ℃条件下2 d进行冷害处理.冷害处理导致喷施水的幼苗冷害等级提高,而2~50 mol/L ABA溶液处理的幼苗冷害等级相对较低.冷害导致幼苗叶片中的脂质过氧化水平、超氧阴离子的生成速率及过氧化氢含量提高;而ABA处理降低了它们提高的水平.冷害导致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降低,ABA处理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与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的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在ABA预处理后无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ABA可通过诱导星油藤的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星油藤幼苗的冷害抗性.10 mol/L以下的ABA溶液处理能达到提高抗冷害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果蔬在贮藏期间多发生灰霉病,造成果蔬严重腐烂。通过圣女果接种灰霉菌,模拟贮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腐烂,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异亮氨酸(Ile)处理对抑制灰霉菌侵染的酶的影响。将Ile组和MeJA+Ile组用10mmol/L Ile浸泡处理后,对MeJA组和MeJA+Ile组用10μmol/L MeJA 30℃熏蒸48h,然后接种灰霉菌孢子侵染,室温贮藏并进行病斑直径和酶活测定。结果显示:MeJA、Ile处理的圣女果在灰霉菌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酶活较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MeJA+Ile处理组与其余3组比较,测得的酶活均较高,且病斑直径较小,这说明MeJA和Ile协同处理可提高圣女果抗病性酶酶活,增强对灰霉菌侵染的抗性。研究旨在为防治果蔬采后贮藏过程中灰霉菌引起的腐烂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韦素玲 《广西科学》2001,8(2):135-137
为了解过氧化物酶、IAA氧化酶和氧化氢酶在植物不定根分化,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在实验室分析测定白花泡桐[Paulownia foutunei (Seem.)Hemsl]不定根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IAA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在根分化0d-2d的活性下降37.6%,随后逐步上升;IAA氧化酶活性在0d-2d内迅速下降了52.6%,随后逐步上升;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不定根化化过程中逐步上升,0d-4d酶活性从5.1上升到10.5,从第4天开始活性增加减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杨酸对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几种E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黄芪愈伤组织,并从提取物中检测几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黄芪愈伤组织代谢产物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解氨酶(PAL)的活性均随水杨酸(SA)体积质量和培养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随着SA浓度的增加可提高PAL,POD及PPO的活性,但抑制CAT的活性.结论 SA体积质量在0.01 mg/L时抑制CAT活性最明显;SA体积质量在0.1 mg/L和1 mg/L时POD和PPO活性最高,并且均在36 h出现最高峰.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小麦幼苗在Fe或Cu胁迫下的抗氧化反应机制,以宁春4号小麦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浓度(0,100,300,500μmol/L)Fe Cl3或Cu Cl2处理下幼苗根羟自由基(·OH)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多胺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Fe或Cu处理诱导小麦根·OH含量升高,且高浓度Cu处理下样品·OH含量高于相同浓度Fe处理的样品的.Fe或Cu处理对各种抗氧化酶活性有不同的影响:Fe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而Cu抑制该酶活性;Fe处理不影响过氧化物酶活性,而Cu诱导该酶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Fe或Cu处理下均受到明显的抑制;Fe或Cu处理抑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300,500μmol/L的Fe和100,300μmol/L的Cu诱导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此外,不同浓度的Fe或Cu对多胺氧化酶(PAO)、二胺氧化酶(DAO)和细胞壁过氧化物酶(cw-POD)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Fe或Cu胁迫诱导对小麦根不同抗氧化酶产生不同的影响,最终导致小麦根·OH积累;PAO,DAO和cw-POD可能不参与Fe或Cu胁迫诱导的ROS积累.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气体冲击处理对草莓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常温下臭氧显著抑制了草莓果实腐烂指数和呼吸强度的升高,而在低温下显著抑制了腐烂指数、丙二醛的上升,氮气则抑制了常温下果实腐烂指数和丙二醛的上升,加速了过氧化氢含量的下降。主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臭氧处理有利于草莓的保鲜。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出,腐烂指数与呼吸强度、花青素、脂氧合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呈负相关;过氧化氢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呼吸强度、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为草莓腐烂指数的直接作用因子,总酚、还原力、多酶氧化酶活性均对其起负间接作用;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为过氧化氢的直接作用因子,多酚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均为过氧化氢的间接作用因子。  相似文献   

10.
用植物病毒防治剂-TS制剂喷洒感病桑树植株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叶片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进行同功酶比较,发现处理株多酚氧化酶的酶带数和对照株相同,均为4条,但酶带位置、强弱有差异;处理株过氧化物酶有4条基本酶带,而对照株有3条酶带,处理株出现一条新酶带。处理株多酚氧化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提高1.6倍,对照株酶活性提高1倍,而过氧化物酶活性感病后期比感病初期提高1.6倍,对照株酶活性提高1  相似文献   

11.
植物多酚氧化酶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植物体内众多防御化合物中的重要种类之一,属于植物抗营养型防御物质.其分布广泛,作用方式多样,并可被多种外界因素所诱导.本文将依据国内外文献,就引起植物体内PPO活性提高的诱导因子诱导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胆红素氧化酶能够特异地将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利用酶与底物的这种特殊关系可以在凝胶上进行底物染色来直接显示酶的活性区带,这种方法称为胆红素氧化酶的活性染色法.这种活性染色可以采用胆红素直接溶入分离胶后电泳(胆红素-PAGE),也可以在电泳后置于胆红素溶液中染色(PACE-胆红素).其中PAGE-胆红素方法在20 min后即在凝胶上出现深绿色的胆红素氧化酶条带,随着时间延长,凝胶上的绿色酶条带逐渐扩散,最终形成透明条带;而运用胆红素-PAGE的方法则在12 h后才能在凝胶上看见透明的胆红素氧化酶所在的条带.相比之下,前者更为简便、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13.
莲藕中多酚氧化酶的性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冷冻丙酮制备莲藕多酚氧化酶丙酮粉,用分光光度法研究pH值、温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莲藕ppo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35 ℃;Km为22.7 mmol/L,Vm为0.625 OD/min,100 ℃热处理25 s可钝化ppo的活性;抗坏血酸、亚硫酸钠为强烈抑制剂,1.75×10-4的抗坏血酸和3.00×10-4 的亚硫酸钠能有效抑制ppo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黄嘌呤氧化酶(XOD)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首先总结了XOD的基因、蛋白结构、催化机制和生物合成机制,其次介绍了与XOD催化相关的嘌呤代谢途径及其生理病理作用和相关的疾病,再次综述了目前已有商品化XOD及其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概述了XOD的应用进展和发展前景,最后探讨了XOD基础和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华芦荟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丙酮粉沉淀抽滤法从中华芦荟中提取多酚氧化酶.提取的粗酶液经30%~80%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除盐,DEAE-Sephadex A-50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后经PEG 6000浓缩,得到纯化的多酚氧化酶,其纯化倍数为13.28.纯化后的酶液经SDS-PAGE电泳分析,采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显示为单一蛋白带,分子量约为54.1 KD.  相似文献   

16.
17.
NADH氧化酶是一类催化NADH氧化为NAD+并消耗氧气的氧化还原酶,因其能够再生NAD+而成为人工调控微生物代谢流向的重要调控酶.文中综述了NADH氧化酶的分类、理化性质、反应机制,并分析NADH氧化酶清除细胞内氧毒性、介入细胞代谢过程,以及调节细胞生理和代谢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铂丝电极(长0.8cm,直径100μm)经铂化处理后,将3位取代的吡咯衍生物(3-羰基丁酸吡咯)与单体吡咯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与葡萄糖氧化酶(GOD)一起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到铂化的铂丝电极上,形成杂聚吡咯-GOD膜,制备成葡萄糖微酶电极。该微酶电极灵敏度高(每毫摩尔葡萄糖电流响应可以达到700nA),响应范围大(0.1~110mmol/L),抗干扰(抗坏血酸在该电极上的响应电流不到对比电极(无膜)的1.0%),电极的稳定性良好,间断测定40d,灵敏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谷氨酸氧化酶发酵液经(HN4)2SO4沉淀后用透析法获得酶粗品。利用GO测定谷氨酸发酵液中谷氨酸的含量与传统的瓦氏法结果一致,相关系数为0.986,相关方程为:y-0.928x+0.127(其中y,x分别表示氧化酶法与瓦氏法测定的值)。且这种方法比瓦氏法方便、简单、分析成本低、耗时少。利用GO法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含量,与传统的试剂盒法比较,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0.984,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改性硅胶上的最适宜条件及用此固相化酶测定葡萄糖的条件。同时拟定了模拟酶代替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催化显色的反应条件。用所建立的分光光度法在固相化酶柱上测定了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与试剂盒测定结果对照,相关性较好,回收率为95%-103%。酶柱历时两年多,重复测试500次仍未失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