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以落葵为实验材料,经溶液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硒浓度(0,1、1,0、10mg/L)对落葵植株根系生长、光合作用及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mg/L硒浓度处理下,各项根系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值,且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净光合效率(Pn)呈先增加再降低趋势,细胞间隙CO2浓度(Ci)呈逐渐增加趋势,蒸腾速率(Tr)、蒸腾效率(Te)均呈下降趋势,在低浓度硒处理(0,1和1.0mg/L)下,落葵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高浓度硒处理(10mg/L)T,可溶性糖含量剧烈增加.低浓度硒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高浓度硒则抑制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的富硒发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亚硒酸钠(Na2 SeO3)为硒源对黑木耳进行富硒发酵,以获得富硒黑木耳发酵液,为有机硒多糖等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用3种不同碳氮源培养基26℃于200rpm进行液体发酵,在不同时间测定黑木耳菌丝体多糖含量和生物量,确定了最优培养基(每升)为葡萄糖20g,豆饼粉5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2g.在优选培养基中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黑木耳进行富硒发酵.结果与不添加亚硒酸钠黑木耳发酵液相比,在硒浓度为10-50mg/L时,黑木耳菌丝体的硒含量和生物量及发酵液多糖含量均随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50mg/L时,硒含量、生物量和多糖含量达最高,分别为10.48μg/g、9.37g和L20.3g/L;当亚硒酸钠浓度高于50mg/L时,菌丝体硒含量降低,生物量、多糖含量亦下降.结果表明,黑木耳具有较好富硒能力,但培养基中亚硒酸钠的浓度会影响发酵液中多糖含量和黑木耳菌丝体的富硒效果.与不添加亚硒酸钠黑木耳相比,添加适量亚硒酸钠有利于黑木耳菌丝对硒的吸收利用,并可促进黑木耳生长和多糖含量的提高;但过量添加,则可抑制黑木耳生长并降低多糖含量和对硒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通过盆栽土培,以亚硒酸钠的形式供给不同水平的硒,研究了硒对大豆苗期的生物学特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补硒浓度为0~1mg/g时,各项指标的变化均与硒浓度呈正相关,超过1mg/g后则反向变化;但在10mg/g以下,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未施硒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镉胁迫下垂柳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以垂柳枝条为对象,采用水培方式,设置Cd Cl2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10、50和100μmol/L 4个处理组,研究不同程度的镉胁迫对垂柳生长、不同器官对镉、铁、锰的吸收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镉胁迫(10μmol/L)不会影响垂柳的生长,高浓度的镉胁迫(50和100μmol/L)则会抑制垂柳的生长,而且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镉主要富集于垂柳的根系中,其次是叶和新茎.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大,锰在垂柳不同器官中的含量降低.铁含量在低浓度Cd处理下呈增加趋势,当镉处理浓度达到50μmol/L时铁含量达到最大值,镉处理浓度进一步增加时铁含量下降.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垂柳叶和根中的H_2O_2、MDA一直呈增加趋势,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是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5.
硒对苦丁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硒对苦丁茶品质的影响机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液配方对苦丁茶进行了砂培盆栽试验。结果表明:Na2SeO3对苦丁茶硒、锰、VC等品质的提高和改善都非常有利。硒处理苦丁茶30d后,各品质含量均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浓度为3.0mg·L-1时苦丁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黄酮、皂苷、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最高,此浓度对提高这几种品质含量较好;Na2SeO3浓度为1.0mg·L-1时,苦丁茶叶片中硒含量最高,为1.516μg·g-1,锰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呈正相关;同时硒浓度为1mg·L-1时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20.11%和17.65%,酚氨比的比值最低(9.83),降低为对照的87.35%,作为苦丁茶饮用口感和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富硒黑木耳菌丝体,以亚硒酸钠为硒源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高产菌株G6进行富硒发酵条件优化.以菌丝体性状和菌丝体硒含量为指标考查不同硒质量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并确定最适硒质量浓度;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G6菌株液体富硒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培养基中硒质量浓度<50 mg/L时,菌丝体的硒含量随硒质量浓度的提高而提高;硒质量浓度为50 mg/L时,菌丝体硒含量最高,为8.5 μg/g;硒质量浓度>50mg/L时,硒含量不升反降.表明适量亚硒酸钠有利于菌丝体对硒的吸收和利用,过量添加时则抑制菌丝体生长,不利于菌丝体对硒的吸收和利用.优化后的富硒黑木耳G6菌株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为硒质量浓度50mg/L,玉米粉15 mg/L,豆饼粉20 mg/L,装液量200 mL/500 mL三角瓶,转速160 r/min,25℃发酵培养6d.发酵液中菌丝体硒质量分数达到9.2 μg/g,发酵液多糖质量浓度可达3.7 g/L.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浓度Cu2+(0,0.1,0.4,0.7 mmol·L-1)处理小球藻,通过测定其生物量、蛋白质、多糖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来反映小球藻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Cu2+的胁迫下,0~2d高浓度Cu2+促进小球藻的生长,2~6d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小球藻的生长,而高浓度抑制其生长.蛋白质含量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说明低浓度的Cu2+促进而高浓度Cu2+抑制小球藻合成蛋白质.在Cu2+胁迫下小球藻多糖明显高于对照组,但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含量依次降低.MDA含量在无Cu2+影响下,无明显的变化,在0.7 mmol·L-1时,MD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长期多代镉暴露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生活史特征和新污染物耐性的影响.将大型溞(Daphnia magna)暴露于两个浓度镉(低浓度,0.5μg/L;高浓度,2.0μg/L),10代后进行生活史试验,评价不同浓度镉对大型溞生活史的影响;10代暴露后,在对照下培养1代进行更高温度(30℃)镉暴露(6.0μg/L).结果显示:与对照比,总体上种群镉暴露后繁殖率降低;高镉长期暴露后对新压力的耐性低于对照但高于低镉暴露(0.5μg/L).  相似文献   

9.
富硒大豆芽不同部位与大分子中硒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a2SeO3溶液浸泡大豆,研究发芽过程中硒在大豆芽不同部位含量及硒在大分子中的分布。分离豆芽不同部位及其大分子,测定硒含量和有机硒转化率。结果表明,随着Na2SeO3浸泡浓度的提高,大豆中总硒含量逐渐升高,而有机硒转化率逐渐降低。大豆采用质量浓度50 mg/LNa2SeO3浸泡后发芽4 d,硒含量为胚根>种皮>胚轴>子叶,蛋白质、核酸及多糖中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55,0.328,0.105μg/g,水溶性蛋白结合硒、碱溶性蛋白结合硒、盐溶性蛋白结合硒及醇溶性蛋白结合硒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64,0.39,0.10,1.90μg/g。大豆用Na2SeO3浸泡后发芽是富硒的有效途径,胚根中硒富集含量最高,水溶性和碱溶性硒蛋白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以小白菜为材料,设置4个镉(Cd)浓度水平以及3个氮素形态配比,分析镉-氮相互作用对小白菜生长及碳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μmol·L~(-1)时,对小白菜地上部分鲜重、总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当Cd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0、100μmol·L~(-1)时,小白菜鲜重和总氮含量显著降低.无论是否添加Cd,硝铵比3/7处理的小白菜鲜重显著低于硝铵比10/0(全硝)和硝铵比7/3处理;100μmol L~(-1)Cd处理时小白菜地上硝酸盐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不同Cd浓度处理均降低了小白菜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于全硝处理,以硝铵比7/3为氮源可提高50μmol·L~(-1)Cd处理时小白菜的总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100μmol·L~(-1)Cd处理的小白菜地上部分硝态氮含量.当以全硝及硝铵比7/3为氮源时,小白菜地上部分总碳含量随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仅在100μmol·L~(-1)Cd处理时显著高于无镉对照组.小白菜地上部分总Cd含量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全硝和硝铵比7/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不同硝铵比影响镉胁迫下小白菜的生长和碳氮积累,适宜硝铵配比有助于提高小白菜对镉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虫草素在体内被腺苷脱氢酶(ADA)快速降解的问题,制备虫草素/LDH复合物,研究其在体内外对虫草素的缓释以及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虫草素/LDH复合物中虫草素质量浓度为30,60,90μg·mL-1时,复合物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2.4%、61.3%、79.6%,与虫草素对照组比较,P<0.01.显微镜观察发现,当虫草素质量浓度60μg·mL-1时,虫草素/LDH复合物使大部分HeLa细胞死亡;虫草素的对照组HeLa细胞死亡较少,但细胞内部明显出现空泡.虫草素/LDH复合物体外释放表明,虫草素插入LDH双层结构之后,使虫草素释放速度明显被降低.对SD大鼠腹腔给药后,虫草素/LDH复合物血药最高质量浓度为82.1μg·mL-1,在药后1.5h出现,虫草素对照组的血药最高质量浓度为75.3μg·mL-1,在给药后1h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达到使用不同吸附剂对溶液中罗丹明B进行去除比较以及方便研究者参考借鉴的目的,本实验分别采用大豆秸秆灰和香蕉皮粉作为吸附剂,去除溶液中的罗丹明B。结果表明,用水处理过的大豆秸秆灰和用1 mol·L-1 HCl溶液处理过的香蕉皮粉作为吸附材料,对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最佳;在吸附过程中,罗丹明B初始浓度为2.5 mg·L-1、pH为7、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剂投入量为2 g·100 mL-1时,去除效果最好,但是不可多次使用。大豆秸秆灰和香蕉皮粉对罗丹明B的最佳去除效果可分别达到93.7%、92.1%。  相似文献   

1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浓度(0.04、0.06、0.08、0.10 g.mL-1)聚乙二醇6000(PEG6000)作用下的YVO4:Eu3+发光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浓度从0.04 g.mL-1增加到0.06 g.mL-1时,颗粒之间的间距变小,样品致密,样品的发光强度增强;当浓度进一步增加(从0.08 g.mL-1到0.10 g.mL-1)时,颗粒聚集形成团簇,样品的发射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硒元素对中华米虾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硒元素对中华米虾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实验表明,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硒对中华米虾体内SOD的激活作用显著,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浓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若高于一定浓度,随着养殖时间的增长,虾体SOD的活性反而会降低.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水中微量烯肟菌酯的测定方法,水中的烯肟菌酯经二氯甲烷萃取后,进HPLC测定,方法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8.1%~100.9%,烯肟菌酯的最小检出量为2×10-9g,最小检出浓度为0.02μg.mL-1.摇瓶法对烯肟菌酯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烯肟菌酯在二次蒸馏水中的lgKow为3.03±0.12.生物体对烯肟菌酯具有较强程度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异硫氰酸异丁酯(isobutyl isothiocyanate)对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其分子机制,该研究通过MTT实验检测化合物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计算出IC50值为3.5 μg·mL-1;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0.437 μg·mL-1以上浓度的化合物能诱导HepG2细胞凋亡;通过划痕实验检测发现0.875 μg·mL-1以上浓度的化合物能抑制细胞迁移;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异硫氰酸异丁酯的靶蛋白可能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且HepG2细胞中MIF表达量高于低敏感株.免疫印迹实验也进一步发现化合物不仅能够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还能下调p53蛋白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异硫氰酸异丁酯可能通过靶向HepG2细胞中的MIF蛋白,影响MIF与其受体CD74相互作用,从而下调p53蛋白表达,阻滞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诱导细胞凋亡,对肝癌具有特异性的抑癌潜力.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荧光猝灭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 .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反应导致其荧光猝灭 .茜素的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在 4 6 5nm和 52 0 nm.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牛血清白蛋白在 4 .5~ 10 0 μg· m L-1范围内成直线关系 .其检测限为 4 .5μg· m L-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4 .5% (30μg· m L-1牛血清白蛋白 )和 2 .6 % (6 0 μg· m L-1牛血清白蛋白 ) .  相似文献   

18.
利用ALamar Blue法和RNS/ROS荧光特异性探针,探讨不同浓度纳米银(nAg,0.1~5μg·mL~(-1))、银离子(Ag+,0.01~0.5μg·mL~(-1))及纳米银与富里酸(FA,10μg·mL~(-1))协同作用对人鼠杂交瘤(AL)细胞增殖及活性氮/活性氧自由基产生的影响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在低浓度(小于等于1μg·mL~(-1))情况下,nAg对AL细胞的毒性作用主要来自于nAg释放的银离子(Ag~+),Ag~+通过诱导胞内RNS的产生,进而产生增殖抑制作用;在高浓度(5μg·mL~(-1))情况下,nAg对AL细胞的毒性主要来自于Ag~+诱导的RNS和nAg本身诱导的ROS二者共同的作用.模拟水环境中存在的FA(10μg·mL~(-1))能够显著降低nAg和Ag~+对AL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且能显著降低nAg和Ag~+引起的A_L细胞内RNS和ROS的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氟苯尼考注射液在大鼠体内代谢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剂量30 mg·kg-1的氟苯尼考注射液在SD大鼠体内的代谢及生物利用度.静注后药动学特性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Cmax为36.51±3.25μg·mL-1;AUC(0-t)为51.75±0.21μg·mL-1·h.肌注后药动学特性符合一室开放模型,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的主要动力学参数:肌注组t1/2β为12.63±0.02 h及21.32±1.02 h;tmax为1.0±0.03 h及8.0±0.02 h;Cmax为6.70±0.12及3.50±0.20μg·mL-1;AUC为45.22±0.21及34.35±1.15μg·mL-1·h.氟苯尼考注射液肌注后在大鼠体内吸收好,分布快,消除缓慢,药动学行为与对照品纽弗罗注射液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