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离子交换——复分解法制备了未见文献报导的[Ln(PW_(11)O_(30))_2]~11)-(Ln=La、C_e、Pr)的铜盐和镍盐,证明H_(11)[Ln(PW_(11)O_(39))_2]化学物种在稀溶液中可以稳定存在。讨论了所制备化合物的IR和UV光谱。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镧系元素Ln(Ⅲ)(Ln=Sm,Eu,Tb)离子与2-羧基喹啉及1,10-二氮杂菲反应形成三元配合物。考察了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谱,测定了X-射线粉末衍射及元素分析数据。确定了该类配合物的组成为:Ln(Qld)_2(phen)_2·H_2O.(Qld代表2-羧基喷啉,phen代表1,10-二氮杂菲)。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自合成的3种含Ln3+的二聚物晶体Nd2(CH3COO)4(ONO2)2(C12H8N2)2(A),Sm2(C6H5COO)6(C12H8N2)2(B),Eu2(C6H5COO)6(C12H8N2)2 (C)的UV-VIS-NIR光谱数据,依据Ln3+能级图以及相应光谱项和选律,对各谱带进行了分析指认,并通过与Ln3+离子和简单化合物Ln(NO3)3*6H2O光谱的对比,讨论了配位场对二聚物中Ln3+的f-f跃迁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热乙睛为介质,合成出轻稀土溴化物与苯并-15-冠-5(B15C5)的配合物Ln(B15C5)Br_3·nH_2O(Ln=L_α-Nd,n=1,2).所得配合物是非溶剂化的,置于空气中吸水很快.通过元素分析、溶解性与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差热一重分热析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新的合成路线合成出未见于文献的二钼取代钨的新型杂多化合物系列,经元秦组成分析确立示性式为 K_(11)[Ln(PMo_2W_9O_(39))_2nH_2O(Tm=La、Co、Pr、Nd、Sm、Eu、Gd、Tb、Er、Yb)。并研究了上述化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核磁共振,极谱分析、X 光电子能谱。考察了杂多化合物的热引为,确定了热分解温度及结晶水的含量。Ln(PMo_2W_9)2及 PW_(12),PMo_(12),PW_(11),PMo_(11),PMo_2W_9的重要红外光谱列于下表,以兹对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镧系(Ⅲ)离子与1-氨基乙酸及2,2′-联吡啶反应所形成的固态三元配合物,通式为 Ln(Gly)_3(dip)_2Cl_3·H_2O(Ln 代表镧系离子,Gly 代表1-氨基乙酸,dip 为2,2′-联吡啶).考察了这些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荧光谱光、热谱,比较了 x-射线粉末衍射及元素分析数据,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7.
在水溶液中合成出高氯酸镧、钇与硫脲的固态配台物Ln(ClO_4)_3[CS(NH_2)_2]_2·10H_2O(Ln=La,Y),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摩尔电导等对该配合物进行了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8.
镧系元素杂多化合物的制备及研究七十年代后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类化合物的制备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已知具有 Keggin 结构的杂多阴离子 XW_(12)O_(40)~(n-)(x=B、Sj、Ge、P、As)在合适的 PH 条件下可以形成11一系列不饱合杂多阴离子 XW_(11)O_(39)~(+4-[4]),后者能都作为配体与许多金属元素的离子生成杂多化合物。据此我们制备了未见文献报道的 K_(13)[Ln(GeW_(11)O_(39))_2](Ln=La、C、Pr、Sm)化合物,并研究了其物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Y(Ⅲ)、La(Ⅲ)、Tb(Ⅲ)、Er(Ⅲ)硝酸盐与双希夫碱-N,N′=二亚水杨基乙二胺的固体配合物,确定其组成为2Ln(NO_3),·3L·2H_2O,考查了这些配合物的溶解性、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性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了Ln(NO_3)_3(Ln=La,Ce,Nd)与CROD(1、11-二(8喹啉-羟氧基)-3、6、9三氧杂十一烷)形成配合物的制取方法.产物的组成为3Ln(NO_3)_3·2L·3H_2O(L=CROD),并研究了它的红外、紫外光谱,TG和DTA曲线,电导行为和~1H核磁共振谱.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香兰素与对甲苯胺希夫(Schiff)碱的重稀土配合物,(LnL_2Cl·3H_2O)Cl_2(Ln:Gd,Dy;L:希夫碱配体)和(LnL_2Cl_2·2H_2O)Cl·H_2O(Ln:Ho,Er,Tm,Yb,Lu),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摩尔电导和差热-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用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与硝酸镧反应,制得新型稀土镧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化学分析并且结合热分析确定了其组成为La(C15H11N2O4)(C15H10N2O4)·2H2O.利用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光谱、氢谱等手段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根据TG-DTG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在水溶液体系中铕、铽与吲哚— 3—丙酸 (IP)形成固态二元配合物及铕、铽与IP、邻菲啉(phen)形成固态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 ,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成键特征。二元配合物组成为Ln(IP) 3 ·2H2 O ,三元配合物组成为Ln(IP) 3 ·phen ,其中Ln =Eu、Tb。在发光性能方面 ,三元配合物较二元配合物好  相似文献   

14.
Schiff碱型双冠醚稀土苦味酸盐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间苯二甲亚胺双(苯并-15-冠-5)为配体,合成了十三种双冠醚稀土苦味酸盐配合物,Ln(Pic)3.LnH2O[Ln=La,N=5;Ln=Pr-Yb,n=3;L=m-C6H4(N=CH-B-15-C-5)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首次测定了K_5SiFe(H_2O)W_(11)O_(39·21H_2O和它的二聚体K_(12)O(SiFeW_(11)O_(39))_2·22H_2O的穆斯堡尔谱。根据穆斯堡尔参数、磁矩,红外光谱,电子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图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讨论了二聚体的未知结构及其与性质之间的联系。实验测得的穆斯堡尔参数、磁矩和内层电子结合能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非水介质中合成了5种轻稀土高氯酸盐与配体二甘双酰氮甲基苯胺形成的固体配合物,通式为[Ln(L)2(H2O)2](ClO4)3(Ln=La,Pr,Nd,Sm或Eu).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TG-DTA分析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这些新配合物中,配体L表现为三齿配位行为.  相似文献   

17.
铈钒杂多化合物(NH4)Ce2V3O11(NO3)2·5H2O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首次合成了稀土元素铈 ( )与钒的二元杂多化合物 ,确定其组成为 (NH4 ) Ce2 V3O11(NO3) 2 · 5 H2 O,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此外对它的催化行为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无水二噁烷中合成了不同配比的苯酰丙酮(HBA)和山梨酸(已二烯酸,HSA)与 La(Ⅱ),Nd(Ⅱ),DY(Ⅱ),Yb(Ⅱ)的三元固态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 UV、IR,热谱、X—光粉未衍射和浴解性等.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这些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式为 Ln(BA)(SA)Cl·2H_2O[Ln=La(Ⅱ),Dy(Ⅱ)]、和 Ln(BA)_2(SA)·2H_2O[Ln=Nd(Ⅱ),Yb(Ⅱ)].  相似文献   

19.
用1,3-间苯二甲酸(BDC)和Ln2O3(Ln=Gd,Ho),通过水热法,加入少量3,5-二甲基吡啶,合成了具有二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Ln2(BDC)3(H2O)2]n.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的方法得到两种化合物的晶体数据.[Gd2(BDC)3(H2O)2]n的晶体数据C24H16O14Gd2,M=842.9,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1.341 nm,b=1.446 nm,c=1.343 nm,β=104.17°,V=2.528 nm3,Z=4,Mo-Kα,μ=5.264 cm-1,Dc=2.12 g·cm-3.[Ho2(BDC)3(H2O)2]n的晶体数据C24H16O14Ho2,M=860.2,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059 nm,b=1.420 nm,c=1.710 nm,β=97.90°,V=2.548 nm3,Z=4,Mo-Kα,μ=5.264 cm-1,Dc=2.12 g·cm-3.这两种化合物有相似的二维结构.Ln离子通过三种不同的BDC配体方式互相连接,组成了复杂的二维隧道,同时配位水分子在隧道中.  相似文献   

20.
以4个氮支套索冠醚为配体,分别合成了一系列Eu(Ⅲ),Tb(Ⅲ)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及荧光性能测量,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可能结构式为Ln(NO3)2L.(NO3)·xH2O(x=1~4,Ln=Eu,Tb);推测出中心离子配位数为9,4个配体与Eu(Ⅲ),Tb(Ⅲ)形成的配合物都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并且Tb(Ⅲ)配合物较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