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8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1951年~2014年武汉市逐日降水资料,应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和复值Morlet小波分析,研究了武汉市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极端降水事件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1日最大降水量(Rx1day)的线性倾向率为-1.97 mm/10a,5日最大降水量(Rx5day)、强降水量(R95p)和大雨日数(R25)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4.96 mm/10a、10.92 mm/10a和0.28d/10a.极端降水指数的年际波动剧烈,年代际差异显著,大致可将其划分为偏高期(1951年~1964年)、偏低期(1965年~1978年)和偏高期(1979年~2014年).Rx1day的波动幅度在整个时间序列逐渐收敛,而Rx5day、R95p和R25在偏高期波动幅度较大.Rx1day大体上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稳定的变化趋势,而Rx5day、R95p和R25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R95p在1978年变化趋势显著.Rx1day、Rx5day和R95p均存在11 a左右的周期变化,此周期具有全域性及较好的连续性,R25的第一主周期为17 a,其信号稳定且贯穿整个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温变化的标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度特征广泛存在于气候系统中,是气候系统内部各组分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基于长江中下游59个气象站点近43年来的日均温资料,分析气温变化的主要特点,采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MF—DFA)方法,研究其日均温序列、日均温增幅及增向序列的标度特征,并探讨其气温变化的多重分形特征.其中,增幅序列主要反映气候系统的非线性机制,增向序列则反映气候系统的线性机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正处于近40多年来气温最高的阶段.该地区的日均温序列、线性过程以及非线性过程均具有多尺度的标度行为,在不同尺度上具有不同的标度特征,并且3个序列都在10d左右存在一个交叉点.此外,长江中下游日均温变化具有自相似的多重分形特征,小波动的影响在日均温变化中占优势,这也是日均温序列具有长程相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流域汇流的等流时单位线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等流时线方法的固有缺陷,它计算出的流量过程线难以达到需要的精度.本文使用分布式瞬时单位线的思想来改进等流时线方法,将产流场和传播场结合起来,使用纳什线性水库模型为每一个等流时面积建立各自的单位线,以描述河槽调蓄对径流的作用,弥补了等流时线法的缺陷.同时它利用一组线性水库之间的相似关系,缩减建立单位线所需的参数,继而建立等流时单位线.该方法可以便于根据流域下垫面特性和径流进行参数调节,最后找到适合该流域的参数.等流时单位线方法用于白溪流域五场洪水的实际计算结果说明,它可以较好地综合等流时线法和单位线法的优势,改进计算的精度.等流时单位线法是等流时线法和单位线法的有效结合,方法中各参数能够较容易地与实际物理模型相联系,更有利于应用在缺乏资料的流域.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对径流的长期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地表状况的改变,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对径流的产生过程有很大的影响.选取浙江临安市南笤溪以上流域为例,利用L-THIA城市水模型对流域35年的日雨量记录进行模拟分析,确定城镇化地区降雨径流的关系,探讨了城市化对径流的长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模拟预测了城市规模扩大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雨量情况下,下垫面条件的变化是导致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将会有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东南沿海甬江流域为例,探讨了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小流域洪水预警和防洪减灾系统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设计了中小流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初步实现了流域水情自动监测、洪水预警、灾情评估和洪水调度等多种功能,该系统有力的提高了中小流域防洪决策水平,并为中小流域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太湖水网地区河网调蓄能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度高,河道比降小,水流流泄不畅,极易造成内涝灾害.但由于河流众多,水面面积大,河网的调蓄能力也相当可观.以太湖流域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为例,采用河道非恒定流的计算方法,分析太湖河网的调蓄水量.经计算表明,太湖流域的河网调蓄水量约为太湖调蓄水量的50%,对缓解太湖洪涝灾害起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大系统优化理论在克里雅河水资源规划管理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南部克里雅河为典型区,初步探讨了干旱区水资源系统的结构特征,在些基础上,将大系统优化理论应用在干早区水资源规划管理中、建立了典型区多目标多层次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并用分解协调法对整个系统优化求解.求得典型区水资源优化管理方案.从而为典型区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也为干早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上海、杭州和南京3个气象站1951~2001气温与降水器测资料,利用Mann-Kendall法对3站年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序列作突变分析.同时利用滑动t检验以及Yamamoto法(子序列n=10年)对突变研究结果作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该区年均气温有显著升高趋势,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明显突变,而年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该区四季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秋季和冬季气温均显著上升,而夏季增温趋势不明显;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而秋季降水量则呈明显减少趋势.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及其未来预测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全国甚至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适宜度的提出一方面源于目前城市发展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另一方面源于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目标,其研究角度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城市微观地段或城市某个层面的城市适宜度研究;另一类是把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进行适宜度的分析,为把城市作为一个巨系统,即需在分析城市适宜度的概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城市适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选取江苏沿江8市,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城市适宜度,评价总得分依次顺序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泰州和南通,其中前4位都位于长江南岸,其经济基础雄厚、具有较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而江北的扬州、泰州、南通等则相对得分较低,反映了江苏沿江城市适宜度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