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与国外标准对隧道内CO浓度限值的设定在计算方法和取值上都存在差异.针对射流风机式及竖井送排与射流风机组合式纵向通风隧道CO浓度分布特性,基于差分形式的Coburn-Forster-Kane方程(CFK方程),拟合了两类典型纵向通风隧道正常运营CO浓度限值计算式.结果表明:尽管两类隧道具有不同的CO浓度分布特性,工程中可按相同的限值设计;对于长隧道,我国应设定更严格的限值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隧道施工时产生的粉尘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对施工机械的磨损,以新建中兰(中卫—兰州)铁路香山隧道DK052+415~DK054+500施工段为依托工程,对施工期间斜井段通风方案进行了优化。利用Fluent仿真模拟分析了施工段射流风机距隧道中线距离、射流风机风速、射流风机距挂布台车距离、射流风机高度对隧道除尘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风机距挂布台车距离、风机距隧道中线距离及风机风速对除尘效果的影响程度,并对射流风机的布置方案进行了比选优化。结果表明:隧道中两台车处会出现粉尘浓度升高的现象,隧道中安装射流风机辅助通风可以降低两台车附近粉尘浓度;风管和射流风机布置在同侧时,风机的除尘能力会由于两者之间的摩擦而降低;风机风速对射流风机的除尘能力具有积极影响;风机距台车距离和风机高度均存在最优值,过大或者过小都会降低射流风机的除尘效果;射流风机最佳布置方案为风机距挂布台车35 m,风机距隧道中线2 m,风机高度2 m,风机风速40 m/s;极差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均表明射流风机除尘效果的最大影响因素为风机风速,各因素对两台车附近粉尘浓度影响的重要性顺序由大到小为风机风速、风机距...  相似文献   

3.
对铁路双线隧道通风的空气动力特性:射流风机的组合特性、活塞风的影响、有害气体浓度分布和稀释原理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的通风顺畅,需要安装射流风机进行强制通风。射流风机焊接在风机架上,因此要检测风机架的抗拉承载力,本文介绍了一种检测风机架抗拉强度的工程实用方法。通过油泵对穿心千斤顸加压,穿心千斤顶一侧顶在隧道顶部,另一侧通过槽钢压梁对风机架施加压力,这样风机架就承受同样大小的拉力,从而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测风机架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子午加速风机空气动力有关方程的基础上,通过上机计算,求解出了子午加速风机的最佳毂比。试验证实,按本文所述方法进行设计的等环量流型的叶轮,与按通常方法选择通风机毂比所设计出的叶轮相对比,在各种工况下,叶轮效率都有所提高,文中也给出了在不同设计参数时按本法所应选择的最佳毂比。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小型前弯离心风机的气动性能,以汽车座椅通风用离心风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叶片数、叶片出口角、叶片进口角以及叶片厚度对离心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基于小风量风机性能实验台,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选取三水平正交表L9(34)进行此次试验,建立了9种不同参数组合下的叶轮模型,以最大静压为优化目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得到了最佳离心风机参数组合. 对优化前、后离心风机内部流场的压力与速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 由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可知,各参数对离心风机最大静压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叶片出口角、叶片进口角、叶片数和叶片厚度;达到最大静压的参数组合为:叶片数55,叶片进口角95°,叶片出口角125°,叶片厚度0.8 mm. 优化后离心风机的无因次特性曲线优于原有风机,在高效率区域静压可提高3.78%~10.67%,具有更好的气动性能. 对比优化前、后离心风机内部流场的压力与速度分布可知,优化后的离心风机内部流场分布更加均匀,在叶轮进口处低压区的压力更低,速度更大,更有利于气流的进入.  相似文献   

7.
应用CFDesign软件,对公路隧道纵向通风系统中的沿程损失、汇流损失和风机射流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C.FColebrook公式的适用性和汇流损失、射流风机的影响因素,得出了一些可供设计应用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米村煤矿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及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实际,详细研究了抽出式矿井风机静压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风机静压的正确测算方法,结果发现风机静压受测压处风流扰动、测压探头安装位置及井下通风系统变化的影响,得出了风机静压正确测算方法,为风机房负压管理和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空调用多翼离心风机叶轮的性能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二维粘性数值模拟方法对三个不同参数的空调用多翼离心风机叶轮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空调用多翼离心叶轮的内部流场,预估比较了三个叶轮的风量静压性能.预估结论与试验结果相符,说明了在空调用多翼离心风机设计中可以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叶轮性能进行预估,以减少实物模型试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0.
漆昀晟  缑剑  吴永洋 《甘肃科技》2022,(5):23-25+44
风机是一种通过自身叶轮的旋转带动周围气体产生吸力或吹力并将气体输送出去的机械装置。风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活动的各行各业中,大到隧道、矿井、热电厂的冷却塔、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小到家用风扇、空调、油烟机等。本文主要介绍10~35 kV大电流中压开关柜内设置风机的必要性及其工作原理和启动方式。  相似文献   

11.
郑晅  付帅  李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0):4125-4133
为了解决传统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控制系统架构的及时性、可靠性差,不能实现风机协同控制的问题,为满足隧道复杂风机网络通风运营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特长公路隧道复杂风机网络协同控制系统。该系统由感控层、信息层、应用接入层、应用层和CPS层5个层级组成。感控层利用风机集群划分和嵌入式控制模块实现对隧道环境、交通量等因素的感知和局部控制。信息层通过对风机控制事件/信息优先级划分和基于发布/订阅方式的数据分发服务,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和风机控制时效性;应用接入层通过CPS中间件,实现系统语义和时间的统一,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提升隧道风机控制的可操作性;应用层针对隧道运营服务一体化要求,给出了隧道运营的照明系统、供配电和消防系统和所设计的通风系统并行控制的接口;CPS层对感控层和信息层进行反馈控制,实现复杂风机的协同控制。该系统架构提升了特长公路隧道风机控制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满足面向服务的隧道风机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12.
风机是传统行业的主要耗能原件.对风机进行优化设计,提升风机的静压效率对于节能环保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风机的优化设计更多聚焦叶轮结构,对于轮盖结构及间隙对风机性能影响的研究却很少.为提高一款工业离心式风机气动性能,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轮盖结构与间隙以及前安装角对风机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对...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微型轴流风扇叶根端壁区域二次流所引起的损失,根据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控制思想,提出一种在叶根前缘压力面侧设置微型直板的新型流动控制方法;以某微型轴流风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实验的方法,重点分析了不同安装角的涡流发生器对轴流风扇气动性能及内部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涡流发生器存在提高风扇静压与静压效率的最佳几何安装角,涡流发生器会对叶轮内部流场产生影响,由涡流发生器所形成的诱导涡与压力侧马蹄涡分支进行掺混,会削弱马蹄涡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由马蹄涡参与演变成的通道涡的发展,使叶轮流道中流体进行再分配;在宏观方面,结构匹配的涡流发生器可提高风扇的气动性能,当涡流发生器安装角度为15°时,在风扇高效运行区间内同原型风扇相比,安装涡流发生器的风扇其静压最多提高8%,静压效率最大可提升2.4%。对于大轮毂比微型轴流风扇,由通道涡所引起的二次流损失不容忽视,同时在对叶轮进行设计优化时应重视叶根端壁处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对进气部件结构形式、局扇的噪声及空气动力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结构合理的局扇进风口部件不但可以提高局扇的空气动力性能而且可以明显地降低局扇的噪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涵道风扇组合系统复杂流场的计算问题并进一步提升涵道风扇的气动性能,应用CFD和动量源方法建立了较为精细的涵道风扇组合系统气动性能分析模型,明确了涵道风扇设计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有效提高了涵道风扇的气动性能,优化后涵道风扇组合拉力提升了27.58%。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非定常流场的离心风机气动噪声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提出了一种不直接求解声场却能为离心风机降噪提供有用信息的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容积法对风机内部的非定常流场进行计算.然后,采用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对流场内静压脉动的强度和频率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声学基本理论,判定风机内部主要气动噪声源的位置及噪声类型.应用该方法对某离心风机进行了计算,并将分析计算结果与该风机的噪声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判断气动噪声源的位置和噪声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轴流风机的气动噪声,借鉴了雕鸮羽毛的消音机理,将其羽毛的消音特征以条纹结构和锯齿形态的形式,在轴流风机叶片上进行重构,设计了耦合仿生轴流风机。同时采用试验优化的方法,与原轴流风机进行了模型对比试验,研究了条纹及锯齿参数对风机叶片气动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仿生轴流风机具有较低的气动噪声值。在1000、1100、1200、1300和1400 r/min五种转速下,耦合仿生轴流风机的A声级值最大可分别降低4.9、4.5、4.6、4.9和5.8 dB。  相似文献   

18.
采用基于非定常流场的离心风机气动噪声源数值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了改变蜗壳宽度对T9—19No.6.3A离心风机偶极子声源强度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随着蜗壳宽度的增加,该风机主要的偶极子声源强度逐渐降低.以数值分析为指导,在改变蜗壳宽度的情况下对T9—19No.6.3A离心风机的气动性能和噪声特性进行了试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变工况范围内,与原风机相比,随着蜗壳宽度的增加,风机的气动性能有所提高,风机的基频噪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高效点A声级降低了约3—5dB,而涡流噪声有所增大,但在常用的大流量和中流量工况范围内,风机的噪声特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