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丽格海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丽格海棠的茎状、叶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1)诱导培养基MS+6-BA4.0mg/L(单位下同)+IBA1.0;(2)增殖培养基MS+6-BA0.5+IAA0.2;(3)生根培养基MS+NAA0.2.生根壮苗培养50d左右,经移栽,成活率达92%左右。  相似文献   

2.
蔓茎堇菜愈伤组织分化再生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蔓茎堇菜植株再生的培养条件。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出诱导蔓茎堇菜愈伤组织的适合培养基为MS+2,4-D1.5+ZT1.0;4个激素组合即ZT2.0+NAA0.5、ZT2.0+IBA0.5、6-BA2.0和6-BA2.0+NAA0.5可诱导出蔓茎堇菜芽;诱导根分化与植株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MS+NAA2.0+6-BA(或ZT)0.25或MS+(IBA+IAA)1.0+6-BA(或ZT)0.25。  相似文献   

3.
采用当年生薄壳山核桃休眠枝为插穗,分别进行不同NAA浓度处理的硬枝扦插试验,研究薄壳山核桃硬枝插穗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1500 mg/L NAA处理插穗的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可达79.6%;2通过外源激素处理,IAA、ZR、GA、ABA 4种内源激素在插穗不定根形成过程中含量发生相应改变,从而影响插穗的生长;3在不定根形成初期,即NAA处理后30 d左右,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插穗的IAA和ZR含量处于较高水平,GA和ABA含量处于较低水平;4薄壳山核桃插穗愈伤组织的形成、不定根的产生和伸长生长等都主要受IAA/ZR调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山核桃3种砧穗组合(本砧+结果枝接穗、本砧+生长枝接穗、化香砧+生长枝接穗)和实生苗造林生长及前期结实情况,探讨了山核桃不同砧穗组合造林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造林保存率第2年开始趋于稳定,以化香砧+生长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保存率最高,达(77.93±8.51)%,本砧+结果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保存率最低,为(52.97±5.67)%。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第1~5 年),砧穗组合间高生长的差距逐渐缩小,而地径生长的差距变大。造林第5年,本砧+结果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矮化效果显著,其高生长仅为实生苗的892%。本砧+生长枝接穗和化香砧+生长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第5年开始结果,而实生苗和本砧+结果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第6年开始结果,造林第7年(2008年),本砧+结果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结果树比例最高,达到85.0%,化香砧+生长枝接穗和本砧+生长枝接穗的嫁接苗造林结果树比例分别达到74.2%和75.8%,结果量较高,分别达到30.6 kg和30.4 kg,实生苗造林结果树比例最低,结果量最小,仅为43.7%和4.5 kg。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山荷叶叶柄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所需要的条件,并建立起山荷叶的无性系.结果表明:MS+La(NO3)3·6H2O 1.2mg/L+BA0.5mg/L+NAA1.5mg/L是山荷叶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理想培养基;MS+La(NO3)3·6H2O 1.2mg/L+BA0.5mg/L+IAA 0.2mg/L是山荷叶愈伤组织分化的理想培养基;1/3MS+IAA 0.5mg/L是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以炉灰渣为试管苗的移栽扦插基质,移栽成活率为91%;试管苗在原产地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6.
香龙血树和紫铁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龙血树(Dracaena fragrans Ker-Gawl.)带腋茎茎段接种到MS+BA 5mg/L(单位下同)+IAA0.2培养基中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并在愈伤组织上发生不定芽的分化。紫铁(Cordy-line fruticosa var.“Compacta”)顶芽接种到MS+BA2的培养基中可被大量扩增。两种植物的诱导芽接种到MS+IAA0.2-0.4的培养基中,可直接发生不定根,所形成的试管苗移植后,生长正常,成活率90%-100%。  相似文献   

7.
利用放射性标记和薄层层析(TIC)分离发现2,4-D,GA3和6-BA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肌醇-1,4,5-三磷酸(IP3)水平的增加.在最适浓度下的作用效果是:GA3>2,4-D>6-BA.但脱落酸(ABA)没有引起IP3含量的变化.低温(0℃)和高温(35℃)胁迫亦引起IP3含量的增加.2,4-D,GA3,6-BA和温度胁迫的共同处理对IP3含量的增加有协同作用.表明2,4-D,GA3,6-BA和温度胁迫促进绿豆黄化幼苗肌醇磷脂代谢,ABA也许不参与绿豆黄化幼苗肌醇磷脂代谢.  相似文献   

8.
萘乙酸和6苄基腺嘌呤对甘薯离体器官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重庆市主载和自育的甘薯优良品种为试材,比较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萘乙酸(NAA)和6-苄基嘌呤(BA)对甘薯离体器官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NAA能明显促进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分化,当培养中添加1.0mg/LNAA时效果最好,3种外植体不定根、不定芽的分化频率以及根的分化量都达最大值,其中茎段分别为96.2%,65.4%,4.1,(2)BA对苷薯外植体的离体器官发生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的BA明显抑制外植体不定根和不定芽的分化。(3)茎段为诱导不定根和不定芽的最适外植体。  相似文献   

9.
兰州百合和野百合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以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 (Hoog)Cotton)和野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ex Miellez) 鳞茎及叶片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起快速无性繁殖系。兰州百合鳞茎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6-1.0mg/LBA+0.2mg/LNAA;芽增殖培养基选MS+0.5-0.6mg/LBA 0.1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MS+0.2mg/l IAA 0.1%活性炭。野百合鳞茎及叶的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0.1-0.5mg/LBA 0.1-0.2mg/L NAA或0.5mg/L IAA和MS+0.7mg/L BA 0.07mg/L NAA;鳞茎诱导的芽的增殖培养基为MS+0.2-0.4mg/L BA 0.1mg/L NAA;生根培养基为1/2MS+0.15mg/L NAA 0.1%活性炭。  相似文献   

10.
以燕麦、萝卜和水稻幼苗为材料,分析Lepidimoide的生理作用,并与其它激素的生理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Lepidimoide促进燕麦胚芽鞘切段的伸长,单侧处理燕麦胚芽鞘能产生弯曲生长,但作用效果略低于生长素;2Lepidimoide处理萝卜子叶能使叶绿素含量增加,但效果略低于BA,混合使用时作用效果高于单独使用BA或Lepidimoide;3Lepidimoide能促进水稻幼苗伸长,效果与GA3相似,但低浓度时效果不佳,混合使用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上述结果表明,Lepidimoide是一种促进型生长调节物质,其作用与BA和GA3相似.  相似文献   

11.
薄壳山核桃采穗圃的构建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薄壳山核桃采穗圃的营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所建不同类型采穗圃为对象,调查统计不同类型采穗圃所产接穗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接穗嫁接成苗情况及采穗对结果幼树结果的影响。【结果】采穗圃树龄(或根砧年龄)及嫁接时长影响接穗枝条数量,树龄大,嫁接时间长,接穗枝条数量多。接穗枝条芽数越多,接穗芽间距越短,嫁接成苗率越高,接穗芽成苗率越高。使用不同类型采穗圃接穗嫁接的嫁接苗其苗高和地径生长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对结果幼树采穗会显著影响结果数,对常年用于采穗的结果幼树,采穗会减缓结果数量的增长; 对未进行过采穗的结果幼树,采穗会使结果数量显著减少。【结论】不同类型采穗圃对接穗数量、质量及嫁接成苗均有重要影响,应科学地营建薄壳山核桃采穗圃,同时探索采穗圃穗果兼营综合技术,以发挥采穗圃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劈接、切接、长方形芽接三种方法以及不同成熟度的接穗枝条对法桐高接的成活率、抗风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嫁接方法中,长方形芽接成活率最高,切接次之,劈接成活率稍低;在枝条不同部位中,以中部做接穗成活率最高;在不同成熟度接穗枝条中,以顶芽形成枝做接穗成熟率较高,未形成顶芽枝成活率较低;在抗风能力的比较中,劈接抗风力最强,切接抗风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砧木对薄壳山核桃嫁接苗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砧木类型薄壳山核桃嫁接苗光合及荧光特性差异,为选育优良砧木、改进栽培管理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Elliott’、‘Sauber’和‘Podsednik’实生苗作砧木,嫁接品种‘Pawnee’为接穗,研究3种不同砧木1年生‘Pawnee’嫁接苗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结果】‘Elliott’嫁接苗(砧木‘Elliott’,接穗‘Pawnee’)在高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对光照的利用范围高于‘Sauber’嫁接苗(砧木‘Sauber’,接穗‘Pawnee’)和‘Podsednik’嫁接苗(砧木‘Podsednik’,接穗‘Pawnee’);‘Podsednik’嫁接苗的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最大,在弱光下消耗有机物最多;‘Sauber’的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利用弱光能力最强;水分利用效率(RWUE)与净光合速率(Pn)极显著正相关,‘Elliott’嫁接苗的RWUE最大,生产有机物效率更高。荧光分析表明,‘Sauber’嫁接苗的热耗散最大,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以及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初级醌受体(QA)之后受体的概率(ψo)最小,‘Podsednik’嫁接苗的质体醌大小(Sm)、QA被还原次数(N)和质体醌还原速率[Sm/t(Fm)]最高,电子传递效率最高;‘Elliott’嫁接苗的3项荧光性能指数均为最高,‘Sauber’嫁接苗的最小。【结论】‘Elliott’嫁接苗具有更好的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好,‘Podsednik’嫁接苗的光反应能力更强,‘Sauber’嫁接苗光合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丹参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和不同配比的外源激素对丹参茎尖培养的作用,建立了丹参快速繁殖的方法.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1.0mg/L BA和0.1mg/L NAA配合使用时茎尖的生长状况最好,茎尖的成活率高达91.4%;GA对茎尖分化有抑制作用;附加1.0mg/L BA时芽的增殖效果最好;附加0.5mg/L IAA有很好的诱导生根的作用,而且可以缩短生根周期.  相似文献   

15.
将茎尖接种与MS 6-BA0.5—1.0mg/L IAA0.2mg/L的培养基,形成丛生芽,将丛生芽切块接种于MS IAA0.2mg/L的培养基上,形成幼苗,经检测,得到无病毒植株。再通过切断扦插于MS IAA0.2mg/L上生根,得到大量脱毒试管苗。  相似文献   

16.
樱桃番茄的组织培养与离体快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樱桃番茄(L.Esculutum v.Cerasiforme)的下胚轴、幼叶、茎尖及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BA和LAA的MS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樱桃番茄“红宝石”品种的下胚轴、叶和茎尖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 2.0mg/L BA 0.5mg/LIAA;MS 2.0mg/L BA 0.2mg/LIAA;MS 1.0~2.0mg/L BA 0.1~0.5mg/LIAA。芽最佳增殖培养基MS 1.0mg/L BA 0.5mg/LIAA,其增殖系数为3~4,用带侧芽的无菌短枝进行离体扦插,可1次成苗,扦插培养基为MS 0.005~0.010mg/LNAA或不加激素,其增殖系数可达5。  相似文献   

17.
细叶百日草变异植株的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变异细叶百日草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试管苗生根、移栽的研究.结果表明:MS+BA1.0+2,4-D1.2为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2 2.0+BA0.4是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IAA0.5是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以炉灰渣为基质移栽的成活率为94%,扦插的成活率为89%;定植成活的试管苗保持了后期生长很旺盛变异性状,出现了根系增加1倍左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以薄壳山核桃为父本,山核桃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对F1代果实及苗木主要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杂交F1代果实与果核(种子)的大小、质量以及苗木的高、径生长与对照之间都存在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的差异。其中单果质量、果高、果径分别比对照高291 %、72 %、110 %;单核质量、核高、核径分别比对照高309 %、813 %、124 %;3年生苗木平均高和地径比对照分别高181 %和197 %;造林2 a后苗木平均高和平均地径比对照分别高292 %和3281 %。另外,杂交F1代双胚苗所占比率为10 %,是对照的5倍。研究表明,种间杂交对增大山核桃果体、改良山核桃性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富贵籽无菌苗诱导愈伤组织及其优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贵籽的无菌苗为试验材料,开展了诱导愈伤组织及其优化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1)MS+2,4-D 1.00+BA 0.01的培养基配方能较好地诱导富贵籽种子产生无菌苗;(2)MS+NAA 1.00+BA 0.05、2,4-D 2.00+BA 0.05、NAA 2.00+BA 0.05和NAA 0.1 0+BA 3.00的培养基配方分别适合富贵籽的无菌苗根、茎、芽和叶诱导愈伤组织;(3)MS+NAA 0.10+Zeatin 2.00的组合和MS+2,4-D 0.10+BA 2.00的组合的培养基配方可使富贵籽的愈伤组织表现出生长速度快、质地疏松、色泽润滑、形态饱满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20.
美国山核桃嫁接愈合过程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嫁接愈合过程的组织细胞学特征。【方法】以2年生‘马罕'实生苗为砧木,接穗取自‘波尼'品种的1年生枝条,采用切接法进行嫁接,对其嫁接愈合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美国山核桃的嫁接愈合过程历经砧穗隔离期(1~9 d)、愈伤组织生长期(9~20 d)、形成层环构成期(20~25 d)和新生维管组织分化期(25~40 d)4个时期。嫁接后1个月左右形成愈伤组织桥和形成层环,为嫁接成活的关键期; 在未成活的嫁接体中,愈伤组织细胞较少并褐化,不能完成愈合过程。【结论】美国山核桃接穗愈伤组织大量发生的时期早于砧木,愈伤组织大量发生期与叶片展开在同一时期; 愈伤组织主要在形成层处产生; 愈伤组织生长受阻,嫁接愈合过程中断可能是影响嫁接成活的重要内因。因此,为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形成层环的构成创造有利条件,是嫁接技术改进、提高嫁接成活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