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各种合成聚己内酰胺- 聚芳酰胺- 聚己内酰胺三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采用高温溶液直接缩聚法, 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的聚己内酰胺链段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链段的三嵌段共聚物, 并对这些三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铸型尼龙6嵌段共聚合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阴离子引发己内酰胺与聚合物活性剂的嵌段共聚合,聚丁二烯或聚醚作为预聚体软段引入到聚酰胺主链上,以改善铸尼龙产品抗冲击性能及低温韧性,探讨了预聚体链的长短及用量对嵌段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酚羟基封端的聚砜和二氯封端、含Si-H功能键的硅氧烷低聚体合成交替偶联嵌段共聚物。由于Si-H键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二氯封端的聚硅氢烷被选作嵌段基元.所得聚合物用IR、H ̄1NMR、GPC和TEM作了表征,结果表明嵌段合成是成功的.通过Si-H键与烯键的加成反应在该共聚物的分子链上引入了碱性侧基而得到一系列嵌段型高分子配体.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类有机硅嵌段齐聚物α,ω-双(γ-氨基)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APMPS),并以此为嵌段与聚酰亚胺(PI)硬段进行嵌段共聚,得到一系列不同软段含量的多嵌段共聚物(APMPS-b-PI)。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力学性能测试,证明该嵌段共聚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及抗张强度。  相似文献   

5.
相变调温PET-PEG嵌段共聚物的性能和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酯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的PFT-PE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经DSC测试证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常温相变温区,且常温相变来自于嵌段共聚物中的PEG链段。用FTIR,^1H—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其是以PET硬链段封端的多嵌段共聚物,PEG软链段保有一定长度,PEG软链段含量受所投原料比例影响。通过改变加入的PEG相对分子质量和PEG/DMT投料比可控制PET-PEG嵌段共聚物相转变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CaCl2和Na2CO3为原料,研究了在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b-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PNVCL-bPCL)胶束溶液中CaCO3的结晶生长行为,并探讨了共聚物分子量和胶束浓度对CaCO3晶体生长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aCO3晶型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NVCL-b-PCL共聚物中疏水性PCL链段的分子量和胶束浓度影响CaCO3的结晶过程,随着PCL链段和胶束浓度的增大,形成球霰石型CaCO3.  相似文献   

7.
70℃,环己烷溶剂中。在丁基鋰引发下。以逐步加料法合成了聚苯乙烯-聚二烯烃-聚ε-己内酯ABC型三嵌段共聚物。ε-己内酯单体聚合时伴随有聚ε-己内酯嵌段的降解反应。为了使ε-己内酯嵌段具有一定的长度,必须严格控制它的聚合反应时间。在三嵌段共聚物中证明存在有微观相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在氧化偶联聚合反应基础上,以氯苯为溶剂,在铜催化剂作用下,以2,6-二甲基苯酚(DMP)和2,6-二苯基苯酚(DPP)为单体合成了3种不同比例的嵌段共聚物.对共聚物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这种嵌段共聚物比DMP的均聚物(PDMPE)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保持了良好的溶解性及成膜性能;虽然嵌段聚合物和PDMPE一样为无定形结构,但通过引入结晶性的聚二苯基苯醚(PDPPE)链段,嵌段共聚物薄膜内可以形成通道式相分离;可能是由于PDPPE和PDMPE这两个嵌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较接近的缘故,嵌段共聚物只有一个Tg,且随着PDPPE含量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9.
利用酚差基封端的聚砜和二氯封端、含Si-H功能键的硅氧烷低体合成交替偶联嵌段共聚物。由于Si-H键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二氯封端的聚硅氧烷被选作嵌段基元。所得聚合物用IR、H^1NMR、GPS和TEM作了表征,结果表明嵌段合成是成功的。通过Si-G键与烯键的加成反应在该共聚物的分子链上引入了碱性侧基而得到一系列嵌段型高分子配体。  相似文献   

10.
A-B-C型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戴李宗,邹友思,林国良,郭金全,潘容华(化工系)顺序加料的阴离子活性聚合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预见性,是合成嵌段共聚物的最好方法之一[‘].所得嵌段共聚物产生的两相物理网络能力是获得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关键条件;该网络结构来自...  相似文献   

11.
应用拔磁共振氢谱和计算机分峰技术定量计算,证明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己内酯(PCL)嵌段共聚物软、硬链段间的连接有两种方式.软链段有两种结构形式,而硬链段的结构单元也有两种类型,从而确定了PBT-PCL 嵌段共聚物链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极性调节剂对反应挤出苯乙烯类共聚物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双螺杆挤出机为反应器,有机锂为引发剂,四氢呋喃(THF)为极性调节剂,采用苯乙烯/异戊二烯(S/I)混合单体一次加料反应挤出技术合成了S/I共聚物,1H-NMR、GPC、DMA和TEM的分析结果表明:THF提高了共聚物的3,4-结构异戊二烯含量,使分散相尺寸变得细小且均匀,两相相容性提高;共聚物链段中长嵌段聚苯乙烯含量较少,并与大量分布较均匀的聚苯乙烯短嵌段、聚异戊二烯短嵌段以及无规共聚的苯乙烯单元共同组成完整的分子链。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利用阴离子聚合,合成了含有胺端基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环氧乙烷(PEO-NH2),然后利用铈离子与聚环氧乙烷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聚丙烯腈与聚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PAN-b-PEO),通过FT-IR,NMR,GPC等分析测试确定了嵌段共聚物的生成,并对反应条件对聚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随着经发剂PEO-NH2含量的增加,产率开始呈增加,然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嵌段离聚体由于其独特的相行为,近年来一直是高分子材料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IR,DSC,GPC,WAXRD等技术对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的结合可控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b-聚苯乙烯(PBMA-b-PSt)羧化嵌段离聚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与其相应的嵌段共聚物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GC/MS)鉴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三嵌段共聚物.方法用裂解气相色谱(PGC)法及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GC/MS)法分别对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环氧丙烷三嵌段共聚物在合适的色谱及质谱条件下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样品在质谱分析的总离子流图16.13min处给出了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中没有的混杂二聚体,它们是这类三嵌段共聚物在高温下裂解产生的特征峰.并推断了这两种混杂二聚体在质谱中的断裂方式.  相似文献   

16.
甲基丙烯酸丁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丁酯在α-溴代丙酸乙酯/CuCl/联二吡啶催化引发下的本体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讨论了其可控/“活性”特征及反应动学参数。并通过连续加料方法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的聚甲基丙烯下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同时用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技术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环状三官能度引发剂3,6,9-三乙基-3,6,9-三甲基-1,4,7-三过氧烷(TETMTPA)中过氧键相继分解的特性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含有过氧键的聚苯乙烯预聚物(PSP),它进一步引发另一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得到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预聚物中过氧键的存在及位置通过DSC,TG,GPC等方法得到证实,利用GPC,FTIR,NMR等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TETMTPA可以合成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预聚物中的过氧键含量及嵌段共聚物中的摩尔比率与反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利用聚乙二醇单甲醚(MePEG)末端羟基开环己内酯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聚乙二醇(PEG)链段长度和聚己内酯(PCL)链段长度的嵌段聚合物.采用1HNMR,GPC等分析手段表征共聚物的结构.利用透析的方法,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b-PCL在水中自组装形成了聚合物纳米粒子.采用荧光光谱,动态激光光散射、原子力显微镜和Zeta电位仪等手段对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物理化学性质由嵌段聚合物的组成与结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有五种不同扩链剂,软段为胺端基聚环氧丙烷的聚脲氨酯和聚脲。用示差扫描量热计法得热容变Δc_(?),动态力学温度谱等数据,说明不同扩链剂对嵌段共聚物性质及微相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双酚A聚砜—对苯二酚聚砜的嵌段共聚体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双酚A聚砜—对苯二酚聚砜(BisA-PSF-HQ-PSF)嵌段共聚体的合成、鉴定和性能。由氯端基聚砜与对苯二酚、4,4′-二氯二苯砜在过量的碳酸钾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可以制得嵌段共聚物。由溶解度试验、比浓粘度,动态力学谱图证明产物是嵌段共聚物而不是均聚物的混合物。嵌段共聚物的粘度随着BisA-PSF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嵌段共聚物较聚砜均聚物有更好的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