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鹏  孙亚范 《科技与经济》2019,32(5):101-105
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48起跨国并购案例为样本,通过建立跨国并购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评估跨国并购完成前后共五年的绩效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后获得了优于并购前的绩效水平;逆经济周期、横向并购、并购亚洲国家企业更有利于我国制造企业提升跨国并购绩效。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在跨国并购前需要切实评估自身跨文化吸收能力,优先考虑跨国并购文化差异较小的亚洲国家企业;在逆经济周期背景下,尝试跨国并购具有优质资产的企业,并且在并购模式方面多选择同行企业进行横向并购;跨国并购完成后必须加强整合能力,以保持企业长期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聚焦于跨国并购的创新绩效,采用组态视角,揭示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中多维度因素对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综合影响机制。选取3个层面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制度距离和东道国国家风险)、组织因素(并购经验和行业相关性)和技术因素(研发投入和标的方是否为高技术企业)作为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条件因素,以中国制造企业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4种组态能够实现跨国并购创新高绩效,以及6种组态会导致跨国并购创新的非高绩效。研究结果证实了变量的因果不对称性,发现对跨国并购创新绩效存在多种殊途同归的前因变量组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实证研究中变量间线性单向关系的不足,从而丰富了跨国并购创新绩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技术并购协同效应是参与并购企业以提高自身技术能力为目的或者试图通过技术并购来改变原有的业务组合,并对从被并购企业获取的技术能力及其他相关资源与自身原有能力和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实现价值链的优化.认为实现企业技术并购协同效应依赖于对被并购企业的选择和技术并购后的整合管理.基于影响企业技术并购协同效应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企业技术并购协同效应的形成过程模型并构建了完整的分析体系.从价值链视角对企业技术并购所形成的协同效应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和综合评价,用以测量、评价企业技术并购协同效应的效果,旨在诊断技术并购的薄弱环节及为企业技术并购顺利实施和有效调整提供一种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并购后整合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性工程,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并购价值创造的关键。很多企业并购失败的根源在于并购整合的失败。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性以及企业财务制度的不一致性,往往也导致企业并购整合的失败。所以重视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变得异常重要,只有经过财务整合才能使新公司的财务管理具有统一性。本文将主要围绕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必要性、财务整合的特征和财务整合的内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跨国并购活动异常活跃。并购已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本论文以世界化妆品巨头欧莱雅为例,阐述了欧莱雅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并先后收购了中国本土企业小护士和羽西。通过分析欧莱雅的收购模式、动因以及并购后的管理整合,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跨国并购浪潮的一次次掀起,中国企业加快了跟进步伐,并购规模也越来越大,能否做好资本运作管理决定跨国并购的成败,跨国并购这一战略行为下的财务战略起着关键作用。面对巨额的并购资金要求,如何与国际巨头竞争,如何运用各种财务手段.是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并购是发生在公司之间的有偿的控制权转移活动,被称为资本市场运营的“皇冠上的明珠”,涉及到组织运营、投融资管理、人力资源等各种理论和实务中的热点和难点话题,因此对并购的研究有着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对实务操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使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利用A股市场上2006年至2012年间发生的并购交易作为研究的样本,考察并购交易中并购绩效的各种影响因素.在研究中,本文分别考察了A股上市公司作为收购公司和被购买公司的并购交易,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检验并购交易是否属于跨行业、跨国收购,并购交易是否属于友好收购,收购公司的股权结构,并购支付方式.在研究中,A股上市公司作为被购买公司时,CAR和溢价的线性相关显著验证了市场时机假设,并购交易的基本指标如是否友好收购是影响并购绩效的主要因素.A股上市公司作为收购公司时,收购公司自身的指标如上市地点、持股比例是影响并购绩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冯霞  叶丽萍 《科技信息》2008,(3):155-155
有效整合并购企业双方的跨文化差异是实现成功的跨国并购的关键所在。传统研究对并购中文化整合的分析往往侧重于企业层面。但是,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许多企业层面文化冲突的分析在跨国界的情况下已经不能适用。因此,立足于跨越国界的视角,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文化差异整合策略进行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地认识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为未来的跨国并购决策提供有益参考,选取沪深两市2008~2010年间发生跨国并购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持股变动法判断企业高管是否过度自信,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跨国并购绩效评价指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研究高管过度自信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与跨国并购前一年的绩效显著正相关,与并购后一年的绩效显著负相关,且与并购当年及并购后两年的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其显著性随研究数据和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资本集中使得我国企业并购规模和层次不断扩大,并购对企业财务必然带来风险,对目标企业的估值、并购融资与支付、并购后整合构成了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方面。更好的认识和防范并购财务风险成为主并购企业必须考虑的因素。本文从主并企业的角度,分析了并购财务风险,并对防范并购财务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跨国技术并购是以获得技术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并购,协同效应的来源与获得一直是并购领域研究者思考的问题。中国企业技术并购的历史还很短,案例也很有限,企业和政府在这方面的经验还很不足,尤其表现在对并购前协同作用的评估,预测,协同行为的控制以及并购后绩效的衡量。提出技术并购协同的系统框架图,并对并购协同效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中国企业技术并购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利用经济学原理和模型,着重从收入和成本角度分析了协同效应,并指出了西部企业并购不能仅仅局限于区域内,而应走跨区域乃至跨国的并购之路。  相似文献   

13.
跨国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跨国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介绍了跨国并购和人力资源整合的概念;阐述了跨国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中存在诸如文化冲突、企业高素质人才流失、对员工的心理冲击、缺乏有效沟通、法律不熟悉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整合新的企业文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沟通、对目标企业尽职调查、正视工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对象识别与选择、财务风险规避策略形成、整合模式选择、知识转移策略制定、多维整合等环节探索了企业技术并购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为提升并购水平与绩效、规避相应风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战略的视角,选择财务、内部运作流程、客户、学习与成长以及外部形象5个层面共14个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构建了电子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电子企业并购的绩效研究提供了一条较为全面系统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对国内外企业并购后的整合模式与整合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并购的类型与整合操作的复杂性,提出了应根据并购方的战略目标及并购双方的特点,采用不同控制水平的整合类型.在遵循整合准则的前提下,建立了企业结合相关因素制定和实施整合战略的方法,并讨论了企业并购后制定和实施整合战略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王国洪 《科技信息》2007,(22):250-251
跨国并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给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并购整体成败的关键,甚至于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成败的关键。本文在分析跨国并购动机和企业跨国并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其特点,针对跨国并购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并就其发展战略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2004年深、沪上市公司的横向并购为样本,应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研究横向并购的绩效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大多数主并企业并购2年后的绩效表现差于并购前。其中收购比例、相对规模、主并企业并购前的主营业务增长率、主并企业并购前现金流量净额四个指标与并购后的绩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姜仑 《科技咨询导报》2007,(26):189-189,191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目标企业后,首先要认识到双方存在的国家文化差异和企业文化差异。根据并购企业文化的不同情况,确立相应的文化整合方法,以不断提高文化整合绩效,促进跨国并购最后成功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当前跨国并购的特征以及对企业而言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跨国并购所带来的财务问题,对跨国并购对企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