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科技创新机制建立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提出了在促进科技人才培育与发挥作用、促进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等几方面进行科技创新机制建立的有关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体系建设1、进一步明确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投入、研发和成果应用转化的主体,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政府设立的科技计划项目80%应由企业牵头承担。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激励机制,对企业年度研发资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5%且金额达到200万元以上的,除享受研发经费加计扣除外,政府按其投入资金的10%给予奖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要更多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与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服务研发企业技术创新,推动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研发平台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广大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创新服务,"万户工程"期待您的加入!万户工程全城启动吹响"万户企业"集结号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通过17家区县科委、36家园区服务站、27家行业协会、12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61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700家加盟服务机构等重点关注10000家研发类"万户企业",并针对"万户企业"提供研发技术、科技政策、信息情报三大类深度服务。  相似文献   

4.
2018年,甘肃省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8%,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51.38%,较上年提高了0.75个百分点,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8位、西部第4位,居全国第二梯队。在科技发展领域,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甘肃省科技创新的代表性企业,其在研发过程中既有企业大量的自身研发投入,也有甘肃省政府利用计划项目拨款、研发补贴、科技金融贴息等方式对企业研发进行的资助性投入。这些企业是甘肃省科技型企业在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技术创新成果应用方面成绩突出的代表。此次研究通过检索这些企业的专利申请和有效专利保有情况,以分析甘肃省科技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实施情况,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企业专利申请的结构,并对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两个层面解决及优化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及对我国企业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依托其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在全球化浪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技术创新日益成为获取高额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跨国公司对其研发机构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其研发活动也已成为推动世界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中,逐渐暴露出科研开发能力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对目前主要行业名牌产品进行分析表明: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产品仅占2%左右,如果仅靠购买、引进、仿制,而不能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永远处于劣势。因而,分析跨国公司在企业研发活动中所采取的具体战略、运作模式、项目管理等成功经验,将对我国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省民营经济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生力军。但与沿海地区相比,吉林省民营科技企业依然创新乏力、发展滞后。因此,吉林省应克服制约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诸多因素,营造有利于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提高技术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从而加快吉林省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步伐,推进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速度。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政策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决定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本文从政府研发资助、税收优惠、金融扶持、人才激励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五方面梳理国内外关于技术创新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相关文献,以期能为未来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省民营经济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生力军。但与沿海地区相比,吉林省民营科技企业依然创新乏力、发展滞后。因此,吉林省应克服制约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诸多因素,营造有利于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提高技术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从而加快吉林省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步伐,推进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速度。  相似文献   

9.
李丹 《科技与经济》2014,27(3):21-25
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是指围绕文化技术生产、发展和扩散的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服务部门组成的为创造、储备,以及转让文化知识、技能和新产品而相互作用的网络系统,包括文化技术创新调控系统、文化技术生产应用系统和文化技术创新服务系统,其运行机制包括制度规范机制、市场导向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内部协调机制等。针对目前我国文化发展需求对技术创新带动不足、科技系统对文化发展支撑不够、政府职能定位简单、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可通过优化政府职能定位、培育创新型文化科技企业、成立专业化的文化技术研发机构与工程中心、加强国家文化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打造文化技术创新服务与信息平台等措施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相继召开,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要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关键是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就甘肃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面临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主创新是企业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研究产生技术突破,实现研发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本文在对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企业)、中观(各类中介组织)和宏观(政府)三个层面提出提升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山西省R&D经费投入现状,探讨了山西省R&D经费投入水平较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山西省R&D经费投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技术人才是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源泉。在文献评述基础上,以中小板上市公司2006-2008年三年间连续披露技术人才、研发支出、资产收益率等信息的企业为样本,对企业技术人才能否驱动中小企业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人才比重分别与ROA、ROE之间存在倒置的“U”型关系;进一步采用分层回归进行检验,发现R&D支出强度对技术人才比重与ROA、ROE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从而中小企业应将技术人才比重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使技术人才比例与R&D投入相匹配。  相似文献   

14.
莫玲 《科技促进发展》2014,10(5):101-104
本文对我国出台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了梳理,总结了部分典型省市出台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分析了目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该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的R&D人员在创造力不高的同时,工作复杂性压力和时间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压力究竟会对R&D人员的创造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已有研究成果中没有明确的定论,特别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复杂性压力和时间压力均对我国企业R&D人员的创造力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创新网络内,企业创新活动受企业自主研发的资源、对外来知识的吸收能力、公共知识、知识溢出、地理距离、企业间的知识存量差距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构建企业创新原理模型,并结合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阐释创新原理。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金融发展对IT企业的R&D投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推动产业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实证检验模型,运用IT上市公司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等数据,研究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对信息技术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大,产业集聚对IT企业R&D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所在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对IT企业R&D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RD资源投入及其配置视角考察我国RD创新效率偏低的原因。研究发现:2004—2009年,我国RD创新效率为0.67,RD经费配置效率为0.07;RD投入强度对RD创新效率具有弱的正效应,而RD经费配置效率对RD创新效率具有弱的负效应。可见,RD资源的配置不当是导致我国RD创新效率偏低的重要原因,在有限的RD资源约束下,改善我国RD资源配置效率是提高我国RD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逐渐意识到企业的研发能力对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研发活动存在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对我国企业研发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论述其基础要素入手,对敏捷研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0-2011年的数据,对重庆市R&D经费投入、科技人员投入与新产品产值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政府研发投入与全社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表明R&D投入对新产品开发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研发人员对新产品的贡献要略高于研发资本投入,同时政府研发投入能有效的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和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的带动效应更为明显,因此政府应该特别注重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并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