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以甲基磷酸二甲庚脂(P350)为固定相,硅烷化硅胶为载体,0.5mol/L.HCI—0.1mol/LNaSCN溶液为流动相,采用0.1mol/LHCI—0.6mol/LNaSCN作洗脱液的萃取色谱法分离微量银的方法。研究了分离测试条件和干扰等。并对岩石矿物中的微量银进行了分离测定,获得良好结果。回收率达(97—105)%。  相似文献   

2.
聚苯乙烯载体亲和层析纯化尿激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苯乙烯经磺化后连接手臂6-氨基己酸,然后偶联配基对氨基苯甲脒,制成亲水性的亲和载体。载体的最适配基密度为每克湿载体32μmol,最适吸附条件为pH7.5、0.05mol/L磷酸缓冲液(含NaCl0.5mol/L)。在pH4.0、0.1mol/L醋酸缓冲溶液(含NaCl0.5mol/L)中,采用0~1mol/L NaSCN梯度洗脱,可将比活8.33μmol·S-1·mg-1的粗酶纯化50倍,收率大于53%。  相似文献   

3.
镍钨合金电沉积及其析氢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以钛或铁为基体的Ni-W合金电镀,阴极极化曲线表明,以Ti为基体的Ni-W合金镀层为阴极,电解300g/LNaCl(25℃),3.0A/dm^2能降低析氢过电势420mV,电解1mol/L MnSO4+0.5mol/LH2SO4能降低810mV,说明Ni-W镀层是析氢的优良电催化阴极。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有硫氰酸盐存在下用MIBK(甲基异丁基酮)萃取Pd(Ⅱ),在0.5-4.0mol/L HCl介质中,有1000倍SCNˉ存在下,Pd(Ⅱ)被定量萃取,有机相:水相可达1:5,萃取容量达1.2g/L。通过对各级配合物分布的计算,表明此对Pd(Ⅱ)以Pd(SCN)4^2-形式存在,初步认为是Pd(SCN)4^2-与质子化的MIBK形成Yang(Oxonlum salt)盐而被萃取。  相似文献   

5.
钕离子对镍电沉积层择优取向及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0mol/LNiSO4,0.5mol/LH3BO3,1.1×10-3mol/LNdCl3体系,在宽电位范围内,控制电位沉积可得到高择优取向镍沉积层,控制电位为-1.25V,沉积90min,得到高择优取向(220)镍沉积层,对该镍沉积层的织构度采用X射线衍射进行测定,其织构度TC220为94%,测定了高择优取向(220)镍沉积层在1mol/LNaOH溶液中的析氢电催化性能,与多晶镍电极相比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使析氢过电位降低,交换电流密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抗坏血酸增强钙黄绿素-CU(Ⅱ)-NH4SCN体系荧光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抗坏血酸的浓度在1.0×10-6~8.0×10-6mol/L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6mol/L.方法已用于测定蔬菜样品中的微量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有硫氰酸盐存在下用MIBK(甲基异丁基酮)萃取Pd(Ⅱ);在0.5~4.0mol/LHCl介质中,有1000倍SCN ̄-存在下,Pd(Ⅱ)被定量萃取,有机相:水相可达1:5.萃取容量达1.2g/L,通过对各级配合物分布的计算,表明此时Pd(Ⅱ)以Pd(SCN)_4形式存在,初步认为是Pd(scN)_4与质子化的M18K形成盐而被萃取。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以1.0mol/LHBr溶液为流动相,以硅烷化硅胶负载的甲基膦酸二甲庚脂(P350)作固定相,萃取色谱法使微量铟、铊和金与大量共存杂质元素分离,富集在色谱柱上的铟、铊和金分别用水、1.5mol/LNaAc和1%Na2SO3溶液洗脱进行连续分离与测定。经实际样品的试用考核,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硫氰酸盐序在下Rh(Ⅲ)的萃取。Rh(Ⅲ)在0.5~1mol/LHCl介质中与1000倍以上的硫氰酸盐于沸水浴中加热60min即叮形成硫氰酸铑(Ⅲ)配合物。此配合物可在较宽酸度范围(0.5~4mol/LHCl)内被MIBK(甲基异丁基酮)定量萃取.相比可达1:4.通过吸收光谱实验证实有硫氰酸铑[Rh(SCN)_xCl_(6-x)] ̄(3-)(x>3)配合物生成,与质子化的MIBK生成盐而被萃取。  相似文献   

10.
在pH2.1的硫酸-2.96×10-6mol/L桑色素-0.172mol/L氯酸钾底液中,钼在-0.43V(SCE)有一灵敏的极谱催化波,可用于测定微量钼.线性范围1.04×10-9~2.50×10-8mol/L,检出限1.88×10-10mol/L. 极谱催化波法直接应用于三氧化钨光谱标样中微量相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4-(8-氨基喹啉-5-偶氮)-苯横酸钠(SAOABS)的极谱行为。在0.02ml/LNH_3·H_2O-0.36mol/LNH_4Cl的缓冲溶液中,SAQABS产生两个明晰的阴极化极谱波,其二次导数波的峰电位分别为-0.52V和-1.30V(Vs.SCE)。用SAQABS的第一个波作为定量分析的基础,其线性范围为1.0×10 ̄(-6)~8.0×10 ̄(-5)mol/L。氧不干扰SAQABS的测定。还研究了SAQABS的电极过程及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用锌试剂显色在pH5.0~9.5条件下,铜(Ⅱ)与锌试剂生成绿色配合物与717型强碱性阴树脂交换吸附,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λmax为640um,铜(Ⅱ)在0~0.5mg/l范围符合Beer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2.16×105l·mol-1·cm-1,比水相(ε=1.9×104l·mol-1·cm-1)提高11倍.用此法测定天然水中铜(Ⅱ)和钢样中微量铜(Ⅱ)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硫氰酸盐存在下Rh(Ⅲ)的萃取,Rh(Ⅲ)在0.5-1mol/LHC介质中与1000倍以上的硫氰酸盐于沸水浴中加热60min即可形成硫氰酸铑(Ⅲ)配合物。此配合物可在较宽酸度范围(0.5-4mol/LHCL)内被MIBK(甲基异丁基酮)定量萃取。相比可达1:4。通过吸收光谱实验证实有硫氰酸铑[Rh(SCN)xCl6-x]^3-(x>3)配合物生成,与质子化的MIBK生成盐而被萃取  相似文献   

14.
在1mol·L-1Al(ClO4)3溶液中,用微分极化电阻测量技术和交流阻抗法研究阴离子SH-和SCN-对溴化丁基三甲基 (BTMPB)对铝的缓蚀作用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H-和SCN-能显著提高BTMPB对铝的缓蚀效率,两者和BTMPB对铝的缓蚀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高氯酸铝溶液中BTMPB在铝/溶液界面上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且为物理吸附,但是当在1mol·L-1高氯酸铝溶液中加入1×10-4mol·L-1的SH-或SCN-时,BTMPB在铝/溶液界面上的吸附为化学吸附,且服从修正的Bockris-Swinkels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银丝汞膜电极为工作电极,在0.10mol/LNaOH溶液中经100℃水浴加热20min后,用线性扫描伏安仪制作CEx的阴极还原曲线,其峰电位-0.75V(VSAg/AgCl),浓度在2.0×10-7~2.10×10-6molL-1;2.0×10-6~2.0×10-5molL-1范围内,峰高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i(格)=1.286×106c-0.1504(r=0.9958,c:2.0×10-5~2.0×10-6mol/L);i(格)=1.23×106+0.7870(r:0.9973,c=2.0×10-6~2.0×10-7molL-1).方法应用于胶囊中CEx的含量测定并与药典法相比,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利用循环伏安等方法对其降解产物电化学行为进行初探,该体系属于准可逆吸附体系.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Cr2O7^2—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在0.1mol/LCr2(SO4)3+1mol/LNa2SO4溶液中Pt和PbO2电极上Cr2O7^2-阳极形成和O2析出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95V下,Pt电极上O2和Cr2O7^2-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7.4kj/mol和61.3kj/mol;PbO2电极上O2和Cr2O7^2-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0.2kj/mol和46.2kj/mol。温度对于Cr2O7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从菠 菜叶中提取、分离叶绿素a,b,在0.1mol/LNaClO4(含0.3%丙酮)水溶液中用单扫示波伏安法测定了含量,可与吸收光谱法的数值相比较。叶绿素分子结构复杂,从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求出表面吸附反应速度常数k^0和参考水溶性金属卟啉及支镁叶绿素的电还原行为,认为在0.1mol/LaClO4中,叶绿素的一个单扫示波还原峰是由环上不可逆还原和环V上>C=0基的可逆或准可  相似文献   

18.
锌试剂显色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I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锌试剂显色在pH5.0 ̄9.5条件下,铜(Ⅱ)与锌试剂生成绿色配合物与717型强碱性阴树脂交换吸附,进行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λmax为640nm,铜(Ⅱ)在0 ̄0.5mg/l范围符合Beer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2.16×10^-5l·mol^-1·cm^-1,比水相(ε=1.9×10^4l·mol^-1·cm^-1)提高11倍。用此法测定天然水中铜(Ⅱ)和钢样中微量铜(Ⅱ)得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133Cs,23Na NMR方法测定了 DMF体系中不同 CsI、 NaBr浓度下的化学位移;推算它们的缔合常数Kip分别为7.8(mol/l)-1与2(mol/l)-1。又测定不同浓度DBC时 CSI的化学位移;推测该体系可能形成 CS+(DBC)2夹心络合物,且估算络合平衡常数 K为 4.2×104(mol/l)-2。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慢应变速率实验技术研究了304不锈钢焊接接头在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行为。结果发现:该体系发生应力腐蚀存在一个界限温度,NaCl浓度低于1.0mol/L时,界限温度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下降;NaCl浓度高于1.0mol/L时,SCC的界限温度在很宽NaCl浓度范围内变化不大。并给出了该体系发生SCC的T°(C)-[Cl-]-SCC图。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发生在焊缝区,应力腐蚀裂纹是沿着奥氏体枝晶间的δ-铁素体扩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