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牙髓干细胞(DPSCs)在兔牙槽骨缺损再生修复中的成骨效果,为临床上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采用从新西兰幼兔前牙及磨牙牙髓组织中分离DPSCs进行体外培养;16只实验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实验组两组,在动物下颌无牙区牙槽骨人工制备10 mm×4 mm×4 mm骨缺损,其中空白组骨缺损区填入浸有PBS溶液的0.25 g Bio-oss骨粉,实验组加入1×108/L的DPSCs和0.25 g Bio-oss骨粉;于术后第6周同期处死动物,无菌获取牙槽骨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骨涎蛋白(BSP)。结果显示:光镜下传代培养的细胞与原代培养的细胞形态基本一样,幼兔牙髓细胞具有体外多次传代增殖能力;术后6周,空白组纤维结缔组织较稀疏,牙槽嵴塌陷,唇舌侧牙槽骨凹陷吸收,HE染色可见少量红细胞,未见明显新骨生成,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成弱阳性表现。实验组牙槽骨缺损区愈合良好,牙槽嵴饱满,可见部分未吸收骨粉颗粒,被新生组织包裹,新生组织与骨缺损周围嵌入良好,上附有部分纤维结缔组织,唇舌侧牙槽骨未见明显凹陷,大部分牙槽嵴宽度及高度与邻牙基本相平,骨缺损区质地较韧,HE染色提示炎性渗出明显吸收,可见新生骨组织,骨缺损区周围有大量成骨细胞,骨小梁较空白组致密,骨涎蛋白免疫组化成强阳性表达,与空白组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知,牙髓干细胞有向成骨分化能力,促进牙槽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PLGA-Ⅱ型胶原复合rhBMP-2/bFGF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的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Ⅱ型胶原涂层改性后的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材料(PLGA-Ⅱ型胶原)用作生长因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载体来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生长因子rhBMP-2和bFGF之间在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中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A~E 5组,每组9只,用在兔右侧膝关节内侧髁钻孔的方式建立软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rhBMP-2+bFGF复合物,B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rhBMP-2复合物,C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bFGF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GA-Ⅱ型胶原支架材料,E组未植入任何材料.将A、B、C组统称为实验组,D、E组统称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复合材料对软骨缺损的修复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A组的效果最佳,对照组的软骨缺损的修复不明显,实验组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种带生长因子的复合体材料对兔软骨缺损的修复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LGA-Ⅱ型胶原复合物可用作生长因子rhBMP-2和bFGF的载体材料.生长因子rhBMP-2、bFGF对软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并且在剂量比为0.5 mg:50 ng时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针对关节软骨损伤后修复困难,采用腺病毒( Ad)载体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4)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并复合同种异体骨软骨柱支架,以期实现关节软骨有效再生。方法制备同种异体骨软骨柱,BMSCs过表达BMP-4复合同种异体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膝关节标本取材大体观察及分析,HE、番红固绿、Masson及免疫组化检软骨再生情况。结果HE、番红固绿、Masson及免疫组化均提示实验组能显著促进缺损再生,并提高新生组织软骨含量。结论过表达BMP-4复合同种异体骨支架能显著促进软骨缺损再生,修复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种新型松质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和评价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对该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成年中国青山羊双侧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制备腔隙性松质骨缺损(直径10 mm、深20 mm),以颗粒型多孔β-TCP(A组)、粉末型多孔β-TCP(B组)进行修复,同时设立冻干异体骨(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术后4周、12周、24周进行X线片、CT及组织学以观察和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表明D组不能自行愈合;X线、CT示24周时A、B、C组均骨性愈合,图像数据分析示A组和C组、B组和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示A、B、C三组4周新骨开始长入,24周骨缺损基本修复,4周、12周、24周三组新生骨面积比分别为(6.82±0.84)%、(6.68±1.13)%、(19.98±1.32)%,(16.32±2.21)%、(16.88±2.43)%、(38.63±3.31)%,(37.67±5.52)%、(39.11±6.43)%、(55.67±4.38)%,统计学分析示C组修复效果好于A组、B组(P<0.05),A组、B组间无差异(P>0.05).该骨缺损模型稳定、可靠,可较好得模拟一些临床中的腔隙性骨缺损环境;新型多孔β-TCP可良好修复该腔隙性松质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研制MPC/C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BMP新型人工骨的制备及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性能.通过对成年山羊双侧股骨髁部分别制备1处直径10mm、深15mm松质骨缺损,制备MPC/CPC/FG/BMP(A组)、MPC/CPC/FG(B组)、CPC/FG(C组)人工骨支架材料,分别植入各组实验观察材料,分别于6周、12周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计量学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说明新型MPC骨水泥纤维蛋白胶复合BMP新型生物活性人工骨支架材料在促进成骨、加快磷酸钙骨水泥降解速度上优于MPC/CPC/FG、CPC/FG的人工骨,同时新型MPC骨水泥复合纤维蛋白胶的成骨和促骨水泥降解作用优于单纯CPC复合FG的人工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羊椎体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以便于对目标骨填充材料的骨诱导及骨生长性能进行长时程对照观察研究。方法 选取山羊18只,体质量(21.56 ±2. 56)kg,动物麻醉后经腹膜后入路显露腰椎L1-L6,于椎体侧方制备6 mm×10 mm圆柱形骨缺损。实验共分为三组: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别填充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或磷酸钙骨水泥各2个椎体,另外2个椎体不填充。于术后1、3、6个 月随机处死6只,进行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为64 ~ 92(75 ± 6. 95)min,术中失血量为50 ~ 110 (81.94 ±15.64)mL。共108个腰椎标本可供分析。三组骨缺损体积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个骨水泥组 从3个月开始均有不同程度骨水泥吸收及骨长入,但实验组骨诱导生长更明显。结论 采用腹膜后入路制备羊腰椎骨缺损动物模型,实验技术简单易于掌握,手术并发症少,利于动物长期存活及进行填充材料长时程观察。同时腰椎全长制备,利于多种材料或者多种观察指标观察研究。本实验中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后成骨作用好于单纯磷酸钙骨水泥组及未填充组。  相似文献   

7.
利用注射型活性材料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2,rhBMP-2)修复兔关节软骨,观察其治疗效果.将12只8周龄成年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均行手术切开双膝髌股关节面制备全层软骨缺损模型,缝合创口后分笼饲养4周,使之成为陈旧性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再次手术切开关节腔,清除原缺损区纤维组织,钻通骨髓腔.2组分别接受如下治疗:A组应用rhBMP-2纤维蛋白胶,B组单纯生物蛋白胶治疗.分别于10、14、18周处死动物,观察大体和形态学特征,组织学评分.结果A组于10、14周时,软骨缺损被白色半透明坚硬组织平滑修复,富有光泽,与正常软骨边界清楚,18周时修复组织与正常软骨边界模糊,质地坚硬,表面平滑光润;B组于10、14、18周时均未见软骨修复.组织评分A组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rhBMP-2可以有效修复兔关节软骨的缺损,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邓永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6):3622-3626,3631
为研究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多孔CPC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用脂质体介导质粒pIRES2-EGFP/VEGF165转染大鼠BMSCs,与多孔CPC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未转染VEGF165的组织工程化骨作对照。分别在4周、12周取材,以组织学组织形态学分析骨缺损修复情况.比较两组的骨形成差异。结果转染VEGF组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未转染组。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4周时,转染组材料内新生骨面积为31.9%,未转染组为19.7%。12周时,转染组材料内新生骨面积为75.9%,未转染组仅为4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转染组的骨形成速率明显快于未转染组,两者分别为分别为6.18±1.62μm/d和3.56±0.93μm/d。说明VEGF转染细胞组较对照组血供加强,骨缺损修复加速。  相似文献   

9.
健康家兔36只,进行骨质疏松造模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透钙磷石组(DCPD组)、掺镁6.67%组、掺镁26.67%透钙磷石组,在家兔双侧前腿桡骨中段制作骨缺损,术后每组动物分别于4、8、12周各处死3只,观察组织切片中BMP-2表达情况与X线片显示骨缺损修复状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同组不同时期比较,4周时BMP-2表达最高,8周时较4周时减弱,12周时阳性表达最弱。同一时期组间比较掺镁6.67%组阳性表达最强。在骨质疏松家兔桡骨骨缺损修复中,掺镁6.67%透钙磷石组成骨效果较其他组显著,同时期组间比较BMP-2阳性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10.
健康家兔36只,进行骨质疏松造模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透钙磷石组(DCPD组)、掺镁6.67%组、掺镁26.67%透钙磷石组,在家兔双侧前腿桡骨中段制作骨缺损,术后每组动物分别于4、8、12周各处死3只,观察组织切片中BMP-2表达情况与X线片显示骨缺损修复状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同组不同时期比较,4周时BMP-2表达最高,8周时较4周时减弱,12周时阳性表达最弱。同一时期组间比较掺镁6.67%组阳性表达最强。在骨质疏松家兔桡骨骨缺损修复中,掺镁6.67%透钙磷石组成骨效果较其他组显著,同时期组间比较BMP-2阳性表达最强。  相似文献   

11.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狗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复合型医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修复狗坐骨神经缺损的可行性,将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连接在7只狗的坐骨神经缺损30mm处.以自体神经桥接的5只狗为对照组Ⅰ;神经缺损的4只狗为对照组Ⅱ.经大体观察、免疫学检测、电生理学检测、荧光素示踪、形态学观察及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术后6个月,再生神经修复了坐骨神经的缺损,实验动物未出现排斥反应及明显炎症反应,实验组各项检测指标优于对照组,狗坐骨神经缺损30mm经修复后,功能恢复效果明显.因此证明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缺损的坐骨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异体骨移植治疗膝关节部位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异体骨来源于外伤急死者.死后12 h内在无菌条件下取骨,经酒精、高温煮沸处理备用.对10例膝关节部位良性骨肿瘤进行病灶清除,将大块异体骨修整至适合骨缺损处形状后植入,空隙处再填充骨碎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无明显排斥反应.植骨处骨性愈合,与正常骨结构无任何差异,肢体功能恢复优良,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结论采用异体骨移植修复膝关节部位骨肿瘤术后较大骨缺损,临床效果良好,关节功能获得最大限度保护,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比较3种不同骨移植材料对修复骨缺损的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骨缺损动物模型进行实验性治疗,通过病理形态学观察,比较这些移植骨的成骨能力。结果各组移植物均可形成骨组织,修复骨缺损。POB/TBCc植入4周后,可见大量成骨细胞围绕在TBCc材料周围,并有类骨组织,8周后形成骨小梁,16周形成板层骨,骨细胞成熟并出现髓腔。结论三组材料比较,TBCc/POB组为较好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用碳纤维网诱导修复股骨头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寻找一种新的人工材料提供依据。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家兔的一侧股骨头顶端人为造成骨缺损,将自体骨剪碎植入缺损处,外包碳纤维网。结果 12周内植入的碎骨在股骨头缺损处与宿主骨结合,骨缺损被修复。结论 碳纤维是一种较理想的诱导骨生长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CBCT观察骨碎补促进下颌骨缺损牵张成骨中新骨形成的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骨部分缺损进行牵张成骨术病人1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常规治疗外术后开始每日口服骨碎补水煎剂;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病例均于牵引固定期4、8周后应用CBCT观察牵引区新骨形成情况.结果:固定期4周,实验组新骨形成情况比对照组效果理想;固定期8周,实验组新骨形成明显比对照组效果理想.结论:骨碎补具有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有利于颌骨的牵张成骨治疗;CBCT对颌骨牵张成骨区显示清晰、细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珊瑚/ 胶原/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复合人工骨( 简称复合骨) 的骨修复能力,将复合骨植入兔颅骨直径15m m 的圆形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6 周、12 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评价其骨修复能力.发现复合骨植入区形成的骨组织量明显多于同期的珊瑚植入区( P< 0 .01) ;术后12 周,复合骨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其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说明复合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活性,骨修复能力较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生物性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应用MSCs及成骨诱导培养的MSCs作为种子细胞与SIS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膜并冻存,与未冻存的组织工程化骨膜同时植入同种异体新西兰兔皮下,通过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初步探讨其免疫原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以同种异体MSCs及经成骨诱导后的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骨骨膜冻存前后植入异体兔体内其免疫反应水平低。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索建立面神经多分支缺损后趋向性再生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新西兰兔 12 只,手术造成面神 经干和所有分支 5 mm 缺损动物模型,用多分支壳聚糖导管修复,分别于术后 1、2、3、8、16、24 周观察面部行为学。 结果 11 只动物存活至术后 24 周,术区未出现肿胀、破溃、排异等现象。结论 该修复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强,多 分支壳聚糖导管做神经再生室用于研究神经趋向性再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经手术造成兔尺骨骨缺损 ,缺损区植入重组合异种骨 ,通过 X线、大体解剖学及组织学检查观察修复过程来研究重组合异种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结果是植入的重组合异种骨与受骨床充分整合并完全修复骨缺损 .说明此重组合异种骨为一理想的自体骨替代物 .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在神经再生室内植入人发角蛋白,观察神经的功能恢复情况,为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寻求新的替代材料。方法将18只新西兰兔的左侧坐骨神经切断,造成lOmm缺损,实验组用人发角蛋白桥接,对照组用空硅胶管桥接,术后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腓肠肌湿重,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8周时,试验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优于对照组(P〈0.01);12周时,试验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发角蛋白能促进兔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