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植物中提取纯蓝色素较为罕见.黄栀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因此可用黄栀子作原料,经生化发酵,制得赏心悦目的天然蓝色素.现将其提取工艺介绍如下:一、前处理:集取当年新鲜的黄栀子果实,去杂后,用清水洗净,沥水,晒干,粉碎成细末,再过60目筛子.二、原料配比:按黄栀子213公斤、精食盐50克、肉浸膏50克、蛋白胨100克、清水200公斤,进行配比,混匀,组成培养基.三、煮沸灭菌:将上述配比料搅匀,泵入隔套发酵培养罐内,开启中速乌轮式搅拌机,同时用隔套蒸汽加热至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化学系研制成功的“桅子黄色素”于1986年9月5日由轻工部主持通过技术鉴定。这项从桅子果实中提取天然食用色素的成果,经卫生防疫部门毒性试验后,北京地区已应用于雪糕、饮料、面包和糕点等,色泽艳丽,深受欢迎。来自轻工、卫生等部和科学院的专家给予较高评价:工艺路线属国内首创,产品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对我国发展食用色素工业有重要意义。 以天然食用色素取代人工合成色素是当代食用色素工业的发展趋势。本课题研制中通过小试、中试以及各种理化性能试验比较,最后选用的提取及精制工艺投资少、成本低,生产过程中不使用…  相似文献   

3.
栀子黄是从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果实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食用天然黄色素.本文采用混合溶剂循环浸提法提取栀子黄色素,较水溶液浸提法无论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栀子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栀子盛产于我国南方各省,果实中含有藏花素、藏花酸、栀子甙和果胶等,无毒,且对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球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具有凉血降压、清热利湿等功效,对外伤能起到散瘀、消肿等作用。 日本对山栀子的利用已研究多年,并取得很大进展。日本研究人员已从栀子中提取出抗衰老新药,其中栀子黄色素早已应用于多种食品加工。 我国60年代就从栀子中分离出β-甾醇、D-甘露醇、栀子糖甙  相似文献   

5.
天然色素与栀子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栀子黄色素是天然色素中品质优良的一种,针对栀子黄色素的一般情况,以及栀子黄色素的提取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选择加热板温度为45 ℃、真空度为008 MPa、料层厚度为7 mm和料液质量分数为20 %的栀子黄色素干燥试验数据作为实测样本,基于Matlab软件,对传统干燥模型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数据拟合求解,确定各模型的干燥常数,建立栀子黄色素薄层干燥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了天然栀子黄色素原液低温真空干燥制粉的动力学过程。在常用的8种经验、半经验薄层干燥数学模型中,Page模型对栀子黄色素低温真空干燥过程的拟合效果最佳,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和预测干燥过程中栀子黄色素原液含水率与干燥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微生物源的天然色素作为食品着色剂,对产紫罗兰蓝色素的粤蓝链霉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产色水平进行了测试,对接种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发酵时间4个参数进行了正交优化.利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色素成分,利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测定结构,发现该菌在高氏合成一号培养基中色素产量最...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一种可食用天然蓝色素,本论文采用紫外光谱法对广西栀子蓝色素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色素溶液在PH值5~11范围内比较稳定,热稳定性较好,自然光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氧化还原剂及金属离子Fe2+、Na+、Ca2+、Mg2+也有较好的耐受性,但对Al3+、Fe3+不稳定.实验证明:栀子蓝色素性能优良,着色力良好,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  相似文献   

9.
玫瑰茄色素是一种膏状食品添加剂,它是从热带经济作物玫瑰茄成熟花萼中提取出的新颖天然食用色素,色泽鲜红诱人。玫瑰茄原汁富含有机酸、微量元素、还原糖和蛋白质等营养成份。玫瑰茄色素主要成分是飞燕草素-3-接骨木=糖苷,次要成份为矢车菊素-3-接骨木=糖苷。制作玫瑰茄色素的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超临界CO2与甲醇共热催化栀子苷水解,并将水解产物栀子苷元与精氨酸钠合成栀子蓝色素.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色素的色价从而对超临界CO2的酸催化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20 MPa、140℃、反应4h得到的栀子苷水解产物可以与精氨酸钠缩合制得色价为248,纯度为98.2%的栀子蓝色素.该方法不仅为栀子苷水解制备栀子蓝色素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拓展了超临界CO2作为酸催化剂应用于糖苷的水解.  相似文献   

11.
通过β-葡萄糖苷酶催化壳聚糖和栀子苷两原料同时水解,同步两原料的水解产物氨基葡萄糖和京尼平发生缩聚反应制得栀子蓝色素.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蓝色素的色价,并与市售栀子蓝色素的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优化工艺参数为:栀子苷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2,酶与总物料质量比为1∶8,料液比(质量体积比)为1∶10,反应温度50℃,反应液p H4.8,反应时间30h.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栀子蓝溶液,经大孔树脂纯化后,栀子蓝色素色价达到96,比大部分报道及市售的栀子蓝色素色价高,该法简化了栀子蓝色素制备工艺,而且原料廉价易得,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肉制品所用的天然红色添加剂主要有胭脂虫红色素、紫胶色素等醌类色素;红甘蓝、葡萄紫色素、紫苏色素等花色苷类色素;桅子花红色素、红曲色素和甜菜色素等。上述色素均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如醌类色素在pH值为中性至弱碱性时变为紫色,不能作红色助剂;红曲色素耐光性差,甜菜色素耐热性差,二者极易褪色;桅子花红色素为略带紫色的暗红色,难  相似文献   

13.
用米曲霉发酵产物水解栀子苷,水解产物与味精反应制备栀子蓝色素,采用DM-2大孔树脂对产品进行精制,通过DPPH·捕获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蓝色素精制前后的抗氧化活性.栀子蓝制备的最佳条件为:10.64 g栀子苷和129.36 g水混合后,加入米曲霉发酵液9.8 m L,在50℃,160180 r/min下水解6 h后,与3.15 g味精反应40 h,80℃保温30 min.所获栀子蓝色素粗品的色价(E1%1cm)为90.56,经DM-2大孔树脂纯化后产品色价提高至180.01%,收率为90.96%.抗氧化实验表明栀子蓝色素粗品和精制品均能有效清除DPPH·,且精制后的栀子蓝色素产品清除DPPH·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栀子黄色素品质和提升产品附加值,采用超声辅助有机溶液热回流萃取法制备栀子黄色素,采用大孔树脂分离法分离纯化栀子黄色素。实验结果表明,栀子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1∶10料液比,60℃超声反应30min,提取2次;栀子黄色素的最佳纯化条件为用2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洗脱大孔树脂吸附的杂质、栀子苷、绿原酸,用80%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分离栀子黄色素,经纯化得到的栀子黄色素色价大于320,OD值小于0.2。  相似文献   

15.
高色价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栀子黄色素提取工艺及条件进行了改进,从栀子果实中提取高色价的黄色素,并对该色素进行了理化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改进工艺条件后,所得产品吸光度等于220,为GB7912-87要求吸光度E1cm^1D0nm≥24的9倍。且该色素在酸,碱条件下对热,光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项目简介:栀子为栀子属茜草科常绿灌木的果实,是我国大宗传统中药材,入选卫生部首批药食两用中药材名录,是生产天然栀子黄、栀子蓝和栀子红色素的原料,是中医临床治疗黄疸型肝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青年科学》2009,(5):F0003-F0003
蓝莓,一种小浆果,果实呈蓝色,果肉细腻,种子极小。蓝莓果实平均重0.5-2.5g,最大重5g,果实色泽美丽、悦目、蓝色并被1层白色果粉,可食率为100%,甜酸适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为鲜食佳品。  相似文献   

18.
利用火龙果果皮资源开发食用天然色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燕 《厦门科技》2009,(1):56-57
食用天然色素的用途目前食用色素大体分为化学合成和天然色素两大类。天然色素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动物、微生物等。食用色素虽然用量甚微.却赋予食品自然的色泽,并促进食欲。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某些合成色素具有慢性毒性和致病致癌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相似文献   

19.
一株高产几丁质酶链霉菌的培养与生理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汇泉 《山东科学》2005,18(3):63-67
根际链霉菌Z01分离自黑龙江的大豆根际土壤。Z01能有效地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研究了菌株的培养特性以及生理生化特点,其孢子为小圆点状,产生黄色色素而使培养基呈褐色或黄色。可有效地利用各种多糖类,能产生硫化氢,不能利用葡萄糖、木糖以及半乳糖等某些单糖。能液化明胶,在酪氨酸培养基上能产生灰黄色色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离鉴定一株产天然蓝色素的细菌,本文以表面消毒法从牛大力Millettia specisoa Champ植物根中分离可产天然蓝色素的细菌,以通用引物27F/1492R对目标细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序列对比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对目标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GEN III MicroStation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目标细菌进行Biolog鉴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目标细菌与Pseudomonas aeruginosa相近,相似率为99%;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同一条分支上;形态学鉴定为杆状革兰氏阴性;Biolog鉴定目标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综合形态学、分子、Biolog鉴定结果,鉴定该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命名为2016NX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