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Waters 1525-2487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产自浙江遂昌大西坑、遂昌九龙山、磐安大盘山、庆元百山祖、临安西天目山、金华南山、金华北山和福建武夷山等8个产地居群蛇足石杉(茎叶)中石杉碱甲的含量.结果发现,磐安大盘山居群蛇足石杉的石杉碱甲含量最高,百山祖和天目山居群的含量最低.因此,人工栽培时可以考虑以磐安大盘山产的蛇足石杉作为种源,并注意以该居群生长环境条件作为栽培的参数.  相似文献   

2.
蛇足石杉中有较高含量的石杉碱甲,对治疗老年痴呆症和提高记忆力有显著疗效,备受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蛇足石杉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为蛇足石杉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开展蛇足石杉繁殖技术的研究,为解决蛇足石杉原料生产的瓶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色光对蛇足石杉离体叶状体生长和石杉碱甲(Hup A)累积的作用,设置了二极管白光(W)、二极管蓝光(B)、二极管红光(R) 3种不同色光处理,以普通荧光灯(CK)为对照,研究不同色光下叶状体生长和Hup A累积的差异及其与IAA、ZT、ABA、GA几种内源激素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红光处理对蛇足石杉离体叶状体生长繁殖有促进效果,但对Hup A含量累积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蓝光相较CK提高了叶状体的生长量和Hup A的含量,其叶状体Hup A生产率最高达1 811. 728μg·L~(-1),较CK提高了49. 67%;蓝光处理的叶状体IAA/ZT值、ABA含量、ABA/ZT值、ABA/IAA值在全生育期均高于CK.依据不同类型激素功能,该研究结果说明:蓝光培养的叶状体中存在高水平的生长型激素IAA/ZT,促进其生长,增加了生物量,且其体内成熟型激素ABA的高水平存在,促进了次级代谢产物Hup A累积增加.  相似文献   

4.
蛇足石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屏边产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Trev.)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11个化合物,包括6个生物碱、3个三萜和2个甾体。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石杉碱甲(1),石杉碱乙(2),石杉碱庚(3),马尾杉碱乙(4),8β-羟基马尾杉碱乙(5),lycoposerramine D(6),serratenediol(7),21-epi-serratenediol(8),serratenediol-3-acetate(9),β-谷甾醇(10)和胡萝卜甙(11),均为首次从云南产蛇足石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为研讨蛇足石杉芽胞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试验分析了培养温度、培养基和光照强度以及赤霉素对蛇足石杉芽胞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蛇足石杉芽胞萌发最佳培养温度为(22±2)℃;最佳培养基为Moore,萌发率约82%,植株平均高度约14.620 mm;Knudson C培养基次之,萌发率约64%,植株平均高度约为5.158 mm;暗培养适宜芽胞萌发及不定根生长,萌发率高达92%,平均根长9.088mm,800 lx弱光照培养不定根生长缓慢,平均根长8.675 mm,1 600 lx光照对不定根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赤霉素对于芽胞萌发与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建立了蛇足石杉芽胞萌发培养体系,为进一步研究蛇足石杉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蛇足石杉中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PDA培养基进行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尖端菌丝挑取法纯化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然后从形态学上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初步鉴定,最后采用杯碟法对所分离到的部分菌株进行抗病原性细菌实验,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从蛇足石杉中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分属于7个属。结论:部分内生真菌菌株对病原性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野调查法对分布于武陵山区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居群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发现该种主要分布于原生常绿阔叶林、各种次生林及人工林下的荫湿生境,在群落中处于从属地位.分析了影响蛇足石杉分布的生物学因素,以及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健康蛇足石杉的茎中分离内生真菌,用PDA培养基分离纯化菌株,对照真菌鉴定手册,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从蛇足石杉的茎中分离出5株内生真菌,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链格孢霉属、镰刀菌属、无孢类群和青霉属。  相似文献   

9.
蛇足石杉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蛇足石杉的培养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利用传统方法,观察菌落的外观形态,对照《真菌鉴定手册》对其进行鉴定.通过马铃薯培养基(PDA)培养菌体,通过三点接种、分区划线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显微摄影的技术进行形态观察和鉴定.从蛇足石杉的茎尖培养组织中分离出7株内生真菌,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盘菌属、镶孢霉属、瓶梗青霉属、青霉属、沙卡氏属、曲霉属.  相似文献   

10.
蛇足石杉的组织培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蛇足石杉资源分散,资源更新周期长,难以大规模开采的情况,初步探讨了蛇足石杉的组织培养技术.以蛇足石杉茎尖为外植体,分别在1/2MS+0.05 μmol/L IBA+1.4 μmol/L KT+2 mg/L谷氨酰胺、MS+0.05 μmol/L IBA+1.4 μmol/L KT+2 mg/L谷氨酰胺、1/2MS+2 mg/L谷氨酰胺/无激素、MS+2 mg/L谷氨酰胺/无激素等4种培养基中培养.结果显示:较为适宜的初代培养基为2号培养基,即MS+0.05 μmol/L IBA+1.4μ mol/L KT+2 mg/L谷氨酰胺.在组织培养工作中,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本实验中,采用了以下2种方法对外植体进行消毒:(1)70%酒精浸泡1 min→5% NaOCl浸泡1 min→7%H2O2浸泡10 min;(2)0.1%升汞液灭菌3’ →无菌水冲洗5次.结果显示第2种方法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农牧交错带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多变,人为的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会影响土壤释放CO2的速率.分别对新开垦农田、多年耕种农田、退耕还草草地、多年生草地4种利用类型的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图像呈单峰性曲线,其中草地平均呼吸速率最大,为0.85g·m-2·d-1.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新开垦农田变化明显,K值最高,达到0.045.从整个生长季来看,4种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呼吸速率表现为新开农田>草地>还草草地>农田,分别为0.97g·m-2·d-1、0.85g·m-2·d-1、0.77g·m-2·d-1和0.56g·m-2·d-1.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关系与土壤呼吸速率基本吻合.试验表明不论对草地进行开垦还是对农田进行退耕还草都会增加土壤CO2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入侵植物鬼针草和肿柄菊的水浸液和菌浸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鬼针草、肿柄菊浸提液对同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不同,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越明显,其中鬼针草菌提液抑制效应最强。在根系生长方面,2种植物浸提液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应,最适促进质量浓度为5 g·L-1,化感指数为047~058;最大抑制质量浓度为100 g·L-1,化感指数为-1。在株高生长方面,处理质量浓度25~50 g·L-1对小白菜株高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递增,其中肿柄菊菌浸液对株高的促进作用最强。可见,2种入侵菊科植物不同浸提液处理对同种植物不同器官的化感作用存在差异。小白菜发芽指数结果表明,4种浸提液化感抑制的强弱依次为:鬼针草菌浸液>肿柄菊水浸液>肿柄菊菌浸液>鬼针草水浸液。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太原盆地某地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报道了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水平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20 cm)中16种PAHs(Σ16-PAHs)总浓度最高,平均值为210μg·kg-1,其次是40~60 cm,平均值为107μg·kg-1,20~40 cm土壤中Σ16-PAHs最低,平均值为39μg·kg-1.各深度土壤中不同环数的PAHs浓度水平为3环PAHs4环PAHs5环PAHs6环PAHs2环PAHs;对于PAHs单体来说,菲含量水平最高,而苊烯含量水平最低.特征比值分析结果表明0~20cm和20~40 cm土壤中PAHs来源基本一致,可能有石油源的输入以及石油、煤和生物质等的燃烧,而40~60 cm土壤中PAHs除了有石油、煤和生物质燃烧源以外,受石油源输入的影响更大,可能与石油产品泄露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蛭石培养大豆,并施以不同浓度的硒处理,对大豆的表观性状、生物学性状、生理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蛭石中补以适宜浓度的硒,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硒浓度过高,大豆的生长会受到抑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一定浓度的硒能够增强大豆的抗逆性能;蛭石中硒浓度高于5μg.mL-1时,脯氨酸含量上升,提高了大豆的抗逆性,而硒浓度在0.1~5μg.mL-1范围内时,MDA含量均低于对照,补硒浓度达到10μg.mL-1时,MDA的含量高于对照和低浓度硒处理,所以低浓度的硒(补硒浓度小于10μg.mL-1)有利于降低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对大豆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当硒浓度低于10μg.mL-1时,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适量的硒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从而利于大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Rhodotorula sp. NJ298 which could produce carotenoids was isolated from Antarctic sea ice. The major carotenoid was identified as astaxanthin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and its content accounted for 87.62% of total carotenoids (1,786 μg/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ephy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urity of the astaxanthin reached about 96.16% through a simple purification. Maximum astaxanthin production (1,908 μg/g) was obtained when the yeast was grown at 10 ℃ in seawater medium containing 5 g/L sodium acetate, 5 g/L peptone, 0.5 g/L NaCl, 0.01 g/L KH2PO4; 0.01 g/L MgSO4·7H2O and 0.001 g/L FeSO4·7H2O at pH 7.5.  相似文献   

16.
不同品种蜂蜜经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萃取得到的样品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确认得到蜂蜜中挥发成分种类.以糖浆作为蜂蜜模拟物,通过在其中添加不同量的苯甲醛建立HS-SPME GC-MS标准工作曲线.结果表明,定量模型苯甲醛的线性范围为0.022 4~0.224μg·g-1,r2=0.995 6,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45%;采用质谱谱库检索结合文献资料定性确认7种不同品种蜂蜜挥发性成分,得到了135个组分信息,其中7种蜂蜜中共有的化合物仅有44种,其中主要成分脱氢芳樟醇的含量为6.86×10-3~1 222.7×10-3μg·g-1,不同品种的挥发成分及同一蜂蜜样品中的不同结构特征的挥发成分相对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7.
以沉水植物较为丰富的洪湖凹沟子作为采样区域,利用水下调制荧光仪研究洪湖常见的2种高耐污、高吸污水鳖科沉水植物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ta( L. f.)Royle)与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Lour.)Hara)分别在100 cm及50 cm水深条件下光合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100 cm水深条件下,当PAr值稳定为342μmol·m-2·s-1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的ETr值趋近25.10μmol·m-2·s-1,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ETr值趋近10.10μmol·m-2·s-1;当PAR渐强时,黑藻在PAr值为219μmol·m-2· s-1时其ETr达到峰值21.76μmol·m-2·s-1,苦草在PAr值为515μmol·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12.65μmol·m-2·s-1;在50 cm水深条件下,当PAr值稳定为342μmol·m-2·s-1时,黑藻的ETr值趋近26.20μmol·m-2·s-1,而苦草的ETr值趋近11.90μmol·m-2·s-1;当PAr渐强时,黑藻在PAr值为219μmol·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25.27μmol·m-2·s-1,苦草在PAr值为1042μmol· m-2·s-1时其ETr达到峰值4.80μmol·m-2·s-1.综上所述,在100 cm或50 cm水深条件下,黑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皆强于苦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自然和人为活动加速影响下沿海湿地土壤碳氮比变化对硝态氮还原过程的影响。【方法】以崇明东滩典型滨海湿地为例,采集4种不同覆被类型下沉积物样品,添加C6H12O6或KNO3溶液,使沉积物有机碳与硝态氮比例($C/NO_3^--N$)增大30%和减小30%,借助 15N同位素稀释技术,研究反硝化(Den)与硝态氮氨化(DNRA)的变化特征。【结果】$C/NO_3^--N$的升高或降低均引起芦苇和互花米草覆被下沉积物Den和DNRA速率的显著下降(P<0.05)。芦苇覆被下Den速率从原土的10.1 μg/(kg·h)降至1.0~3.1 μg /(kg·h),互花米草覆被下Den速率从原土的3.4 μg /(kg·h)降至0.3~0.4 μg /(kg·h)。相比较而言,芦苇植被下DNRA速率从原土的21.9 μg /(kg·h)降至12.7~14.5 μg /(kg·h),互花米草覆被下从原土的42.6 μg /(kg·h)降至3.1~5.8 μg /(kg·h)。【结论】4种覆被下沉积物DNRA/Den值均大于1,表明DNRA是湿地硝态氮还原的主要途径。与$C/NO_3^--N$减小相比,$C/NO_3^--N$增大使$NO_3^--N$的还原更趋向DNRA过程。崇明东滩湿地$C/NO_3^--N$的波动(±30%)可能并不会导致沉积物N2O排放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探讨白芥子促透皮吸收的物质基础.以蛇床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Wistar大鼠背部皮肤为透皮模型,考察白芥子中白芥子碱、白芥子苷和黄酮、白芥子多糖、白芥子脂肪油、白芥子挥发油及不同促渗剂对蛇床子中蛇床子素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芥子中挥发油和不同促渗剂均能促进蛇床子素经皮吸收,其作用强弱依次为5%薄荷油(17.842 9μg·cm-2·h-1)5%冰片(17.004 2μg·cm-2·h-1)5%氮酮(16.656 0μg·cm-2·h-1)0.5%白芥子挥发油(16.610 1μg·cm-2·h-1).白芥子中挥发油对蛇床子中蛇床子素具有促透皮吸收作用,百分含量以0.5%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配方施肥对薄壳山核桃苗期养分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氮(N)、磷(P)、钾(K)不同配方施肥对薄壳山核桃苗期养分含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薄壳山核桃苗期的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薄壳山核桃品种‘绍兴’2年生实生苗为砧木,优良品种‘马罕’(‘Mahan’)为接穗,嫁接生长1 a后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根据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3因子(N、P、K) 3水平(水平1为4 g/株N、2 g/株P、1 g/株K,水平2为6 g/株N、3 g/株P、3 g/株K,水平3为8 g/株N、4 g/株P、5 g/株K)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薄壳山核桃幼苗全株及不同组织(根、茎和叶)养分含量(全N、全P和全K)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相关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配方施肥显著提高了薄壳山核桃全株及幼苗根、茎、叶的全N、全P和全K含量,且全N和全P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均表现为叶>根>茎,全K含量表现为根>茎>叶;配方施肥后的叶绿素a、b含量均在7月中旬达到最大;配方施肥对幼苗光合相关指标的影响除Tr外均显著,且表现为N>K>P的处理效应。【结论】配方施肥能够显著提高薄壳山核桃全株及不同组织养分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能力,试验筛选出的最佳配方施肥为T4处理组,即每株施N、P、K肥分别为6、2、5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