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续金属铱类配合物,最近铂(Ⅱ)配合物正成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领域研究热点.铂类配合物最早被证明通过旋轨耦合作用可以同时有效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发光,进而在理论上达到内量子效率为100%.文中综述了铂类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具有丰富的光物理与电化学性质,在光化学、光物理、光催化,电化学、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分子识别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合物分子识别方面的研究是当今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评述了Ru(bpy)32+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主要从pH发光传感器、阳离子识别、阴离子识别、DNA分子识别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合成两种含双键的铱配合物磷光材料Ir(ppy)2(ADP) (ADP=1,3-二苯基-2-烯丙基-1,3-丙二酮, ppy=2-苯基吡啶), Ir(ppy)2(VPHD) (VPHD=6-对乙烯基苯基-2,4-己二酮).与铱配合物Ir(ppy)2(acac) (acac=2,4-戊二酮)的光谱数据比较, Ir(ppy)2(VPHD)具有相似的磷光光谱,最强发射波长为520 nm,发射强的绿色磷光.Ir(ppy)2(ADP)配合物的磷光光谱随测试样品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发光较弱.这是由于ADP配体中两个苯环的引入,使配合物的发光波长明显向短波长方向移动,且发光效率降低.该结果为合成新的磷光材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1)应用量子理论,在Marcus理论基础之上,研究了蓝色磷光体系三芳基Pt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并提出了量子效率优化方案。扭曲结构D-A分子具有局域和电荷转移杂化态HLCT性质,在理论上形成单三线态激子时也有可能突破量子自旋统计,即单线态激子的形成比例会超过25%,同时材料本身也有较高的光致发光效率,因而在电致发光器件方面可能会有很好的性能。(2)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配位碳原子的四齿配体,并进一步合成了基于这些刚性配体的铂(II)配合物,通过稳态光谱和超快光谱对铂(II)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性质进行了理论分析,总结了电荷跃迁位置和类型变化的控制因素,探索了这些强磷光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3)在强磷光发射和长激发态寿命的金(III)和钯(II)配合物及其在光催化太阳能转换、能量上转换、双光子吸收和磷光OLED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4)在廉价金属(锌、铜和钨)配合物荧光/磷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电应用、不含金属的有机小分子磷光发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观察到了有机分子的电致磷光。(5)以三核吡唑基d10金属(Cu I,Ag I,Au I)配位单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和配体设计对三核单元间的聚集态结构进行调节,实现了对其聚集体的光物理过程的调控。(6)利用晶态光功能配位超分子聚集体的协同作用、异相反应和动态孔性,进行了研磨致发光变色、异相催化和染料降解、选择性发光传感等应用研究。对于非晶相光功能配位超分子聚集体这类软物质材料,主要探索了其在纳米结构和生物体系中的抗癌活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7)将动态共价键引入到超分子聚集体的合成中,通过次级组分自组装的技术,成功制备了两类新型的咪唑配位超分子聚集体,首次实现了次级组分自组装合成,为合成新的光功能配位超分子聚集体提供了新思路。(8)设计和合成了16个光敏剂和催化剂。系统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光的吸收、电子的激发和电荷传递过程。在电子给体存在时,对3组分光催化制氢体系的产氢活性进行了研究。此外,对光催化化学转换研究和转换机制研究也取得了新的研究结果。(9)发现了具有低三线态能级的蓝光磷光主体材料,为新型磷光主体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出了"Hot exciton"机理及杂化局域-电荷转移(HLCT)态材料,有可能成为低成本高效率的新一代材料。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3,5-二溴水杨醛缩邻苯二胺配体H2L(L=C20H10N2O2Br4)及其铜(II)、镍(II)的配合物ML.Py(M为Cu和Ni;Py为吡啶)和锌的配合物[ZnL.Py].DMF,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同时用质谱、核磁共振谱对配体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为五配位,吡啶分子参与了配位。  相似文献   

6.
以四价铂化合物,即六水合氯铂酸(H2PtCl6·6H2O)和2-苯基吡啶为原料,在微波辐射条件下高产率合成了单环铂金属配合物[(ppy)Pt(Ⅱ)(Hppy)Cl].研究发现,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六水合氯铂酸和2-苯基吡啶在水:乙二醇单乙醚体积比1:3的混合溶剂中,微波辐射回流反应15min,生成四价铂(Ⅳ)中间产物[(ppy)2Pt(Ⅳ)Cl2];然后,(ppy)2Pt(Ⅳ)Cl2和过量的碳酸钠在微波辐射下反应5min,四价铂被还原成二价铂,得到单环铂金属配合物[(ppy)Pt(Ⅱ)(Hppy)Cl].反应总收率(以H2PtCl6·6H2O计)达到62.1%.采用核磁、质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衍射等仪器对单环金属铂配合物的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和光谱特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Cu(II)-吡啶-草酸根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试验.  相似文献   

8.
多吡啶钌 ( )配合物由于具有优越的光电转换性能 ,已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光解水催化、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发光等方面 [1 ,2 ] .把三联吡啶钌 ( )修饰在 Nafion膜内制成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已有一些报道[1 ,2 ] ,目前较成功的 ECL 传感器是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的三联吡啶钌衍生化的脱乙酰壳多糖修饰电极 [4] .已有的研究表明 ,三菲咯啉钌 ( )与三联吡啶钌 ( )相比 ,前者的 ECL更强 [5] .为了制备更加高效的 ECL 传感器 ,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 ECL 传感器活性材料 (如图 1所示 ) .图 1 不对称三邻菲咯啉钌钌 ( )配合物的合成1 实验1 .1…  相似文献   

9.
顺铂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被批准并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对多肿瘤疗效显著.但水溶性小、毒副作用大及获得性耐药等缺点极大的限制了铂类配合物的发展与应用.为了获得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科学家们合成了数以千计的铂类配合物,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五年合成的铂类配合物的结构及其抗肿瘤活性与机制,分成:①具有空间位阻的铂(Ⅱ)配合物;②多核铂(Ⅱ)配合物;③含硫、磷酸(盐)配位原子铂(Ⅱ)配合物;④改变配体或离去基团合成的配合物及⑤铂(Ⅳ)配合物等五个类型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铂(II)与三种胺类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体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1的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这是一个很少见的具有四方锥几何构型的铂(II)配合物,顺式平面四方形配位的铂的轴向上有第5个配位原子。其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3个配合物对几种研究的癌细胞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三-(6-甲基-2-吡啶甲基)胺(TLA)的叠氮桥联双核锰(II)、镍(II)配合物,对两种金属配合物模拟甲基单加氧酶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温度、催化剂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催化作用的影响,分析了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通过对EPR光谱和UV-v is光谱的研究,得到了高价金属氧酰(M=O)活性中间物的信息,提出了反应机理.应用比色法考察了两种配合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合成并表征了三个钌(II)多吡啶配合物[Ru(phen)2(7-CH3-dppz)]2+ (i)、[Ru(phen)2(7-F-dppz)]2+ (ii)和 [Ru(phen)2(7-CF3-dppz)]2+ (iii).利用光谱法和粘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行为.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其与DNA的亲和力顺序为(ii) > (i) > (iii).同时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合理解释了3个配合物与DNA结合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将氰基水解反应和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结合起来,一步法制备了3-酰胺-6-(2,4-二氟苯基)吡啶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蓝色磷光材料的过渡金属铱配合物的配体分子。  相似文献   

14.
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具有丰富的光物理与电化学性质,在光化学、光物理、光催化,电化学、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分子识别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合物分子识别方面的研究是当今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评述了Ru(bpy)32+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主要从pH发光传感器、阳离子识别、阴离子识别、DNA分子识别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长磷光成像是指移除激发光源后的延迟发光,它无需实时激发光的照射,相比传统荧光成像有更高的信噪比.为了研究铱(Ir)配合物的长磷光性质,设计了3种C^N配体相同,而N^N配体不同的Ir配合物,在溶液层次研究了它们的长磷光性质.经过比较,将长磷光强度最强的3,8-二溴邻菲罗啉配合物制备成纳米粒子,在小鼠背部皮下进行长磷光成像,与荧光成像对比,呈现出更高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6.
室温磷光材料(RTP)是十分重要的发光材料,其光致发光时间远长于荧光材料,故其在检测、防伪、信息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室温磷光材料多为含贵金属元素的无机或有机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存在制备过程较复杂且具有毒性等缺陷.为此,本实验以天然的壳聚糖作为碳源,通过微波辅助高效制备法得到了磷杂室温磷光碳点(CDs),并通过一系列的表征(XPS、UV-vis、FT-IR和TEM等)证明,磷的掺杂能有效地延长CDs的磷光寿命,本实验也表明此类发光材料在发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4-溴吡啶盐酸盐和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4-(4-吡啶-4-基-苯甲酰氨基)-苯甲酸(HL).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得到配合物 [Zn2L2(CO3)(H2O)2]n (1).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构中存在由Zn(II)离子与碳酸根氧原子形成的无机链,这些ZnO无机链进一步被配体L-中的羧基氧原子和吡啶氮原子连接,形成4-连接66拓扑的三维网络结构. 将配合物1直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激光技术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如何防止激光损伤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铂(II)配合物因其结构稳定、光物理性质丰富、化学修饰性及光谱可调性强,以及激发态寿命长等特点,在光限幅材料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当前,开发限幅性能优异、光学窗口宽且透光性高的铂(II)配合物光限幅材料成为激光防护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报道的各类铂(II)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调控和光限幅性能研究,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开发新型铂(II)配合物光限幅材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3-乙酰基吡啶和草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得到3-吡啶甲酰基丙酮酸乙酯(简称HL),核磁共振氢谱表明该物质的β-二酮部分在溶液中采取烯醇式结构.通过界面扩散法合成了该配体的第一个配合物{CuL2}n,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分析.该配位聚合物中Cu(II)与4个L-配体形成拉长的反式Cu N_2(OO)_2八面体配位构型.2种晶体学独立的L~-配体都是以β-二酮基的2个O原子螯合1个Cu(II),以吡啶N原子与另一个Cu(II)配位,形成二维网格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吡啶类多齿配体合成了1例双核锌配合物[Zn2L(OAc)2(CH3OH)4](Cl O4)2,其中L为4,4’-二[N,N-二(吡啶-2-甲基)]氨基二苯甲烷.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该配合物并解析了其单晶结构,单晶结构表明,每个Zn中心均为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多种光谱方法表征发现配合物表现出了较强的化学核酸酶活性和BSA键合能力,MTT实验测定了该配合物对体外He La、MCF-7、RL952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其对He La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