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菌株S的转化子库中筛选出2株产红曲色素性能变化显著且遗传稳定的转化子S62和S158,分别对其菌落形态、显微结构、菌落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潮霉素抗性及其产色素和桔霉素的能力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株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且发酵后红曲色素的色价和桔霉素的产量降低.其中:转化子S62液态发酵后色价为2.71 U/mL,仅为原始菌株S色价的0.04倍;转化子S158发酵后色价为17.62 U/mL.  相似文献   

2.
以紫色红曲霉S1为出发菌株进行微波诱变,筛选出产红曲色素能力最高的突变株紫色红曲霉S1-29,其红曲色素值达3 240 U/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7%.针对菌株S1-29固态发酵培养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优化,添加不同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研究添加物对产红曲色素能力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在大米基质中添加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和磷酸氢二钾,使其质量分数分别为4%,6%,0.4%和0.3%,32 ℃培养11 d,菌株S1-29红曲色素值达到4 003 U/g,比优化前提高23.55%.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食用色素控制较为严格。合成色素只准使用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亮蓝。目前已开发、投产且获准使用的天然色素有甜菜红、辣椒红、紫胶红、红花黄、天然苋菜红、玉米黄、桅子黄、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盐、玫瑰茄红、核黄素、菊花黄、黑豆红、萝卜红、可可色素、焦糖、姜黄、高梁  相似文献   

4.
以紫色红曲霉M9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单色光对其生长、色素和桔霉素合成的影响。采用观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色红曲霉M9在持续红光、黄光、绿光、蓝光照射下的菌落形态及6种红曲色素产量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RT-qPCR法对不同红光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下红曲色素和桔霉素产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光是最显著的促进紫色红曲霉M9生长和色素产生的光源。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最佳光照时间和强度分别为30min/d和300lx,初步推测红曲色素合成相关基因mppA/B/D/F、mppR1/R2、MpPKS5、MpFasA2/B2可能参与两种橙色素的生物合成,mppC、mppE可能参与两种红色素和两种黄色素的生物合成;桔霉素合成相关基因ctnA/D/E/F/G/H/I、orf1/3/4/5、pksCT可能参与桔霉素的合成代谢,而ctnR1可能参与桔霉素的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5.
正决定花朵颜色的主要色素有花色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醌类色素及甜菜色素;环境因素也会对花色产生影响,譬如光照、土壤养分含量、温度、湿度等都会影响花瓣细胞中的pH值、花青素稳定性等,从而使花瓣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春天里,花儿是五颜六色的,小草则是嫩绿嫩绿、软萌软萌的。绿草绿芽很常见,但绿色的花朵却很少见到,这是为什么呢?花色形成的原因其实我们觉得绿色的花少见,通  相似文献   

6.
红曲霉的有效生理活性物质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红曲霉(Monascus)以其能产生大量天然红曲色素而著称。近年来,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挑战,天然色素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具有保健功能的红曲色素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红曲是以大米为原料,经红曲霉繁殖发酵而成的一种红色米曲。红曲的药用价值虽然在《本草纲目》等早有记载,作为改善血液循环的保健品在我国一直应用到现在,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79年日本远藤章从红色红曲霉(M.ruber)中分离出一种命名为MonacolinK的活性物质后,红曲霉的生理活性物质才引起人们的重视。1红曲霉属的分类、培养特征和重要种1.1红曲霉…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酿酒用高产洛伐他汀红曲菌株,研究以洛伐他汀含量、红曲色素色价、桔霉素含量及红曲菌产酶能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固态发酵法从不同产地40份红曲米中筛选出1株高产洛伐他汀的菌株H5-3,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判定该菌株为紫色红曲菌。经过检测,菌株H5-3的洛伐他汀产量高达17.90mg/g,红色素色价3195.27μ/g,糖化酶、液化酶、酸性蛋白酶的活力分别达2514.26、0.32、300.19U/g,且该菌株不产桔霉素,是可应用于红曲黄酒酿造的功能红曲菌。进一步将该紫色红曲菌H5-3应用于红曲黄酒的酿造,制得的红曲黄酒中洛伐他汀质量浓度63.75mg/L,红色素色价22.86μ/mL,酒精度14.86%,总酸4.90g/L,氨基酸态氮0.83g/L。对制得的红曲黄酒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发现有机酸质量浓度为12.70g/L,其中乳酸、乙酸、琥珀酸、酒石酸、柠檬酸为其主要成分,分别占总量质量分数的28.2%、21.9%、14.5%、12.2%、5.7%;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3540.58mg/L;在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酯类、醇类为主要成分,分别占总量质量分数的48.4%、43.9%,其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正丙醇、苯乙醇等含量较高,对风味有较大贡献;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比例协调。希望研究对传统红曲菌种资源的发掘利用以及红曲黄酒保健功能的提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源对红曲霉菌产红曲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比较了四种氮源——甘氨酸、硝酸铵、谷氨酸钠、赖氨酸单盐酸盐对红曲霉菌的细胞生长,发酵过程的pH,红曲色素的产生以及红曲色素的类型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赖氨酸单盐酸盐不适于红曲霉生长外,其它三种氨源对菌体干重的影响基本一致。发酸过程中以谷氨酸钠、赖氨酸单盐酸盐为氮源,pH值保持稳定,而甘氨酸、硝酸盐为氮源,发酵后期pH显著升高。红曲色素分胞外色素和胞内色素两种,但大部门为胞内色素。甘氨酸、硝酸铵的胞内色素由红色素和黄色素组成,纯度高,而谷氨酸钠的胞内色素除含有红、黄色素外,还包括许多介于其间的杂色素,纯度低,分辨率差。就甘氨酸、硝酸铵两种氮源来说,以后者为氮源,其红曲色素的色价较高,且其中的黄色素占有较大的比例。故作者认为,如果拟利用红曲霉生产黄色素和红色素为目的,选用硝酸铵为发酵氮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化学系研制成功的“桅子黄色素”于1986年9月5日由轻工部主持通过技术鉴定。这项从桅子果实中提取天然食用色素的成果,经卫生防疫部门毒性试验后,北京地区已应用于雪糕、饮料、面包和糕点等,色泽艳丽,深受欢迎。来自轻工、卫生等部和科学院的专家给予较高评价:工艺路线属国内首创,产品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对我国发展食用色素工业有重要意义。 以天然食用色素取代人工合成色素是当代食用色素工业的发展趋势。本课题研制中通过小试、中试以及各种理化性能试验比较,最后选用的提取及精制工艺投资少、成本低,生产过程中不使用…  相似文献   

10.
红曲中含有丰富的红曲色素,通过一系列实验,对不同提取剂、温度、时间,以及pH值等工艺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上述基础上确定了红曲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红曲色素提取率达到了原料质量的66%。  相似文献   

11.
紫色甘薯红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紫色甘薯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用1∶ 1的0.1 mol/L HCl-体积分数为95%乙醇在50 ℃恒温浸取4 h,提取效率较好.紫色甘薯红色素属花青苷类色素,pH值对色素的色泽影响明显,在酸性条件下色泽稳定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光照加快色素降解.金属离子Na 、Mg2 、Ca2 、Al3 、Cu2 、Pb2 、Zn2 对色素色泽无影响,而Fe3 、Sn4 有不良影响.紫色甘薯色素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蔗糖、葡萄糖和食盐等添加剂对色素色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突变体库中的538株转化子菌株为材料,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并结合显微特征分析,筛选获得了9株形态特征变化显著的转化子,对其进行了分子验证和遗传稳定性检测,证明转化子基因组DNA中含有T-DNA插入片段,并能稳定遗传.在此基础上,采用乙醇提取法和改良的纸色谱法分别对转化子的主要代谢产物红曲色素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进行了分析,发现突变株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水溶性天然无毒蓝色素极难制取,耐光、耐热性良好的天然蓝色素更为难得。本文介绍一种以栀子果实为原料的无毒、稳定的蓝色素制取方法。 栀于果实含有较多黄色素,自古就作黄色染料用。桅子黄色素的主要成分为京尼平糖苷。在对桅子黄色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意外地发现,如果在培养基中添加栀子黄色素来培养某些微生物,则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培养基的色泽会从黄色逐渐变成黄绿色、绿色,最终变为深蓝色。 现已揭示,转变色泽的关键是桅子色素中的京尼平糖苷受微生物生成的β—糖苷酶的水解作用变成京尼  相似文献   

14.
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9-1、9-2、16-1 3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很好,产生红色菌落. 它们都利用乳糖、D-半乳糖、L-( )阿拉伯糖、鼠李糖、葡萄糖、蔗糖、D-山梨醇,生长良好并产生红色色素;在硫酸铵、L-赖氨酸、尿素、酪蛋白水解物、DL-天门冬酰胺、胰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得好并产生红色色素,而在硝酸铵、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则生长差和产生粉红色色素;Na^ 、K^ 、PO3^-4、Ca^2 、Mg^2 等元素对这3菌株的生长和产生红色色素有一些影响;白色光有促进生长和红色色素的产生,绿色光和黄色光对生长和红色色素产生则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春天吃紫光,夏天吃红光,秋天吃绿光,冬天吃蓝光……这样,“人的平均寿命不应低于280岁”,这是俄罗斯著名生物学家弗拉基米尔·沃尔科夫教授得出的结论。春天吃“紫光”在春天和春夏转换期,紫外线和紫色光为主要的光谱射线。多吃紫色的食物,如甜菜、水萝卜等对人体有益。不宜吃含油脂、动物蛋白之类吸收黄色光和低频射线物质较多的食品。夏天吃“红光”在夏天和夏秋转换期,光谱射线为红色光和红外线。在夏天最好吃红色、橙黄色的食物,比如草莓、苹果、橙子等。宜饮用酸奶、矿泉水、樱桃汁和西红柿汁这样的红色果汁。秋天吃“绿光”在秋天和秋…  相似文献   

16.
余建平 《科技信息》2010,(32):126-127
红曲(亦名红曲米),是以大米为原料,经红曲霉(Monacous)发酵而成的一种紫红色米曲,故又称赤曲。红曲的发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广泛用于酿酒、食品着色、食品发酵及中药等方面。现阶段国内红曲主要有色素红曲、酿造红曲和功能红曲。红曲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7.
苝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抗癌、抗病毒活性的光敏性色素.该文比较了不同碳源对蛇足石杉内生真菌Shiraia sp. Slf14液态发酵产苝醌类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有利于Shiraia sp. Slf14菌体的生长,而果糖则有利于苝醌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当果糖浓度为60 g·L-1时,菌体苝醌类化合物总产量可达1 566.64 mg·L-1,同时果糖能提升竹红菌甲素组分的含量.菊粉作为一种来源于菊芋的果糖基生物质,同样有利于苝醌类色素的生物合成,当其浓度为40 g·L-1时,色素总产量可达1 322.85 mg·L-1,且其有利于痂囊腔菌素A组分积累.  相似文献   

18.
纳豆红曲胶囊是以保健红曲和纳豆冻干粉为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不仅含有红曲的活性物质,如红曲色素、Monacolin K、麦角甾醇、γ-氨基丁酸等,还含有纳豆的活性成分如纳豆激酶、纳豆菌、维生素K2、异黄酮等,因此纳豆红曲胶囊具有传统红曲和纳豆的双重保健功效,具有降血脂、溶栓、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菌、抗癌等功能.本文对红曲和纳豆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保健功效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M7发酵生产红曲素(monascin, MS)和红曲黄素(ankaflavin, AF)的产量,采用液态发酵法,探究不同发酵温度下其产生的醇溶性色素在组成和产量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当温度较低时(25、30℃),所产生的色素在470 nm有最大吸收,色调偏橙,红斑素(rubropunctatin, RP)和红曲红素(monascorubrin, MR)为优势组分;当温度较高时(35、40℃),所产生的色素在400 nm附近有最大吸收,色调偏黄,MS和AF成为优势组分.随着温度的升高,所有色素组分的产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25、40℃不利于色素的产生,产量显著低于30、35℃;30℃时,RP和MR的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7、124 mg/L,而MS和AF的产量较低,分别为48、26 mg/L;35℃时,MS和AF的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0、47 mg/L,而RP和MR的产量相对30℃时显著降低,分别为57、50 mg/L.qPCR分析发现,温度对MS和AF液态发酵的影响与其对色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转录调控密切相关,其中,对色素...  相似文献   

20.
唐菖蒲花红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唐菖蒲花瓣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光、热、紫外线(365nm)、PH值、还原介质、氧化介质、蔗糖、防腐剂、金属离子等对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为水溶性花青苷类色素,在PH为1时耐光、耐热性较强,并具有较强的抗辐射能力,但耐还原性、氧化性较差;蔗糖、苯甲酸钠对色素稳定性有影响,金属离子K 、Na 、Ca2 、Cu2 、Zn2 对色素溶液色泽影响很小,Mg2 、A13 对唐菖蒲花红色素有增色作用,而Fe3 的加入改变了色素溶液的颜色,对色度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红色素适用于在低糖、酸性浓缩食品中使用,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天然保健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