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二茂铁甲酸合成了二茂铁甲酰氯,该化合物与硫氰酸钾反应得到二茂铁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在室温下,二茂铁甲酰基异硫氰酸酯与芳香胺反应生成新颖的二茂铁取代非对称硫脲.化合物通过1H NMR、IR、HRMS验证.  相似文献   

2.
利用二茂铁单甲酸与草酰氯反应合成二茂铁甲酰氯,再以二茂铁甲酰氯与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然后由聚乙烯醇与2-溴异丁基酰溴反应合成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引发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进行ATRP聚合.制备了具有梳型结构的聚合物,并对产物进行红外表征,研究聚合物在离子识别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梳型聚丙烯酸二茂铁甲酰氧基乙酯成功合成,对阴离子H2PO4-有很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3.
二茂铁羧酸的酰胺及多酰胺在化学络合或药物方面有许多用途并日益受到重视。例如二茂铁酰胺冠醚可作为金属离子萃取剂;二茂铁多酰胺与核酸有强烈的作用,有可能在化学免疫方面得到应用。二茂铁甲酸的酰胺及1. 1′—二茂铁二甲酸二酰胺可通过二茂铁甲酰氯及1. 1′—二茂铁二甲酰氯与相应的胺在吡啶的作用下得到。对于环状及芳香胺,这个反应很容易进行且产物是很好的晶体,但某些脂肪胺得不到晶体产物。对于空间阻碍大的胺如咔唑反应则比较困难。由于二茂铁甲酰氯在纯化过程中分解,我们采取了不经纯制与胺直接反应的方法,产率可以提高;二茂铁二甲酰氯为稳定的红色晶体,可在空气中放置半年以上而不分解。我们制备二茂铁二甲酰氯产率比文献提高10%以上。本文所述钧酰胺及二酰胺文献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在钌化合物RuH2(CO)(PPh3)3的催化作用下,2-(二茂铁甲酰基)呋喃与二茂铁乙烯反应,合成了3-(β-二茂铁基乙基)-2-(二茂铁甲酰基)呋喃,其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得到表征.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确定了产物的晶体结构和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七种二茂铁衍生物的氰乙基化反应,它们在碳或氮原子上都连有活泼氢,得到九种相应的一元及二元氰乙基化产物都是新化合物。二茂铁胺在室温和不存在催化剂条件下只生成一个活泼氢被取代产物(一取代物),而在较高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时则两个活泼氢都被取代(二取代物)。二茂铁甲酰胺进行反应需要催化剂,在室温得到一取代物,在较高温度得二取代物,连一个吡唑环和二个吡唑环(不同环)的二茂铁化合物分别在室温和较高温度得到相应产物,由二茂铁乙腈和二茂铁甲酰丙酮只得到了二取代物。  相似文献   

6.
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DCC-DMAP)体系催化下,以二茂铁甲酸和酚类化合物为原料,室温离子液体1,3-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1,3-dimethylimidazolium dimethylphosphate,[DMIM]Me2PO4)为溶剂,室温反应6 h,高产率地合成了一组二茂铁甲酸酯化合物(86-90%).所使用离子液经简单纯化、干燥后可以重复使用至少5次,对酯化反应的收率无明显的影响.通过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7.
4—二茂铁基—3—戊烯—2—酮是含共轭双键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中二茂铁与α、β—不饱和酮的碳—碳双键直接相联。以它为起始原料可以合成多种类型的二茂铁衍生物。早在1965年苏联 Nesmeyanov 报导了由2—二茂铁基—4—戊炔—2—醇在硫酸汞作用下,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了该化合物,反应式为:  相似文献   

8.
从二茂铁和廉价易得的L-缬氨酸、苯丙氨酸出发,合成了4个手性氨基醇衍生的二茂铁基β-氨基醇. 研究了它们在催化硼氢化钠/碘对苯乙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的对映选择性. 结果表明:二茂铁基氨基醇4、5和6都能诱导得到优势加成产物R-1-苯基-1-乙醇. 其中4b以最好89%的产率和65% e.e.值得到产物,而用与4b对应的α-胺基膦氧化物5和6催化时,化学产率和e.e.值分别为81%和38%, 82% 和32%.  相似文献   

9.
以手性的L-缬氨醇和L-苯丙氨醇以及溴代十二烷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两种带有十二烷基的手性氨基醚。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二茂铁为原料,首先分别合成了1-二茂铁甲酸和1,1-’二茂铁二甲酸,然后通过酰化、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得到了二个新的二茂铁酰基硫脲衍生物,并通过元素分析I、R1、HNM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另外,初步试验证实二者具有良好的配位性能和植物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1.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化合物1)和L-蛋氨酸(化合物2)为反应物,无水醋酸为溶剂,反应生成酰亚胺酸[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二酸](化合物3).化合物3与二氯亚砜形成酰氯[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二酰氯](化合物4)后,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在10min内与乙二胺快速形成缩聚产物[聚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乙二酰胺](聚合物5).应用红外光谱分析(IR)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微波辅助加热可用L-蛋氨酸为原料将手性元素引入聚合物.  相似文献   

12.
间苯三酚(2)与乙腈发生Hoesch反应,合成中间体2’,4’,6’-三羟基苯乙酮(3);然后在相转移催化剂TEBA存在下,与苯甲酰氯缩合,得到中间体1-(2’,4’,6’-三羟苯基)-3-苯基-1,3-丙二酮(4),4不经过分离,一锅法直接重排和关环合成5’,7’-二羟基黄酮(1),总收率为68.4%,比文献提高8%。  相似文献   

13.
2-苯氧甲基-5-芳基-1,3,4-噁二唑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苯氧乙酸乙酯与水合肼反应制得苯氧乙酰肼, 该化合物在以碳酸钠作缚酸剂, 分别与苯甲酰氯、3,4,5 三甲氧基苯甲酰氯、4 硝基苯甲酰氯、4 甲氧基苯甲酰氯、呋喃甲酰氯、3,5 二甲基苯甲酰氯, 4 氯苯甲酰氯反应得到相应的N, N/ 二酰基肼, 然后在POCl3 作用下, 脱水环化成2 苯氧甲基5 芳基1,3,4 噁二唑化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IR, 1H NMR和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并对其裂解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5-甲基-4-异噁唑甲酰肼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合、水解得到5-甲基-4-异噁唑甲酸,再与氯化亚砜、水合肼反应得5-甲基-4-异噁唑甲酰肼(三氮唑类衍生物重要中间体),并研究了温度、原料配比和加料顺序等对合成的影响。化合物6结构经IR、1H-NMR、13C-NMR、MS等确证正确。该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便,后两步收率为65%,产品纯度达到98%。  相似文献   

15.
以2,5-二巯基-1,3,4-噻二唑为原料,与水合肼缩合,生成2,5-二肼基-1,3,4-噻二唑。2,5-二肼基-1,3,4-噻二唑与对乙氧基苯四酰氯反应,再以POCl3为环合剂环合酰肼基-1,3,4-噻二唑,得到3,6-二对乙氧基苯基-1,2,4-三唑[3,4-b]1,2,4-三唑并1,3,4-噻二唑,合成的此化合物未见报道,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光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多甲氧基黄酮(PMFs)是一类存在于柑橘属植物中具有显著抗癌、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为了提高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和药用价值,以2种来源丰富且抗癌活性高的多甲氧基黄酮橘皮素和川陈皮素为底物,分别经过氧丙酮氧化得到多甲氧基黄酮醇[3-羟基橘皮素(7)和3-羟基川陈皮素(8)],化合物7和化合物8分别在K2CO3和N,N-二甲基甲酰胺条件下与氯乙酸乙酯进行Williamson反应,生成了多甲氧基黄酮羧酸酯类衍生物,再经碱性水解合成了2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多甲氧基黄酮羧酸衍生物[橘皮素-3-O-乙酸(1)和川陈皮素-3-O-乙酸(2)]。化合物1和化合物2在CH2Cl2作溶剂、1-(3-二甲基丙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为缩合剂和4-N,N-二甲氨基吡啶为辅助剂的条件下,分别与2种不同的氨基酸甲酯盐酸盐发生缩合反应,得橘皮素和川陈皮素的氨基酸甲酯衍生物,然后经水解反应得到了4种新型多甲氧基黄酮氨基酸衍生物3~6。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用1H NMR、13C NMR和MS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7.
四甲基环戊二烯与五羰基铁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6h,即生成标题化合物1,1与碘在氯仿中反应生成Fe-Fe键断裂的铁碘化物(C5HMe4)Fe(CO)2I2,1与氯化汞反应生成Fe-Fe键断裂的铁氯汞化物(C5HMe4)Fe(CO)2HgCl3和铁氯化物(C4HMe4)Fe(CO)2Cl4.1与氯化亚锡反应仅分离到铁氯化物4.以元素分析,IR和1HNMR谱表征了化合物1~4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邻碘苯甲酸为原料制得邻碘苯甲酰氯,邻碘苯甲酰氯再和N-甲基苯胺反应得到N-甲基-N-苯基-(2-碘)苯甲酰胺,进一步氧化得到Benziodoxole.  相似文献   

19.
以胱氨酸二甲酯、酒石酸二酰氯、对苯二甲酰氯、草酰氯为起始物,在高度稀释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了24,28,30元环的3个类环肽,收率分别为40%,12%,30%.FAB-MS结果证实,在反应条件下分别得到了2 2和3 3产物.1HNMR研究证实,这些类环肽在DMSO-d6中分别具有C2或C3对称构象;而胱氨酸二甲酯与对苯二甲酰氯缩合得到的产物在CDCl3中是多种构象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亲核和亲电两种路线合成了1,4-二(4-苯氧基苯甲酰基)苯(Ⅱ)和1,3-二(4-苯氧基苯甲酰基)苯(Ⅲ)两种PEKK的小分子模型化合物,以Ⅱ和TPC缩聚,合成了全对位聚芳醚酮酮(p-PEKK),并用FT-IR1、H NMR、DSC、WAXD、SEM等技术对Ⅱ和Ⅲ以及PEKK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表明:加入适量的Lewis碱以TPC和过量的DPE合成Ⅱ时,没有发现邻位结构及吨醇产物生成;Ⅱ为片状结晶,WAXD分析显示:2θ角10.76°,13.8°,17.5°,21°,38.7°,41.84°处出现尖的晶面衍射峰,p-PEKK在10.76°,13.8°,17.5°,21°,38.7°,41.84°处出现较宽的晶面衍射峰.说明Ⅱ的结晶较完整,当其作为PEKK大分子链的结构单元时虽能形成结晶,但结晶不完整,存在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