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体育高考生训练中合理运用核心力量训练,能达到改进训练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减少运动损伤的目的.在专家访谈、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16名参加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传统力量训练的方法,经过为期12周的训练实践后得出结论:1两种训练方法都能促进体育高考生身体素质项目成绩的提高.24项身体素质项目成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幅度更大.3核心力量训练+传统力量训练比只采用传统力量训练对提高考生身体素质项目成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体育高考生训练中合理运用核心力量训练,能达到改进训练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减少运动损伤的目的.在专家访谈、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16名参加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用传统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传统力量训练的方法,经过为期12周的训练实践后得出结论:1两种训练方法都能促进体育高考生身体素质项目成绩的提高.24项身体素质项目成绩实验组比对照组提高幅度更大.3核心力量训练+传统力量训练比只采用传统力量训练对提高考生身体素质项目成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新生带着腰伤入学的原因,用文献综述对查找的资料即原地掷实心球技术动作的教学、训练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原地掷实心球不管是在中学课程教学还是体育高考的训练中,均存在着盲点和误区,同时为了原地掷实心球能够有更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确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发展,指出了实心球技术动作和力量训练方面较明显存在的教学误区与同行商讨,同时建议更多专业教师共同清除存在的盲点和误区.  相似文献   

4.
张曙舟 《科技信息》2011,(36):320-320,319
常州地区为了提高初中生上肢力量,把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挪实心球(以下简称掷实心球)作为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本人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对掷实心球这一教材进行了分析,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解决掷实心球重点、难点,与广大体育教师交流,共同提高初中学生掷实心球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运用实验、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实验组的高水平标枪运动员进行12周的身体核心力量练习,验证核心力量练习对标枪成绩提高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实验组实验前后5项专项力量素质指标均发生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只有前后抛实心球发生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专项速度以及身体核心稳定性指标均发生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单足闭眼站立时间呈现出明显差异(P<0.01).试验前后实验组受试者身体核心力量以及标枪成绩均出现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后组间标枪成绩差异显著性非常明显(P<0.01).说明核心力量训练能有效提高受试者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募集速度、支配的准确度,增强受试者投掷标枪过程中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平衡性以及力量链动态传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小腿胫骨骨膜炎是一些体育高考生在运动训练初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对体育高考生胫骨骨膜炎的症状、发生机制、病因、病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体育高考生的训练特点提出一些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胫骨骨膜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甘肃省体育高考生应试能力及训练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基层高考训练提供参考。研究认为,甘肃省体育高考以反映考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为主,训练设计要考虑多项目竞技能力的合理组合与协同发展,训练实施中应充分体现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的训练思路。在考前训练中,要从负荷量度、内容方法、技术要求、适应能力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将考生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8.
孔德仕  赵姗姗 《科技信息》2011,(18):I0277-I0277,I0279
铅球是体育高考考生的一项基本素质测试项目,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上肢爆发力和整个身体的协调能力,是发展身体综合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是体育考生普遍反映铅球项目很难取得高分,加强考生铅球项目的力量训练,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考生进行力量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临夏市体育高考生铅球力量训练的调查访谈,从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德军  丁伟 《科技信息》2012,(35):321+338-I0321,I0338
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被引人竞技运动训练,指出身体核心部位在运动中的3个主要功能: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当前力量训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核心力量训练理念和方法正迫切运用到竞技体育的专项运动中去。核心力量的特点符合网球专项训练中的实际需要。本研究对网球运动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以期为训练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短跑运动核心力量的作用与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力量训练是短跑训练中较为热门的训练方法,其功能是通过控制身体重心,使人体核心部位保持稳定,传递运动中的有效力量,减少无效做功,可以作为短跑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通过对核心力量的阐释,详细探讨了核心力量对现代短跑技术的作用,提出短跑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及方法,以期为短跑技术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湖南省体育高考800m跑运动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影响800m跑的主要因素是50m跑成绩,此外速度素质和心肺功能水平,腿部肌肉力量、肌肉弹性、爆发力等也是决定800m跑成绩的很重要因素.从运动员选材、800m训练方法、训练期的营养补充、考试时的战术和心理调节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有助于提高体育高考800m成绩的对策,为我们的体育高考训练提供参考依据,便于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高速摄影解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宿迁学院羽毛球选项班的部分学生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结果表明:通过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组学生,在扣杀球速度、躯干的稳定性、预防运动损伤以及学期结束比赛成绩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合肥市199名初三学生的耐力素质进行学年度追踪测试,分析年度变化特征及各阶段的变化特征,探索中考体育加试政策对初三学生耐力素质变化的驱动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初三学生耐力素质在上学期有显著性提高,寒假期间也有明显提高;中考体育加试前一直在提高,在中考体育加试时达到最高峰,但随后则一直明显下降;整个初三学年学生的耐力素质水平变化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4.
核心力量训练: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经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投掷运动的发力过程,探讨出核心力量在投掷运动中具有提高功率输出、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预防运动损伤等作用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策略:首先要树立力量训练的系统观,核心力量训练要遵循轻负荷、多次数原则,协调性原则,稳定与不稳定相结合的原则,专项化原则等,并提出了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教学实验法,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作为公共体育课选项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选项班学生的立定跳远、1200m跑、握力和体前屈等4项素质成绩较实验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且差异性显著,说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对学生强身健体作用明显,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Ariel Dynamics运动解析系统分析功能性力量训练对大学生上肢本体感觉敏感度的影响。方法:以名身体健康,无运动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的男性大学生(19.85±0.75岁)为研究被试,实验组进行每周次,每次选取个动作,每个动作 s练习时间,重复练习组(动作之间不休息,组间休息s)。对照组不进行锻炼,分别对被试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两周进行测试,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经过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后,其肩关节,肘关节本体感觉敏感度得到提升。结论:4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上肢本体感觉敏感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意义;而且影响趋势呈现上肢的远离躯体的一端效果高于靠近躯体的一端、且在四周训练中随着功能性力量训练时间的增加其精准性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训练是最先进的训练理念之一,广泛的运用于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但是在高校运动专项教学中的运用较少。以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网球专项学生体能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分析实验前后网球专项学生的体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功能性训练相比较与传统的体能训练手段,更为全面系统,针对性更强,在提升网球专项学生体能素质方面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功能性训练中肌肉激活训练、负重训练,灵敏素质训练和躯干稳定动作模式和恢复训练等多方面的内容,分别对肌肉力量、快速反应能力、腰腹部力量以及平衡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更为显著性的提升效果,可以为网球专项学生技术发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作者本人多年从事高三政治高考复习指导工作的经验,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政治高考复习方法进行了探析.1、明确高考的指导思想;2、抓好本,打好基石,练好基本功;3、注重研究<考试说明>;4、注意分析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变化规律;5、采取有效措施;6、坚持四个结合.该文特别在第"五"个方面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文章旨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高考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