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三线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继线圈的位置对系统的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等传输特性的影响问题展开研究,设计一种采用DC-DC转换电路的传输策略,使得整个系统能在中继线圈的摆放位置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负载的等效阻抗,将传输效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实验结果表明,该传输策略不仅适用于中继线圈固定、负载阻值改变的情况,在负载保持不变而中继线圈位置产生变化时依旧能保持较高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PLC(可编程控制器)与USP(超声定位系统)相结合的位置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由发射器产生非接触式超声波通过空气送入接收器,并通过微处理器系统将其转换成可以确定位置的数值,然后通过串行通信的方式将数值传输到电梯控制系统,从而确定轿厢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共轴磁共振电能传输模型存在空间位置自由度小的缺陷.分析传统模型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在非共轴的条件下对电能传输效率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3个线圈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模型.该模型成功地突破了传统共轴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空间位置上的限制,实验数据表明改进后的传输装置不仅提高了空间自由度,而且在轴线夹角-90°~90°范围内其最低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了43%以上,最高传输效率提高了5%.  相似文献   

4.
适于水下通信及激光成像系统大功率激光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潜通信系统和水下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大功率脉冲激光器的研究设计.介绍了适于海水中传输的大功率激光器的性能要求及满足要求的Nd:YAG脉冲调Q激光器的设计原理.重点说明了Nd:YAG脉冲调Q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5.
大功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阐述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线圈选型。磁耦合谐振式系统具有传输距离比感应耦合式长、传输效率也相对较高等特点,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大功率、长距离、高效率无线充电,故在电动汽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充分发挥电动汽车分布广泛、清洁环保等优点;并通过实验详细测试了所搭建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传输特性,从而验证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移动车辆的位置信息来诱导道路上的车流,缓解交通阻塞,是现代化交通管理的一种方式.文中介绍了移动车辆如何获取位置信息以及移动终端将位置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的实现方案,详细叙述了该方案中GPRS模块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系统的软件实现.通过该系统,可实现GPS数据在互联网上的传输,为交通管理者提供车辆位置信息的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无线能量传输的效率问题,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建立了单个线圈模型,利用单个谐振线圈模型构建了基于磁耦合谐振的能量传输系统。通过S参数曲线直观反映能量传输效率的变化规律,验证了磁耦合谐振式能量传输效率远远大于一般的感应耦合。通过改变模型中两线圈的相对位置,分析了线圈距离、夹角等因素对能量传输效率的影响,依据效率变化曲线,直观展示了频率分裂现象。仿真和分析表明,为实现系统的高效率、远距离能量传输,应尽量减小收发线圈的角度和线圈的错位偏移量,该系统为设计和优化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提高非接触式移动电源系统传输效率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零电压、零电流开关的移相全桥PWM逆变器的电路拓扑结构,这种电路拓扑可以显著提高逆变器的频率,降低开关损耗.对于非接触式移动电源的能量传输装置,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松耦合变压器构成的结构.建立了松耦合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和参数计算方法,研究了原边线圈处于不同位置的松耦合变压器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辅助的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系统,构建了一种能量波束设计以及无人机悬停位置部署的联合优化方案,以最大化所有用户接收的总能量。针对优化问题是非凸、难以直接求解的情况,提出一种联合优化多波束设计和无人机三维位置的迭代算法,利用巴特勒矩阵设计高增益、宽覆盖范围的能量多波束,利用穷举算法寻找无人机最优二维位置,通过单调性理论得到无人机的最佳悬停高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显著提升无线能量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0.
太赫兹波具有带宽超宽、波束窄、方向性好和传输容量大等特点,因而成为未来高速无线通信研究的热点.本文设计了两种310 GHz无线通信系统:一种是基于AMC 557高功率倍频链发射机和超外差接收机的通信链路;另一种是基于VDI谐波混频超外差收发的通信链路.系统传输性能的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通信频率的升高,解调信号的失真逐渐增加.通过比较两种链路预算方案,发现基于AMC 557高功率发射链在传输距离上更有优势,发射功率为40 mW时,可以实现10 m距离、10 Gbps速率的无线数据传输,适用于Gbps量级的室内短距离大功率高速无线传输;基于谐波混频超外差收发的通信链路在通信速率上优势明显,通信速率可达20 Gbps,但受发射端输出功率-15 dBm限制,传输距离大幅缩短为0. 2 m,在链路中增加太赫兹透镜提高增益可以使通信距离延伸至2 m.而且这种发射机内部结构简单便于集成,有利于实际系统的搭建,更适用于10 Gbps级别以上的超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  相似文献   

11.
维也纳体系是一个均势体系,体系内均势格局的演变堪称经典范例。该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均衡、大国所确立的运行机制和国际规则以及一批杰出政治家的外交努力,促使均势格局得以持续。在维也纳体系下,均势不单纯停留在实力均衡的物质层面,已上升为一种理念或共识,为维持“百年和平”起到了重大作用。根据当今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来判断,这一和平有可能得以重现。  相似文献   

12.
在政治架构中,行政检举作为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抑制公共权力组织和上级官员的腐败、将公共权力纳入到法治框架内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但是现实情况检举面临很大的困境。检举的本质是公利与私利之间的冲突,而要走出困境,完善我国的行政检举体制,对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带来的启示与不同学派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有益的理论思考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巨匠福柯,基于对文艺复兴、古典时期、现代时期的惩罚史的谱系学考察,提出了微观权力技术学的概念。福柯的微观权力技术学是以主体自由为前提,具有隐蔽性、生成性、对抗性的力量策略。“知识——权力——身体”的内在逻辑揭示出现代权力运作的原理。通过对现代规训机制外在结构的展示,揭示权力技术学的实践体系,遍布于整个社会体系的微观权力构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宏观权力网络。福柯的权力技术观具有非本质主义、非历史主义、批判性、实践性的特征,对于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权力理论在微观社会领域的实践效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打开了一个关注民生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14.
张凯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6):44-45,48
在传统的工控领域中,设备功率控制器多为模拟控制器,其控制的线性度差,灵活性不高.随着含有控制功能的专用DSP芯片的诞生,功率控制器逐渐向着数字化发展.本文主要运用DSP控制器TMS320F2812实现对功率器件的数字化线性功率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A股交叉持股复杂网络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2001年和2007年的中国A股公司交叉持股数据,构建相应平台分析网络结构的统计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中国A股交叉持股网络结构度分布服从幂率分布。通过对各节点的权重分析,网络结构已由2001年较为分散的行业为中心的核心结构演化为以银行等金融公司为核心的网络结构。通过仿真模拟来研究不同权重节点波动对网络结构的影响,发现局部核心节点带来的网络振荡较为明显且网络结构存在交叉持有环路,并分析了其中问题和现象。  相似文献   

16.
韩敏  秦笠 《山西科技》2014,(2):93-94
在简述InTouch软件概况、网络结构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InTouch软件在太钢2 250 mm热连轧厂横切线L1级画面系统中的基本组成、网络结构和功能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胜任力基础上的领导素质结构是高智商、高情商、高德商和高胆商的有机整体。智商和情商是领导者胜任力的两大基石,德商是领导者胜任力的定向器和制控器,胆商是领导者的行动力,是其成功的助推器。高智商、高情商、高德商和高胆商的有机统一是领导者素质的良好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超混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混沌吸引子的拓扑结构的复杂性,在Lü系统中加入一个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器构造了一种新的光滑四维超混沌系统.运用经典的四阶Runge-Kutta数值积分法求出该系统的数值解,绘制了该系统的吸引子的相图、时间相应图、功率谱图、分岔图、Lyapunov指数谱图等.分析结果表明,新的四维超混沌系统随着参数变化呈现超混沌、混...  相似文献   

19.
电源管理芯片MAX710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Maxim公司的电源管理芯片MAX710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给出了其在有源型车辆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电路,并讲述了此芯片外围电路元器件的选用原则,最后列出了此电路的一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女性意识张扬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她们对政治权力的追求和对妇女与政权力的维护。由于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各阶层女性的参政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女性得以与政,既有前代遗留的习风旧俗作铺垫,也与当时的政权结构、民族构成、社会风俗、思想观念等现实因素直接相关。但从本质上看,这种参政与男性主政并无两样,它终究无法改变女性从属于男性的社会地位,无法改变社会权力体系的父权制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