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流延法制备了含有CMC/Tb-Eu(CTE)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复合荧光膜,研究了CTE悬浮液的流变性能,并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荧光光谱(FL)以及力学测试对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流变学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2%~6%的CTE悬浮液保持了CMC溶液剪切变稀的流变特征.FTIR表明:膜的形成过程并未改变CTE粒子的化学结构,即Tb~(3+)或Eu~(3+)与CMC发生配位和离子交换反应;当激发波长为374 nm时,复合膜发射Tb~(3+)和Eu~(3+)的特征荧光光谱,其中在543 nm处的发射峰荧光强度最大,为Tb~(3+)的~5D_4→~7F_5发射;当CTE添加量为0.2 g时,膜的荧光强度最强.力学性能显示,CTE含量增加可同时提升膜的拉伸模量和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膜的最大拉伸模量为4.179 GPa,最大抗张强度为78.76 MPa.  相似文献   

2.
乳液膜具有蛋白类物质的优异成膜性能且具有脂类物质的耐水性能,是可食膜制备的研究热点。甘油作为增塑剂,可以降低膜的脆性,提供更好的延展性。试验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 SPI)为基本原料,以大豆油为油相,制备出一种大豆分离蛋白O/W乳液膜,探究甘油添加量(1.9,2.2,2.5,2.8和3.1 g)对O/W乳液膜的色差、不透明度、机械性能、膨胀率、水溶性、水分含量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甘油添加量为2.5 g时,O/W乳液膜的性能较好,不透明度和膨胀率最低,分别为2.5%和10.26%,比蛋白膜高出3倍;机械性能也较好,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14 MPa和3.09%。甘油添加量对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制备大豆分离蛋白O/W乳液膜,可以为今后乳液膜的相关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添加增塑剂(甘油),还原剂(Na2SO3)制备大豆分离蛋白膜,研究在改变蛋白浓度,甘油、Na2SO3含量对大豆分离蛋白膜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油含量对膜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并且确定了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最佳成膜配方.即:大豆分离蛋白含量4.0%,增塑剂浓度2.0%,还原剂浓度0.1%.此条件制得的蛋白膜成膜性能较好,抗拉强度可达7 418.62 g,厚度为0.97 mm,透光度0.131,水蒸气透过率20.06g/(h·m2),透氧率0.93 g/(h·m2),二氧化碳透过率3.88 g/(h·m2).  相似文献   

4.
以甲醛作交联剂,甘油为增塑剂,羧甲基纤维素、明胶和聚乙烯醇为原料,通过甲醛交联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羧甲基纤维素肥料包膜材料,考察了制备过程各种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表征了包膜的结构,同时测试了复合膜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耐水性和缓释性能.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包膜中原料之间有良好的相容性,产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复合体,膜材料的性能优于纯明胶膜和羧甲基纤维素膜,作为缓释肥料包膜有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改进的Hummer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以抗坏血酸(L-AA)为还原剂制备了还原性氧化石墨烯(rGO).以石墨烯为添加物,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聚丙烯腈(GO/PAN)纳米纤维复合膜.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对石墨烯进行了研究,测试了石墨烯对纳米复合纤维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的GO质量分数为0.3%时,纺制的纤维平均直径为103nm,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比纯PAN膜的拉伸强度提高了42.4%,断裂伸长率增加了32.5%;当GO质量分数超过0.3%时,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变差;当GO和rGO质量分数均为0.3%时,GO/PAN复合膜的力学性能优于rGO/PAN复合膜.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膜的制备及机械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制备壳聚糖/纳米SiOx复合膜的优化工艺条件,用流延法制得分散比较均匀的纳米复合膜,并对涂膜结构进行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CTS-SiOx)中壳聚糖与SiOx粒子表面的大量羟基存在强烈的氢键作用;当配料为壳聚糖1.98 g、SiOx 0.017 g、单甘酯0.04 g时,壳聚糖复合涂膜拉伸强度达到最优值、与纯壳聚糖单膜相比,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直角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63.3%,45.4%和11.6%,透水率降低了73.1%.可见复合膜的性能优于单膜.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丙烯腈/碳纳米管(PAN/CNT)复合纳米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CNT质量分数不同的PAN/CNT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和配备有积分球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PAN/CNT复合纳米纤维膜在可见光和红外光段的辐射特性进行了测试和考察。结果表明:静电纺丝技术可制备CNT分布均匀的PAN/CNT复合纳米纤维膜;相较于纯PAN纳米纤维膜,PAN/CNT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吸收率显著增强,且随着CNT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红外光谱吸收率呈增大趋势。研究结果为PAN/CNT复合纳米纤维膜在太阳能光热转化和中红外辐射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聚苯乙烯(PS)微球为模板,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导电玻璃(FTO)和镍片上负载掺杂铁、镍的复合纳米TiO_2-ZnO有序多孔膜。以多孔膜中的铁、镍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原位生长碳纳米管(CNT),得到CNT/Fe-Ni-TiO_2/ZnO/FTO(Ni)三维交互多孔复合膜。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当TiO_2-ZnO前驱体中TiO_2与ZnO的体积比为3∶2时,复合膜中孔排布的规整性较好。采用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和光催化辅助电解水制氢等仪器和手段考察多孔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孔结构的规整性、TiO_2-ZnO异质结和CNT与复合膜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有利于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和复合膜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层接层自组装方法(LbL),将多金属氧酸盐H3PMo12O40·2H2O,(PMo12)和中性红(NR)制备成纳米复合膜PMo12/NR,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复合膜进行表征.研究表明:UV光处理前后的复合膜,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红外光谱显示:在UV光处理后来形成M...  相似文献   

10.
沸石/羧甲基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复合型保水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沸石的存在下,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羧甲基纤维素(CMC)与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合成接枝纤维素/沸石复合保水剂.采用红外光谱表征复合保水剂的微观特征,研究纤维素与单体的配比、沸石添加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中和度及单体质量比对吸水率的影响,测试复合材料的吸水速率和保水性.结果表明:当沸石、CMC、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分别占单体质量的20%、3%、0.7%、0.04%,AA与AM质量比为5,中和度为77%时,复合保水剂吸自来水倍率达434 g/g,对生理盐水溶液的吸水倍率达71 g/g.  相似文献   

11.
提出图wn*pk的概念,并在n≡0(mod 2)且n≥4,k≡1(mod 2),k≡0(mod 2)和n≡1(mod 2)且n≥5,k≡1(mod 2),k≡0(mod 2)时,证明图wn*pk是优美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等离子体中用于描述低频静电离子-声波的广义Zakharov-Kuznetsov方程的动力学行为和解析解.分岔和相图分析结果表明,平衡点类型为鞍点和中心点,存在一系列周期轨线和同宿轨线,不同的非线性项、色散项系数会影响平衡点的类型和稳定性.此外,还得到了广义Zakharov-Kuznetsov方程的解析解,包括周期解、孤子解和冲击波解.  相似文献   

13.
摘要:根据费米型质子PB^ 1、中子nF^0、电子e^-1的超对称性伴子玻色型PB^ 1nB^0、-↑Ue^-,1↑B粒子,讨论反氢原子的结构,计算费米型氘核PF^ 1nF^0和玻色型氘核PB^ 1nB^0结构函数的矩,结果发现反氢原子的结构与目前观测到费米型反氢原子不同,氘核PB^ 1nB^0结构函数的矩的理论值与实验数据较好相符,PB^ 1nB^0结构函数的矩的计算结果比PB^ 1nF^0要大,增大的值是由于费米型中性矢量反轻子-↑l0F,T结构函数的贡献所致。  相似文献   

14.
伍晖  孙太祥  韩彩虹 《广西科学》2008,15(4):361-363
证明差分方程x_n=(A x_(n-1)~p)/(B x_(n-k)~p),n=0,1,2,…,(其中k≥2,A,B,p∈(0, ∞))在p~(k-1)≥k~k/(k-1)~(k-1)时,有无界的解,并且当p~(k-1)相似文献   

15.
蒙正中 《广西科学》2009,16(2):131-133,135
给出荷花图Dn,4^2*pm*St的概念,并证明当m≡0,1(mod4且m≥4)时,荷花图是优美且奇强协调的.  相似文献   

16.
引入尾数的定义,讨论Z^m的尾数问题,得到几个关于尾数的定理.这对研究整数的整除性、整数运算结果的检验及丢番图方程的求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何波 《广西科学》2005,12(1):8-9,13
设n>4,fb(x)=xn-bx-a∈Z[x],其中a,b≠0,n∈N,a,b∈Z.讨论b=±1时fb(x)的二次不可约因式.证明x6-x-a在Z[x]中没有二次不可约因式;若f-1(x)在Z[x]中有二次不可约因式,除了n≡2(mod 3),a=-1,g(x)=x2+x+1情况外,必有n=5,a=±6或n=13,a=±90,且g(x)=x2±x+2.  相似文献   

18.
陈进平 《广西科学》2013,20(1):31-34
运用Gel’fond-Baker方法证明,在m≥105r3时,丢番图方程ax+by=cz仅有正整数解(x,y,z)=(2,2,r).其中r和m为正偶数,(a,b,c)=(|V(m,r)|,|U(m,r)|,m2+1),V(m,r)+U(m,r)(-1)1/2=(m+(-1)1/2)r.  相似文献   

19.
张毅  熊维玲 《广西科学》2011,18(3):197-200
讨论fP”[f(k)]的值分布问题,其中f为超越亚纯函数,证明了在适当条件下fPn[f(k)]取任意非零有穷复数无穷多次.  相似文献   

20.
研究蜀本草多糖对植物DNA损伤的修复作用,以蜀本草为原料,通过热水提法提取蜀本草多糖。经过浓缩、脱色、脱蛋白获得蜀本草多糖粗品。用不同浓度重金属溶液处理生长中的蚕豆幼苗,72 h后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蚕豆幼苗DNA损伤情况;采用不同浓度的蜀本草粗多糖溶液培养受损的蚕豆幼苗,检测其对蚕豆幼苗DNA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20μmol CuSO_4对蚕豆幼苗叶片细胞诱导出了明显的DNA迁移。用蜀本草多糖溶液培养此浓度CuSO_4胁迫受损的蚕豆幼苗,其DNA受损情况得到一定改善,当蜀本草多糖浓度为200μmol时,彗星图像尾部明显缩短,修复效果明显。蜀本草多糖对植物DNA损伤修复存在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具体机制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