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在DNBP有机改性剂的存在下合成了纳米级别的无定形磷酸钙球形微粒(ACP),并以5-氟尿嘧啶(5-FU)为药物模型以ACP为载体在体外做了载药和药物释放研究,傅利叶红外衍射(FTIR),X-ray衍射(XRD), 热重分析仪(TGA), 扫描电镜(SEM), 透射电镜(TEM), 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UV)对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杂化无定形磷酸钙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高载药率和较长的缓释效果,并在载药过程中会发生晶形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以异丙胺为原料,先合成出了异丙胺-N,N-二甲基双磷酸酯,以异丙胺-N,N-二甲基双磷酸酯为空间位阻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内核为无定形纳米磷酸钙(ACP),壳层为异丙胺基团的纳米杂化材料.用激光粒度分析(LPSA)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杂化材料能在水中以纳米级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3.
采用成核/晶化法制备了镁铝型的层状双氢氧化物(MgAl-LDHs),以十二烷基单磷酸钾(PK)对LDH进行有机改性,制得有机化的LDH(LDH-PK).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表明十二烷基单磷酸根离子成功的插层进入层间,并将层间距从0.78 nm扩大到3.98 nm;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十二烷基单磷酸根离子插层的MgAl-LDH(MgAl-LDH-PK)的热分解过程分为三个明显的失重阶段,分别对应着表面吸附水、层间脱水及层板羟基脱水及层间客体阴离子的降解;同时讨论了重构中插入层间十二烷基磷酸根离子的负载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进一步将能够选择性识别铜离子的吡哆醛酰肼(PAH)发光有机分子修饰在其表面和孔腔内,制得一种新型的发光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PAH/ZIF-8),并通过核磁共振光谱(~1 H NMR,~(13) C NMR)、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PAH/ZIF-8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该发光材料的平均尺寸为81.2nm左右,近似球形,当在354nm的波长下激发时能够在473nm处产生荧光发射。基于铜离子与吡哆醛酰肼之间的配位络合作用能够使PAH的荧光猝灭,PAH/ZIF-8将会是一种潜在的铜离子传感材料。  相似文献   

5.
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明胶改性的无定形磷酸钙(ACP)粉末材料,再以纯水作为粘接溶液,通过3D打印机制造骨移植修复材料,并应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扫描电子电镜进行表征.对于明胶稳定无定形磷酸钙化学结构的相关作用机制给出了初步的解释,重点考察了明胶添加量对打印骨成品的微观形貌、抗压强度以及孔隙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明...  相似文献   

6.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柱撑水滑石(LDH-DB)、十二烷基硫酸柱撑水滑石(LDH-DS)和硬脂酸柱撑水滑石(LDH-St),并通过XRD、FTIR和TGA对改性前后LDH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有机阴离子与LDH物质的量比为2、反应温度为70~80,℃、反应时间为2,h、反应pH为4时,有机阴离子可以插入水滑石层间完全取代CO23-,且反应生成的柱撑水滑石具有完整的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报道合成了牛磺酸的乙基膦酸衍生物TEPA和TDEPA及相应的Keggin型有机膦—钨杂多酸,对这些新化合物用IR,UV,TG-DSC和服XRD等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它们的酸量,并对它们的酸量和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酰化反应和偶联反应合成了小分子单体1,3-双[3,5-二戊氧基苯甲酰(3-氨丙基)]-1,1,3,3-四乙氧基二硅氧烷(M),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_NMR)及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在酸性条件下,通过固相反应成功地由M制备了一种高分子杂化材料,并利用29Si_NMR,XRD,FTIR和差热分析(DSC)对这种材料进行了表征,其结果表明这种杂化材料的大分子主链上明显具有规整且长程有序的梯形结构.不同温度下的固相反应表明:由于小分子的扩散明显依赖于温度,因此温度对固相反应速率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蒙脱土(MMT)为原料,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有机插层剂与蒙脱土层间的离子进行交换,制备了两种有机蒙脱土.FTIR、XRD结果表明插层剂进入蒙脱土的纳米层间且层间距均可达到4nm以上,其中与蒙脱土有化学作用的有机硅插层剂插层效果更好;TGA分析表明两种有机蒙脱土都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达到200℃以上,分解温度的高低与插层剂的结构以及所处的介质环境有关.初步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在有机硅乳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硝酸钙、脲作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使用苯基膦酸(PPA)作为添加剂合成了具有规则六方柱形貌的球霰石晶相碳酸钙材料,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碳酸钙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地研究了苯基膦酸作为添加剂以及不同脲用量对材料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碳酸钙材料可能的形成机理.苯基膦酸作为添加剂在碳酸钙材料的合成过程中起到控制钙离子沉淀速度的作用,随着脲用量增加所造成合成体系pH值的升高,材料的形貌、组成及结构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终得到具有规则六方柱形貌的球霰石晶相碳酸钙材料.这种具有特殊形貌的球霰石晶相碳酸钙材料可能会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野生欧李萌动期阶段结果基生枝各组织器官(木质部、韧皮部、花器官)中钙与不同形态钙的分配率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欧李萌动期各组织器官钙吸收积累与钙存在形态密切相关,木质部中以果胶钙形态分配为主,韧皮部和花器官中以草酸钙形态分配为主;随发育进程木质部和花器官中钙分配略有增加,韧皮部中略有下降。木质部中活性钙组分(水溶钙和果胶钙)星下降趋势,非活性钙组分(磷酸钙和草酸钙)星增加趋势;韧皮部中各形态钙组分无明显改变;花器官中水溶钙、果胶钙和磷酸钙组分呈增加趋势,草酸钙组分呈下降趋势,花器官中钙分配与水溶钙形态分配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欧李萌动期各组织器官中存在钙吸收与转移,生殖器官中钙吸收与活性钙组分(水溶钙和果胶钙)吸收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Ni42Cu5Ti20Zr21Al8Si3.5B0.5块体非晶合金,采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对此块体非晶合金的等温晶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应用函数z(φ)证明了JMA模型能够用于描述所研究的Ni基非晶合金的等温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合金的等温晶化行为始于一维界面控制地形核及长大,等温晶化的主要阶段为Avrami指数大于3.0的三维形核及长大过程。等温局部晶化激活能Um0.50为561.95kJ/mol,表明该Ni基非晶合金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检测用磷酸钙法能否将修饰后用于沉默MMP-2,MMP-3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有效地转入到HEK293T细胞。利用磷酸钙法,MMP-2,MMP-3双基因干扰载体(MMP组)与对照质粒(对照组)被分别转染HEK293T细胞,在转染后的第24,48及72h,通过计算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细胞数的百分比来判断转染效率。转染24h后,两组细胞均生长状况良好,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已有大量绿色荧光出现,计算MMP组转染效率为(91.5±6.2)%,对照组转染效率为(80.3±4.7)%;转染后48—72h,两组感染效率均未见明显下降。与对照相比,插入了MMP-2,MMP-3 shRNA模板序列的慢病毒载体没有降低磷酸钙法转染HEK293T细胞效率,反而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14.
以马来酸酐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钨酸钠为催化剂合成了中间体环氧琥珀酸(ESA),再以环氧琥珀酸(ESA)、丙烯酸(A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新型绿色阻垢剂ESA/AA/AMPS三元共聚物。用静态阻垢法评价了该产品的综合阻垢性能和稳锌能力,结果表明:ESA/AA/AMPS三元共聚物阻碳酸钙垢的效果与聚环氧琥珀酸(PESA)基本相当,而阻磷酸钙垢、硫酸钙垢及稳锌能力均明显优于PESA。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普鲁士蓝(PB)/壳聚糖(Chit)界面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构建酶生物传感器,对传感器在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如乙腈(AN)、二甲基亚砜(DMSO)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存在条件下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有机溶剂体积分数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传感器在50%(体积分数)AN中的电流响应可达到磷酸缓冲溶液(PBS)中的73%。传感器响应速度快、重现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展现了高的灵敏度(57.3mA.M.cm-2)。该传感器用于血清标本中葡萄糖的检测,测定结果与市售葡萄糖酶光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以聚砜为膜材料,通过浸入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砜平板膜.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凝胶介质为水.以有机小分子无水乙醇、正戊醇、丙酮、磷酸三丁酯,有机大分子聚乙二醇(PEG-400,PEG-2000)和无机小分子无水氯化锂为添加剂来调节膜结构,通过渗透性、选择性和电镜图(SEM)来评价添加剂对膜性能、结构的影响,选择工业上适用于气体分离的添加剂.结果表明,聚乙二醇有较高的渗透性和选择性,其次为磷酸三丁酯,但由于聚乙二醇价格昂贵,所以选择磷酸三丁酯为较优添加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黄河兰州段中山桥(污染断面)、什川桥(自净断面)和新城桥(清洁断面)三个断面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不同断面有机污染物对MCF-7细胞染毒后的周期分布、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游离[Ca2+]i的浓度,探讨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机制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表明:染毒48 h,各断面MCF-7细胞的凋亡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山桥组(31.40±3.00)%、新城桥组(17.63±0.47)%、什川桥组(13.37±1.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1±0.25)%(P<0.01);各组细胞主峰均在G0/G1期积聚(≥55%),说明有机污染物主要作用于细胞的G0/G1期,使细胞停滞于此期.各断面各剂量组有机污染物分别作用于MCF-7细胞24,48,72 h后,在不同时点细胞内[Ca2+]i浓度均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细胞内[Ca2+]i浓度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具有时间效应关系;在不同时点上无钙离子组和含钙离子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钙离子浓度增加与外钙无关.研究表明,黄河兰州段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可影响体外MCF-7细胞的周期分布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以质量分数70%的硅酸三钙(Ca3SiO5,C3S)和30%磷酸氢钙(CaHPO4·2H2O,DCPD)复合得到的DCP30粉体材料为固相,以不同浓度碳酸钠溶液为液相,得到碳酸钠改性骨水泥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对不同浓度改性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添加碳酸钠液相,骨水泥初、终凝时间分别缩短至16和55min;调控碳酸钠液相浓度,可以实现短期抗压强度优化;使用碳酸钠后,固化自发生成羟基磷灰石(HA)。浸泡模拟体液(SBF)7天,材料表面覆盖HA沉积层,生物活性优越。碳酸钠液相改性硅-磷酸钙复合骨水泥体系的水化性能、短期力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均优于Ca3SiO5水泥和未改性硅-磷酸钙复合骨水泥,是一种良好的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聚富马酸丙二醇酯/(硫酸钙/β磷酸三钙)(PPF/(CaSO4/β-TCP))复合生物材料,研究了PPF的分子量、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与PPF的质量比、过氧化苯甲酰(BP)与PPF的质量比、CaSO4/β-TCP小球与PPF的质量比对最高交联温度、凝胶时间、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和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配方的最高交联温度为38-43℃;凝胶速度随着PPF分子量的增大或BP与PPF质量比的升高而加快,所有配方的凝胶时间为2~12min;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12~62MPa,抗压模量为160~1149MPa。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CaSO4/β-TCP小球比较均匀地分散在PPF/NVP基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