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呈现逐渐扩大趋势,非农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在丘陵山地地区,受特殊地理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小城镇发展一般沿着交通干线及河流呈带状分布.对小城镇建设扩展用地进行适宜性的评价及空间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盲目扩张造成的土地浪费,为区域土地资源有效、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为例,对小城镇建设扩展用地适宜程度及其空间布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选取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交通建设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小城镇扩展空间的土地适宜性级别,以便为研究区及相似区域的城市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类型为基础,试点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为参考,样点地租地价资料为依据,建立一定地区范围内城镇土地等级体系的理论和方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城镇土地等级体系的案例研究表明了这一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其研究成果不仅为兵团农垦城镇的土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其它地区城镇土地等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3.
代晓丽 《科技信息》2011,(15):J0187-J0191
城镇基准地价是我国地价体系的核心。对不同城市间的基准地价进行平衡研究,是为了协调区域地价,充分发挥地价在调控土地市场中的作用,使基准地价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城镇间真实的经济差异和地价水平,促进土地市场的均衡发展。基准地价平衡以土地分等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在区域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城镇间的经济差异、市场地价总体水平等情况确定,形成各等城市、县、建制镇的基准地价序位。本文以全国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还有部分西部省会城市等29个城市为例,将这些城市地价纳入到同一个体系中,使城镇间的地价建立起可比性,为城镇地价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动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河谷型大城市是在地理位置较好、水土资源组合条件良好的河谷阶地地带上形成的.河谷地形的封闭性特征削弱了河谷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使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环境污染效应增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突出.本文主要应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方法分析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互动作用机理,认为兰州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途径主要体现存经济发展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产业结构对污染物排放种类和组成以及产业布局对局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办面,而河谷生态环境也对兰州市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过程与方向产生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渠性英 《山西科技》2005,(1):77-78,80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用水状况越来越让人关注。文章从水资源短缺、城市化发展、城市产业结构、水管理设施、水价几方面分析了山西城市用水面临的严峻形势,对山西省城市需水量及节水潜力作了科学预测,提出了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资源的特点和城市的特点着手,用自律节水、雨洪利用和水价问题来解决节约用水的问题.且鉴于水资源总量的限制,还要采取造水策略,以增加城市水资源可持续性.为城市的节约用水和造水提供科学的理论与依据,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省的城镇进行了地貌分类,划分为平原型城镇、丘陵型城镇、山谷型城镇、高原型城镇等,并讨论了它们的特点.还分析了城镇地貌与灾害的关系;平原城镇的主要灾害是洪涝与沉陷;沿江城镇拔河高度低,易受洪水灾害;峡谷口的城镇洪灾严重;山区城镇多滑坡、泥石流;城镇建设时不合理改变地貌,会引起灾害.  相似文献   

8.
杨飞 《山西科技》2012,(6):34-36
城市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阶段,近数十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剧,由此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城市水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城市洪涝等。分析了城市化建设带来的水资源问题,探讨了河津市水问题的形成,并提出了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镇体系是我国近年来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城镇体系的研究应主要是在区域背景研究基础上对其职能、空间和规模等三大结构的研究。据此,本文具体地分析了湖北省宜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体系的影响,提出了该体系结构的发展设想:(1) 建立以区域型工、矿业城镇性质为核心的职能结构;(2) 建设东、中、西均衡分布、各具特色的空间结构;(3) 加强两宜城镇群建设,组成中小结合的规模结构。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和小城镇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城镇必须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尽快使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并带动相关产业,从而推动小城镇向前发展.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由于具有关联性强的特点,作为推动城镇发展的动力已显示出巨大作用.大力依托小城镇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我国旅游资源的全面、深度开发.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城市小流域雨水资源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化进程水循环受阻和水资源短缺现状,以锦州为背景,选取城市小流域的雨水资源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雨水资源积蓄利用测算分析,探讨雨水渗透技术方法,并且设计了雨水资源积蓄和渗透综合利用流程.研究表明,雨水资源综合利用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缺水问题,为大流域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则是城市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从水、土资源容量的角度预测西宁市城市人口规模,并与现状人口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水资源的刚性约束表现突出,中心城区发展限制更为明显.围绕进一步提升西宁市协调发展能力,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扩张质量为根本;逐步选择地转移农村人口;创新用地模式;有效配置水资源;推行"精明增长"现代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规划对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根据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的理论,对我国煤炭城市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煤炭城市所存在的土地资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绿化系统简化与缺乏及城市生态系统的非协同进化等问题。论述了生态规划、污染预防、加强城市绿化及建立生态环境再造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是改善我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承担着城市防洪、供水、排水、航运、水环境等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当前小城镇(市)建设中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借鉴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最新学术思想,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城乡资源配置政策不公平导致的贫富差异扩大问题,克服"增长极"思想的不利影响,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到新型城镇化实施的过程之中,以人为本,努力探索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和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可行之路,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智慧发展、绿色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完善,要加快推进城乡体制机制一体化,建立全省统筹的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集聚机制,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要素流动机制,建立健全动态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健全城镇投融资体制机制.研究提出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即,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公平性,坚持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正确方向,牢固树立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城镇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用地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如何优化小城镇土地供给模式已成为当前一个迫切的战略问题。文章分析了传统土地供给模式的负面效应,论证了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应该走供给引导需求、内涵发展的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新沂市域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分析,认为该市城镇化发展滞后、水平较低,但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提出新时期的城镇化发展方针:重点发展市区,突出中心镇建设,全面提高小城镇质量,并构想了以市区为中心、职能协调、布局合理的三级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宋文平 《太原科技》2010,192(1):39-41
针对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介绍了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存在污染严重、浪费严重、地下水超采、水资源价格体系不合理及开发利用技术落后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西钦州市拥有 60个镇 2个乡及 4个街道办事处 ,其中建制镇 (非县城镇 ) 5 7个 ,城镇水平较高 ,但市城城镇体系存在着城镇规模结构 ,职能分工不明确、城镇个性不明显、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 ;钦州市城城镇化发展应强化各级中心城镇的规模 ,凸现城镇的个性 ,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形成城镇网络 ,走城镇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1982~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相关数据,运用人口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和人口重心等指标,分析了藏东南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呈稳定的“西北密集、东南稀疏”态势,人口与主要城镇集中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沿岸河谷和高等级道路两侧;城镇人口重心常年处于巴宜区内,总人口和农村人口重心均自东南向西北方即向巴宜区移动汇集;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渐趋形成“一核、两高、多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不同等级城镇职能缺位、城镇用地扩展受阻严重制约城镇化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支点,特色城镇为依托的3级城镇化发展体系,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将有效推动林芝市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