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w(CaO)为55%的镁钙砂细粉为原料、ZrO_2为添加剂,在1550℃温度下烧结5h制备镁钙试样,研究了添加ZrO_2对镁钙试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和抗水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ZrO_2能促进镁钙材料的烧结,且随着ZrO_2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逐渐增大,显气孔率减小,抗水化性能逐渐增强,这是由于ZrO_2的加入增大了Ca~(2+)的空位浓度,有利于Ca~(2+)的扩散,促进了镁钙试样的烧结致密化和试样中CaO晶粒的长大。此外,ZrO_2还可与游离态CaO反应生成不易水化的CaZrO_3,该反应发生在晶界等容易水化的部位,改变了镁钙试样的显微结构,又进一步提高了材料抗水化性能;当ZrO_2添加量超过5%后,试样的各项性能变化趋于平缓。综合考虑,该镁钙试样中ZrO_2的适宜添加量为5%。  相似文献   
2.
以Andreassen颗粒紧密堆积理论为基础,研究KR搅拌头外衬莫来石浇注料临界粒度和粒度组成对其密度、强度和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临界粒度的增大,浇注料干燥和烧结后冷态密度与强度均明显提高;临界粒度一定时,粒度组成对浇注料冷态密度、强度以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基本一致,但临界粒度不同的浇注料试样达到最佳性能所对应的粒度组成并不完全相同;与冷态性能相比,浇注料热震稳定性受临界粒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对用后铝镁碳砖再生颗粒料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进行显微分析,并通过改变混料方式以及不同粒度再生料的加入量研究假颗粒对再生铝镁碳制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后铝镁碳砖再生料中含有约40%与废砖相组成和结构相似、骨料与基质并存于同一颗粒的二次颗粒,即所谓的"假颗粒",假颗粒的组成、结构及外形的均匀程度均远不如一次骨料颗粒;混碾可使用后铝镁碳砖再生料中假颗粒发生二次破碎,且粒度越大,发生二次破碎的颗粒数量越多;假颗粒二次破碎导致再生制品的粒度组成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密度和耐压强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流动氮气和埋炭条件下铝热还原氮化TiO2的反应过程,借助于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测试和观察两种气氛中不同温度下处理后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显示,与流动氮气氛下一样,在埋炭气氛下采用铝热还原氮化法可以制备氮化钛复相材料,但处理气氛明显影响着铝热反应的程度及产物的形貌,在埋炭条件下处理后的产物中氮化钛含量、晶粒大小、晶格常数明显低于流动氮气氛下处理产物中上述各项值;热力学计算发现埋炭条件下铝除参与铝热还原反应外,还与炭粉床中氧发生反应,使参与铝热反应的金属铝不足,造成产物中有剩余的金红石存在。  相似文献   
5.
采用铝溶胶对1650℃×3h烧后的镁铬砖进行真空浸渍,然后经110℃烘干以及800℃和1550℃热处理,并对所制镁铬材料的质量变化率、耐压强度、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孔径分布等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浸渍镁铬材料相比,浸渍后材料的显气孔率降低,体积密度提高;浸渍后的材料经110℃×24h烘干处理,其显气孔率最低,体积密度和耐压强最大;经800℃×3h和1550℃×3h处理后,材料的耐压强度不如未浸渍试样;经110℃×24h处理后,材料平均孔径由浸渍前的10.98μm降至7.03μm,处理效果明显;提高热处理温度对浸渍后材料的平均孔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延长炼镁还原罐的使用寿命,拟在离心法铸造还原罐时引入SiC质外衬材料保护层.采用SiC和亚白刚玉为主要原料,酚醛树脂粉为结合剂,添加适量外加剂,经混合、成型、固化后在1 400 ℃保温3 h烧成,研究外加剂的种类、加入量对烧结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硼砂或萤石均能提高材料的烧结性能、常温物理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而加入萤石的试样,其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加入硼砂的试样;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萤石时,材料的烧结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均较优.  相似文献   
7.
以电熔镁砂和锆英石为原料,研究锆英石质量分数和烧成温度对镁锆质试样物理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锆英石质量分数为20%、烧成温度为1 650 ℃时,镁锆质试样具有最佳的物理性能;当锆英石质量分数超过20%,试样的物理性能和热震稳定性开始下降.试样的主要物相由t-ZrO2、方镁石和镁橄榄石组成,t-ZrO2晶粒与MgO晶粒交错分布,形成二相结构.  相似文献   
8.
TiO2碳热还原与高炉钛渣提取碳氮化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TiO2的碳热还原法制取碳(氮)化钛的研究成果,并对高炉钛渣中钙钛矿的碳热还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iO2的碳热还原可分为三个阶段:TiO2→TinO2n-1,该阶段还原较快;TinO2n-1→TiCxNzOy,该阶段碳的气化反应起中心作用;TiCxNzOy→Ti(C,N)是一个较慢的扩散过程。TiO2的碳热还原氮化反应中难以出现TiO相;N2气的引入,可降低还原温度。通过调整高炉钛渣组成(包括碱度),使之生成CaO.Al2O3.2SiO2,更有利于碳(氮)化钛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纳米SiO2对功率铁氧体材料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添加纳米SiO2对MnZn功率铁氧体材料磁性能的影响,并用AES和SEM对功率铁氧体材料的微结构和晶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晶界电阻率和功率损耗依赖于纳米SiO2加入量,加入的纳米SiO2量有一个最佳值.加入适量的纳米SiO2有助于降低MnZn功率铁氧体的功率损耗,其原因在于Si原子阻止了Nb原子和Ca原子进入铁氧体材料的晶格,与Nb原子和Ca原子一起富集到铁氧体材料的晶界处,形成具有高电阻率的晶界层,降低了铁氧体材料的涡流损耗.  相似文献   
10.
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明胶改性的无定形磷酸钙(ACP)粉末材料,再以纯水作为粘接溶液,通过3D打印机制造骨移植修复材料,并应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扫描电子电镜进行表征. 对于明胶稳定无定形磷酸钙化学结构的相关作用机制给出了初步的解释,重点考察了明胶添加量对打印骨成品的微观形貌、抗压强度以及孔隙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明胶最佳用量为0.15%(质量分数),此时打印骨成品的抗压强度高达31.7 MPa,孔隙率为30.2%,表明打印骨成品在力学性能和骨传导性之间取得了平衡,可被广泛应用于骨修复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