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工程机械创新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是考核工程机械创新集群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论文从创新网络支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集群产出能力5个方面构建了工程机械创新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和政府企业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具有递阶结构特征及存在相关关系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指标间接重要性的SEM-G评价模型,并对中国2009—2017年30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30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大部分省份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势头不足;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之间水平差距显著,且不同创新要素之间的均衡性偏低,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学有效地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是制定高质量决策部署的基础,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采用熵值法与TOPSIS法的结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创新经济绩效5个方面对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开展评价研究。结果显示:2012—2017年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水平逐年提高,其中,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在逐渐提升,但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出现波动,在2014年出现下降的状态。为进一步提升武汉市区域创新能力,提出了完善多元化的区域创新投入体系,建立完善的人才吸引、培育和保障体系,构建高效的区域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和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构建的科技创新水平效率评价模型,运用SBM超效率模型对中原城市群核心创新区县域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并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及影响因素解释.结果表明:(1)从评价结果看,高效率区、较低效率区数量均有所增加,表明研究区各县域科技创新发展效率的差距明显;在较高效率区中,卫辉市、封丘县等科技创新发展效率有所下降,而管城区、二七区等科技创新发展效率有所上升;在中等水平区中,洛龙区和中原区的科技创新效率保持稳定发展;低效率区主要分布在外围区且连片分布.(2)从投入-产出视角看,金水区、涧西区、瀍河区、吉利区和凤泉区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创新区的投入-产出高效率区,而嵩县、卫辉市、汝阳县、封丘县和获嘉县等地区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方面的效益不佳.(3)从全局空间自相关看,两个年份均以LL区为主,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现象;从局部空间自相关看,发展效率的空间关联类型以显著LL区为主,且形成了以巩义市为核心的小范围集聚.但从投入子系统看显著HH区在研究区中部形成高值联动区,体现其在发展建设方面的引领性.(4)从影响因素看,科技创新发展效率主要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支持与保障、创新设施建设和城市所处创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创新环境是衡量大学科技园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区域基础环境、区域制度环境、区域文化环境、园区创新环境、园区依托环境。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以北京地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地区大学科技园创新环境的总体情况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需要通过政府、大学、园区以及园区企业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6.
创新策源能力是顺应国际创新环境变化和国内创新战略要求的一种新的创新概念,是城市原创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正受到政界和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创新策源能力内涵、框架与特征的解析,构建了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球典型科创中心城市创新策源能力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了创新策源能力提升的战略举措.研究发现:各城市创新策源能力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且各个城市在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和产业新方向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均衡,但又各有侧重.为此,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需要加大学术资源投入、提高学术思想产出,需要加大科学资源投入、提高科学发现产出,需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技术发明价值,需要加大产业研发投入、提高创新产业比例.  相似文献   

7.
影响合作创新的因素有创新主体的知识资源结构、管理者学习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和社会网络能力,以及合作创新主体所处的产业集群形成阶段和技术创新的类型.根据这些因素,构造一个合作创新水平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人情社会的合作创新环境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情社会中的合作创新水平是低水平.进一步通过对合作创新系统演化的稳定性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人情社会低水平的合作创新环境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刘慧 《创新科技》2019,19(1):14-18
区域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创新实力,带动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建立评价体系分析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通过研究区域创新理论,本文从投入能力、创新环境、管理能力和创新产出等方面选取了几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对河南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郑州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加大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创新环境、优化管理体系、提高创新产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辽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支持能力五个维度.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辽宁2001-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总结了辽宁近几年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究实践中生态旅游发展的真实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于完善生态旅游管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衡量生态旅游核心目标实现程度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不利于评判现实中生态旅游是否真正生态.该文尝试提出生态旅游的生态性概念,构建生态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对生态性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假说的基础上,选取47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的生态性评价可以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环境教育、社区福利、自然基础、道德要求6个维度展开.2)案例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性整体处于一般水平,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和自然基础表现相对较好,其余方面需加强.3)生态旅游区类型对生态性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湿地型旅游区的生态性显著高于森林型,不同类型旅游区在各维度上的表现也有差异;同时,生态旅游区的生态性与其员工的生态旅游认知水平正相关,即员工的认知水平越高,生态旅游区生态性指数以及在自然基础、环境保护、环境教育、文化保护四个维度的得分越高,生态性越好;而地区发展水平对生态旅游的生态性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监测和评价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研究并发布了《国家创新指数报告》,从创新资源、知识创造、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针对40个国家开展了创新能力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已跻身世界第一集团行列,但是在投入强度、产出质量和效率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展望未来,提出中国创新发展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提升创新成果质量和创新效率,服务国家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构建,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2001-2016年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揭示中国创新能力的空间非均衡、地区差距及收敛性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并通过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方法对中国创新能力的收敛趋势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创新能力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且总体差异呈现出不断扩...  相似文献   

13.
将房地产开发行业发展效率界定为资源要素投入(土地、资金)与产出之间转化的相对有效程度.利用超效率DEA模型,选取土地购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为投入指标,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和土地增值税为产出指标,通过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相结合的方式,对沈阳房地产开发行业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沈阳房地产开发行业发展效率相对不高,进而从政策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优化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区域创新环境指标体系,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04-2007年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依赖性逐步增强,空间集聚现象明显;研发投入、累积知识存量、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显著;人力资本、知识流动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不明显;金融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的发挥有一定的滞后期,而对外开放在当期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评价区域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了融合绝对值指标和平均值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28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目前最新的2014—2017年数据,使用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CRITIC)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评价,识别出各地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发展。研究发现,技术引进、自主创新、RD人员和经费、RD项目活跃度、科技成果转化始终是影响各地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静态"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一般,地区间差异较大,"很强"和"较强"的地区只有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和山东6个省市。"动态"评价结果显示,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依存,强弱格局比较稳定,短期内难以改变。研究成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和模型能够有效评价区域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最后,结合重要影响因素,给出提升工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作为集聚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的主要区域,其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地区比较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山东省特点建立了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实力、创新潜力和创新综合实力三个方面对2016年山东省17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东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依旧处于领先水平,中部地区发展平稳,西部创新基础薄弱但发展潜力巨大。最后,针对各市创新能力提升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丙泉  吕高羊 《河南科学》2014,(8):1618-1623
通过构建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一致性组合评价方法,对2007—2012年我国12个副省级以上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总体评价和分项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相对技术创新能力变化不大;不同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不同特点,一刀切的提升政策会破坏技术创新能力的均衡发展机制;均衡发展依然是众多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孙晓婷  高净鹤  范丹 《科技促进发展》2018,14(11):1092-1098
绿色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基于2006—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专利数据探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及变化趋势,并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绿色专利同时纳入绿色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中,对我国各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提升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由于不断升级的环保法规的相继出台,我国绿色专利总量逐年增加,创新激励效应已初步显现;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凭借自身经济发展、研发资金投入等优势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企业是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但区域间协同创新提升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健全现有专利制度平台,推动区域间及内部绿色技术协调发展,完善激励企业绿色创新活动的环境政策是未来提升我国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国家高新区建设已进入国家政策的普惠阶段,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如何进一步认识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相关政策的引导作用,构建符合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评价体系则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研究以国家政策导向为基础,以基于质量视角的相对指标为核心,力求指标与时俱进,进而提出由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创新支撑、创新路径、创新可持续性等5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框架,以期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