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5种乌桕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C-MS分析5个不同产地乌桕籽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癸二烯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十八碳三烯酸、十八碳单烯酸(油酸)和十八烷酸(硬脂酸).其中,大悟013、022样品不仅二十碳链以下直链脂肪酸含量高(烷酸含量分别高达80.52%和79.59%),且不含三烯酸类脂肪酸,说明这两个产地品种较合适用于生物柴油开发.  相似文献   

2.
油用与食用向日葵籽形态及主成分差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分析了食用和油用葵籽实和籽仁的大小、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食葵籽实和籽仁均较大,种皮多为灰底白纹;油葵籽实和籽仁均较小,籽实饱满充实,种皮多为黑色;食葵籽仁蛋白含量平均为19%,油葵籽仁蛋白含量平均为15%,食葵籽仁蛋白含量大都高于油葵;食葵籽仁含油量在30.0%~42.4%之间,油葵籽仁含油量在30%~47.3%之间;葵籽油主要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其油酸和亚油酸较高,约占90%,70%食葵籽的亚油酸含量丰富,达到60%以上,58%油葵籽油酸含量较高,达80%以上;食葵籽仁淀粉含量约14%,油葵籽仁淀粉含量13%左右.食葵和油葵籽虽在某些主成分上有差异,但其划分主要是按其种皮形态、籽粒大小以及嗑食方便性.  相似文献   

3.
湘西产黄蜀葵籽油化学成分的GC-MS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黄蜀葵籽油中的化学成分,共鉴定湘产黄蜀葵籽油中的11个化学成分,其中油酸质量分数为43.8%、亚油酸质量分数为26.3%、棕榈酸质量分数为17.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为丰富,占油脂总量的78.6%.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采用正己烷作溶剂将索氏提取的刺梨籽油进行甲酯衍生化处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刺梨籽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分离鉴定及组成测定的方法。在实验优化条件下,分离鉴定出6种脂肪酸,主要含棕榈酸(4.40%)、亚油酸(49.35%)、亚麻酸(40.43%)、硬脂酸(2.46%)、油酸(0.22%)、花生酸(0.80%)。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得到的刺梨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荜茇果穗挥发性成分,并用GC-MS进行分析.3种萃取纤维头共萃取出49个成分,鉴定出42个成分.使用DVB/CAR/PDMS萃取纤维头时共检测出36种成分,解析鉴定出占总成分99.834%的3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17.933%)、β-毕澄茄油烯(15.892%)、十五烷(8.285%)、β-芹子烯(6.673%)和β-反式罗勒烯(6.166%)等;使用CW/DVB萃取纤维头时共检出40种成分,解析鉴定出占总成分99.622%的3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β-毕澄茄油烯(26.241%)、β-石竹烯(19.650%)、十五烷(8.523%)、β-芹子烯(6.572%)和十三烷(5.037%)等;使用CAR/PPMS萃取纤维头时检出38种成分,解析出占总成分99.515%的3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17.858%)、β-毕澄茄油烯(17.804%)、十五烷(8.409%)、β-芹子烯(6.485%)和十三烷(5.940%)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樱桃李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液配比对樱桃李籽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樱桃李籽油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液配比;樱桃李籽油的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液配比60%、料液比12mL·g-1、提取时间15min、提取温度50℃,在该条件下樱桃李籽油得率45.52%,所得油脂澄清、透明,呈黄色.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合成环十五内酯的新工艺,以蒜头果油为原料制备15-羟基十五烷酸酯,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合成环十五内酯.比较了两条合成路线:蒜头果油经提取得到二十四碳-15-烯酸,经臭氧化、还原、甲酯化反应得到15-羟基十五烷酸甲酯,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发生内酯化反应生成环十五内酯,收率为14.4%;蒜头果油直接经臭氧化、还原、甲酯化反应后,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下发生内酯化反应生成环十五内酯,收率为10.4%.考察了树脂类型以及不同酯基的15-羟基十五烷酸酯对内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LS-50树脂的催化效果最佳,15-羟基十五烷酸乙酯合成环十五内酯的收率达到19.5%.  相似文献   

8.
以‘凤丹’为对照,研究了20个紫斑牡丹品种的单株籽产量、籽基础营养成分、籽含油率和籽油脂肪酸成分,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资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灰蝶’的单株籽产量(114.86 g)显著高于‘凤丹’(103.49 g)(P0.05)。‘蓝冠玉带’的籽含油率(32.11%)高于‘凤丹’(31.92%),但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古城相会’和‘油朱砂’的籽油α-亚麻酸质量分数分别为43.68%和42.87%,显著高于‘凤丹’(41.03%)。‘灰蝶’的累积隶属函数值仅次于‘凤丹’,排名第2,在参试紫斑牡丹品种中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宜于油用的牡丹种质资源,且其单株籽产量隶属函数值排名第1,可作为高产油用牡丹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资源。另外,‘蓝冠玉带’适宜用于高油质量分数油用牡丹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古城相会’、‘油朱砂’和‘红宝石’可作为高品质油用牡丹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食用花椒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花椒籽核和壳中提取花椒油,用GC-MS联用仪对不同材料中提取的花椒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超声辅助法从花椒籽核和皮中提取的油的提取率分别为7.8%和6.74%.成分分析表明花椒籽核和皮中提取的油化学成分差异很大.用极性溶剂提取时,籽核油主要成分是烯烃,烯烃含量占总含量的48.73%,油中未检出麻辣酰胺物质.花椒籽壳油主要成分是羧酸和羧酸酯,含量占总含量的66.45%,其中酰胺类物质含量为3.84%.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先碳化、再磺化的简单工艺制备炭基固体酸,采用多种分析手段对其成分和结构进行表征.首次以高产量和高含油率的膏桐新品种—多花膏桐的籽油为油脂原料,考察炭基固体酸在其酯化试验中的催化效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炭基固体酸可显著提高酯化反应效率;在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0min、醇油摩尔比12∶1和催化剂用量7%的反应条件下,多花桐籽油酯化率可达到90.02%,其酸值由17.13mg/g降为1.71mg/g.炭基固体酸循环使用6次,多花桐籽油的酯化率无下降,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电场处理油葵种子对幼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葵种子经不同电场强度处理一定时间,实验结果表明,电场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影响,与对照相比,电场作用后,油葵种子发芽率提高为1.2-10.8%,根体积增长率为21.3%-150.96%,苗长的增长率为0.49%-23.3%,水势提高率为7.51%-37.51%,束缚水提高率为5.20%-35.58%。  相似文献   

12.
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定浙江省余杭区长乐林场、建德市更楼街道洪宅村薄壳山核桃品种园、安吉县抱福镇薄壳山核桃种植地栽培的50多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余杭区长乐林场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含油率为45.36%~65.40%,建德市为56.63%~67.95%,安吉县为43.82%~61.58%,经一元方差分析得出,3地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含油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薄壳山核桃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棕榈烯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组成,余杭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平均饱和脂肪酸为6.80%,极显著地小于建德(7.08%)和安吉(7.27%),而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余杭(91.41%)略高于建德(91.09%)和安吉(90.54%).以果实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来评价薄壳山核桃无性系,余杭区无性系Y46号和Y26号较优;建德市无性系J103号和J99号较优;安吉县无性系2号和C46号较优.  相似文献   

13.
非洲山毛豆种子的物理特征、成分分析与油脂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非洲山毛豆Tephrosia vogelii Hook f.种子为材料,分析其部分物理特征和常量化学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液相色谱 电喷雾离子源 离子阱质谱技术(LC MSD-Trap-XCT)测定其油脂的脂肪酸与甘油酯组成,并对油脂进行营养评价。实验结果:种子的长、宽、厚分别为4.63、4.01、1.92 mm,千粒质量为21.52 g, 密度为659.8 g/L, 自流角为25.89°, 静止角为23.15°。各组成的质量分数为:水分及挥发物9.89%,粗脂肪13.33%,粗蛋白38.73%,碳水化合物33.21%(可溶性糖10.54%,淀粉10.76%,粗纤维11.91%),灰分4.84%。山毛豆种子油脂的酸价为2.7 mg/g,过氧化值为1.17 mmol/kg,皂化价为188 mg/g,碘价为每100 g 样品吸收I2量为118 g,密度为859.9 g/L,折光系数为1.464 8。油脂各组成的体积分数为:十四酸0.15%,十五酸0.031%,十六酸(棕榈酸)18.68%,十六碳一烯酸0.023%,十七酸0.12%,十八酸(硬脂酸)6.46%,油酸19.26%,亚油酸38.76%,亚麻酸8.38%,二十酸1.90%,二十碳一烯酸0.52%,二十一酸0.12%,二十二酸4.09%,二十三酸0.16%,二十四酸1.3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6.94%。干燥后的油脂含有各组成的质量分数为:脂肪酸单甘油酯0.132%,脂肪酸双甘油酯0.180%,脂肪酸三甘油酯99.687%。山毛豆种子的脂肪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较高,其油脂的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和其他国家食用大豆油标准(GB /T1535 2003;Codex-Stan 210),且富含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14.
茺蔚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益母草的果实-茺蔚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茺蔚子含有大量的脂肪油,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42.62%),亚麻酸(29.93%),油酸(20.23%),棕榈酸(5.40%),硬脂酸(1.57%)等,此外还含有17种氨基酸和24h种硫质元素,其种子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矿质元素,而且种子油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其各子和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功效,具有较大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弗吉尼亚栎(Quercus virginiana)种子中多个化学成分含量, 揭示弗吉尼亚栎种子化学成分特点, 以及土壤因子对其影响, 为弗吉尼亚栎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弗吉尼亚栎种子为实验材料, 采用分光光度法、GC-FID、ICP-MS法等测定种子中淀粉、脂肪酸、矿质元素等, 运用方差分析比较地区间弗吉尼亚栎种子化学成分的差异, 进一步基于相关性分析法揭示不同土壤立地条件对种子成分的影响效应。结果 弗吉尼亚栎种子淀粉含量(质量分数)为56.59%~68.59%, 支链淀粉(61.74%)占比显著高于直链淀粉(38.26%),单宁含量平均为30.14 mg/mL;种子油脂含量(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1.36%, 共含有10种脂肪酸, 其中油酸是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50%), 维生素E含量平均为358.44 mg/kg, 以γ-VE构型为主(97%); 每100 g种子中检测出的15种氨基酸总量为4 250.00~4 723.17 mg;种子中富含K、Ca、P等大量矿质元素,K的含量最高,平均达到6 460.20 mg/kg,微量元素中Na含量最高,为40.87 mg/kg;种子成分中单宁、含油率、必需氨基酸等地理有分布差异,其中单宁含量和含油率对立地土壤的响应最明显, 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941;土壤因子中主要表现为土壤盐度的影响最广,与种子中单宁、含油率、饱和脂肪酸等多个成分都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弗吉尼亚栎种子含油率较其他栎树种子的高, 且富含淀粉、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矿质元素等, 具有良好的工业开发利用前景;种子中单宁等成分对不同立地土壤的响应较为显著,主要受土壤中盐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对弗吉尼亚栎的种植选址、多功能利用以及弗吉尼亚栎种子的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班种草籽油中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色谱/质谱法对班种草中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了研究。鉴定了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以及γ-亚麻酸等十三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达88.27%,其中油酸为17.18%,亚油酸为23.34%,α-亚麻酸为21.55%,γ-亚麻酸为10.55%。  相似文献   

17.
苦瓜的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自动定氮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测定苦瓜 (Momordica charantia L .) 5个品种 (当地栽培苦瓜、长白苦瓜、长白 1号苦瓜、 89- 1苦瓜、 92 - 2苦瓜 )的干物质含量、维生维 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质含量及其种子的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 ,苦瓜果实含干物质 6 %~ 7% ,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 (P>0 .0 5 ) ;每 10 0 g嫩苦瓜中含维生素 C6 0~ 80 mg,可溶性糖 1.0 8~ 1.5 5 mg,品种间的差异都不显著 (P >0 .0 5 ) ;苦瓜果实的蛋白质含量为 1.3%~ 1.8%、总氨基酸含量为 1.3%~ 1.5 % ,种子蛋白质含量高达 39%~4 5 % ,各种成分相对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不同品种之间存在蛋白质多态性变化。苦瓜种子的营养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8.
电场处理小麦种子对幼苗生长抗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电场强度的交流和直流电场处理小麦种子,在实验室测定了电场处理种子对苗期盐胁迫后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0.5-6.5Kv/cm范围内,直流和交流电场对小麦种子苗期抗盐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与对照相比,直流电场处理对小麦幼苗出苗率的影响提高幅度在-75.61%~7.31%,对小麦幼苗含水量的影响提高幅度在-13.89%~26.03%,对小麦幼苗根冠比的影响提高幅度在-11.20%~16.95%;交流电场处理对小麦幼苗出苗率的影响提高幅度在-40.00%~15.00%,小麦幼苗含水量的影响提高幅度在-20.83%~42.51%,小麦幼苗根冠比的影响提高幅度在-17.43%~55.19%。结果表明,用适当的电场处理小麦种子,可提高小麦幼苗生长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19.
周永红  郭辰  黄慧 《广西科学》2007,14(2):147-149
采用微波辐照诱导萃取南瓜子油,并利用GC-MS对其脂肪酸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鉴定。结果得到,用微波辐照诱导萃取南瓜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在微波功率900W下,用正已烷提取50s,南瓜子油得率为41%。南瓜子油中亚油酸含量高达56.5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5.43%,是制备营养保健油的优质原料。微波提取的南瓜子油颜色澄清、香味自然,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得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