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溶剂提取法和硝酸/乙醇(1∶4)氧化法提取天然彩色棉纤维的色素.通过色素提取液的光谱分析得出,天然棕色棉纤维色素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B环上带有邻二酚羟基;天然绿色棉纤维色素中除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外,A、B环上都带有邻二酚羟基.  相似文献   

2.
金银花花茎中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陕南地产金银花花茎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并利用超声波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最佳条件;采用烘箱储藏法测定抗氧化性;采用H2O2/Fe2 体系法测定样品对.OH的清除作用;采用AP-TEMED体系法测定样品对O2-清除作用。结果花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20℃,6 h,75%的乙醇,料液比为1∶30;花茎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的氧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OH的清除达50.22%;对O2-清除达17.28%。结论超声波提取效果明显,提取率可达2.34%;花茎中黄酮类提取物有明显的抗氧化性,对O2-、.OH自由基的消除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剂的方法提取彩色棉纤维中的色素,对颜色的作用和从天然彩色棉中提取的色素进行了实验和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由天然彩色棉中提取的色素属于在B环上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黄酮类抗氧化剂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天然黄酮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酚类抗氧化剂之一,其抗氧化活性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密切相关.综述了几种研究抗氧化剂活性中常用的自由基检测方法与评价指标,并详细分析了结构因素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机制与规律.认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主要取决于羟基的相对位置而非数目,具有色原酮结构的黄酮2-3位上不饱和双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抗氧化活性,C环吸电子性质或羟基成甙则会使天然黄酮抗氧化能力降低,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也是黄酮阻止自由基氧化的途径之一.对黄酮类抗氧化剂构-效关系的研究为筛选高效抗氧化剂和天然黄酮的结构修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石松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六盘水野生的石松为原料,利用70%乙醇作为提取介质,对石松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水杨酸比色法分别测定了石松黄酮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以及羟基自由基(—OH)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石松黄酮类化合物能显著地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随着石松种子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升高其抗氧化性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生物化学发光法筛选清除活性氧的天然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物化学发光法, 建立邻苯三酚- 鲁米诺(luminol) 体系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 ,邻菲罗啉- Cu2 + - 抗坏血酸- H2 O2 体系检测羟自由基(·OH) , H2O2 - 鲁米诺体系检测H2 O2 , 对甘草、五味子等15 种天然药物水提物和13 种天然单体化合物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水提物和单体成份大多具有清除活性氧的作用, 但它们对O·2 , ·OH, H2 O2 的清除作用各有侧重. 其中尤以解表、清热、抗炎类的中药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清除作用为好, 提示清除活性氧作用是这些药物防治疾病的机理之一, 该结论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从微波辐射辅助处理后的橘皮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确定了最优的实验操作参数,同时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效果.采用直接回流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通过UV2050紫外光谱仪对橘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计算出产率.在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橘皮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最优工艺条件为:时间180min,温度80℃,物料比1∶10,70%的乙醇,pH=7.在此工艺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最高,其提取率可达86.73 mg/g.此方法较传统提取工艺优良,且条件容易达到和控制.橘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当黄酮类化合物浓度为0.18mg/mL时对·OH清除效果高达37.72%,0.14mg/mL时对O2-·清除效果可达28.49%.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能稳定和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起到抗氧化的作用.通过Wistar大鼠星形神经胶质细胞H2O2氧化损伤及大鼠脑脂质过氧化实验,检测了槲皮素及芦丁两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对大鼠星形神经胶质细胞及脑脂质过氧化均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并且槲皮素的活性大于芦丁.  相似文献   

9.
含氮杂环化合物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不断进入环境中,增加了对生态环境的威胁.考察了UV/H2O2对化工废水中含氮杂环化合物2,6-二氯吡啶(2,6-DCLPY)的降解特征,降解过程中的2,6-DCLPY浓度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对2,6-DCLPY降解反应的影响因素包括初始2,6-DCLPY浓度、H2O2浓度、pH和共存阴离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DCLPY在UV/H2O2体系下的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该体系中羟基自由基(·OH)是降解2,6-DCLPY的主要活性物质,UV起协同作用;随着H2O2用量的提高,2,6-DCLPY的降解效率也逐渐提高,当H2O2和2,6-DCLPY的投加摩尔比为37"1,pH为7.2时达到最高降解率77.3%.共存阴离子HCO-3和NO-3因能与·OH直接发生反应,对降解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吡啶环上存在氨基等给电子基团有利于吡啶类污染物的降解,而氯等吸电子基团会抑制吡啶类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与其构效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界广泛分布的酚性组分,目前已知的黄酮类化合物单体已达8000多种。众多研究表明黄酮类有抗突变、抗肿瘤、抗炎、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广泛生物学活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减少自由基形成和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而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近几年在黄酮类物质抗氧化作用与其结构关系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主要从黄酮类化合物中羟基的位置、数目及其不同取代等方面对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龙盛京  覃爱娟  李毅 《广西科学》1994,1(3):35-36,65
运用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了8种食用豆匀浆液抗活性氧的作用,结果表明8种食用豆类匀浆液对H2O2以及由酶体系和非酶体系产生的都有清除作用,并呈量效关系。揭示食用豆中含有抗氧自由基的成分,而可能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悬钩子木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通过Fenton反应测定了悬钩子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悬钩子木中黄酮类化合物平均含量为23.66mg/g,样品回收率为90%~94%.悬钩子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作用随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增高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悬钩子木药效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色食品与淡色食品抗氧自由基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了5种植物性黑色食品与同类液色食品清除非酶体系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作用,结果表明黑色食品与同类淡色食品对O2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5种黑色食品中可能含有耐热性的抗氧化成份。  相似文献   

14.
对15种黄酮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理论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M1半经验和密度泛函计算相结合的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15种黄酮类化合物的解离焓(O—HBDE)和电离势(IP),以此为理论指标评价了这些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并讨论了部分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计算得到在非极性溶剂中3,7,8号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最高,活性最低的是11,15号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3,4,5号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最高;可以得出,3号化合物(3,7,3′,4′-四羟基黄酮)无论在极性和非极性溶剂中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提示其可能作为抗氧化、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药物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5.
芪参补气药茶清除线粒体活性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芪和党参为原料,根据中医学原理组方制成芪参补气药茶(ACT),探索ACT清除线粒体活性氧作用及促进健康的机制。分别用AlCl3比色法和硫酸苯酚法测定ACT的功能因子总黄酮、总糖及总多糖含量。以还原型辅酶Ⅰ/吩嗪硫酸甲酯(NADH/PMS)为超氧阴离子(O2·)生成系统,过氧化氢(H2O2)/Fe2+体系为羟自由基(·OH)生成系统,分别用氮蓝四唑(NBT)还原法和Fenton反应显色法测定ACT清除O2·及·OH的能力;用Na2S2O3滴定法测定ACT清除H2O2的能力。ACT总糖质量分数为(26±1.3) mg·mL-1,总多糖质量分数为(12.5±0.8) mg·mL-1,总黄酮质量分数为(121±8.5) μg·mL-1。ACT可一定程度上清除O2·、·OH和H2O2。ACT具有温和的抗氧化作用,从而维持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这是ACT促进健康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银耳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讨论了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法获得银耳多糖的方法.并在体外化学模拟系统反应中,观察该多糖消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防止油脂质氧化的性能.试验表明:银耳多糖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明显,50%清除量为0.112 mg/m l,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着多糖浓度而升高,50%清除量为0.264 mg/m l,油脂抗氧化性能介于VE和VC之间.  相似文献   

17.
葛花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葛花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以70%乙醇为溶剂,微波方法提取葛花中的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为4.72%;通过还原能力的测定、Fenton反应体系、DPPH法以及邻苯酚自氧化体系等评价葛花总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葛花总黄酮在还原力测定以及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上,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对O2-.和DPPH.及.OH 3种自由基具有明显的的清除作用,其EC50分别为:0.095mg/ml、0.114mg/ml、0.700mg/ml.葛花总黄酮具有较强的还原力,在清除自由基方面其清除率与其浓度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甲烷水合物基本空腔(H2O)20缺失水分子后形成的(H2O)19 和(H2O)18 笼型结构特征及其甲烷水合物的稳定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只有相邻且同面的两个水分子缺失,甲烷才有溢出笼型的可能,笼型结构中O—O边长的变化主要源于氢键键长的改变,O—H共价键键长以及H—O—H 键角的变化很小;同类结构异构体的稳定性主要由水分子间的结合能决定,非同类异构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相邻五元环的个数,而相邻四元环数目的增加将降低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山刺玫果实清除羟自由基及抗DNA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山刺玫果实乙醚提取物、水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及原汁清除羟自由基(@OH)及保护DNA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现代生物化学发光分析技术,以CuSO4-VitC-H2O2-酵母菌发光体系测定山刺玫提取物对@OH的清除作用.结果山刺玫原汁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OH具有清除作用,并能保护DNA的氧化损伤,作用强度与浓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结论山刺玫原汁、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清除@OH及抗DNA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方法测定羟自由基反应速度常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维生素C存在下,铁-EDTA与H2O2反应生成的羟自由基和脱氧核糖作用,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丙二醛(MDA);MDA与甲醛、氨通过Hantzsch反应,生成产物3,5-二甲酰-1,4-氢吡啶,加入羟自由基“清除剂”,用电化学方法监测3,5-二甲酰-1,4-二氢吡啶的形成,以此求得羟自由基“清除剂”与羟自由基反应的反应速度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