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注射型活性材料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2,rhBMP-2)修复兔关节软骨,观察其治疗效果.将12只8周龄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均行手术切开双膝髌股关节面制备全层软骨缺损模型,缝合创口后分笼饲养4周,使之成为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再次手术切开关节腔,清除原缺损区纤维组织,钻通骨髓腔.2组分别接受如下治疗:A组应用rhBMP-2纤维蛋白胶,B组单纯生物蛋白胶治疗.分别于10、14、18周处死动物,观察大体和形态学特征,组织学评分.结果A组于10、14周时,软骨缺损被白色半透明坚硬组织平滑修复,富有光泽,与正常软骨边界清楚,18周时修复组织与正常软骨边界模糊,质地坚硬,表面平滑光润;B组于10、14、18周时均未见软骨修复.组织评分A组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rhBMP-2可以有效修复兔关节软骨的缺损,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外伤或关节使用过度或重度关节炎都会导致关节表面的软骨以及软骨下骨形成难以恢复的损伤.尽管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技术在某些方面取得成功,但仍存在治疗的局限性,如自体移植存在供区并发症、移植的组织不完全整合和易降解、骨髓刺激会产生纤维软骨、质量不佳等.为提高骨软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前期研究制备了局部缓释生长因子rh BMP-2和rh TGF-β3的丝素蛋白/脱软骨细胞外基质/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三层支架,并在兔子体内短期植入后获得良好的骨软骨修复效果,但并未进行长期体内研究.本研究在兔子双膝滑车沟处建立直径5 mm、深度3 mm的缺损,并将具有局部缓释生长因子rh BMP-2和rh TGF-β3的复合三层支架进行缺损区植入,且以天然膝关节滑车沟处骨软骨为对照组,修复34周后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icro-CT扫描以及力学测定,评价支架对骨软骨缺损长期的修复情况.大体观察、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学染色扫描结果表明,支架组再生软骨具有与天然组相似的表面平整度和完整度、细胞排列形态以及黏多糖含量;但Ⅱ型胶原染色和软骨纳米压痕结果表明,支架组再生软骨Ⅱ型胶原含量以及力学性能明显低于天然...  相似文献   

3.
BMSCs与PLGA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后种植到孔径和孔隙率不同且复合不同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支架上再种植到大鼠肌袋内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复合BMP-2和Ι型胶原PLGA支架与复合bFGF、TGF-β1和Ⅱ型胶原PLGA支架后把两者用生物蛋白胶粘合形成复合支架,把体外培养扩增的BMSCs种植到复合支架上,植入实验组A组、对照组B组、空白组C组SD大鼠肌袋内,于术后4、8、12周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ALP染色、扫描电镜、透视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大体标本成骨区呈白色类骨样组织,质硬,成软骨区呈乳白色类软骨样组织,质较硬,两区融合;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软骨细胞,透视电镜尚可见细胞浆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和内质网,并见大量胶原分泌,与对照组、空白组有明显区别,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较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体外分离扩增后种植到孔径和孔隙率不同且复合不同胶原和生长因子的PLGA支架上再植入动物肌袋可构建骨软骨复合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训练在荷载有脂肪充质干细胞(ADSCs)的纳米静电纺丝材料修复大鼠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ADSCs,体外扩增,流式鉴定,荷载于聚碳酸亚丙酯/聚己内酯/左旋聚乳酸-磷酸四钙(PPC/PCL/g-TTCP)纳米静电纺丝载体上,植入到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处.实验大鼠随机分为2组:1)正常对照组;2)运动训练组.训练组采用中等强度的水平跑台运动(12 m/min的速度,持续30 min).术后第3周开始训练,每周训练5 d,每天训练2次,训练8周后,对修复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和Ⅱ型胶原等染色和组织学检查,采用Wakitani评分系统进行软骨修复评分,采用Graphpad Prism 6.0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PC/PCL/g-TTCP与大鼠ADSCs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以成功荷载和诱导成骨分化;在运动训练组的关节软骨修复评分指标中,细胞形态,基质染色强度,表面规整度,修复软骨相对厚度以及移植物与宿主整合度5项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Ⅱ型胶原和HE染色显示运动训练组软骨细胞增生明显,Ⅱ型胶原阳性细胞占比显著提高.[结论]中强度运动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荷载ADSCs的纳米静电纺丝对大鼠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水平.  相似文献   

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原罩对兔角膜穿透伤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尝试一种新的用药方式———应用浸泡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的胶原罩治疗兔角膜穿透伤。方法 :实验兔 30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 ,在角膜中心各作一穿透性长 4mm切口。第 1组 :对照组 ;第 2组 :2 μg/mL的bFGF溶液滴眼组 ;第 3组 :bFGF胶原罩治疗组。结果 :测得各组角膜伤口承受压力的极限值有明显差异 (P <0 0 0 0 5 ) ,对照组为 (62 0 0± 8 2 5 )kPa ;bFGF滴眼组为 (10 2 0 0± 13 4 3)kPa ;bFGF胶原罩组为 (135 83± 9 85 )kPa。 3组外伤的修复 :bFGF胶原罩组效果最好 ,bFGF滴眼组次之 ,对照组最差。结论 :3组角膜伤口均为疤痕修复 ,以bFGF胶原罩组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原缓释海绵消除髓室底炎症及修复髓室底穿孔的疗效。方法:实验组5 2例(5 7颗患牙)应用bFGF胶原缓释海绵作为内屏障材料充填穿孔周围,避免穿孔周围修补材料超充填,对照组4 0例(42颗患牙)使用聚梭酸锌粘固粉。对临床症状和X片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评价bFGF胶原缓释海绵的治疗效果。结果:当穿孔大于3mm以上及有临床症状时,bFGF组成功率为80 % ,失败率为2 0 %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bFGF胶原缓释海绵在消除髓室底炎症修复髓室底穿孔具有显著的疗效,是一种新型内屏障材料  相似文献   

7.
经手术造成兔尺骨骨缺损 ,缺损区植入重组合异种骨 ,通过 X线、大体解剖学及组织学检查观察修复过程来研究重组合异种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结果是植入的重组合异种骨与受骨床充分整合并完全修复骨缺损 .说明此重组合异种骨为一理想的自体骨替代物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新型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效果。方法 用雄性新西兰兔构建骨损伤动物模型,将60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麻醉,逐层切开,暴露股骨外侧面,在股骨近心端之外缘、大转子下缘1 cm处,用直径4 mm球头精密研磨机制备深度约为1 mm的骨缺损。同样的方法处理对侧股骨。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只兔的左股骨缺损区填充皮质骨粒,右股骨缺损区填充松质骨小块,轻压填紧,尽量使材料与孔密合,分层缝合。空白组动物进行上述同样手术,不填充任何材料。上述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4、8和12周,行影像学(X线)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1周,3组动物骨缺损修复情况无差别;术后4、8和12周时,实验组动物骨组织修复速度优于对照组,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该型同种异体骨能够刺激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推进骨细胞的形成及骨痂成熟,是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关节镜和磁共振成像测量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通过手术确诊为膝关节软骨缺损的65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根据情况行膝关节清理术和软骨缺损修复术,术中行关节镜检查膝关节软骨缺损情况和缺损面积,对软骨缺损行Noyes分级,并与磁共振成像进行对比.结果 MRI和关节镜测量缺损病灶均为163个,人均2.51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P=1);MRI测量股骨滑车、内侧和外侧股骨髁软骨缺损面积均小于关节镜测量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名影像科医师采用MRI的FSE序列对软骨损伤进行分级,与关节镜分级相一致的均为50例(76.92%);以关节镜作为诊断金标准,MRI诊断敏感度为81.83%,特异度为86.12%,准确度为84.31%.结论关节镜为微创检查,在单纯膝关节软骨缺损诊断中具有局限性,而磁共振成像为无创检查,是术前诊断的常规手段,在显示病灶数目和病灶特征上与关节镜检查相一致,但在缺损面积、缺损范围、缺损程度等方面较关节镜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软骨组织的主要细胞外基质成分:Ⅱ型胶原、蛋白多糖、透明质酸对体外单层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及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分别向其中添加Ⅱ型胶原、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采用改良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Aleian Blue法检测基质蛋白多糖含量及羟脯氨酸法测定软骨细胞胶原产量。结果:单独添加Ⅱ型胶原(50μg/mL)组、蛋白多糖(50μg/mL)组和透明质酸(100μg/mL)组及三者联合添加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及胶原、蛋白多糖的合成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软骨组织的主要基质成分对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蛋白多糖和胶原的合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讨经Ⅰ型胶原修饰的快速成型(RP)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三钙(PLGA/TCP)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体内实验提供研究基础.以经Ⅰ型胶原修饰改性的PLGA/TCP支架作为实验组,未经胶原修饰的原始支架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支架材料的亲水性.BMSCs接种两组支架,分别测定细胞黏附率、细胞增殖率.扫描电镜(SEM)观察细胞黏附形态,以检验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胶原改性支架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实验组细胞黏附率在接种4、8和12 h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培养2、4、6和8 d的细胞增殖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可见骨髓基质细胞在实验组支架上的增殖数量多于对照组.说明Ⅰ型胶原改性的PLGA/TCP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应用于骨缺损的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12.
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方法,提高植骨材料的成骨活性对提高脊柱融合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是一种促进新骨生成的生长因子,能够快速诱导骨修复。将rhBMP-2通过物理吸附负载于聚乳酸/磷酸钙多孔支架表面,再将表面涂覆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涂层,得到HPMC涂层改性的载rhBMP-2聚乳酸/磷酸钙支架。rhBMP-2的负载使支架具有诱导成骨活性,而HPMC涂层能够使rhBMP-2的释放减缓,有利于促进新骨生成。将该支架植入兔脊柱84 d后发现脊柱椎体间生成了连续的骨组织,达到了骨性融合,因此HPMC改性的载rhBMP-2聚乳酸/磷酸钙支架是一种可用于脊柱融合植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3.
骨及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多见,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软骨自发的再生和自我修复能力十分有限.随着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应用组织移植修复软骨缺损成为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本文分别就软骨组织工程的供体来源、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及生长因子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建立兔骨关节炎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兔膝关节腔注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建立兔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射uPA0.4μg/0.2mL,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在4周、8周、12周分批取兔滑膜进行组织学观察、取软骨行组织学观察及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兔膝关节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增生、肥厚、水肿,光镜及电镜下见实验组关节软骨呈明显退行性变.Mankin's评分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兔膝关节注射uPA可使滑膜发生炎症、关节软骨发生退变,而且随着时间退变的程度逐渐加重,这一模型可为研究膝关节OA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针对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困难,采用腺病毒( Ad)载体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4)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并复合同种异体骨软骨柱支架,以期实现关节软骨有效再生。方法制备同种异体骨软骨柱,BMSCs过表达BMP-4复合同种异体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标本取材大体观察及分析,HE、番红固绿、Masson及免疫组化检软骨再生情况。结果HE、番红固绿、Masson及免疫组化均提示实验组能显著促进缺损再生,并提高新生组织软骨含量。结论过表达BMP-4复合同种异体骨支架能显著促进软骨缺损再生,修复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对关节软骨的影响.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射uPA 0.4μg/0.2mL,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后4周、8周、12周分批取兔软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关节软骨表面不规则、缺损及结构破坏,软骨细胞数目减少、纤维增生及异染性降低,潮线的完整性破坏.结果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可能是导致关节软骨破坏的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邓永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6):3622-3626,3631
为研究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多孔CPC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用脂质体介导质粒pIRES2-EGFP/VEGF165转染大鼠BMSCs,与多孔CPC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未转染VEGF165的组织工程化骨作对照。分别在4周、12周取材,以组织学组织形态学分析骨缺损修复情况.比较两组的骨形成差异。结果转染VEGF组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未转染组。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4周时,转染组材料内新生骨面积为31.9%,未转染组为19.7%。12周时,转染组材料内新生骨面积为75.9%,未转染组仅为4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转染组的骨形成速率明显快于未转染组,两者分别为分别为6.18±1.62μm/d和3.56±0.93μm/d。说明VEGF转染细胞组较对照组血供加强,骨缺损修复加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骨形成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hBMP-2)/珊瑚人工骨复合物(复合骨)与珊瑚人工骨(珊瑚骨)在拔牙窝修复中的作用,方法:12只成年狗作为实验动物,拔除两侧上颌 第2及第3切牙,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 ,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对侧植入珊瑚内作为对照,于并植骨后4,8,。12周取材,采用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比较两种植入材料在拔牙窝内的骨修复能力及修复效果,结果:复合骨具有较强的骨修复作用,植入牙槽窝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形成,12周后,植入材料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复合骨组新生骨形成的比值明显高于珊瑚骨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骨在拔牙窝中的骨修复能力和修复效果明显优于珊瑚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牙髓干细胞(DPSCs)在兔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中的成骨效果,为临床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从新西兰幼兔前牙及磨牙牙髓组织中分离DPSCs进行体外培养;16只实验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两组,在动物下颌无牙区牙槽骨人工制备10 mm×4 mm×4 mm骨缺损,其中空白组骨缺损区填入浸有PBS溶液的0.25 g Bio-oss骨粉,实验组加入1×108/L的DPSCs和0.25 g Bio-oss骨粉;于术后第6周同期处死动物,无菌获取牙槽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骨涎蛋白(BSP)。结果显示:光镜下传代培养的细胞与原代培养的细胞形态基本一样,幼兔牙髓细胞具有体外多次传代增殖能力;术后6周,空白组纤维结缔组织较稀疏,牙槽嵴塌陷,唇舌侧牙槽骨凹陷吸收,HE染色可见少量红细胞,未见明显新骨生成,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成弱阳性表现。实验组牙槽骨缺损区愈合良好,牙槽嵴饱满,可见部分未吸收骨粉颗粒,被新生组织包裹,新生组织与骨缺损周围嵌入良好,上附有部分纤维结缔组织,唇舌侧牙槽骨未见明显凹陷,大部分牙槽嵴宽度及高度与邻牙基本相平,骨缺损区质地较韧,HE染色提示炎性渗出明显吸收,可见新生骨组织,骨缺损区周围有大量成骨细胞,骨小梁较空白组致密,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成强阳性表达,与空白组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牙髓干细胞有向成骨分化能力,促进牙槽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软骨基质成分Ⅱ,Ⅹ型胶原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研究了在Ⅱ或Ⅹ型胶原存在下,以骨基质Ⅰ型胶原为晶种时钙磷酸盐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用FT-IR方法分析了固相产物羟基磷灰石(HAP).结果表明:Ⅱ或Ⅹ型胶原的存在对钙磷酸盐在Ⅰ型胶原表面的生长速率有抑制作用,Ⅹ型胶原的抑制作用大于Ⅱ型胶原.在Ⅱ型胶原存在下,测得其反应级数为4.说明软骨基质Ⅱ,Ⅹ型胶原在软骨内成骨这一生物矿化过程中可能起积累钙离子的作用,对结晶生长机理与矿化产物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