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用超高真空磁控溅射设备在不同溅射压强及衬底温度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Co/Si多层膜.X射线小角衍射证实所研制的多层膜具有周期调制结构.分别采用不同的理论方法计算了多层膜的周期和折射修正项.表明修正项不再仅对折射效应修正,而应理解为更广义的修正项.并应用广义修正总多层膜厚度Bragg公式确定出了主峰之间次峰的级数.  相似文献   

2.
蒸发法制备的Co/Al多层膜的饱和磁化强度Ms因界面效应随Co层厚度减小而下降,并存在一个0.68nm的磁性死层、磁性层减小时,Ms与温度关系不再满足BlochT^3/2定律,Ms随温度下降更快,表现出低于三维的低维磁性特征。同时,Co/Al多层膜的居里温度随Co层厚度减小而减小,遵从准二维标度定律,得出居里温度维度位移因子为0.62。  相似文献   

3.
自蔓延高温合成 MoSi_2/Mo_5Si_3 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初始Mo粉和Si粉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方法(SHS)制取不同Mo5Si3含量的MoSi2/Mo5Si3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组织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自蔓延高温合成中,MoSi2是一步生成,无中间相形成.随着样品中Si含量的减少,产物中Mo5Si3的含量增多,颗粒度变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桥及X射线衍射线形分析法研究磁控溅射Cu/Ni多层膜(CLI及Ni单层厚度均为5nm)的室温电阻率及平均位错密度随对层(bilayer)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层数增加,电阻率及平均位错密度减少;多层膜电阻率大于单层膜电阻率;单层膜电阻率大于同质块状体的电阻率.并对其微观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Si3N4/TiN纳米多层膜的超硬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磁控反应溅射工艺制备了Si3N4/TiN陶瓷纳米多层膜,运用X射线衍射、航向电镜和显微硬度仪等对纳米多层膜的微结构、应力状态和硬度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Si3N4/TiN多层腹中,Si3N4层为非晶态,TiN层为晶态,Si3N4/TiN多层膜的显微硬度既受调制周期^的影响,同时又与调制比有关,当调制比lsi3N4/lTiN=3和调制周期^=12.0nm左右时,多层膜的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其数  相似文献   

6.
射频溅射中氩气压强对Ge/Si多层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了一系列Ge/Si多层膜,采用X射线小角衍射测量了不同溅射压强下制备的样品,计算出了多层膜的周期.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曲线确定出了Ge和Si的分层厚度,计算出了不同压强下的溅射速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都表明了在衬底温度为590℃、溅射功率为150W的溅射条件下1.5~2.5Pa氩气压强时制备出的样品周期性、均匀性和平整性都比其它压强下制备的样品好.  相似文献   

7.
用TEM和XRD技术研究了Mo-15.16%Si,Mo-30%Si和Mo-36.3%Si(质量分数)粉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相结构变化.在机械合金化(MA)过程的初始阶段,3种混合物的XRD图中Si峰首先消失,经长时间的球磨后,都可以转变为非晶,但不同成分混合粉的中间产物不同.Mo-30%Si和Mo-36.3%Si是通过Mo与Si之间的互扩散反应形成MoSi2和Mo5Si3金属间化合物,Mo-15.16%Si则是形成了过饱和固溶体而没有形成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对小角X射线衍射法测出的Co/Si多层膜的平均折射率修正值为负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修正的具有化合物层的多层膜结构模型,运用光学多层膜理论计算小角衍射强度时代入了负的折射率修正值δ,得到的理论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
TiN/AlN纳米多层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多靶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TiN/AlN纳米多层膜,并通过XRD、TEM和显微硬度计对多层膜的调制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得的纳米多层膜调制界面平直清晰;薄膜的硬度随其调制周期Λ的减小而单调增加,硬度在Λ=2nm时达到最大值HK32.93GPa.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氩离子刻蚀法,将SiOxNy膜减薄成不同厚度的样片,并制成Al-SiOxNy-Si系统的MIS电容器。利用平带电压随膜厚度变化的关系和最小二乘法,测定有效功函数差和Si-SiOxNy系统的固定电荷密度。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平带电压值明显高于Al-SiO2-Si系统的值,原因是固定电荷密度增大、有效功函数差减小和相对介电常数增大的综合结果。有效功函数差的减小与Si-SiOxNy界面态密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1.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 Ti O2 / Cu超晶格 .通过 X射线衍射和电镜手段对其进行测试 ,利用 X射线傅氏线形分析法对超晶格的微观参数进行表征 ,通过 TEM对超晶格的截面形貌进行观察 ,发现其具有柱状生长结构 .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建的电喷雾装置, 以浓度为10-6mol/L的Fe(NO3)3和HAuCl4混合溶液为前驱液, 在FTO(掺杂F的SiO2玻璃)上沉积网状纳米结构的α-Fe2O3薄膜, 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 Raman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气敏测试对所得薄膜的组成、 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所得网状纳米结构由α-Fe2O3纳米粒子堆积而成; 喷雾过程中氯金酸的浓度和沉积时间对网状结构的形貌具有调控作用; 电喷雾法具有原料消耗少、 产物分散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建的电喷雾装置, 以浓度为10-6mol/L的Fe(NO3)3和HAuCl4混合溶液为前驱液, 在FTO(掺杂F的SiO2玻璃)上沉积网状纳米结构的α-Fe2O3薄膜, 并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 Raman光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气敏测试对所得薄膜的组成、 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所得网状纳米结构由α-Fe2O3纳米粒子堆积而成; 喷雾过程中氯金酸的浓度和沉积时间对网状结构的形貌具有调控作用; 电喷雾法具有原料消耗少、 产物分散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从原子中的电子对X光散射的概念出发,对任意一个晶胞内的任意一个原子产生的X光衍射给出了具体的数学描述,从几何结构因子的定义出发,从理论上证明了晶体X光衍射强度与几何结构因子的平方成正比的这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提出并讨论了采用 X射线色散谱 ( EDX)技术表征纳米多层膜调制结构的原理和方法 ,对Ti N/ Nb N纳米多层膜的调制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 ,并与横截面透射电子显微镜 ( TEM)表征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对于多层膜的调制比 ,EDX是一种更为精确和方便的方法 .采用 EDX结合 X射线衍射 ( XRD)技术可以准确、方便地表征纳米多层膜的调制结构 .  相似文献   

16.
单分散ZnO微球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n(NO3)2.6H2O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在三乙醇胺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单分散的ZnO微球。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ZnO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单分散的ZnO微球是由几十纳米的小颗粒聚集形成的。样品的形貌与三乙醇胺含量和前驱体浓度密切相关。随着三乙醇胺含量的增加,ZnO由不规则形状的颗粒转变为球形颗粒。此外,随着前驱体浓度增大,ZnO的形貌由球状变为六棱柱状。因此,要合成单分散的ZnO微球必须要严格控制前驱体浓度和三乙醇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 X射线 Bragg- Fresnel元件中金属吸收层的热变形问题 .给出因 X射线辐射引入的热载荷所产生的金属吸收层衍射图形尺寸膨胀量及金属吸收层热应力的计算结果 .探讨 X射线 Bragg- Fresnel元件基底材料的选择和厚度尺寸与元件在热载荷作用下热变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铁磁共振仪研究了Ni/Cr多摹 磁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射频共溅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Co-Ta-O介质颗粒膜,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和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了薄膜的成分和元素价态,用X射线衍射测量了薄膜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Co-Ta-O颗粒膜系是由Co颗粒镶嵌在非晶的氧化钽绝缘介质中而形成,通过改变制备条件,研究了测射电压和C成分对颗粒膜隧道磁电阻效应的影响,发现磁电阻比值先随Co成分的增加而增加,在Co原子个数比为26%时达最大值,后随Co成分的进一步增加而减小;在Co成分一定的情况下,低的溅射电压有利于获得大的隧道磁电阻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