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溶剂对高碘酸钠氧化纤维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碘酸钠溶液为氧化剂,在非均相条件下氧化纤维素,研究了溶剂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羟基溶剂对氧化反应有显著影响,能明显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氧化纤维素中醛基的含量.当溶剂为5%(V/V)C2H5OH时,在适宜条件下,产物中醛基的质量百分含量可达0.561 2%,纤维素回收率为90.50%.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碘酸钠溶液对棉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制得二醛纤维素,运用二醛纤维素对不同重金属离子溶液做吸附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二醛纤维素对Cu (Ⅱ)、Cr (Ⅵ)、Zn (Ⅱ)等重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两步法活化微晶纤维素及在固定木瓜蛋白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晶纤维素经过两步活化,可在温和条件下实现木瓜蛋白酶固定化,用对甲基苯碘酰氯活化微晶纤维素后,与乙二胺反向载体引入有机胺基因,再用戊二醒处理所得的二次活化载体可在温和条件固定木瓜蛋白酶,所得固定化酶活力为103U/g载体,与溶液酶比较,热稳定性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改性纤维素作为固定化酶载体的可行性,在离子液体中用L-丝氨酸对提取的菠萝皮渣纤维素进行均相改性,并将改性菠萝皮渣纤维素用于固定化菠萝蛋白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光谱仪对菠萝皮渣纤维素、改性菠萝皮渣纤维素以及固定化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菠萝皮渣纤维素被成功改性,晶体结构从纤维素Ⅰ型转变为纤维素Ⅱ型;菠萝蛋白酶成功地固定在改性菠萝皮渣纤维素上,且固定化酶较改性菠萝皮渣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得到提升。对酶的固定化工艺和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优化制备工艺为菠萝皮渣纤维素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3∶100,L-丝氨酸与菠萝皮渣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1,戊二醛溶液体积分数为1%,交联时间为1.0h。与游离菠萝蛋白酶相比,固定化菠萝蛋白酶具有更好的温度稳定性和酸环境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片状载体和偶联DEAE的纤维素微球作为固定化载体,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胰蛋白酶,研究交联剂浓度、时间、交联温度等条件对交联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化后的胰蛋白酶的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在片状载体和纤维素微球上,固定化最适条件大致相同,最适交联剂浓度为2%,胰蛋白酶浓度为3%,最佳交联时间为10h,交联温度和固定化温度均为10℃.纤维素微球和片状载体在相同条件下酶固载量分别达到145mg/g和112.6mg/g,活力回收率分别为17.3%和14%.两种载体相比,纤维素微球作为固定胰蛋白酶的载体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用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MPO)-NaBr-NaOCl氧化体系制备了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表征了该种氧化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能。FTIR红外光谱和^13C NMR波谱研究表明:该氧化体系能完全选择性氧化再生纤维素的C6位伯羟基,而C2、C3位仲羟基则无氧化迹象。制得的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钠盐纤维的断裂强力和断裂延伸率随羧基质量分数的增加不断下降,这是因为在氧化过程中纤维表面被刻蚀,出现孔洞和裂纹的缘故。  相似文献   

7.
亚硝酰自由基氧化体系因对伯羟基的选择性氧化能力而受到了科研和产业界的关注.研究亚硝酰自由基的种类、共氧化荆的组成、反应液pH值、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对亚硝酰自由基氧化体系对纤维素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当氧化体系组成为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MPO—NaOCl-NaBr,反应液pH值为10.8时再生纤维素的氧化速率最大.天然纤维素(纤维素Ⅰ)基本不能被氧化,再生纤维素(纤维素Ⅱ)、纤维素ⅢⅠ和ⅢⅡ均能完全被氧化,lyocell纤维因其特有的原纤化结构而比粘胶纤维具有更大的氧化反应速率,尽管其结晶度要比粘胶纤维大.  相似文献   

8.
DNA在固体支持物上的固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固定化在核酸化学、生物计算、基因芯片制作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DNA分子在纤维素膜、金膜和玻璃片等支持物上的固定化方法和特点,以及国外最新研究进展。简要地讨论了DNA在固体支持物上固定化研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氧化纤维素是纤维素衍生物的一种,它可被用作医用可吸收止血纱布,既能止血,又能被身体吸收。纤维素氧化过程伴随着降解,用于医用可吸收止血纱布的氧化纤维素需满足下列两个基本指标:羧基含量为16%~24%,聚合度为200~500,故而一般的氧化剂不满足要求,需选用能选择性氧化C_6位伯羟基的氧化剂。这里对医用可吸收氧化纤维素止血纱布及其氧化体系的研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醋酸纤维素、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壳聚糖3种粘结剂对石墨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为粘结剂制备的石墨电极的性能最好,该电极在1mmol/L亚铁氰化钾溶液和1mmol/L的对苯二酚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峰的对称性和可逆性均较好,其氧化峰电流与扫描速度υ1/2成线性关系,表明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受扩散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1.
聚乙烯醇静电纺丝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疏松结构的优势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以提高酶电极的性能.通过聚乙烯醇(PVA)和葡萄糖氧化酶(GOD)共同静电纺丝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获得了固定化酶膜,用于构筑安培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膜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镜的分析均表明酶成功固定在静电纺丝形成的纳米纤维膜中.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固定化酶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中保持了活性,采用PVA静电纺丝法固定COD比利用浇铸膜法所得到的酶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有更好的电流响应特性,通过在静电纺丝溶液中加入纳米金进一步提高了酶电极的电化学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纳米银-金复合颗粒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酶膜基质,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组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纳米颗粒可以使电极的响应电流从相应浓度的几十纳安增强到几千纳安。探讨了纳米颗粒效应在固定化酶中所起的作用,开辟了制备直接电子传递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共价交联法固定酶的葡萄糖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葡萄糖氧化酶共价交联于尼龙网上,再将固定有酶的尼龙网紧贴于氧电极表面,从而制备出高性能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对影响尼龙网活化因素及电极响应性能等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胶红酵母固定化方法,并测定所得固定化细胞的机械强度和通透性,对固定化方法进行初步筛选;研究磷酸缓冲溶液对固定化细胞强度的影响,最终得到目的固定化方法。试验表明:CA-活性炭(C)复合凝胶包埋所得固定化细胞,经0.6%聚乙烯亚胺(PEI)强化12 h,再经1%的戊二醛强化3 h后,机械强度大大提高,能耐磷酸缓冲液。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金纳米的第3代平面型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制备亲水金纳米颗粒的基础上,与明胶一起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制得具有纳米增强效应的葡萄糖传感器。实验表明:纳米颗粒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固定酶的催化活性,提高响应灵敏度,且电极响应迅速,一般在5s之内就能测得稳定的电流响应值。讨论了纳米颗粒在酶固定化及其对葡萄糖响应中所起的作用,为基于直接电子传递的第3代生物传感器折研制和开发、以及扩展纳米颗粒的应用领域提供了技术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缩聚法制备了氨基功能化SBA-15介孔分子筛,以此为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进行了纤维素酶固定化.考察了戊二醛浓度、给酶量、pH、固定化时间等因素对固定化的影响,确定了固定化最佳条件,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酶最适作用温度60℃,最适作用pH为4;固定化酶Km值3.61 mg·mL-1;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操作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均明显高于游离酶.  相似文献   

17.
苯胺的电聚合及其酶固定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索了适合电化学方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的苯胺电聚合条件.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电极上固定的酶活力和测定电化学方法固定GOD的聚苯胺膜修饰铂金电极(GOD-PAn/Pt电极)对葡萄糖浓度的响应特性,讨论了酶在聚苯胺膜内固定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分子筛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改性分子筛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用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生产葡萄糖。一种新的基于多次吸附多次戊二醛交联的固定化方法增加了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的稳定性,另讨论了该方法的机理。制备的固定化葡萄糖淀粉酶在柱反应器中水解淀粉连续使用22d,产物DE值维持在95左右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