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8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取蝴蝶兰的茎尖组织作为外植体.经过2次灭菌后。接种到N6培养基上.在25℃,2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2个月,即可诱导生成原球茎.将诱导生成的原球茎分割成小的组织块。经过1~2个月的继代培养后,又生成新的原球茎.如此反复切割培养。实现了原球茎的增殖.原球茎再经过生根。长出新叶。则分化形成完整的植株。  相似文献   
2.
丽格海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丽格海棠的茎状、叶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1)诱导培养基MS+6-BA4.0mg/L(单位下同)+IBA1.0;(2)增殖培养基MS+6-BA0.5+IAA0.2;(3)生根培养基MS+NAA0.2.生根壮苗培养50d左右,经移栽,成活率达92%左右。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索果蔬中维生素C(VitC)提取方法和建立反相HPLC法测定VitC含量的方法来建立检测果蔬中VitC含量的标准方法.结果显示:检测条件为色谱柱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体积比95∶5的草酸(质量分数0.1%)∶甲醇混合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时VitC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当提取液为质量分数1.0%草酸时标准品VitC回收率最高,平均值为97.2%,RSD为1.12%.猕猴桃中VitC含量最高,为18.55 mg/g;草莓次之,VitC含量为2.0 mg/g.  相似文献   
4.
半夏人工种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半夏株芽生长的茎尖作外植体诱导小块茎,筛选直5mm的小块芭是作人工种子。  相似文献   
5.
半夏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半夏珠芽作外植体,在添加IAA3.0mg/L和BA0.5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可诱导出一种乳白色生长快的愈组织。  相似文献   
6.
大岩桐的组培快繁和温室栽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岩桐(Sinningia hybrida Hort.)叶柄为外植体,通过2次灭菌后进行组织培养,适宜条件为(1)诱导培养基为MS+BA2.0mg/L;(2)继代和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 NAA0.5mg/L;(3)生根培养基为MS+NAA0.2mg/L或MS+IBA0.5mg/L,大岩桐在适合的栽培条件下生长良好,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7.
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中国芦荟[A.vera L.var.chinensis(Haw.)Berg.]、上农大叶芦荟(A.vera L.var SAC Gu.)三种芦荟的茎段和顶芽外植体在MS附加BA3-4mg/L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大量不定芽,不定芽长大后,在MS附加IBA1-2mg/L NAA 0.2mg/L的培养基上生根并形成完整植株。生根试管苗经练苗后移入沙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8.
薮北茶树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薮北茶树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殖体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起快速无性繁殖体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各种浓度的植物激素.试验结果证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十6—BA2.Omg/L;芽增殖培养基为MS十6—BAl.Omg/L十IBAO.2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十6—BAO.5mg/L十IBAO.1mg/L十NAAO.2mg/L十At^3 O.01mg/L。  相似文献   
9.
草莓保鲜方法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常用的果蔬保鲜主剂单独运用于草莓,筛选出了一些适用于草莓保鲜的单因子,再将这些单因子进行组合,优化出了几种效果较好的草莓保鲜法.草莓虽然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但降低其周围空气中乙烯的含量,同样有利于草莓的保鲜。  相似文献   
10.
白芥×甘蓝F1代及BC1代单体异附加系的GISH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白芥(Sinapis alba L)为母本,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lboglabra)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 获得了不育及半不育的两种F1植株, 再以半不育的F1植株作母本, 甘蓝作父本进行回交, 获得了BC1植株. 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结合双色荧光原位杂交(dual-colour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dcFISH)技术, 鉴定出不育F1植株有21条染色体, 其中9条来自甘蓝, 12条来自白芥, 属含1套甘蓝染色体及1套白芥染色体的预期杂种; 半不育F1植株有30条染色体, 其中18条来自甘蓝, 12条来自白芥, 属含2套甘蓝染色体及1套白芥染色体的非预期杂种, 其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中期Ⅰ最多出现3个C-S三价体, 减数分裂后期Ⅰ白芥染色体出现不同的分离比例. GISH分析结果表明, 从BC1植株中鉴定出了1株甘蓝-白芥单体异附加系, 其有丝分裂中期相有19条染色体, 18条来自甘蓝, 附加的1条来自白芥; 减数分裂中期Ⅰ显示9个甘蓝的二价体及1个白芥的单价体, 有时白芥的单个染色体与甘蓝的染色体形成了可能的三价体. 甘蓝-白芥单体异附加系的获得为白芥基因渗入、基因定位与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