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2-氯苯并咪唑为原料,通过硝化反应和溴化反应,分别合成其硝化和溴化产物;再以二异丙基乙氨为溶剂,和D-苯甘氨醇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苯并咪唑手性氨基醇类化合物,并对各产物进行了核磁共振(NMR)、红外(IR)、质谱(MS)表征.  相似文献   

2.
含有苯并咪唑环的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医药、材料、化妆品、畜牧业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有关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方面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课题.笔者以邻苯二胺及自行合成的芳氧乙酸为原料,合成出了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重要中间体(2),再经过N-烷基化和肼解反应合成出了4个新的目标化合物,即-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乙酰肼化合物(4a~4d),并通过IR、1H NMR谱及元素分析对新的中间体化合物2c,3b和3c及目标产物4a~4d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苯并咪唑与2,6-二溴吡啶为原料,经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2,6-双(1-苯并咪唑基)吡啶.目标化合物经IR、1 H NMR、13 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及荧光发射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4.
以苯并咪唑与2,6-二溴吡啶为原料,经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2,6-双(1-苯并咪唑基)吡啶.目标化合物经IR、1 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及荧光发射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5.
以丹皮酚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成功合成一种苯并噁嗪类化合物,该合成方法简便,产率高,方便提纯.另外,利用1H NMR、13C NMR结合2D NMR(HSQC和HMBC)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全解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成苯并咪唑酯及其衍生物,并对其合成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方法以邻苯二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苯并咪唑-2-甲酸乙酯(1)和苯并咪唑-2-乙酸乙酯(2),再以丙酮为溶剂,分别与乙酰氯,苯甲酰氯和二茂铁甲酰氯常温反应3 h。结果合成了N-取代苯并咪唑-2-甲酸乙酯酰胺衍生物(1a-1c),N-取代苯并咪唑-2-乙酸乙酯酰胺衍生物(2a-2c),并通过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结论合成方法简便、易行、产率高,为进一步形成配合物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2-巯基苯并咪唑及溴化丹皮酚为原料,通过Huisgen 1,3-环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有三氮唑环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并应用DEPT,1 H-1 H COSY,HMQC,HMBC等2DNMR技术对目标化合物的1 H和13 C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较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8.
以对甲氧基苯乙酸和间苯二酚为原料,经5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苯并咪唑类异黄酮衍生物--2-甲基-4′-甲氧基-7-(2-(1-(2-甲基苯并咪唑基))乙氧基)异黄酮.其结构经过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确证.番红花红T-Mn2+-H2O2体系对目标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9.
阿魏酸及其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本论文以廉价易得的香兰素为原料,经克脑文盖尔(Knoevenagel)缩合反应得到阿魏酸(1).然后以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DCC)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阿魏酸分别与8种芳香胺反应合成了8种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2-9.其中7和8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所合成的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质谱(MS)和红外光谱(IR)进行了结构表征.该阿魏酸酰胺类化合物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工艺简便、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微波辐射下2-苯并咪唑基烯烃的一步法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种肉桂酸衍生物和邻苯二胺为原料,存多策磷酸(PPA)中,采用分段式微波辐射方法合成了8种2-苯并咪唑基烯烃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和MS进行了表征。该反应时间为6~10min,比传统的合成方法明显缩短,产率为47%~94%(2-苯丁基苯并咪唑除外),后处理简单,为该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2-取代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非水滴定方法分析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含量,由于受到杂质中胺类化合物的影响,造成结果偏高,甚至达到100%以上。文中采用薄层层析法分离苯并咪唑衍生物及杂质,首先分离出苯并咪唑衍生物,然后用非水滴定方法分析含量,得到了准确的分析结果。初步确定影响分析结果的杂质为未完全反应的原料之一邻苯二胺。  相似文献   

12.
以L-苯丙氨酸和苯并咪唑为原料,首次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新型结构的含噁唑啉环的苯并咪唑卡宾配体.首先将氨基酸还原和氨基酰化保护,然后将保护产物与苯并咪唑偶联,并构筑噁唑环,最后合成季铵盐等5步反应高效合成了6种具有中心手性的氮杂卡宾配体(NHC)6(A~F).利用1 HNMR和13CNMR对相关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对重要的中间体5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目标配体,并确定化合物5为R-构型.研究了其对吲哚与C=O、C=N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在C—C键的构筑中,将氮杂环卡宾配体6分别与Pd(Ⅱ)、Cu(Ⅱ)和Ag(Ⅰ)络合,得出最优反应条件为:6F为配体,二氯甲烷为溶剂、氧化银为碱、醋酸钯为金属,最高收率可达91%.在进一步的C—N键构筑的研究中,筛选出最优配体为6A,最高收率为89.4%.  相似文献   

13.
N-甲基.5.甲氧基.2.硝基苯胺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这里以5-氯-2-硝基-苯胺(1)为起始原料,经取代、乙酰化、甲基化、去乙酰化得N-甲基.5.甲氧基-2-硝基苯胺(5),其结构经HNMR确证.  相似文献   

14.
在多聚磷酸催化下, 利用2-乙酰氨基 2-[2-(4- 正辛基苯基)乙基]丙二酸二乙酯发生环合反应, 分别得到主要产物四氢萘酮化合物2和噁唑化合物3. 经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 质谱和二维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确证了噁唑化合物3的结构; 经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 质谱及还原、 水解和成盐反应确证了四氢萘酮化合物2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A new dinucleating ligand having two metal-binding sites has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s model ligand for Cytochrome c Oxidase. The corresponding heterodi-nuclear complex, as an active site model of Cytochrome c Oxidase, consisting of a porphyrinatocobalt compound covalently linked with a copper derivative of tris(2-benzimidazylmethyl) amine bearing three benzimidazole ligands for copper was synthesized and spectroscopically characterized. The spectra data suggest that there a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obalt and copper coordination units. The cobalt is coordinated to four central nitrogens of the porphyrin and the copper has pentaco-ordinate geometry with the four tertiary amine nitrogens and a chloride.  相似文献   

16.
对叔丁基硫杂杯[4]芳烃-1,3-二醛基衍生物与苯基氨基硫脲发生"1 2"缩合反应,合成了含硫脲基和席夫碱基的新型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后处理简单,产率达85%.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和ESI-MS等表征证实.  相似文献   

17.
κ-卡拉胶的O-琥珀酰基化衍生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κ-卡拉胶(KC)降解成数均分子量为10 060的低分子量卡拉胶(LMW-KC)并制成四丁基铵盐,然后在适宜的反应体系中与琥珀酸酐进行酰化,制备LMW-KC的O-琥珀酰基化衍生物,并进行抗氧化和抑菌试验.同时借助IR、GPC、13C NMR和1H NMR分析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KC经降解和酰化后原结构单元未受破坏;60℃酰化的取代度可高达2.60;酰化产物清除羟自由基和H2O2的活性明显增强,抑菌活性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六氮杂异伍兹烷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HNIW,CL-20)的硝化前体四乙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TAIW)的反应性,以四乙酰基六氮杂异伍兹烷为原料,与甲醛进行胺醛缩合,生成一种新型六氮杂异伍兹烷衍生物:2,6,8,12-四乙酰基-14-氧杂-2,4,6,8,10,12-六氮杂五环[5.5.3.0.05,9.03,11]十五烷,并用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