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原位还原合成法,利用细菌纳米纤维素膜制备了载单质银抗菌膜,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为试验菌种,通过抑菌圈法、定时暴露法(改良的AATCC100法)对载银纳米纤维素膜进行抗菌性能测试.抑菌圈试验结果显示:载银纳米纤维素膜在3种细菌涂布的平板上都有明显的抑菌圈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分别约为11,3和2.6mm.载银纳米纤维素膜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分别可达99.99%,99.98%及99.87%,证明该载银膜对3种细菌都有显著的抗菌效果.该研究结果表明载银纳米纤维素抗菌膜在创伤敷料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真丝缝合线因其优良的天然物理特性而作为一种常用的外科手术缝合线,但缝合线的结构缝隙容易藏匿细菌,其蛋白质的特性易吸附细菌,导致毛细血管作用下细菌对伤口的渗透,使得手术部位感染(SSIs)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以一种新型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的赖氨酸聚酯氨纳米水凝胶作为抗菌剂的载体,通过化学接枝的方法将载药纳米水凝胶均匀地接枝在真丝缝合线的表面,确保真丝缝合线长效缓释药物而具有抗菌功能.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和大肠杆菌(ATCC 25922)对接枝处理的真丝缝合线进行抑菌带宽度、抗菌持久性等抗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接枝了载药纳米水凝胶的真丝缝合线具有优异的长效缓释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简单的一步法合成Ag@SiO2复合纳米微粒,并对其样品进行了TEM,HRTEM,XRD和UV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成功包覆于二氧化硅微球之中,且壳层呈多孔状结构.以二倍稀释法测试了Ag@SiO2纳米颗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以及最小杀菌质量浓度,结果表明Ag@SiO2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抗菌持久性能,并且对革兰氏阴阳两种细菌具有良好的杀菌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家蚕抗菌肽CM4组分杀菌机理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进署  张双全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10):1105-1109
报道了家蚕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杀菌作用.用抗菌肽处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对照组相比,它们的OD值随时间明显下降,平板培养克隆数减少.以荧光素FITC标记抗菌肽作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细菌,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抗菌肽迅速包围菌体,密集于细胞膜,损伤膜的完整性,出现大小不等的孔洞,菌体断裂,最后死亡.说明细菌膜结构是抗菌肽CM4攻击的首要靶位点.  相似文献   

5.
以硝酸铈铵作催化剂,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和壳聚糖(Chitosan)反应得到一种含季铵离子的壳聚糖接枝共聚物(Chitosan-g-DMAE-BC ),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测试和抗菌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对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特性 ;采用细菌活性实验TTC法和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测定,探索了壳聚糖季铵盐型衍生物的抗菌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5 min,其杀灭率分别为99.70%和87.40%.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有较强的灭菌作用且抗菌机制是首先吸附.壳聚糖季铵盐衍生物吸附细菌后,破坏细菌的细胞膜,致使细胞质内的DNA和RNA流出,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家蚕抗菌肽CM4组分杀菌机理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进署  张双全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10):1105-1109
报道了家蚕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杀菌作用,用抗菌肽处理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对照组相比,它们的OD值随时间明显下降,平板培养克隆数减少,以荧光素FTIC标记抗菌肽作用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细菌,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抗菌肽迅速包围菌体,密集于细胞膜,损伤膜的完整性,出现大小不等的孔洞,菌体断裂,最后死亡,说明细菌结构是抗菌肽CM4攻击的首要靶位点。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Ag微球配合物抑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微球壳聚糖银配合物,并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能力.结果表明:合成微球壳聚糖银的颗粒在100~200μm,微球壳聚糖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情况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情况好,在6 h下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质量浓度为4.8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大抑菌质量浓度为6.4 mg/mL;12 h下,在4.8 mg/mL时达到了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量,5.6 mg/mL时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大抑菌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合成齐墩果酸衍生物并进行抗菌活性测试.方法:对齐墩果酸C环及3位侧链进行结构修饰,经过NMR、MS等波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绿脓杆菌4种革兰氏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合成了7种新的三萜衍生物,化合物结构经NMR、HRMS确证,并且,几种衍生物对4种细菌的抑菌圈大小相当.结论:该类衍生物对4种细菌的抗菌活性较齐墩果酸无明显提高,说明该类烯酮结构对抗菌活性并不是必要基团.  相似文献   

9.
由于耐药菌的增加与新药研发进度的缓慢,需要开发新的抗菌替代物。柠檬醛是一种天然广谱抗菌剂,但其稳定性和适用性欠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比表面大,其金属离子可抗菌、有机配体官能团丰富。鉴于此,文中采用醋酸锌法合成带有氨基的纳米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IRMOF-3)颗粒,并在其表面接枝柠檬醛(IRMOF-3-C)。傅里叶红外光谱与电喷雾质谱分析表明,柠檬醛与IRMOF-3形成了具有酸响应的席夫碱键。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和柠檬醛、IRMOF-3相比,IRMOF-3-C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和杀菌性能均显著提高,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温还原法合成纳米银及微波超声波组合法合成纳米氧化锌样品,运用X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UV—Vis光谱对样品的组成及形貌进行表征.将纳米银与纳米氧化锌进行混合,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混合物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Are/AS)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为分散性好的5nm银颗粒及均一棱柱状结构的纳米氧化锌.二者混合物在银含量减少一半时对两种细菌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单独的纳米银或纳米氧化锌,表明混合物中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锌在抗菌时发挥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制备了Ag纳米粒子修饰的壳聚糖-PEG纳米复合材料,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复合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使用纸片扩散法和光度法进行了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纳米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生长作用,且属于广谱抑菌剂.  相似文献   

12.
纳米TiO2在涂料中的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将实验室自制的抗菌纳米TiO2添加于苯-丙乳液中,制成抗菌涂料.透射电镜测试结果表明,表面处理后的抗菌纳米TiO2在乳液中能够均匀分散,可充分发挥纳米TiO2的杀菌作用.杀菌测试结果表明,该抗菌涂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的杀菌率均达到99%以上,并且它不受光源条件限制,抗菌作用彻底、持久.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的In2S3-ZnIn2S4光动力抗菌试剂,能在可见光照射下产生强氧化性的活性氧(ROS),ROS能够通过不可逆的氧化损伤过程诱导细菌死亡.通过体外亚甲基蓝降解实验探究其光动力产生ROS性能,并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为模型探究其光动力抗菌性能.所制备的花状结构的In2 S3-ZnIn2 S4纳米结构带隙为2.3eV,在可见光照射30min后MB的降解率能达到93%以上,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生长完全被抑制,说明In2 S3-ZnIn2 S4可以作为良好的光动力抗菌试剂.  相似文献   

14.
纳米Fe3O4颗粒经修饰接枝高分子季铵盐可形成具有抗菌功效的抗菌纳米Fe3O4颗粒。该抗菌颗粒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真菌(酵母)等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抗菌活性与形成的季铵盐电荷及疏水性有关,以正己烷基形成的季铵盐抗菌剂的抗菌活性最高,聚合物分子量对抗菌剂的抗菌活性有较大影响,纳米Fe3O4颗粒修饰接枝高分子季铵盐抗菌剂后,具有较好的接枝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药敏法研究了碳量子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分别采用抗坏血酸和赖氨酸、抗坏血酸和乙二胺2种原料,在水溶液中制备了2种氮掺杂碳量子点。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和乙二胺合成的碳量子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测定了量子点对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抗坏血酸和赖氨酸合成的碳量子点抑菌性能较弱。通过选择合适的合成材料来满足碳量子点在生物及医学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紫外光接枝技术,在聚氨酯中心静脉导管表面接枝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维酮,PVP),再与碘络合,得到表面接枝聚维酮碘(PVP-I)的改性聚氨酯中心静脉导管(PU-g-PVP-I).将这种表面改性的中心静脉导管加到同样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接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蜡状芽孢杆菌四种菌体,恒温培养15 ~ 18 h后得到抗菌性能曲线;结果表明,PU-g-PVP-I具有持久、广谱、高效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制备金纳米棒时常常作为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但CTAB本身对细胞有毒害作用,降低其偶联的金纳米棒(GNR)的毒性是很必要的.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合成了不同聚合物修饰的金纳米棒,并采用TEM、UV-vis吸收光谱、Zeta电位和MTT比色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聚合物修饰,金纳米棒细胞毒性明显降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CHMA医用广谱抗菌耐洗涤织物。实验表明:该抗菌织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作用时间短和耐洗涤等特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五十多种细菌具有显著的杀灭和抑制作用。皮肤刺激和过敏试验以及临床应用表明CHMA医用广谱抗菌耐洗涤织物可供人体安全使用。在医疗和公共场所采用该织物制成的各种医用辅料、床单、工作服等,可显著地降低细菌感染率和交叉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熊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配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如保肝、抗炎、抗病毒、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为寻找高效、低毒的熊果酸衍生物,以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熊果酸为先导配合物,通过对其C-28位进行结构修饰及C-3位引入氨基酸,共设计合成了10种未见报道的熊果酸衍生物.目标配合物的结构经1 H NMR、IR和HRMS表征确证,并以其对培养于高铁血红蛋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培养于脑心浸液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经修饰后的熊果酸衍生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喹诺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较母体配合物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CTAB为包被试剂合成了球形、棒状和三角形三种不同形态的纳米金颗粒,研究了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杀菌性能的差异.通过平板计数法和浊度法;确定了它们对两种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MBC)和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棒状纳米金、三角形纳米金、球形纳米金对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65μg/mL、3.71μg/mL、21.21μg/mL,MBC分别为1.30μg/mL、11.09μg/mL、21.21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26μg/mL、0.56μg/mL、2.65μg/mL,MBC分别为0.52μg/mL、1.11μg/mL、2.65μg/mL.结果表明无论是对大肠杆菌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纳米金的杀菌效果均高于其它两种形态,并且三种不同形态的纳米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均优于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