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DNA分子标记的发展及主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  王陶 《科技资讯》2008,(30):1-2
DNA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新的比较理想的遗传标记,本文综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概况、种类及特点,以及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分子标记基因定位的分子标记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标记(SSR)和扩增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的原理、特点及他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DNA分子标记及其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国内外最新资料,论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扩增片段多态性和微卫星等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同时,论述了DNA分子标记在保护生物学中检测遗传多样性、遗传管理及确定分类地位和保护地位、系统进化、性别鉴定、基因图谱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DNA分子标记的分类以及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简单重复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等5种主要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同时,还分析了它们在动物遗传育种中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DNA分子标记是DNA水平上遗传变异的直接反映,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DNA分子标记方法。文中详细阐述了RAPD技术的原理,进一步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Length Polmorphism,RFLP)技术相比,得出它具有快速,简便和对材料要求不高等特点,最后讨论了RAPD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包括种基因组的分子谱图建、系统进化发育以及基因定位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DNA遗传标记与绵山羊遗传育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综述了分子遗传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随机扩增多态DNA、DNA指纹、微卫星DNA、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扩增片段长度多态DNA等技术的原理、遗传特点,及其在绵羊和山羊遗传育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在绵羊和山羊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分类以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小卫星 (minisatellite)DNA标记、微卫星(microsatellite)DNA标记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主要DNA分子标记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人类、动物等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人类基因组作图测序计划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类基因组作图1.遗传图遗传图亦称遗传连锁图,是以“遗传标志”为位标,以经典的“遗传距离”厘摩(centimorgan,CM,即两标志间发生1/1O0重组的可能性)为图距单位,“定点测距”而绘制的基因组图谱。遗传图的绘制首先是寻找“遗传标志”。经典的遗传标志包括各种性状标志,如血型标志(红细胞ABO血型)、蛋白质和同工酶标志、HLA免疫蛋白标志等。DNA测试技术的进展产生了第一代DNA标志─—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othPolymorphism,RFLP)。第一张以RFLPS为位标的遗传图对亨廷顿舞蹈病(Hunti…  相似文献   

8.
应用RAPD技术对新疆布顿大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RAPD分子标记,通过40条10碱基随机引流,对32份新疆布顿大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在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有22个引物(占55%)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每条多态性引物能产生1-7条多态性DNA带纹。40个引物共扩增227条带,其中95条(占41.9%)具有多态性,平均每条引物能产生1.7条多态性DNA带纹。基于RAPD技术计算了32份布屯大麦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值为0.427-0.848,平均值为0.681,利用不完全加权算术平均数(UPGMA),采用1-GS矩阵对其进行遗传聚类,结果表明,RAPD标记将32份参试材料区分为3类(或亚类),来源于新疆北部的20份材料有17份材料(占85%)聚入Ib亚类,而第Ia亚类则主要来自于新疆中部的一些材料。研究表明,RAPD标记揭示的新疆布顿大麦间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来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物种保护中的地位,并介绍了同工酶和蛋白质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标记,多聚酶链式反应,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扩增和错配对检测以及基因克隆和转移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 B-2)等位基因频率,寻找SLE的易感基因。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结果 SLE患者TNF B-2等位基因频率比正常显著增高(P<0.01)。结论 TNF B-2等位基因可能是SLE的易感基因或易感基因的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安徽省毫州地区黄牛种群进行了DNA多态性检测,以期了解该地区黄牛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而探讨分子遗传标记在家畜小群体保种方案中的应用.计算了多态性引物在个体间的平均带纹等位片段频率、平均带纹等位片段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并作分子亲缘关系聚类分析.该地区黄牛种群扩增等位基因片段的遗传杂合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AFLP技术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被称为“下一代分子标记”。是检测DNA多态性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可靠性强,多态性检出率高,因而被认为是最有效的DNA指纹分析技术,AFLP已广泛应用于分类学、种群遗传学、病理学、DNA指纹分析的研究和建立数量性状基因图谱,成为最主要的遗传标记,论述了AFLP的原理、特点、影响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主要探讨现有的人参鉴定传统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鉴定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综述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多位点探针DNA指纹图谱和微卫星标记技术(SSR)等在人参物种鉴定中的应用,并对每种技术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6种瓢虫的RAPD分析及在分类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随机引物分别对6种瓢虫的DNA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RAPD-PCR)的实验。结果显示,用相同引物扩增不同种瓢虫的基因组DNA,扩增产物多态性DNA片段的数目是不同的;两种不同引物的扩增产物中,各自呈现出种、属的特异性片段,其可用于种、属的鉴别;聚类图显示了种、属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并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实验分析还发现:七星瓢虫不同个体间多态性DNA特有带较多,遗传较稳定;龟纹瓢虫与之相比,不同个体间多态性DNA的特有带较少,变异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通过杂交和突变选育出的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栽培品系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等3种分子标记对条斑紫菜不同栽培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3种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比率分别为38.10%、38.95%和61.75%;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栽培品系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785,0.1029和0.2845;3种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可以看出Y-0602、Y-HA01和Y-H001总是聚类在一起,而Y-DL02倾向于单独聚为一支。【结论】通过诱变和杂交所选育的品系,在遗传角度上仍然属于条斑紫菜,但已形成不同栽培品系,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对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在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众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的RFLP可以作为一个可靠的母性遗传标记用于家养动物起源分化及其亲缘关系的研究方面。我国有丰富的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生态条件的优良畜禽品种遗传资源,因此利用线粒体DNA的RFLP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对于探讨其起源分化以及今后合理的利用和保存将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大陆4个水系的8个地理种群绒螯蟹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并应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该PCR产物进行RFLP分析.在应用的6种内切酶中,HinfⅠ,RsaⅠ和EcoRⅤ酶切该PCR片段后,在某些地区绒螯蟹之间表现出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为多态性的内切酶,但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种群特异的RFLP标记.应用3种多态性的限制性内切酶对8个地理种群的绒鳌蟹个体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进行RFLP分析,共检测到5种复合限制性酶切类型,即AAA型、BBB型、ABA型、BAB型、ACA型.依据群体间的净遗传距离绘制的UPGMA分子系统树显示,合浦绒螯蟹形成了独立的一支.  相似文献   

18.
鲇16SrRNA基因扩增片段的RFLP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技术进行了鲇(Silurus asotus)5个地理种群线粒体DNA(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研究.这5个地理种群是长江上游支流(四川境内的攀枝花雅砻江、岷江、自贡、贵州遵义的乌江)和长江中游支流沅江上游的潕阳河.选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水解,只有HaeIII产生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长江上游支流的各地理种群之间不存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长江中游支流沅江上游的潕阳河地理种群与长江上游支流的各地理种群间在该基因片段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态性变异.  相似文献   

19.
用1对引物CYA106F及781R(a)从23种蓝细菌的DNA中扩增出一条600bp的16SrDNA-PCR片段,对该片段进行的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表明:可将其中21种自生或共生的丝状异型胞固氮蓝细菌的样品分为2个类群组,基本上对应于形态分类上的Anabaena及Nostoc属,但有1种被认为是Anabaena的蓝细菌以及作为对照的1种聚球藻(Synechococcus)蓝细菌样品被明显区分出来,并发现Anabaena属的蓝细菌也可同被子植物根乃拉草(Gunnera)形成共生固氮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类型可以基因表达的结果为基础,对基因的间接反映;分子标记则是DNA分子碱基序列变异的直接反映.早期利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生物体DNA后来检测不同遗传位点等位变异(RFLP)和以一个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序列为引物,利用对基因组DNA随机扩增来鉴别DNA多态性(RAPDs).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的重复序列产生了微卫星(microsatellites)标记技术.而RFLP与RAPDs有机结合形成了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的AFLP技术.SNP标记利用大多数基因位点上都会有若干个等位型(alleles)为DNA芯片技术应用于遗传作图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