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元素复合合金是种高效的脱氧脱硫剂,能够更好去除钢中O、S、P和夹杂等。其中碱土金属是复合合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有关碱土金属的性质应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对碱土金属蒸气压与温度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碱土金属的脱氧、脱硫、脱磷的性质,以及蒸气压与温度关系式,分析其压强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碱土金属的同种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其蒸气压急剧下降;碱土金属处于同一种物质形态时,其蒸气压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元素的键参数、拓扑指数与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良好的结构与性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碱土金属化合物品格能的新方法——离子贡献法。该方法只需本文提供的离子贡献值即可计算得到晶格能,而不需要任何实验数据。对碱土金属氧化物、卤化物、氢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十九类75种化合物的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一致性令人满意,计算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仅0.79%,小于目前已有的所有方法的计算误差。  相似文献   

4.
硼酸盐晶体因其优越性能在移动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开展硼酸盐及其水溶液体系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对于硼酸盐合成和含硼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量热技术是高精度测定硼酸盐固体及其水溶液热力学性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本文从量热技术特点、碱金属硼酸盐和碱土金属硼酸盐标准摩尔生成焓、硼酸盐水溶液体系热力学性质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硼酸盐热力学性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一、碱土金属碳酸盐实验的改进按北师大等编《几机化学实验》P_(158),镁、钙、钡碳酸盐的生成与性质实验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的拓扑指数对碱土金属卤化物的QSP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成键原子的结构特征,定义其结构参数Ei,并由Ei建构新的分子连接性指数nL= (EiEjEk…)0.5,其中0阶指数0L= (Ei)0.5,1阶指数1L= (EiEj)0.5.0L,1L与碱土金属卤化物晶格能、标准熵、电离焓、键长等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1,0.9669,0.9975,0.9916.nL是一种结构选择性和性质相关性俱佳的拓扑指数.  相似文献   

7.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d,p)方法计算了吡嗪并四硫富瓦烯衍生物(PZT)和噻吩并四硫富瓦烯(T-TTF)的重组能和转移积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二聚体的迁移率并讨论不同堆积方式对电荷传输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PZT空穴传输能力远强于电子传输能力,堆积型式对材料的电荷传输性质有重要影响.计算结果对设计和合成高效光电功能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系列负载Ni以及掺杂碱土金属(Mg、Ca、Sr、Ba)改性的WO3/ZrO2催化剂,采用XRD和NH3TPD方法表征了催化剂表面物相结构及酸性,考察了负载Ni以及掺杂碱土金属对偏三甲苯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O3/ZrO2中引入Ni,使催化剂由单一的酸中心催化变成由酸中心与金属中心共同催化;碱土金属的添加增强了WO3与ZrO2之间的相互作用,适量地降低了催化剂的酸性位,有效抑制了主要副反应歧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碱土金属氧化物MO(MgO、CaO、SrO和BaO)掺杂的MO-CeO2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和CO2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并考察其对1,4-丁二醇选择性脱水合成3-丁烯-1-醇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碱土金属氧化物掺杂未改变CeO2的萤石型结构,但可增加MO-CeO2催化剂的氧缺陷位和表面碱性位点,进而提高其催化1,4-丁二醇选择性脱水的活性和3-丁烯-1-醇的选择性.其中,CaO-CeO2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3-丁烯-1-醇收率达52.44%.  相似文献   

10.
提出制冷剂过冷区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模型,给出了制冷剂过冷区热力性质的隐式拟合、显式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保证制冷剂热力性质计算的可逆性,同时由于不存在迭代,保证了热力性质计算的高速性和绝对稳定性.以REFPROP 6.01的计算结果作为数据源,以环保工质R410A和R407C为例对该模型作了验证.计算与对比结果表明,应用所提出模型得到的快速计算公式的计算速度比REFPROP 6.01程序的计算速度提高了3个数量级,且能保证在常用的制冷空调工况范围内的最大计算偏差小于0.49%,而平均计算偏差小于0.09%.  相似文献   

11.
区别于传统的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采用的控制芯片,一种新的连续导通模式(CCM)的非线性功率因数校正控制芯片ICE1PCS01被采用,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单相功率因数控制电路.与传统的PFC解决方案比较,这种新的集成芯片(IC)无需直接来自交流电源的正弦波参考信号.该芯片采用了电流平均值控制方法,使得功率因数可以达到1.在保证了功率因数和谐波分量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PFC 变换器的设计成本,在中小功率场合下低成本的PFC电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为功率因数校正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类描述H1N1型流行病的常微分方程模型,利用常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的理论,研究了所建立的模型,得出了该系统的奇点以及奇点的类型,得出结论,在H1N1流感的控制中,政府行为是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症的一个关键致病原因是大脑中淀粉样蛋白(A13)的过度产生或堆积.Aβ是由其前体蛋白APP经β-和γ-分泌酶依次水解而生成的,但对于这些分泌酶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的了解还很少.由于大脑发生缺氧/缺血会造成Aβ的产量增加,而缺氧时所激活的转录因子HIF-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会调控下游多种基因的表达,我们对HIF-1是否参与调控β-分泌酶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对小鼠β-分泌酶基因bace1的调控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一个缺氧应答元件(Hypoxia-Responsive Element,HRE).我们的数据显示,HRE突变片段启动报告基因荧光素酶表达的活性比正常序列片段的启动活性明显降低.电泳迁移率的变动分析(EMSA)实验进一步证实,HIF-1可以与小鼠bace1中HRE元件相互作用.当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过度表达HIF-1时,BACE1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均有明显的增高.这些结果表明小鼠bace1基因的表达受转录因子HIF-1的调控.鉴于目前阿尔茨海默症研究领域都把抑制BACE1作为首选治疗靶位,HIF-1因而有可能成为治疗AD的一种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14.
选用未离乳的SD大鼠十二指肠,采用2次酶消化及不同孔径滤网分级过滤等方法分离十二指肠微血管,通过体外培养、纯化成功获得了高纯度的原代培养的小肠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应用Western-blot技术,首次检测到了小肠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铁转运相关蛋白DMT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1),FPN1(feerroportin1)和Tfr1的表达.这一新发现极大地丰富了小肠铁吸收及小肠铁吸收调节机制的理论,对进一步开展小肠铁代谢及其调节机制和铁代谢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半经验Austin Model 1(AM1)方法,计算了齐分子噻吩乙炔带电态的几何结构性质,和中性态相比,由于一维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带电态下其分子结构表现在C-C键长发生显著变化;不同的掺杂电荷方式和掺杂电荷的波函数是限制的波函数还是未限制的波函数,其分子结构的变化形式是不同的,相应地产生不同的元激发,即极化子或双极化子.  相似文献   

16.
酿酒酵母CWI信号途径中,包含了一个与细胞表面感受器配对的小G蛋白家族,叫做RHO1.作者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rho1活性突变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Rho1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CUEDC1蛋白质是否参与了AP—1信号通路,首先在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了Flag—CUEDC1蛋白质,通过双荧光报告系统,研究了CUEDC1对AP—1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过表达CUEDC1能够显著抑制TNFα激活的AP—1转录活性,而对IFNα激活STAT3的转录活性没有影响,并且CUEDC1抑制AP—1转录活性影响是发生在TRAF2分子或者上游水平。  相似文献   

18.
灰色GM(1,1)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灰色GM(1,1)模型缺陷的基础上,导出了背景值构造法中权值p的精确表达式.由于GM(1,1)模型拟合式默认经过了初始点,与实际情况并不一定相符,因此在初始值中加入了扰动因子m,并以遗传算法求取了m值的大小.实例证明了模型的改进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着重讨论了人机智能化决策系统的特征及其与智能DSS的区别,对人机智能化决策系统的结构与进化问题也进行了分析说明,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愿章  薛雷 《河南科学》2007,25(1):23-25
基于灰色数学理论,通过常规全数据GM(1,1)模型及等维新陈代谢GM(1,1)模型分别对煤炭海运总量进行建模并预测,并与传统的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运用灰色理论所建立的等维GM(1,1)进行预测是可行的,而且精度较传统方法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