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延迟匹配的实验方式,要求被试完成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和延迟干扰任务,主要对空间工作记忆再认阶段的行为和ERP数据进行分析.实验发现:延迟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的再认速度产生影响,正探测条件下,位置不同条件显著快于位置相同条件,而负探测条件则正好相反.正探测条件在枕区诱发的P1和N1的波幅大于负探测条件.此外,还发现不同实验条件下,P300的潜伏期存在差异,正探测条件下,位置相同条件的P300潜伏期显著长于位置不同条件;而在负探测条件下,位置相同条件的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位置不同条件.实验结果说明延迟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再认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刺激评估和反应决策阶段.  相似文献   

2.
以汉语情感词系统中的汉语双字词作实验材料,记录20名大学生在执行情绪词汇判定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RP), 初步探讨被试对汉语感情色彩双字词进行内隐加工时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正性词或负性词诱发的ERP波幅比中性词诱发的ERP波幅大,而正性词与负性词诱发的ERP波幅之间差异不显著.正性词和负性词诱发的晚正成分(LPC)都是左半球大于右半球,右半球优势和愉悦度优势均不明显.研究结果提供了感情色彩双字词内隐加工的情绪效应及其优势半球的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于薇  张明 《科技资讯》2013,(33):247-249
中央执行系统是工作记忆中重要的子成分。目前对于中央执行系统的研究逐渐深入和细化,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中央执行系统的界定、中央执行系统的功能和中央执行系统神经机制几方面。但在中央执行系统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抑郁者识别情绪刺激时的执行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抑郁者识别情绪刺激时在抑制、转换、刷新功能上的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状态组被试在抑制功能上接近于正常被试,在转换功能和刷新功能上接近于抑郁症被试,并且抑郁症组和抑郁状态组被试对于正、负情绪的反应偏向只发生在抑制功能和转换功能上而在工作记忆刷新功能上的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工作记忆是一个涉及材料在线保持的系统.对自闭症的认知基础进行解释的执行模型激发了大量的自闭症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多数研究支持了自闭症儿童工作记忆的言语广度正常的结论.自闭症儿童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研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了自闭症儿童的视觉空间工作记忆的异常.自闭症儿童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成份仅显示了局部的受损.虽然自闭症儿童操作任务的结果揭示了损伤的存在,但没有得到其他研究的证实.当使用反眼动任务和不相容任务时,及go/no—go范式中存在与反应抑制关联的刺激转换时,白闭症儿童的工作记忆受损.今后的研究应以整体的、发展的视角,不断改进工作记忆的研究方法,在选取适当匹配组儿童的前提下,对白闭症儿童进行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6.
单个汉字认知过程中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征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单个汉字结尾笔画匹配与非匹配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差异,探讨汉字与英文在认知过程中的差异以及汉字认知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结尾笔画匹配和非匹配时的ERP波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一,非匹配的ERP波形中出现了明显的P300,这是匹配组中大多数电极位置上没有出现的成分(P<0.05);其二,汉字结尾笔画非匹配N400的波幅明显高于匹配组(P<0.05),N400分布在除右侧颞叶以外的大脑其余各区,左侧波幅偏高.但是,由单个汉字非匹配组与匹配组的ERP相减所得的差异波N400的波幅并无大脑半球之间的明显差异,进一步证实了汉字的认知是左右脑半球并用的认知加工过程,与英文认知加工过程中的左半球优势存在着差异.同时,还发现在所有的电极上,非匹配组N400以后的其他负性成分的波幅比匹配组N400以后的相对应的负性成分的波幅都要高,提示N400以后的其他负性成分也可能与汉字词汇后水平的整合加工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是一种研究人脑对声音运行机制的有效方法。该文从语言种类出发,研究语义理解程度在情感语音感知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影响;从言语和非言语角度出发,研究言语是否对情感声音感知存在影响。实验中,首先采用端点检测法对声音信号进行预处理,使它的起始位置和内容在时间进程上基本一致,便于ERP波形的叠加;再根据实验设计进行ERP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在ERP波形距离起始点200ms左右出现在颞区的负走向波形可能与韵律感知和语义理解相关。根据该波形的潜伏期及波幅推测,人脑对熟悉的情感语音更具有敏感性,且对非言语情感声音处理的时间进程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8.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 采用学习-再认的实验范式, 考察38名大学生(21名男生和17名女生)对女性面孔吸引力再认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女性面孔吸引力的记忆偏好存在性别差异, 再认任务中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诱发了男性更负的早期ERP成分(N90, N220和N300), 而对女性的效应并不显著。这可能与两性在遗传基因、性激素、大脑结构与功能上的不同有关。进一步对男性的记忆特点进行分析发现, 内隐记忆效应在N80和LPC(300~600 ms)上表现显著, 其最强效应出现在中央区和顶区; 外显记忆效应在P170和LPC(400~600 ms)上表现显著, 其最强效应出现在前额区和额区。表明男性对有吸引力女性面孔的记忆偏好效应更大, 且内隐和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在单一的再认任务中产生了分离。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建立了脑功能与医学成像联合实验室, 其主要研究方向是:以认知心理学、脑功能成像(fMRI、ERP)等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高级认知功能(工作记忆、选择性注意、执行控制、决策等);及相关的认知障碍和精神健康,如老年人和神经内分泌疾病病人的记忆功能、网络游戏成瘾等.在这些方面已经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今后将进一步关注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如情绪及幸福感的认知神经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应用小波变换以及非负矩阵分解的方法研究了过度使用互联网对脑电时频特性的影响.采用经典的oddball刺激实验,分别采集过度使用互联网者与正常受试者在新奇刺激出现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并利用小波变换以及事件相关谱扰动提取ERP的gamma节律时频信息,然后对其ANOVA统计计算的F检验结果进行两分量的非负矩阵分解.结果发现,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ERP的P300波幅降低(p〈0.05),潜伏期延长(p〈0.05),另外对于gamma节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刺激后300ms,频率范围在4050Hz内,主要集中在大脑的中央顶部.此结果说明过度使用互联网对大脑进行信息的整合和编码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记录52名大学生被试在听(正性和负性)冥想指导语的脑电波,探索冥想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与性别差异.以固定频率的声音作为线索诱发N2和P3成分,这2个成分作为探究刺激差异和注意力资源调配的标记分别在160 ms和240 ms的时间上观察到.结果表明:在正性冥想条件下,在前额叶皮层(PFC)中...  相似文献   

12.
Baddeley的工作记忆理论模型包括语音回路、视觉空间画板两个附属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组成。其结构简单,理论框架可塑性强,被广泛应用于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此后20余年有关工作记忆的研究也是围绕着该模型的三个成分系统的验证、完善而展开。  相似文献   

13.
应用小波变换以及非负矩阵分解的方法研究了过度使用互联网对脑电时频特性的影响.采用经典的oddball刺激实验,分别采集过度使用互联网者与正常受试者在新奇刺激出现时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cl potentials,ERP),并利用小波变换以及事件相关谱扰动提取ERP的gamma节律时频信息,然后对其ANOVA统计计算的F检验结果进行两分量的非负矩阵分解.结果发现,过度使用互联网导致ERP的P300波幅降低(p<0.05),潜伏期延长(p<0.05),另外对于gamma节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刺激后300 ms,频率范围在40-50 Hz内,主要集中在大脑的中央顶部.此结果说明过度使用互联网对大脑进行信息的整合和编码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孙风哲  杨硕  韩雪  王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6):15404-15411
基于行为学与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特征评估40Hz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tACS)对工作记忆的影响,进一步探究40Hz经颅交流电刺激对脑电与认知功能的调节作用。选取34名被试,并在伪刺激或真刺激后参与工作记忆任务,同时采集被试的行为学数据与脑电数据,最终通过MATLAB与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40Hz经颅交流电刺激对脑电、行为学数据指标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事件相关电位中P3a成分与P3b成分的幅值在不同刺激、不同任务量下表现出显著性,且被试在真刺激后顶叶区的theta-gamma相位幅值耦合显著提升。因此可以得出40Hz经颅交流电刺激使得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相关成分幅值有显著变化,且能显著提升被试脑内的相位幅值耦合程度,从而提升了专注度,进而显著提升工作记忆的能力,使得相关行为学数据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与以前不同的实验任务范式对不确定监控的认知神经加工过程进行了探索.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把被试分成两组:知觉组和监控组,分别完成黑白方块判断任务.知觉组被试判断两种色块的面积是否相等;而监控组被试则对自己做出准确分辨的确定性进行判断.实验发现:监控组被试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知觉组被试;监控组被试在头皮前部诱发出的N2(160—220ms)成分的波幅,显著大于知觉组被试,在头皮后部诱发的P2(170230ms)成分的波幅大于知觉组;监控组被试在头皮前部,340—440ms和440—540ms两个时间窗口诱发出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与知觉组相比更为负走向.实验结果说明,监控加工所激活的脑区可能对负责完成具体认知加工任务的脑区存在某种“调节”机制,不同脑区之间的“调节”机制可能正是监控对认知加工过程的调节作用在大脑活动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以分解、组合和组分3种策略的字谜问题为实验材料,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讨字谜问题解决中3种策略调用过程的脑内时程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谜面出现后的300-500 ms和600-800 ms两个时段内,3种策略产生不同程度的分离,其中300-500 ms时间段可能反应了调的过程,600-800 ms时间段可能反应了用的过程.这似乎表明策略调用可能存在两个阶段的认知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事件相关电位,比较情景修正与认知重评策略对负性情绪刺激加工产生的不同影响.选取20名大学生分别进行了简单注视负性、简单注视中性、情景修正负性和认知重评负性图片的实验;采用国际情绪图片系统的场景图片作为实验刺激材料,记录头皮脑电.实验结果表明:情景修正与认知重评策略在调节负性情绪时都能有效地降低情绪体验;与简单注视负性相比,情景修正负性图片对晚期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 LPP)的调制作用出现的较早, LPP大约在刺激后800 ms阶段开始显著下降,并且持续到刺激结束;相比情景修正策略,认知重评负性图片对LPP的调制作用出现的相对较晚,只发生在中期1 600~3 200 ms阶段.可见,情景修正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与认知重评相比情景修正策略能够更早地影响到情绪产生的轨迹(emotion-generative trajectory);进一步丰富情绪调节动态模型可以为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系统的层次观点出发,运用认知-测量相关研究范式,在对速度、工作记忆、语义记忆、控制机能、认知操作、知觉与智力测量的基础上,观察了认知机能与智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各认知机能决定智力个体差异的作用机制.相关和偏相关、结构方程结果发现:各认知机能、认知操作与智力水平之间相关显著,而偏相关分析中各个认知机能与智力水平相关性不一;假设中的层次模型在路径分析中得到支持而且可以进一步简化,而速度模型和速度调节模型并没有得到支持.因此,影响智力个体差异的认知机能是多源的,各个认知机能以层次结构方式结合在一起影响智力个体差异,单一的认知机能并不能决定智力个体差异;工作记忆、控制机能、加工速度和操作间的结构关系对智力个体差异起主要影响作用,语义网络丰富性和知觉对智力个体差异影响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了解再认记忆状态下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的性质,与传统的ERP信号特征提取方法往往都局限于时域特征不同,该研究采用非负张量分解(NTF)技术,提取再认记忆实验中与"Old"和"New"刺激相关的ERP的多域特征值。多域特征值是从多个导联ERP信号的时频转换中提取的,因此可以同时反映ERP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上的性质。研究结果发现,多域特征值可以明显地反映出不同刺激类型下ERP信号的差异,与额区新旧效应相关的FN400在"New"刺激下的多域特征值显著大于"Old"刺激下的,与顶区新旧效应相关的P600在"Old"刺激下的多域特征值显著大于"New"刺激下的,说明多域特征值能很好地用于区分和识别再认记忆中的新旧刺激,这不仅为再认记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而且为基于ERP的认知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运算一词汇广度任务和心理理论任务——Y0ni任务,研究了大学生的心理理论特点及工作记忆对其的影响.结果发现:女生的情感的心理理论显著高于男生;工作记忆与心理理论的各个成分(一阶、二阶情感的心理理论,一阶、二阶认知的心理理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工作记忆可以显著地预测心理理论的各个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