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难以定量评价。该文将社会经济活动落实到空间网格上,以土地利用变化表征城市规划的实施,集成情景分析和Monte Carlo技术来模拟土地利用变化,并结合不确定性分析技术构建了城市规划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大连市发展规划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方法应用,识别了规划年主要河流的环境风险、环境压力、极端环境影响、关键污染物和关键污染源。该方法可以系统识别城市规划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并定量评价其影响,为科学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从源头预防公路交通快速发展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将对环境的考虑融入公路网规划。针对交通决策及其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研究了如何利用情景分析预测公路网规划的潜在环境影响,剖析了未来公路交通发展不确定性的来源,运用因果链分析了未来交通发展及其环境影响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建立污染物排放定量模型,构建了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情景分析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问题,促进可持续的交通决策。  相似文献   

3.
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对秦皇岛市生态城市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初步评价, 分析了该规划下各个环境主题对于环境影响的贡献. 结果表明, 秦皇岛市生态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较小.为合理评价规划的环境可行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丁旺  孙世群  吴万秀 《科技信息》2010,(31):385-386
本文针对现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的识别无法识别那些在在规划层次上应该考虑的环境影响,对环境问题与规划本身进行了关联分析,提出了设置环境影响定界章节的思路,探讨了环境影响定界的方法、程序和操作步骤等问题,明确了环境影响定界的方法和内容,接并通过一个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案例对规划环境环境影响定界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区域规划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在区域规划环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出包括规划描述、影响识别、尺度确定、因果分析、评价基准、情景构建、累积评价与预警、减缓措施以及适应调控等主要步骤在内的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框架。同时, 考虑到累积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特征,采用情景分析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模拟、分析和评价区域规划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累积环境影响。基于该方法框架,以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为例,开展了评价区域环境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累积环境影响评价和预警实证研究。设计了基准情景、零方案情景、规划方案情景以及改善型情景 4 种情景模式, 分别对规划方案实施的区域水环境、大气环境的累积影响做出评价;并提出包括生态空间格局调控优化、产业结构调控与布局优化以及污染防治等在内的减缓措施,以及跟踪监测评估与适应性反馈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6.
施工阶段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现对施工阶段环境影响的客观评价,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从施工过程的单元分解入手,建立了适合施工阶段特点的环境影响定量评价框架和评价流程。并结合实际工程,将评价模型应用于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通过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投入产出清单分析、加权综合等过程,得到了1m3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环境影响社会支付意愿值,并对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板工程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要高于其他分项工程,生态系统破坏的环境影响是资源消耗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法对以N-甲基吡咯烷酮(N-Methylpyrrolidone, NMP)为溶剂精制再生废矿物油工艺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减压蒸馏再生废矿物油工艺进行比较;对NMP精制工艺清单数据在正态分布范围内的LCA结果进行Monte Carlo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NMP精制工艺主要的中点环境影响类别为呼吸系统无机物、全球变暖潜势和不可再生资源,端点影响类别为人类健康,总环境影响相比于传统的减压蒸馏工艺降低18.74%,说明NMP精制工艺对环境更加友好;NMP精制工艺不确定性分析结果中,多个影响类别的变异系数超过15%,说明参数的不确定性对LCA结果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LCA法可以准确识别废矿物油再生工艺的环境影响与贡献水平,并根据不确定性与敏感性分析结果为后续工艺的改进与研究提供环境影响方面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证据理论和多种群遗传结构对常规遗传算法作了改进,提出了一种计及非定量不确定性的电网扩展规划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综合不确定性因素对规划方案的影响并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算例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定量研究的指标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的应用分析,对未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从而为制定减轻土地利用规划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综合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并能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的案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定量研究的指标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的应用分析,对未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从而为制定减轻土地利用规划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综合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并能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西苕溪流域城市化对径流长期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于GIS平台的长期水文影响模型(long-term hydrological impact analysis, L-THIA GIS),选取太湖上游的西苕溪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验证L-THIA模型在该流域径流模拟有效性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时期(198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分析城市化对径流的影响;并应用情景分析的方法预测未来不同的土地利用变化所导致的径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城镇用地产生的径流量要大于非城镇用地;1985?200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张75%,径流系数相应增加了1.4% ;未来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当城市面积分别达到流域面积的25%和45%时,径流系数将可能达到0.68和0.79。因此,城市扩张导致的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将成为改变区域水文效应主要因素之一,需要进行合理的城市和土地利用规划限制城市的盲目扩张。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镇用地的合理安排与布局优化.本文以2004—2014年内蒙古城镇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城镇用地规模变化、分异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城镇用地扩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估计.从规模变化上看,研究期间内蒙古城镇用地呈现出扩张的趋势,扩张幅度在不同时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从分异特征上看,内蒙古城镇用地总体综合变动指数为1.05,通过自然间断法划分剧变型、缓变型和稳定型3种变动类型,且中部区域的盟市变动相对剧烈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规模的集聚效应.从区域差异上看,内蒙古城镇用地扩展规模的总差异来源于区域内差异,而区域内差异主要是由东部盟市的差异所致.研究发现,受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等相关因素的驱动,内蒙古城镇用地扩展的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受人均耕地面积影响较大,而中部地区受人均GDP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采用CA-MCE-Markov模型设计并模拟了阿克苏地区2030年自然发展、经济发展优先、内涵提升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运用PSR模型定量评价了3种情景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结果表明:1)面积变化上,内涵提升情景耕地减少了774 km2,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了100 km2,实现了集约发展;自然发展情景与经济发展优先情景耕地增加了3 436 km2,城乡建设用地增加了386 km2,呈粗放式发展.2)空间变化上,自然发展情景耕地、林地、水域反演位置不符实际、经济发展优先情景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粗放、内涵提升情景用地布局具备合理性.3)顺延历年发展状态,生态安全水平将持续降低;若以经济发展优先为发展导向,安全压力及承载力响应两方面问题依然严峻;相比之下,内涵提升情景生态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为最优模拟方案,生态高度安全.通过评测不同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差异,为解决实际矛盾、改善生态环境、谋求永续发展提供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合理、客观地评价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对营造优美而健康的城镇人居环境至关重要。文章构建了小城镇土地利用环境效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衡阳市17个重要小城镇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实评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土地利用强度、用地结构、用地布局和土地开发投入强度是影响环境效益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城镇人居环境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土地利用的热环境效应研究——以宁波城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宁波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的QUICKBIRD多光谱影像数据与Landsat ETM 热红外波段数据探求城市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热环境效应。采用剖面分析方法表征宁波城区的热环境空间分异状况;通过热环境效应总体贡献指数与面积加权贡献指数定量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城市热环境的正负效应。结果表明宁波城区存在热岛效应,建设用地内部地表温度差异明显;工矿仓储用地、平房住宅、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地与公共建筑用地对宁波城区热环境效应具有正向贡献,其中工矿仓储用地最为明显;水域、农用地、生活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对于城市热环境效应具有减缓作用,其中水域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苏南的张家港市,苏中的如东县,苏北的涟水县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2010年的土地规划数据为基础,从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方面结合三个市县的环境特点,构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子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评价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规划有助于区域综合环境的改善,且发展越快的地方其环境综合效应提升也越快。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混合度对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土地利用混合程度如何影响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的问题,建立非线性回归方法对其进行量化研究.采用递远递减权重和相邻车站重叠区域人口分配权重来计算加权人口,并以车站客流/加权人口作为因变量,从而分析由土地利用混合程度引起的车站客流变化.构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来分析土地利用混合程度、岗位居住人口比以及车站客流间相互关系.最后,以日本东京都109个车站的实际数据进行案例分析,案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混合程度对车站客流影响较弱,而岗位居住人口比与车站出站客流呈现显著正相关.因此,客流预测过程中应以岗位居住人口比代替土地利用混合程度作为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重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用地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用地效益的研究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用地效益和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动态度模型和信息熵函数研究城市土地的数量和结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城市土地扩张快于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居住用地是城市用地扩张的主体,绿地和道路广场用地的增幅最大,说明重庆城市土地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城市居住环境和整体功能逐步提升;重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复杂度呈现"M"型波动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势度和均衡度变化不大,说明城市用地结构处在"调整——平稳——调整"动态变化过程中;二三产业占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表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城市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土地利用的环境外部不经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land bank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rational land use and land configuration optimizing. Rational urban land reserve and supply plan are keys for an urban land banking. GIS has been used to model urban growth, growth at the ruralurban fringe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at the urban land banking potential can be evaluate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10 indicators were chosen in the integrated index system. As a case of Metropolitan area in Chongqing, urban land banking potential was evaluate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With GIS, two steps can help to finish potential analysis of land banking. One is goal driven process, such as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definition; the other step is datadriven process, such as the process of Manipulating.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current land banking plan.   相似文献   

20.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land bank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rational land use and land configuration optimizing. Rational urban land reserve and supply plan are keys for an urban land banking. GIS has been used to model urban growth, growth at the rural-urban fringe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at the urban land banking potential can be evaluate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10 indicators were chosen in the integrated index system. As a case of Metropolitan area in Chongqing, urban land banking potential was evaluate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With GIS, two steps can help to finish potential analysis of land banking. One is goal driven process, such as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definition; the other step is data-driven process, such as the process of Manipulating.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current land banking pl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