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认识论和理解主义认识论不是一般所认为的水火不容般的紧张对立,实证主义社会学认为这种认识形式是唯一的,而在唯一的认识形式下所有的经验研究都是可以比较的,可以验证的,所以社会学具有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性;但是理解社会学则认为没有绝对不变的唯一的认识形式,不同的认识形式只是局部暂时的有效,所以它们都具有科学性,但是科学性对于二者的含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认识论作为与科学相关的个人认识论分支,是通过历史这一棱镜来发展的,随着科学哲学辩证地演进,融入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本文首先回溯个体认识论模型的发展,然后分析科学认识论的研究概况,最后反思科学认识论的内核.  相似文献   

3.
社会建构主义以激进的研究姿态,解构"标准科学观",以揭示科学的世俗化特征,表明科学是修辞的产物、权力的象征.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社会建构主义使科学实践中认识主体的力量主题化,但却消除了科学实践中客体的力量.尽管其初衷是为科学提供一种新的社会学分析框架,而不是在本质上批判科学,但社会建构主义打开了那些想从政治意识形态上批判科学的社会学大门.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它是社会科学中和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并列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社会学是以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作为其研究对象,以历史唯物主义,或者以社会因素论、社会领域论、社会有机论、社会成层论、管理主义、庸俗社会学、经验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控制等不同的概念,来解释社会的组织、现象、问题和动态的科学。它不仅研究某一个社会,也研究其他社会,以及各个社会之间的关系。社  相似文献   

5.
 罗伯特·K·默顿(Robert K.Merton,1910-2003)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之一,被公认为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教育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研究院院士、英国和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获美国科学最高荣誉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他从20 世纪30 年代起,就倡导把科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制度而加以研究,并确立了科学社会学学科,被称为“ 科学社会学之父”。《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一书是默顿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收集论文22 篇,探讨科学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涉及知识社会学、科学的规范结构、科学的奖励系统、科学中的评价过程等重要内容。这本书凝聚了默顿近半个世纪科学社会学研究的精髓,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学的精神,是从事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必读书。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的视域内,罗蒂哲学的后现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对传统的科学哲学反思过程中,罗蒂提出了反基础主义的口号,极力主张反实在论,反表象主义和反本质主义,从而终结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在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方面,罗蒂的基本策略是以解释学替换认识论,以“弱理性”取代“强理性”,以协同性诠释客观性;在划界问题上,罗蒂批判了科学霸权主义,再次重申了划界问题的消逝。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马克思实践范畴基本思想为指导,对本质主义科学观进行了全面审视,指出了本质主义科学观的错误在于在本体论上的形而上学预设性、在认识论上消解了认识主体、在价值观方面导致价值理性缺失。  相似文献   

8.
默顿与齐曼的科学社会学思想分别塑造了学院与后学院2个不同时代的科学模型。两者社会学思想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两者科学观的差别更为直接。默顿的科学观是理想主义的,具有实证主义哲学的基本认识论特点,它把科学描述成静态的、学科性的、累积的、客观的和可证实性的。齐曼的科学观是自然主义的,它把科学刻画成动态的、整体性的、进化论的、语境性的和主体际性的。  相似文献   

9.
 自2012年以来,学术界对中国要不要建造超级对撞机的争议不断。相关争论涉及到科学知识、科学共同体内部及外部等诸多层次社会因素。科学哲学中知识内在社会学表明,争论的实质涉及科学本体属性、科学认识方法、科学内在价值等关于科学知识的内在社会属性。科学共同体内部社会学表明,争论涉及科学规范、科学优先权、同行评议等主题。科学共同体外部社会学表明,争论关涉科学社会功能价值考量、科技运行社会资源配置、科技公共政策抉择等方面,同时关联着前两层面意蕴。这些科学争论的社会因素层面构成其社会学分析的理论维度。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布鲁尔、巴恩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元科学领域与传统理性主义学者进行正面交锋,其中布鲁尔提出的强纲领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学者们的最有力武器,本文通过对强纲领四个信条的解读,分析了做为科学知识社会学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和认识论主张的理论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11.
拓扑学的基本思想在于从连续变化中寻找拓扑不变性和不变量。其哲学意义在于:一方面将因果作用关系和时空关系统一起来,为建立基于"流变"基础上的可知论和同一性理论提供了结构工具,克服休谟以来的语言哲学为主的认识论的根本缺陷,使现代认识论最终摆脱实体观的本体基础,而成为奠基于流变本体上的科学认识论;另一方面能够理性地理解精神的流动变化和不确定性,从而提供统一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事实和价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构工具。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认识论信念问卷、学习焦虑问卷、学业成就问卷等工具,对283名大学生一般领域的认识论信念、学习焦虑、学业成就之间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年级变量在认识论信念上的得分的主效应显著,专业变量在认识论信念上的得分主效应显著,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认识论信念与学习焦虑的负相关显著,学习焦虑与学业成就的负相关显著,认识论信念与学业成就之间正相关显著;(3)学习焦虑在认识论信念与学业成就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文艺研究不可规避的核心问题。中介的发现使得现代文艺社会学研究逐渐采纳以中介论认识论为知识前提的现代文艺社会学研究方法,并产生了从单因、平面到结构的三种不同历史形态。而中介在文艺与社会参照视闲中所始终保持的内在张力结构,为走向从社会-文艺和文艺-社会两个向度全面建构中介论文艺社会学体系提供了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渊源来自于知识社会学、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它从社会建构的纬度分析和研究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正确消解了科学主义,对科学的完全客观性进行了否定。科学知识社会学指出科学事实和科学论文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知识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室制造出来,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使科学地位得到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现问题理应是科学哲学的主要课题,科学发现是科学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关于科学发现的研究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课题,尤其是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要涉及到科学发现的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本文主要讨论科学发现的一般程序与模式及启发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章太炎思想受到现代科学的深刻影响.但是立足于真如哲学体系,其科学观发生了从康德到休谟再到唯识学的转变,最终根本上否定了科学的存在.他还严格划分科学和道德各自的范围,反对将科学方法运用到经史领域中去,反对作为齐物哲学方法反面的科学方法成为一种绝对主义的方法.章氏在科学精神上对个人主义的强调、对求真精神、批判精神的主张显示了他的贡献.章氏凸现了特殊的认识论悲观主义,他在认识论上的"命遇相合"观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7.
传统社会,社会整合从组织设置到文化礼仪都适合了农业经济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需求。新时期,社会结构、个性需求、人员流动等都发生了大的变化,社会整合方式也与之改变。社会整合的理想型总结为结构整合上的两个过程(个体——组织,组织——国家)、文化整合上的两个层面(特殊主义价值,普遍主义价值)以及整合方向上的途径(国家整合,民间整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考察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赖以生长的文化背景诸如求知的态度,哲学,教育等因素对科学的影响,进而从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社会学角度解析了中国古代科技传统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至40年代,曾经是亚洲的社会学、人类学者运用亚洲式的概念和方法说明亚洲的时代,当时的研究状况和见解与今天有着相通之处。为了描绘中国的社会结构,费孝通从中国人的观念中捕捉中国社会的个别主义的研究方法,与用从中国社会研究中所获得的新见解,去重新解释西方的人类学、社会学概念的普遍主义的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构成了费孝通独特的理论,本文探讨了这些见解和概念的构成。  相似文献   

20.
 关于科学本质的探究,在实证主义那里侧重的是对科学理论内部结构的静态分析和重组,这是一种纯形式、纯归纳、纯累积式的思辨,形成了“无人的哲学”.由于社会中各种因素对科学的影响,对科学动力学也开始由内史研究转变为外史研究,由此,西方科学认识论出现了从对科学知识静态结构分析到对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考察的理论转向.批判理性主义开创者波普尔(K.Popper)运用系统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动摇了实证主义基本原则.为缓解实证主义遭遇的困难,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库恩(T.S.Kuhn)把科学革命中的“范式转换”理解为“信念(仰)转换”,在这种掺杂了各种外在因素的格式塔转换的前后,加入人的主观性要素.库恩在突出文化背景地位的同时走向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自实证主义到批判理性主义再到历史主义对科学本质解释的左右摆动,引发哲学及诸多领域对科学理性、价值和客观性进行重新检视和诊察.正是在观念范式发生松动的背景下,“科学的社会和文化研究”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内部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起来.他们从建构主义和相对主义视角出发,分别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激进生态主义等多个维度,开启了科学的文化多元主义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