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前国道上的车辆超载超限问题致使中小跨径桥梁结构正常使用性能退减.本文利用动态称重系统得到104国道某路段的车辆荷载信息,分析当前国道各类轴型车辆荷载分布及超载超限状况.以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为依托,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车辆过桥时关键细节应力历程,并对比分析超载超限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当前国道公路桥梁存在较严重的车辆超载超限情况,将导致混凝土桥梁顶底板腹板出现裂缝,从而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性能,其中超限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掌握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车辆荷载的统计特性及变化规律,基于该桥动态称重系统记录的2014-2016年数据,研究各车道上不同轴数车辆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并分析不同轴数车辆各轴轴质量随车质量的变化规律.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同轴数车辆进行分类,将各类型车辆的轴距、轴质量参数与现行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在大桥所有通行车辆中,二轴车辆为主要类型且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到2016年其通行数量占通行车辆总数的比例为87.42%;5种不同轴数代表车辆中二轴、六轴车辆参数与现行标准相近,与现行标准中三轴、五轴车辆参数相近的车辆不是桥上主要通行车辆类型;各轴数车辆代表轴质量均在轴荷载允许限值内.  相似文献   

3.
桥梁超重荷载与限载标准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公路运营中超重荷载对桥梁的影响,以陕西省府谷-店塔公路上运煤超载车辆为调查对象,根据车辆装载特点和轴型分布特征,将超载车辆分为9种类型,分析了9种车型的超载、超限情况;利用线性回归,得出超载与超限的函数关系.利用等代荷载方法,与公路-Ⅰ级荷载相比较,确定出9种车型的限载系数和限载标准,评价了限载后车辆荷载特性,认为车辆限载后宜使用多轮、多轴运营车型.  相似文献   

4.
动载荷智能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开发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实现对模拟实验中动态栽荷的测定,开发了动态栽荷智能实时采集系统。通过对浅埋煤层砂土层动态栽荷进行实时采集,得出了采场顶板结构关键块动态栽荷传递的分布规律,体现了该测试系统在动态栽荷智能实时采集方面的优越性。该系统的开发将促进形似模拟实验测试技术和实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在载货汽车安全状态监测中获取真实稳定的载荷状态信息,对基于位移传感器的车辆载荷状态动态检测装置实时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了处理. 根据载货汽车动态载荷信号的特点,以经验模态分解(EMD)算法为基础,去除传感器信号中的低频动态载荷,从而获得稳态的车辆载荷信息. 基于LabVIEW软件的编程功能,实现了对载货汽车动态载荷信息的处理及结果显示. 通过不同载重量、速度、路面环境条件的实车道路试验的验证,系统测量结果误差小于5%,满足实时监测车辆载荷状态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1概述随着公路运输量的增加,轴载质量的限值和汽车总质量限值都有所提高,交通部2000年2月所颁布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对车辆轴载做出了新的规定:"单轴单轮组轴载6t;单轴双轮组轴载10t,双联轴双轮组轴载18t"。但实际上,由于国民经济和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运输车辆中大型货运车辆的比重不断增加,载货汽车的超载现象十分  相似文献   

7.
朱小军 《科技信息》2013,(4):434-435
根据我国治理超限超载车辆的实际情况,对比静态称重和动态称重的特点,本文提出以动态预检测为手段以提高检测效率、减少滞留车辆的延误时间,从实例中分析动态检测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介绍动态称重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选择广东省有代表性的几条公路进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调查,利用便携武轮重仪进行现场轴重测试,得到车辆的轴载谱、车辆总重及超载的可靠数据,掌握广东公路运输的超限、超载现象,提出以计重收费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能有效治理超限运输.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的公路动态称重系统的结构和实现方法,指出该系统可以自动测量车辆的轴载、轴距、车速等数据,实现全自动的动态称重计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微加速度传感器的高速动态车辆超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动态车辆超载检测,基于微加速度传感器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高速动态超载检测方法.桥梁采用简支梁模型,车/桥相互作用模型化为两个具有固定间距点力匀速通过桥面,系统分析了两点力情况的桥梁振动,建立了两点力情况下桥梁振动与力的函数方程,从而奠定了基于微加速度传感器的实际车辆超载检测的理论基础.同时利用先进微传感器搭建了高速超载车检测试验平台,进行了传感器安装位置选择的研究.理论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进行高速动态超载车辆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具有双矩形橡胶圈结构的装置在端部轴向载荷压缩作用下的有限变形问题。首先针对由不可压缩neo-Hookean材料组成的该类结构的有限变形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材料的不可压缩条件和逆解法等求出了问题的隐式解。进而讨论了轴向载荷和结构参数对橡胶圈变形的影响,并分析了轴向压缩率的变化。最后给出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系列有意义的结果:轴向载荷越大、橡胶圈径向越薄或轴向越宽,其径向外表面的膨胀率越大;轴向压缩率在橡胶圈的中间位置最小而在两端最大,轴向压缩率同样受轴向载荷及结构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圆弧齿轮轮体和齿面变形出发,考虑齿向误差,导出了圆弧齿轮齿面载荷所应满足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并根据均载条件提出修形最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9根带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主要参数为轴压比和加劲肋的布置.通过试验,研究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轴压比对试件的滞回性能影响很大,当轴压比小于0.5时,四边设肋试件的滞回曲线较饱满,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对边设肋试件的滞回曲线出现了轻微的捏缩现象;当轴压比大于0.5时,试件的延性较差.在相同轴压比下2种设肋形式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较接近,但是四边设肋试件的延性好于对边设肋的试件,滞回曲线更丰满.采用大型有限元程序ABAQUS6.4对每个试件的试验全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为进一步开展带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用数值分析法计算出测振状态下轴向负荷、接触角和径向刚度的一系列对应值,结论是轴向负荷对轴承振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深水钻井喷射安装导管作业中喷射管串的结构特殊,受力复杂。作业过程中喷射管串系统的内、外层管柱处在不同的受力系统中,正确分析喷射管串系统在作业过程中的轴向力是分析管柱整体变形和应力的基础。分析发现:底部钻具组合的轴向力主要受马达、钻头压降产生的水力推力、射流反作用力及钻头钻压的影响,导管上的轴向力受地层和入泥导管之间的摩擦力影响,二者通过导管送入工具相互传递。计算了作业过程中喷射管串各部分的轴向力分布,并讨论了导管柱上的中性点随导管安装深度的变化规律,对喷射安装导管设计和作业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圆形钢套管加固混凝土柱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1根未加固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柱和10根圆形钢套管加固的混凝土短柱在不同加固钢套管厚度及初始轴压比下轴心受压试验,初始轴力通过对未加固试件施加后张预应力来进行模拟;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应变协调原则对加固后构件轴压承载力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固构件的承载力随着钢套管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初始轴压比的变化对加固后构件的承载力影响不显著,且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改变框架柱的轴压比,对10根钢筋混凝土柱与5根钢柱进行压弯试验,拟合了轴压比对框架柱抗侧刚度的影响公式.用等效水平力方法推导了结构临界重力荷载,提出了基于结构刚重比控制的框架重力二阶效应的稳定计算方法,给出了考虑轴压比影响时框架结构稳定性的刚重比控制方法.结果表明:考虑轴压比影响,框架柱抗侧刚度提高,使得计算的刚重比更容易满足规范关于框架结构稳定性对刚重比的要求,考虑轴压比对框架柱抗侧刚度的影响,符合工程实际,为现行规范对高层框架侧移计算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轴向载荷输流管道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轴向载荷对两端简支输流管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递推格式的有限差分法。结果 得出了不同轴向载荷和不同质量比下的无量纲流速与无量纲频率的关系曲线。结论 轴向载荷对两端简支输流管道的稳定性有较为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水利工程中启闭机油缸为例,对超长大型液压缸最大轴向载荷进行计算分析.研究了两端耳环与支座轴销之间的摩擦、缸筒与活塞杆的配合间隙对轴向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液压缸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样机试验得出最大轴向载荷为580kN,与理论计算值相差约6%,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由强度条件确定的极限载荷小于由稳定性条件确定的临界载荷,液压缸允许的最大轴向载荷由极限载荷衡量.随着配合间隙的减小或摩擦因数的增大,液压缸轴向承载能力增加,如当摩擦因数从0增加到0.3,允许的最大轴向载荷增加约5.5%.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京沪高速公路沂淮江段动态称重系统的交通轴载数据,研究了该路段交通荷载参数、货车的超载情况以及交通轴载谱。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以单轴双轮120 k N作为高速公路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的设计轴载、轮胎接地压强0.85 MPa为设计荷载;发现用正态分布模型表征该路段单轴双轮轴载谱(R~2=0.95),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该路段的荷载特性,提出以该模型作为随机荷载的加载方案;并使用简化的荷载分布作为室内试验进行变幅荷载的加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