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RAPD分子标记技术在高粱抗丝黑穗病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7050B(抗病)与TX622B(感病)杂交的F2感性个体的DNA及高粱丝黑穗病3073(抗病)、3049(感病)为试材.采用CTAB法提取高粱总DNA,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其扩增的多态性及差异性图谱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如下:通过对电泳电压、电泳时间及点样量的筛选,建立并优化了RAPD-PCR琼脂糖凝胶检测系统;筛选了90个RAPD引物,其中30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的多态性谱带,用这30个引物对3073(抗病)、3049(感病)2种试材进行抗丝黑穗病基因的初步分析,有11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谱带.  相似文献   

2.
选用高粱丝黑穗病感病恢复系矮四、抗病恢复系2381R以及二者F2代抗感个体为试验试材,采用CTAB法提取高粱基因组DNA,并应用RAPD筛选技术对高粱基因进行分子标记,选取了100对RAPD随机引物对其进行扩增,有88对引物扩增出条带。分析结果表明:88对引物中S_(405)在抗感品种间扩增出差异谱带。进一步对抗感群体进行分离分析,得出抗丝黑穗病基因重组率为11.7%。将S_(405)扩增出的差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差异谱带的片段长度为320bp。根据差异谱带的碱基排列顺序,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进行序列扩增,将RAPD分子标记转化为SCAR分子标记,并将该标记命名为S_(405-320),为高粱优良品种的筛选和培育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丝黑穗病是影响我国高粱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粱产区每年都有发生,发病率有时高达70 %,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而选育抗病品种是最为有效的抗病策略.分别以高粱2381恢复系(抗病)、矮四恢复系(感病)的叶片为试材,采用CTAB法提取高粱基因组DNA,并应用RAPD筛选技术对高粱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在最佳的RAPD反应体系中共筛选了100个RAPD随机引物,筛选出来27个适宜引物,获得了稳定的RAPD扩增结果及多态性较好的DNA谱带.其中有6个引物对DNA扩增产生了差异谱带.  相似文献   

4.
利用 RAPD技术 ,在花椰菜 ( Brassica oleracea ssp.botrytis)抗感黑腐病的近等位基因系之间进行 1 0碱基随机引物的筛选 .34 5条 RAPD引物扩增的产物表明 ,有 7条引物在近等基因系中呈多态性 .进一步的重复实验表明 ,只有引物 OP2 2 4能够产生稳定的多态性 .为了确定扩增产物 OP2 2 4/1 6 0 0与抗黑腐病基因的连锁程度 ,利用 F2分离群体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 :花椰菜种质 C71 2抗黑腐病生理种 BJ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RAPD标记OP2 2 4/1 6 0 0与抗病基因连锁 ,其遗传距离为 ( 4 .5± 1 .37) c M  相似文献   

5.
与美洲黑杨抗黑斑病基因连锁的SCAR标记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序和引物设计,将与美洲黑杨抗黑斑病基因相连锁的RAPD标记OPAI17-1550和OPAI13-900成功地转化成显性SCAR标记(SAI17-1570)和共显性SCAR标记(SAI13-292),并对感、抗病池和F1代91个无性系进行了SCAR标记检测.SAI17-1570在抗病池和OPAI17-1550阳性的F1代植株中扩增出1条与RAPD扩增结果相符的特异性条带,而在感病池和OPAI17-1550阴性的F1代植株中没有相应的带,SAI13-292在抗病池和OPAI13-900阳性的F1代植株中扩增出2条带,而在感病池和OPAI13-900阴性的F1代植株中只有其中1条带.  相似文献   

6.
果梅RAPD标记不同电泳指纹比较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1个碱基引物, 在对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严格优化的基础上,以不同品种果梅为材料,同时利用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检测了RAPD扩增产物。结果表明:PAGE电泳检测出的谱带总数量以及多态性谱带的数量分别为204和145, 以琼脂糖凝胶检测的为91和58。根据PAGE电泳系统获得的标记信息对16个果梅品种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所有品种都能被很好地区分,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果梅品种的亲缘关系。通过对20个随机挑选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与测序发现,20个片段都是对应引物的RAPD扩增产物,在不同的16个序列中有4条是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说明了RAPD不仅扩增基因组上的非编码蛋白序列,同时可以扩增编码蛋白的基因片段,是对基因组不同区域的随时机扩增,所以能够客观地反映不同果梅品种间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
马氏珠母贝与解氏珠母贝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OPM组20种碱基随机引物对采自海南洋浦的马氏珠母贝(Pincada martensii)和解氏珠母贝(P.chemmitri)天然群体进行RAPD分析,其中6种引物扩增有效,这6种引物对马氏珠母贝和解氏珠母贝的总扩增带数分别为52条和58条。每一引物的扩增带数为3~16条,同一引物对两种贝类的扩增带数不同(OPM19B除外),对两贝类的扩增带型也有较大差异。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实验个体为10个)RAPD扩增带谱全部呈多态,表明在同一群体中,各个体存在着明显的个体特征带,由于样品数量及引物数均少,2种贝类各自种群的共同特征尚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生产上重要检疫病害之一。解决该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选育抗病材料。本文以20个俄引玉米Reid种质改良系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技术对其进行丝黑穗病抗性评价,拟筛选出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好的种质,为我国高寒地区玉米抗病育种提供优良抗病玉米品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20份俄引玉米Reid种质改良系两年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抗病自交系8份,包括黑e1、黑e3、黑e4、黑e7、黑e11、黑e12、黑e15和黑e17;中抗自交系8份,黑e2、黑e8、黑e9、黑e10、黑e13、黑e16、黑e18、黑e20;感病自交系4份:黑e5、黑e6、黑e14和黑e19;抗病的自交系占供试材料占80%,感病自交系占20%。  相似文献   

9.
24份龙眼种质资源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技术对原产福建20份、广东1份、四川3份,共24份龙眼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4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22条谱带,多态性谱带共88条,多态性比例72.1%.对RAPD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相似系数0.28的水平可将24份龙眼品种(系)分为3类.供试各品种多态性比例介于0.12和0.28之间,揭示福建本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不太丰富.  相似文献   

10.
李丽  郑晓鹰  E. Klocke 《广西科学》2004,11(3):249-257
应用RAPD和AFLP的DNA指纹图谱方法分析25个甜(辣)椒和22个番茄品种的真实性,并进一步比较RAPD和AFLP的DNA指纹图谱在鉴定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之间的真实性时的有效性。对于甜(辣)椒品种,AFLP方法中,2个引物组合扩增反应的多态性片段即能将25个品种完全分开。虽然,每个样品的AFLP的扩增产物中多态性片段的百分率为9%,低于RAPD的35%多态性片段的百分率。但是,AFLP的信息量远远大于RAPD的信息量,它的每对引物组合扩增的平均多态标记为5.1,而RAPD仅为2.2。所以,在甜(辣)椒的指纹图谱中,AFLP的有效率是RAPD的2倍。对于番茄品种,每个样品的AFLP的扩增产物中多态性片段的百分率为5.5%,大大低于RAPD的单引物61%多态性片段和双引物58%多态性片段的百分率。它的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反应的平均多态标记为2.6,而RAPD中,单引物扩增的平均多态标记为4.2,双引物扩增的平均多态标记为4.4。一个单引物和一个双引物的RAPD扩增反应的多态性片段即能将22个番茄品种中的21个完全分开。所以,在番茄的指纹图谱中,RAPD的有效率是AFLP的2倍。因此,在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鉴定品种的真实性时,不同的作物所适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用20个随机引物,以抗白粉病(79201-11-7、临远7069)和感白粉病(中麦2号、郑831)的高产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获得的F2群体接种白粉病菌15号小种,并进行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从中选育高产、抗病个体和研究抗感特性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检测小麦抗白粉病代换系6A/6V与感病品系京411的近等基因系NILs,及其亲本6A/6V和京411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结果表明,NILs的整体甲基化水平(22.9%)略高于6A/6V(21.2%),低于京411(23.4%).分析其甲基化模式发现,NILs相对京411甲基化水平降低条带比例(2.89%)明显高于甲基化提高条带(0.55%),而相对抗病亲本6A/6V,NILs甲基化水平降低条带比例(2.96%)明显低于甲基化提高条带(4.20%),说明NILs的整体基因表达水平低于6A/6V,高于京411.  相似文献   

13.
桂花品种的ISSR-PCR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利用ISSR—PCR方法对桂花的54个品种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7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3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90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DNA带79条,占总扩增片段的87.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6.92条。依据扩增结果,应用RAPD Distans软件进行Nei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计算,利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ISSR分析中产生了一些品种特有的指纹图谱,因此ISSR技术在桂花品种和品种群(品系)的鉴定和阐明遗传关系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利用DNA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把供试桂花的54个品种分为7个大类,并对品种进行了处理及种下品种群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拟南芥黑胫病感病突变体及抗病野生型为材料,对不同世代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性状为细胞核内两对重叠作用的基因所控制,感病植株为隐性突变体,其基因型为sc1sc2.同时对突变位点sc1及sc2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研究.结果证实, sc1位于1号染色体的长臂上,sc2位于2号染色体的长臂上.为进一步研究拟南芥抗病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利用ISSR—PCR方法对桂花的54个品种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从7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3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90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DNA带79条,占总扩增片段的87.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6.92条。依据扩增结果,应用RAPD Distans软件进行Nei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计算,利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ISSR分析中产生了一些品种特有的指纹图谱,因此ISSR技术在桂花品种和品种群(品系)的鉴定和阐明遗传关系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利用DNA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把供试桂花的54个品种分为7个大类,并对品种进行了处理及种下品种群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甜菜抗根腐病基因ISSR分子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感病×抗病的甜菜种间杂交组合KWS9419×ZD204的F1代17个单株及ZD自交一代16个单株为试材,采用BSA法和ISSR技术,通过对155个随机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一个与甜菜抗根腐病基因连锁的ISSR标记OPP0760,可以用作抗根腐病基因的分子辅助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5组2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重复性好的多态引物,对四川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共计572只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研究.结果表明,16个引物扩增出125条带,其中102条带呈现多态,多态率为81.61%.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在各品种(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不同.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7533~0.9642,遗传距离指数为0.0358~0.2467.引物OPQ-06(序列为GAGCGCCTTG)未在乐至黑山羊中扩增出900bpDNA片段,而在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中出现率均为1,可作为区分乐至黑山羊和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引物OPK-03(序列为CCAGCTTAGG)未在江安黑山羊扩增出550bpDNA片段,在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中出现率均为1,可用于区分江安黑山羊和其他8个黑山羊品种(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8.
滩羊体大品系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Ro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利用混合基因池(DNA pool)法,对滩羊体大品系、普通品系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100种具有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4种引物在滩羊群体基因组中共扩增出358条带,其中22种引物的扩增产物表现为多态(占22%),且扩增出32条有差异的条带,占总带数的8.94%;62种引物的扩增产物表现为单态(占62%)。滩羊体大品系的特异性条带有5条,而普通品系的特异性条带有7条,这些特异标记可以用来鉴定滩羊的两个品系;滩羊体大品系与普通品系间的遗传距离为0.136±0.087,表明两品系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