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双标记染色技术对文昌鱼神经系统和哈氏窝进行生长激素(GH)和生长抑素受体(SSTR)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神经系统和哈氏窝均存在生长激素样免疫活性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及生长抑素3种亚型受体,且脑泡GH样免疫活性神经细胞和哈氏窝GH样细胞均与3种亚型生长抑素受体共存.这些结果证明了文昌鱼可能建立类似脊椎动物原始的抑制哈氏窝分泌生长激素的调控系统,为哈氏窝内分泌学及其进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兔抗合成的哺乳类ghrelin多克隆抗体,研究了ghrelin样免疫活性细胞在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ghrelin样免疫活性细胞广泛分布在文昌鱼神经系统、哈氏窝和轮器、消化道和性腺(卵巢和精巢).在神经系统,ghrelin样免疫活性神经元及其突起特异性分布在脑泡背面与腹面和脑泡漏斗部以及在神经管均可见分散的免疫活性神经细胞及其神经纤维.哈氏窝1—3层的上皮细胞和轮器细胞中均显ghrelin样免疫阳性,阳性物质沿胞膜分布.在消化道,ghrelin样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在肝盲囊、中肠前部和中肠后部,其中以肝盲囊阳性细胞的数量最多,中肠后部次之,中肠前部最少,它们分别属开放型和封闭型内分泌细胞.在性腺,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卵巢中卵原细胞、卵母细胞和滤泡细胞以及精巢中早期生精细胞和足细胞均检测到ghrelin样免疫阳性物质.ghrelin样细胞在文昌鱼体内的广泛分布,表明该细胞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及功能多样性.研究发现文昌鱼脑泡和哈氏窝均存在ghrelin样免疫活性细胞,为它们之间可能建立调节哈氏窝分泌生长激素的兴奋系统提供新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LHβmRNA在文昌鱼脑和哈氏窝的定位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存在干脑和哈氏窝的脊椎动物促进性腺激素样物质是由自身合成的还是有其他来源,用地高辛标记的黄体素β亚单位核糖核酸(LHβmRNA)探针对文昌鱼脑和哈氏窝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LHβmRNA能够在文昌鱼脑的神经细胞和哈氏窝上皮细胞表达,这在分子水平上为哈氏窝与脊椎动物垂体同源以及为促性腺激素功能的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4.
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详细研究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的文昌鱼内柱的组织结构,并用鼠抗人甲状腺球蛋白(Tg)和鼠抗人促甲状腺激素(TSH)单克隆抗体对内柱、哈氏窝和脑泡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除证实前人将文昌鱼内柱分为6个带以及内柱5带是甲状腺激素细胞外,还发现3带也能够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另外,哈氏窝上皮细胞和脑泡中神经细胞均对TSH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且反应强度与性腺发育周期相关.研究结果为证明文昌鱼内柱中甲状腺激素细胞的分泌活动可能受哈氏窝和脑泡所分泌的TSH调节这一假设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LHβmRNA在文昌鱼脑和哈氏窝的定位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存在于脑和哈氏窝的脊椎动物促性腺激素样物质是由自身合成的还是有其他来源,用地高辛标记的促黄体素β亚单位核糖核酸(LHβRNA)探针对文昌鱼脑和哈氏窝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LHβmRNA能够在文昌鱼脑的神经细胞和哈氏窝上皮细胞表达,这在分子水平上为哈氏窝与脊椎动物脑垂体同源以及为促性腺激素功能的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萍乡肉红鲫肠道中分泌胃泌素(Gastrin)、生长抑素(ss)及5-羟色胺(5’-HT)等3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内分泌细胞中,除未发现分泌5-羟色胺的细胞存在外,分泌胃泌素与生长抑素的细胞在鱼体的整个肠道皆有分布,且其分布密度从前肠向后肠方向逐渐降低。分析表明,萍乡肉红鲫肠道中的这3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规律与其他鱼体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小鼠胰腺IAPP与SS共存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邻片单染,显示正常成年及生后发育不同时期小鼠胰腺胰岛淀粉样多肽免疫反应细胞(IAPP-IR细胞)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细胞(SS-IR细胞),并对上述细胞进行了形态学计量。目的是观察小鼠生后发育期间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与生长抑素(SS)的共存关系,结果表明:在生后发育不同时期,小鼠胰腺组织都有部分IAPP-IR细胞和SS-IR细胞形态相似,定位一致,同一细胞既呈IAPP免疫  相似文献   

8.
朱高风  赵明星 《科技信息》2009,(34):I0080-I0080,I0081
一、生长抑制素概况 生长激素轴是指动物体内从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由一系列激素及其受体所组成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生长激素(GH)的分泌受到下丘脑两种激素的调控。生长激素释放因子刺激GH释放、而生长抑制激素抑制GH释放。GH还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生长抑制素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按Higgins等方法制作大鼠2/3肝切除(parital hepatectomy,PH)模型,用两步灌流法分散肝脏细胞,用60% Percoll梯度离心结合免疫磁珠方法分离陷窝细胞(pit cell),用分化抗原簇8(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CD8)和分化抗原簇5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56,CD56)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性、定位再生肝(regenerating liver,RD、分散的肝脏细胞及分离的肝陷窝细胞,用RT—PCR定量肝陷窝细胞的CD8和CD56mRNA,用蛋白免疫印迹定量肝陷窝细胞的CD8和CD56蛋白.初步证实,分离的肝陷窝细胞中,CD8和CD56阳性细胞占95%以上;PH后各时间点分离的陷窝细胞的CD8和CD56的mRNA量稳定,相应的蛋白量亦稳定.表明改进的分离陷窝细胞方法具有收率和纯度高、活性好等特点,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0.
探索了外源性生长激素对改善腹腔感染时生长激素不敏感中的作用。应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腹腔感染大鼠模型,同时给予外源性生长激素;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生长激素受体(GHR)和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体3(SOCS-3)mRNA的表达;应用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表明腹腔感染组大鼠血清生长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肝组织IGF-ImRNA表达明显下降;给予外源性生长激素后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同时可更快地促使GHR和IGF-ImRNA表达的上调及下调SOCS-3mRNA的表达。腹腔感染时机体存在对生长激素的不敏感状态,给予外源性生长激素后可明显地改善感染状态下机体对生长激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分析尼罗罗非鱼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 GH)、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s, GHR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IGF I)在早期发育阶段的作用,实验设计了尼罗罗非鱼GH、GHR、IGF I基因的特异性引物,提 取垂体或肝脏总RNA并扩增出目的片段,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经质粒PCR扩增、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构建 标准曲线等,成功建立了GH、GHR、IGF-I基因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运用建立的荧光实时定量 PCR检测了尼罗罗非鱼GH 、GHR和IGF I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早期发育阶段,尼罗罗非鱼GH 与 IGF-I,GHR1与 GHR2的mRNA表达存在一 定的互补关系;GH的表达与GHR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提示GH与IGF-I,GHR1与GHR2在尼罗罗非鱼早期发育的不同阶段起主导 作用,且GH可能主要通过与GHR1的结合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瓦氏黄颡鱼脑垂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季节瓦氏黄颡鱼成鱼脑垂体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脑垂体为背腹型腺体.神经垂体居中,前腺垂体位于垂体背面前部和后缘,由PRL细胞和ACTH细胞组成;中腺垂体位于垂体中部及背面后部,包括GH细胞、GTH细胞和TSH细胞,后腺垂体位于垂体腹面后方,组织学研究仅见一种分泌细胞.前腺垂体ACTH细胞形态、中腺垂体GTH细胞形态和数量在繁殖前后有明显变化,与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鼠抗人胎盘芳香化酶抗体、兔抗人雌二醇抗体及雌激素受体ER-α与ER-β多克隆抗体对文昌鱼消化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芳香化酶、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α和β的免疫活性蛋白在肝盲囊、中肠前部和后部的上皮细胞及肠神经元表达,后肠显免疫阴性反应,表明文昌鱼肠道像哺乳类大鼠胃壁细胞和肠上皮细胞一样,能够合成雌激素并具有内分泌作用.提供了确凿的形态学证据,并对阐明雌激素在调节文昌鱼肠道消化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以及雌激素功能的演化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最初被认为是一种由肝脏分泌的促生长因子,介导生长激素(GH)的作用,调节和诱导组织生长和发育。然而,后来人们发现IGF除了能在肝脏产生外,其他组织如肌肉也能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产生,并且在许多方面独立于GH而发挥作用。现在普遍认为IGF能产生几种具有不同功能和不同受体的剪接异构体。这些异构体中一种与肝脏产生的系统型IGF—IEa相同,另一种其mRNA仅在肌肉受到机械刺激后才可检测到,故称为“机械生长因子”(mechano growth factor,MGF)。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TEN、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和GH(humangrowthhormone)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EMs恶变机理及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PTEN、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生长激素(GH)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及异位恶变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TEN在24例在位、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16/24)、37.50%(9/24)和20.00%(1/5),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阳性率远低于在位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位、异位恶变内膜间的阳性率差别不大,说明两者的生物学特点相似;GH在在位、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的阳性率分别为87.18%(102/117)、85.38%(111/130)和80.00%(4/5);EGFR在在位、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4.70%(64/117)、89.23%(116/130)和80.00%(4/5),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的阳性率均高于在位内膜。GH、EGFR在异位和异位恶变内膜中的阳性率接近。因此,提出不典型EMs(atypical endometriosis,aEM)和EMs恶性变的诊断标准。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拥有肿瘤组织的局部浸润、远处转移等生物学特点,容易恶变。GH、EGFR和PTE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TEN表达水平的下降和缺失,同时伴有EGFR、GH的高表达可被视为内异症恶性转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干扰素作了简要介绍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免疫活性蛋白质 ,干扰素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免疫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均有分布 ,并且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国平  胡成钰 《江西科学》2004,22(2):143-145,150
在细胞水平上,JAK2在生长激素介导的信号传导中具重要作用。生长激素与生长激素膜蛋白受体结合,激活胞质酪氨酸激酶JAK2后,JAK2自身磷酸化。同时磷酸化生长激素膜蛋白受体,从而形成信号传导因子与转录激活因子、适配蛋白Shc等细胞信号分子高亲和位点。生长激素刺激下的JAK2也会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底物,从而激活磷酯酰肌糖3激酶以及其它相关的调节新陈代谢的生物分子活性。而且JAK2还能激活适配蛋白SH2-B。这些因子和激活途径可能是生长激素作用于机体并调节机体生长代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合成肽COX-2-KLH为完全抗原免疫BALB/c 小鼠,通过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的杂交瘤技术,筛选获得4株(1E10、3D6、5B11、6G4)稳定分泌抗COX-2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ELISA的方法鉴定McAb效价、亚型及特异性.各株McAb均属IgG1 亚型,其中1E10腹水纯化后MCAb效价在1∶107以上,SDS-PAGE电泳为单一条带,与同源异构体蛋白不发生交叉反应.获得的McAb被成功应用于COX-2生物学研究中的免疫组织化学(IHC)和Western Blot试验中.本研究获得的单抗具有特异、高效的特点,为COX-2生物学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Max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兔抗人GnRH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对雄性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神经器官(视神经节、脑神经节和胸神经团)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GnRH受体的免疫阳性物质在雄性三疣梭子蟹视神经节、脑神经节和胸神经团的多个部位都有较为广泛的存在,定位在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和神经髓质中,不同神经器官GnRH受体的免疫阳性强度有一定的差异.三疣梭子蟹神经器官存在GnRH受体的免疫阳性物质,为GnRH参与其神经调节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奶牛不同病变时期乳腺不同部位的肥大细胞的数量、活力以及P物质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炎乳腺组织中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染小叶间质、腺泡及腺上皮细胞间、腺泡腔内、乳导管及血管内壁与周围,并随着病程延长,乳腺不同部位的炎性细胞急剧增多,并呈上升趋势,与正常乳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乳基部(乳腺炎3个月)最高,其和乳体部与乳头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泡结构渐进紊乱,小叶内血管内膜突起出现裂隙;乳腺不同部位的黏膜肥大细胞及其脱颗粒变化和P物质的表达水平均与炎性细胞浸染变化相吻合,且P物质神经纤维与肥大细胞相关联.P物质和肥大细胞参与奶牛乳腺炎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