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热熔法制备黄体酮缓释栓剂,转篮法考察栓剂的体外溶出效果,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体酮的含量,筛选栓剂基质以及优化释放速度调节剂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以混合脂肪酸甘油酯作为栓剂基质制备的黄体酮缓释栓剂能保留50 h的完整形态;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硬脂酸3种释放速度调节剂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5%、0.5%、1%,其中,以1%的硬脂酸为释放速度调节剂制备的黄体酮缓释栓剂在48h时的药物溶出度为73.90%,其释药时间超过50 h,缓释效果优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有效阻止传统阿司匹林肛门栓剂所释放药物向上扩散,避免部分药物经门肝系统吸收,提高阿司匹林的生物利用度,研制了阿司匹林上下双层栓剂,并考察其上下两层基质性质不同时的制备工艺。方法用脂溶性基质混合脂肪酸甘油脂制备阿司匹林双层栓剂的下层含药层,用水溶性基质制备阿司匹林双层栓剂上层空白层。考察了空白层处方对空白层的融变时限、成栓性能与两层结合处牢固程度的影响。结果空白层处方为PEG4000(1.4 g),PEG1000(2.6 g),CMC-Na(1 g),Tween-80(0.5m L),胭脂红(适量),水(0.5 m L)。制备的双层栓融变时限合格、成栓性能良好、两层结合处牢固。结论所研制的双层栓的外观美观,工艺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
用分子筛/高聚物悬浮液挥发法和分子筛/高聚物热熔法制备了两种分子筛/高聚物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所制备电极修饰层的牢度和寿命,尤其是在反应条件下,修饰层的耐久性以及在修饰层中的分子物种的电响应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修饰层的牢度和寿命依赖于如下因素:修饰层中的高聚物种类、修饰层所使用的溶剂环境、修饰层中的分子筛粒子的大小、修饰层中分子筛与高聚物的比例、电解质溶液的温度以及电极与溶液间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4.
用分子筛/高聚物悬浮液挥发法和分子筛/高聚物热熔法制备了两种分子筛/高聚物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考察了所制备电极修饰层的牢度和寿命,尤其是在反应条件下,修饰层的久性以及在修饰层中的分子物中的电响应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修饰层的牢度和寿命依赖于如下因素:修饰层中的高聚物种类,修饰层所使用的溶剂环境、修饰层中的分子筛粒子的大小,修饰层中分子筛与高聚物的比例,电解质溶液的温度以及电极与溶液间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5.
金属基体表面热熔敷玻璃涂层耐蚀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斑点试验、点蚀试验、电化学测试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熔敷温度、保温时间和稀土添加量等工艺参数对热熔敷法制备的玻璃涂层耐蚀性的影响,探讨了添加稀土提高玻璃涂层耐蚀性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热熔敷法制备的玻璃涂层有较好的耐蚀性。随着熔敷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形成了一定量的晶相后会降低涂层的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熔敷温度为700℃、保温5min后能够得到耐蚀性良好的玻璃涂层。添加稀土提高了釉料的软化温度和熔融釉料的粘度,阻止了结晶形核和晶核长大,减少了晶相,同时提高了涂层的电极电位,使涂层耐蚀性显著提高。当稀土含量为2%时,涂层的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纳米钙钛矿LaMnO3+λ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柠檬酸络合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钙钛矿LaMnO3+λ。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透射电镜,比表面积测定对制备过程中的焙烧温度、pH值、柠檬酸用量、成胶温度及干燥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样品(pH0.5、La:Mn:柠檬酸=1:1:6,形成胶体的温度60℃,低温真空干燥后120℃干燥,焙烧温度650℃),能够有效地催化CO还原NO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温度、冲头速率、压边方式、压边力以及润滑条件下板料的变形状态及冲压力-冲压行程曲线的研究,考察不同成形条件对ZE10镁合金板料成形性能的影响.在成形过程中,采用加热元件与热电偶连接的方式对凹模与冲头进行温度控制;通过对弹簧压下量的控制分别施加固定压边力与渐变压边力.结果表明,当凹模温度为250-300℃、冲头温度为(60±5)℃、冲头速率为(20±5)mm/min时,采用浮动压边方式,压边力从2 kN逐渐增大到10 kN,并以80%气缸油 20%石墨作为润滑剂,ZE10镁合金板料具有较好的成形性能,其极限拉深比可达2.8.  相似文献   

8.
以直链淀粉为壁材,薄荷酮为芯材,将直链淀粉溶液和薄荷酮密封于容器内,采用高温热熔法制备直链淀粉-薄荷酮微胶囊。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验证直链淀粉与薄荷酮包合物的形成,用热重分析法(TGA)测定微胶囊的包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热熔法制备直链淀粉-薄荷酮微胶囊的方法包埋率高,微胶囊稳定性好且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熔法制备Ag-80(30)/F-51(70)/PES/DDS和Ag-80(30)/EE-51(70)/PES/DDS浇铸体,用UTM,TMA等研究了PES用量及混合环氧体系对浇铸体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抗湿性能的影响规律,用DMS和SEM研究了体系的相分离现象和试样的断裂面形貌,并用热熔预浸机组制备了该体系的预浸料。结果表明,混合环氧树脂中加入适量PES,固化产物的断裂伸长和断裂能提高,模量和玻璃化温度基本不变或下降较少,抗湿性能明显改善,该体系完全适用于高温型热熔预浸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斑点试验、点蚀试验、电化学测试及扫描电镜等方法 ,研究了熔敷温度、保温时间和稀土添加量等工艺参数对热熔敷法制备的玻璃涂层耐蚀性的影响 ,探讨了添加稀土提高玻璃涂层耐蚀性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热熔敷法制备的玻璃涂层有较好的耐蚀性。随着熔敷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 ,形成了一定量的晶相后会降低涂层的耐蚀性。试验结果表明 ,熔敷温度为 70 0℃、保温 5min后能够得到耐蚀性良好的玻璃涂层。添加稀土提高了釉料的软化温度和熔融釉料的粘度 ,阻止了结晶形核和晶核长大 ,减少了晶相 ,同时提高了涂层的电极电位 ,使涂层耐蚀性显著提高。当稀土含量为 2 %时 ,涂层的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Ni(phen)3]2[NiMo12P8O62H18]单晶材料,通过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影响因素,确定了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最佳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0.09g,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5min.表明[Ni(phen)3]2[NiMo12P8O62H18]单晶材料是一种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绿色、高效催化剂,可以为解决当前硫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所产生的低效、污染及高成本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绍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的工艺,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薄膜制备过程中影响制膜质量的加水方式、加水量、乙醇量、水解温度、烧结及提拉条件等主要工艺因素,最终获得制备纳米TiO2薄膜的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到用磷肥厂副产品氟硅酸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制备白炭黑最佳工艺,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反应温度、配料比、搅拌速度、加料方式等对产品白炭黑比表面积和吸油值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原料配比和加料方式是影响产品的主要因素,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原料配比6.2:1,搅拌速度200rpm,加料方式采用以氟硅酸为底液,NH4HCO3 30分钟滴加完。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白炭黑,比表面积大于235m^2/g,吸油值达到国标GB10517—89技术指标要求。平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最佳工艺条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14.
固体润滑剂在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正在迅速增加,特别是在极端环境(高温、高负载等)条件下工作的耐磨材料。目前,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中常使用的固体润滑剂主要有无机层状固体润滑剂、金属及其化合物、MAX金属陶瓷、有机物固体润滑剂、碳纳米材料固体润滑剂、多元复合固体润滑剂等,其种类很多,且各自有其适用的环境和基体。根据基体材料以及工况环境选择相匹配的固体润滑剂,可以保证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减摩耐磨效果。针对上述内容,本文综述了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采用的固体润滑剂种类、基本性质、优缺点、润滑机理,总结了固体润滑剂的适用温度及其在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情况,并对金属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固体润滑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TiO2的微波辐射Sol-Gel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微波辐射Sol-Gel法在石英砂表面制备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考察不同加热方式。微波功率以及微波加热温度对溶胶质量的影响,微波加热反应制备的溶胶粒子平均粒径小于常规加热反应制备得到的溶胶粒子,微波加热反应适宜条件是微波功率600W,反应温度为90℃、以苯酚为光催化降解研究对象,考察了两种方式制备的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辐射Sol-Gel法制备的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光催化性能也优于常规Sol-Gel法制备的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16.
从光波导的基本理论出发,研究了各向异性晶体光波导的导模理论,给出了阶跃形折射率分布波导的TE和TM模式的场分布表达式和模式色散方程,讨论了其截止特性和单模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渐变折射率分布平面波导的导模理论,得到了普遍的模式色散方程。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Rb:KTP波导,分析了其截止特性及扩散特性,给出了制备KTP单模波导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Pt/GAC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冷凝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H2PtCl6·6H2O为前驱体,颗粒活性炭为载体,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制备Pt/GAC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氧化冷凝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活性组分Pt负载量为1.5%、焙烧温度为350 ℃、NaOH与Pt的物质的量的比为6∶ 1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40 ℃和常压条件下,催化剂投加量为13.33 g/L和反应时间为2 h,冷凝废水中85%以上的乙醇被氧化,而且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冷凝废水中80%以上的乙醇可被氧化,其催化活性仍然达到80%以上.该种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粒径约为5~15 nm,活性组分Pt以Pt0的形式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8.
超薄聚六氟丙烯表面滴状冷凝的传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技术制备了铜基聚六氟丙烯薄膜,并实现了水蒸汽的滴状冷凝。冷凝传热系数是相应膜状冷凝传热系数的13~26倍,冷凝寿命为800h。等离子体聚合工艺条件、基底金属发生腐蚀、聚合薄膜老化是影响滴状冷凝传热及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条件下,采用球磨混料、机械压模成型以及真空粉末冶金法制备钛基复合材料。通过测量不同组分和烧结温度条件下试样的弯曲强度和硬度,以及观察其微观组织,结果发现:钛基复合材料的组分对其三点弯曲强度影响较大,三点弯曲强度167.4~602.9MPa,Ti/15W的三点弯曲强度达到602.9MPa;烧结温度对其硬度影响相对较大,洛氏硬度(HRC)31.4~63.8,Ti-3.5Mo-3.4Fe-1.1AI/12TiB的洛氏硬度达到63.8。  相似文献   

20.
共沉淀法制备Mg-PSZ粉末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氯离子检验、激光粒度分析、XRD等手段对共沉淀法制备Mg—PSZ粉末工艺中洗涤条件、煅烧温度及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实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稀氨水洗涤,洗涤次数越多,制得粉末的粒度越细小:煅烧可以基本除去残留的氯离子;球磨工艺可以明显去除前工序引起的团聚。获得最佳粒度的工艺参数是:煅烧温度800℃,保温时间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