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赵鹏  孙亚范 《科技与经济》2019,32(5):101-105
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48起跨国并购案例为样本,通过建立跨国并购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评估跨国并购完成前后共五年的绩效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后获得了优于并购前的绩效水平;逆经济周期、横向并购、并购亚洲国家企业更有利于我国制造企业提升跨国并购绩效。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在跨国并购前需要切实评估自身跨文化吸收能力,优先考虑跨国并购文化差异较小的亚洲国家企业;在逆经济周期背景下,尝试跨国并购具有优质资产的企业,并且在并购模式方面多选择同行企业进行横向并购;跨国并购完成后必须加强整合能力,以保持企业长期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为客观地认识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为未来的跨国并购决策提供有益参考,选取沪深两市2008~2010年间发生跨国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持股变动法判断企业高管是否过度自信,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跨国并购绩效评价指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研究高管过度自信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与跨国并购前一年的绩效显著正相关,与并购后一年的绩效显著负相关,且与并购当年及并购后两年的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其显著性随研究数据和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3.
基于企业组织行为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研发活动会对技术并购后的绩效产生不同影响。并购前的探索性研发活动和并购后的开发性研发活动会对并购绩效有着促进作用,一个公司在并购前进行探索性研发比在并购后进行开发性研发对并购后有着更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4.
选取了2008年发生跨国并购交易的中国资源型企业为样本,从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处理,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对15个样本并购交易发生的当年和前后3年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比较,得出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国并购短期绩效有较明显提升,而长期绩效略有改善但提升不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跨国技术并购是以获得技术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并购,协同效应的来源与获得一直是并购领域研究者思考的问题。中国企业技术并购的历史还很短,案例也很有限,企业和政府在这方面的经验还很不足,尤其表现在对并购前协同作用的评估,预测,协同行为的控制以及并购后绩效的衡量。提出技术并购协同的系统框架图,并对并购协同效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中国企业技术并购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西方主流的跨国并购理论,选取了2010年21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单一指标法分析企业在并购前后的绩效变化,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技术升级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但在现阶段下,我国技术创新还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而跨国并购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典型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技术转移,能够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因此,探讨技术密集型企业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组态路径,对于推动国家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与东道国之间往往存在技术、制度、文化等显著差异,因而需要结合多因素考虑。以跨国并购理论为基础,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技术密集型企业跨国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及机制。首先,明确了制度距离、文化距离、技术吸收能力、并购经验、并购规模和并购股权比例对跨国并购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其次,收集和整理沪深两市2011—2019年参与跨国并购的技术密集型企业技术创新数据和相关并购资料,对前因条件进行测量与校准,并应用fsQCA软件进行必要分析和组态分析。最后,根据高绩效组态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我国技术密集型企业跨国并购组态归纳为6种:效率驱动型、外部压力型...  相似文献   

8.
将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分为4个维度:员工受教育程度、员工薪酬、员工培训以及员工流动,选取2004年以来发生国际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其人力资本结构对企业国际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科技企业的员工受教育程度与国际并购绩效之间有显著的U型关系,员工流动对高科技企业以及非高科技企业的国际并购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企业家教育背景对人力资本结构与企业国际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企业并购的几种模式,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并比较了它们的整合成本。  相似文献   

10.
张晋芳 《太原科技》2015,(1):24-25,28
随着对企业并购行为研究的深入,与并购相关的一系列议题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国内学者有关企业并购绩效评价的文章进行分析和述评,旨在研究不同因素对企业并购绩效目标实现的影响。结果发现并购类型、并购动机、支付方式、产业周期及文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企业并购绩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众多企业通过调整经营策略,试图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转型升级,纺织服装行业的并购数量也因此不断增长。并购是否促进了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有必要对其进行评价。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纺织服装上市公司2012年发生的并购事件为初始样本,选取17家上市公司,运用DEA的基本模型CCR的改进模型对并购前后两年的相对效率值进行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并购样本的绩效在并购后的两年先降后升,对并购前后绩效均值进行Wilcoxon检验,结果显示并购前后的绩效差异显著,与纺织服装行业的绩效均值相较,并购样本的绩效也更优,整体看并购行为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同时分组检验的结果显示非关联交易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资本集中使得我国企业并购规模和层次不断扩大,并购对企业财务必然带来风险,对目标企业的估值、并购融资与支付、并购后整合构成了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方面。更好的认识和防范并购财务风险成为主并购企业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从主并企业的角度,分析了并购财务风险,并对防范并购财务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11~2016年的113起并购数据,分析企业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的内在关系,并探讨战略匹配与技术差距的异质性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无论互补性技术并购或替代性技术并购都能显著影响创新绩效,多元化战略负向调节互补性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正向调节替代性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专业化战略正向调节互补性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负向调节替代性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技术差距负向调节互补性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正向调节替代性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技术并购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95—2005年间发生的19起外资并购事件为样本,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中的BCC模型对事件中的目标上市公司进行了绩效分析,实证结论发现目标上市公司并购前存在绩效下降趋势,并购后一年绩效达到最低,随后开始上升。利用Wilcoxon的统计检验表明,19个样本中10个样本并购后绩效显著上市,6个显著下降,3个没有显著变化。最后,从外资并购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出发,对上述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说明引起绩效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聚焦于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采用组态视角,揭示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中多维度因素对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综合影响机制。选取3个层面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制度距离和东道国国家风险)、组织因素(并购经验和行业相关性)和技术因素(研发投入和标的方是否为高技术企业)作为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条件因素,以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4种组态能够实现跨国并购创新高绩效,以及6种组态会导致跨国并购创新的非高绩效。研究结果证实了变量的因果不对称性,发现对跨国并购创新绩效存在多种殊途同归的前因变量组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实证研究中变量间线性单向关系的不足,从而丰富了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非国有企业收购国有控股权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1997年到2004年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非国有企业收购国有控股权的72个案例为样本,通过财务数据法以及事件分析法,对目标公司并购前后的财务绩效以及股票价格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目标公司在被收购前业绩普遍比较差,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被收购前的财务指标均显著地小于0.并购后目标公司的财务指标有明显的好转,可见通过转让国有股权完成非国有企业并购国有企业是比较有效的.然而在证券市场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股价仅表现为短期的投机性上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外来者劣势(liabilityofforeignness,LOF)理论,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案为研究样本,利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国际并购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企业异构性和东道国制度质量等因素后,制度距离的3个测量维度之中,“法律制度距离”会削弱收购方的国际并购绩效,而其他两个测量维度“经济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皆对国际并购绩效有正向作用;收购企业所属种群的种群密度大小会调节制度距离和国际并购绩效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剧,各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也随之加速,跨国并购现象越来越普遍。但由于跨国并购涉及到财务、组织、市场等诸多因素,企业整合十分困难。从企业绩效的角度上来看,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其高风险性取得了共识。如何规避风险,使并购后的企业形成合力,一直是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在理论上,各个学科对该领域都十分关注,为其提供了广泛的理论支撑。战略管理关注了企业收购不同的战略动机及由此导致的收购类型产生的战略绩效;经济学科主要研究影响企业规模经济和市场权力的因素;财务战略管理学科关注了跨国并购筹资、投资和收益情况;组织研究主要关注了企业整合后的经营进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关注了并购后员工心理变化;营销学科主要关注了并购后品牌资产的变化。各个学科之间的角度并不相同,观点也不一致,缺乏对现象的统一认识。囿于学科局限,上述每个视角都只能厘清跨国并购成功失败的部分原因,而协同效应的出现,才是获取并购在各方面整合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利用协同效应视角,从更基础的层面,整合了相关学科对于跨国并购研究的结论,并尝试给出跨国并购研究的整体框架,平衡在并购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管理、组织等方面的问题。从企业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选择并购成功也不仅仅依赖于"强强联合"或"互补提高",更要注意相关实施过程中协同效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并购中基于期权模型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充分考虑并购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期权理论,对传统贴现现金流(DCF)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估价模型,认为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应是并前目标企业DCF价值、期权价值、并购协同效应导致的并购溢价中目标企业创造的部分、并购期权价值和并后企业期权价值中并购企业愿意为其支付给目标企业的部分的总和。该模型为并购中目标企业定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企业跨国并购可以看做是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过程,企业并购的博弈过程实质是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本文在对并购过程参与主袜的理性假定进行了充分界定后,以博弈论为分析框架,通过建立简单的并购模型和动态博弈并购模型由浅入深的分析并购博弈过程,并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