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一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论,国内理论界存在着见仁见智的观点。笔者认为,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应理解为建立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基础上的股份所有制,应该按照这一基本模式对国有经济进行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不是要恢复个人所有制,本质上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同时还包括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这是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体现这一点,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曾专门论述了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在后期的《资本论》中却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断,因此我们应联系这两方面来理解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指导我国现实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来的。马克思运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原理,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制度代替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是第一个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第二个否定,即“否定之否定”。重建“个人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另一种提法。  相似文献   

5.
邢华平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B12):44-45,47
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曾专门论述了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在后期的《资本论》中却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断,因此我们应联系这两方面来理解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指导我国现实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由单一公有制发展成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种改革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据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来进行的。新世纪里,我们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行动指南,继续推进所有制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7.
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党的十五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新突破。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公有制为主体,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努力增强公有制经济的实力,又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毛泽东提出“新经济政策”,邓小平讲“主体与补充”,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三代领导集体开拓、继承、发展、创新的思想轨迹,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方针。  相似文献   

9.
有些学者把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理解为重建私有制,并认为这是所有制改革的理论根据。本文把这种观点称为所有制改革的私有制思路,认为这种思路是不成立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观点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马克思提出的所有制否定之否定的结论就是建立公有制。正确理解马克思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关键要持所有制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二要素论,而不是生产资料或者说消费资料的一要素论。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所有制理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突破传统理论观念的束缚,认识逐渐深化,最终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集中地论述了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当多多元化,一切反映社会2化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的重要论断和“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指示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精辟论述,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新的、强大的发展动力,同时,也给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出了新的课题。当前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造势是关键。 1 造势,已成为帮助个体  相似文献   

13.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所有制形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回答所有制改革的判断标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实现形式以及国有经济的地位、功能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及其所有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索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公有制单一的形式不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以其“产权清晰,责权分明,有限责任”的优势适应了我国社会化大生产对社会资本组织形式和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科学化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生产要素的个人所有是生产社会化的前提和基础,并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而发展。在资本主义的发展 过程中,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出现了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的状态。随着现代科技 的发展,知识和智慧正在日益成为劳动力的核心,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相联系,已经处于分散化的所有 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到具有全新内容的个人所有制即相互联合的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16.
伴随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社会公平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社会主义中国坚持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道路,那么如何理解公有制的含义将变得尤为重要,而劳动平等又是公有制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深刻的理解公有制与劳动平等的双重问题。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有利于我们正确对待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中一个最基本、最常用的概念——所有制,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含混或被曲解的。与此相关,所谓“私有制”和“公有制”概念更常常张冠李戴或似是而非。在马克思看来,所有制就是人们现实存在着的社会经济关系或生产关系。所有制不是对社会生产关系某一部分的概括,而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从斯大林以后,流行的观点把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看作所有制的主要甚至全部内容。但世人依此理解了多少有关所有制的问题呢?让我们认真看看“公有制”和“私有制”问题。如果说“公有制”是指从几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共同财产的一个长长的系列,那么“私有制”无论如何不能被认为仅指社会个人的财产所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劳动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调整和经济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术界,对社会主义劳动力所有制的讨论,主要有二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个人所有制”,另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都分公有制”“部分私有制”。我认为,根据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根据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社义主义劳动力所有制应该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形式。本文就此作一些初步探讨,不吝求教。  相似文献   

19.
本为了全面、正确地认识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阐述了所有制概念以及所有制结构概念、种类。其次,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方法,说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非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为进一步分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打下基础。最后,研究了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解决公有制与市场体制的兼容性问题,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又集中反映在如何坚持生产力标准、市场规则和经济民主三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按照市场体制的基本要求,我国所有制改革应坚持“退步走”与“向前走”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国有企业必须改造成产权明晰的独立厂商,但并不意味着向纯私有制退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劳动者的经济民主权利将以新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得到落实。参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