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魏允 《中州大学学报》2011,28(3):122-125
客车的轻量优化对降低汽车油耗,提高运载量意义巨大。将灵敏度方法引入到轻量优化分析中,建立某全承载式客车车身有限元模型,确定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和载荷,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电测试验验证。选取车架上刚度和强度相对富裕的梁作为灵敏度分析对象,根据分析结果选取设计变量,以车身最大应力和位移作为状态变量,以车身总质量为目标函数,从而实现了客车车身重量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ANSYS的客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某城市公交车车身骨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几种不同典型载荷下车身结构的强度、刚度校核及分析,提出了对该客车车身骨架进行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传博  李军富 《科技资讯》2012,(25):108-108
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全承载式客车的特点,建立了某型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运用验证的模型分析静态工况下客车车身骨架的强度及刚度特性。  相似文献   

4.
客车车身骨架的设计直接影响客车安全性、寿命等性能.为了更真实的模拟车架强度和刚度,文章建立了某客车车身骨架的纯梁、梁体和梁板3种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各种工况下不同模型的静态特性,找出应力应变分布的特点;结合该款客车电测试验结果,得到了此款客车最佳的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5.
根据客车设计相关法规,考虑到制造工艺性和轻量化要求,对承载式车身6大组成部分分别进行了详细结构设计,并在UG NX5.0中建立了该客车车身数字化模型,将该数字化模型导入到ANSYS12.1软件中,就弯曲、扭转、紧急刹车等不同工况进行有限元分析,以检验该客车车身数字化模型是否满足工程应用中的强刚度条件要求,也为改进设计中有的放矢的提高其结构强刚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桂林客车厂产大型空调客车车身模型化方面的若干问题。用自编的计算程序在MC6800微机上实现了对客车车身的动静态结构分析计算,所得结果和电测试验数据相接近。根据有限元计算分析的结果,对客车身提出了强度及刚度方面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以某传统"五大片"式客车车身上部结构为基础,设计一种新型整体式"U"型梁客车车身上部结构.根据ECE R66法规要求,建立了2种车身上部结构方案的整车侧翻有限元模型.对客车车身局部骨架刚度试验进行模拟分析,检验了模拟计算的可靠性.采用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求解器LS_DYNA对客车侧翻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利用ADAMS软件计算出客车侧翻撞击地面时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作为侧翻模拟分析的初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车身上部结构方案的客车都能满足ECE R66法规关于乘员生存空间的要求;与传统"五大片"式客车相比,整体式"U"型梁客车车身上部结构将更多的碰撞能量传递给顶盖骨架和非碰撞侧侧围骨架,使得碰撞侧侧围骨架吸能减少,侧窗立柱的变形量减小,提高了客车的侧翻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某汽车白车身几何模型,建立其有限元分析模型。提出一种白车身静态弯曲刚度解析方法,对白车身进行静态弯曲刚度仿真分析,得到白车身关键点的Z向位移变化量,获取了白车身弯曲变形曲线。同时结合静态弯曲刚度解析方法,得到白车身静态弯曲刚度,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静态弯曲刚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白车身静态弯曲刚度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分别为13108.88 N/mm和14421.21 N/mm,相对误差为9.10%,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以为工程开发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元华 《科技信息》2011,(34):63-64
本文介绍了一种实用有效的客车车身有限元建模方法。首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I-DEAS,通过合理的简化和网格划分,建立了某半承载式客车车身骨架及顶盖和左右蒙皮的有限元模型,然后进行了载荷施加和边界处理,为后续的强度分析和轻量化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的特点,开发了客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与优化系统(简称BCD),建立了参数化的客车车身结构概念模型.以该模型为模板,实现了新客车车身结构概念几何模型的创建和车身尺寸参数调整,同时建立了车身系统的静态刚度分析、低阶模态分析、灵敏度计算和优化设计计算的自动化过程,对车身的结构性能和低阶模态进行了有效的预估.最后,本文使用该系统计算了某客车车身结构的刚度和低阶模态,并在保证车身质量降低的情况下实现了刚度和低阶模态的提高,有效的改善该车身结构性能,实现了车身轻量化,验证了BCD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汽车总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CAN车身总线局域互联网络的技术特征,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车身控制系统,从而简化了汽车线束,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指出、CAN总线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汽车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内自主创新的一线制车身总线控制器,探讨了汽车总线CAN网络通信方案。一线制车身总线汽车控制器是一种新型车身总线控制系统,该控制器把原来每个控制器分别与控制开关连接,改进为全车的所有控制器都挂接到同一条信号线上,有效地节省了汽车上的线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3.
基于LIN总线的车身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针对总线式车身系统设计,对CAN/LIN混合网络进行深入研究,给出车身混合网络结构及主控节点的设计与实现。在车身控制系统中,将CAN总线连入高速驱动系统,LIN总线连入低速车身系统中,通过主控节点将二者构建成混合控制网络,使其控制系统兼具可靠性、高性能和低成本优点。在器件选型上采用FREESCALE典型汽车电子芯片和智能触点检测模块,既实现了可靠网络控制功能,同时也可降低车辆电子系统的开发、生产成本,具有较高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半承载式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建模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建立半承载式车身骨架板梁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对车身骨架的强度、动态(模态)性能进行分析及静动态强度试验,建模中采用变截面梁,以便真实地模拟车身受力情况;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精度较高,骨架强度满足要求,存在优化空间,为轻量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宝斯通客车底盘为例,对双横臂独立悬架刚度、横向稳定杆的刚度和前、后悬架的刚度阻尼匹配进行了计算;对影响操纵稳定性、制动性的参数,如侧倾中心、纵倾中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参照欧洲ECE R66法规要求,建立客车侧翻仿真模型及其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利用LS_DYNA软件对客车侧翻碰撞试验和客车座椅动态试验进行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将4个HybridⅢ50%男性假人模型放置在客车最薄弱的车身段座椅上。对客车侧翻过程中,3种约束条件(无安全带、两点式安全带和三点式安全带)的乘员损伤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安全带约束时,假人头部和颈部将受到严重损害;两点式安全带和三点式安全带对于所有假人颈部及胸部的保护效果相近;两点式安全带能有效降低大部分假人的头部损伤风险,但碰撞侧外侧假人头部损伤值仍较高。  相似文献   

17.
公交车人流量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交车人流量统计较困难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公交车人流量监测系统。该系统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运动图像的分割处理,得出符合人体特征的头像模块,再进行人头椭圆曲线匹配,从而可以准确地辨别出运动物体是否是人体,最后通过监测已确认的人体的运动质心是否越过设定的计数线来实现对车上人数的计数。本系统能够简单、高效地统计出公交车各时段、各站点人流量以及车载乘客人数,为公交车调度提供信息依据,并能实现超载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8.
建立符合实际装配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是结构动态优化设计的关键.为此建立依维柯A40新客车白车身三维CAD模型,并实现了向有限元模型的转换,通过白车身模态试验,并作为依据修正有限元模型,使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相符,获得了能够反映实际车身结构动力学特性的有限元模型,为后继车身的结构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自动调节和控制客车室内温度,结合客车车身非稳定传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计算客车空调动态制冷负荷的方法。首先利用谐波反应法计算通过车身隔热壁和车窗玻璃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再将新风焓值作为1个周期性变量,计算车内通风换气形成的逐时冷负荷,然后按稳定传热原理计算人体和电气设备的散热量,上述各项计算值之和为客车空调逐时制冷负荷。对一大型客车的制冷负荷进行计算,发现其最大值时刻出现在14:00,且比运用稳态计算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小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