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PH3.0的味精厂废液利于产朊假丝酵母积累胞内蛋白,胞周间蛋白,也利于热带假丝酵母积累间蛋白,PH3.5时热带假丝酵包内蛋白最高;在味精厂废液中补充1%(NH4)2SO4可促进产朊酵母产生胞内蛋白,而5%蛋白胨有助于胞周间蛋白的产生,1%(NMH4)2SO4,1%蛋白胨可促进热带假丝酵母产生胞内蛋白,对胞周间蛋白的产生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定条件下,用含不同浓度CuSO4培养基培养产朊假丝酵母。实验结果,当CuSO4浓度高达10mnol/L时,菌体生长被完全抑制,产朊假丝酵母对铜离子有很强耐受力。菌体对铜离子吸附实验表明,随铜离子浓度增大,菌体对银离子吸附增强,说明菌体对铜离子的抗性与其吸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选用产朊假丝酵母菌进行固体发酵,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接种量、料液比、发酵时间)确定产朊假丝酵母菌的最适宜生长条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包括麸皮、玉米粉)为底料,加入0.5%硫酸铵,0.05%磷酸二氢钾,不加硫酸镁,6%葡萄糖,加入适量蒸馏水(料液比为1∶1),接入12%产朊假丝酵母菌液,30℃培养36 h的条件下,产朊假丝酵母固体发酵培养基能得到较高的生物量。在该环境下产朊假丝酵母能够以最佳的生长状态生长。  相似文献   

4.
化学沉积Ni-Cu-P合金及晶化处理对镀层结构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弱碱性化学镀溶液中化学沉积Ni-Cu-P合金,并用差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晶化处理对镀层结构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CuSO4.5H2O浓度对合金组成有显著影响。在化学沉积过程中,Cu的优先析出使镀层中Cu/Ni摩尔比远远高于镀液中Cu^2+/N^2+摩尔比。镀液中SuSO4.5H2O浓度低时,沉积速度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但CuSO4.5H2O浓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带假丝酵母提高酶解马铃薯汁的蛋白质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汁用糖化酶水解,接种热带假丝酵母,在摇床中30℃,120r/min培养3d.分别用(NH4)2SO4或柠檬酸铵为氮源,用Na2HPO4-KH2PO4缓冲液和CaCO3为pH值稳定物质时,测定发酵基质中蛋白质的增加量.结果表明,以(NH4)2SO4为氮源,用Na2HPO4-KH2PO4缓冲液(0.02mol/L,pH6.8)和CaCO3(0.3%)为pH稳定物质时,发酵基质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值最大,以干重计,蛋白质含量从10.4%增加到39.6%.  相似文献   

6.
以CuO为主要活性组分同时脱硫脱硝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同时脱硫脱硝的要求,对以CuO为主要活性组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和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获得浸清液浓度、浸渍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最佳制备条件,以及SO2和NOx脱除率达90%以上的反应温度、空间速度、CuSO4/CuO摩尔比和Cu/S比等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人Cu,Zn-SOD在酵母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醇酵母(Pichia pastoris)是一种理想的真核蛋白高水平表达系统。将人Cu,Zn-SOD基因克隆到酵母整合型质粒载体pPIC3.5K,经转化his4缺陷型酵母GS115,用MD培养基及PCR方法筛选阳性转化子,并用含G418的YPD培养基筛选多拷贝转化子,经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杂交结果证实了表达产物为重组的人Cu,Zn-SOD,经计算机扫描分析,表达量占酵母可溶性  相似文献   

8.
硫酸铜和酸碱度对河蚌血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肖度的CuSO4和不同梯度的酸碱下对椭圆背角无齿蚌进行了杀菌能力检测的NBT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CuSO4和弱酸性水体可刺激河蚌的免疫系统,使血细胞吞噬杀菌能力增强,而较高浓度的CuSO4和较低PH值的水体则会对蚌的免疫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氯化铜对滇紫草细胞色素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紫草细胞于M-9培养液中悬浮培养以形成紫草色素。当M-9培养液中CuSO4·5H20由相同浓度的CuCl2·2H2O取代后,色素产量比对照提高了58.7%,CuCl2·2H2O的最适浓度为30μmol/L。滇紫草细胞的继代培养基B—5中的CuSO4·5H2O取代后,培养所得的细胞接种于M-9培养液中,色素产量比对照提高了32.08%,CuCl2·2H2O的最适浓度为0.6μmol/L.CuCl2·2H2O对细胞生长无不良影响。M—9培养液中,铜于色素形成的初期,可快速吸附于细胞上,这一现象为CuCl2·2H2O促进紫草色素合成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常压和270℃时甲醇催化脱氢制取甲酸甲酯反应中Cu-ZrO2/Si4和Cu-ZrO/SiO4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并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ZrO/SiO4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优于Cu-ZrO/SiO2催化剂.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零价铜是催化活性中心.差热分析表明,ZrO2的加入缓和了Cu(NO3)2的热分解过程.程序升温还原实验表明,加入ZrO2后,降低了CuO的还原温度.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解释了ZrO2的助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产朊假丝酵母CU-6的枇杷酒降酸工艺,应用中心组合Box-Benhnken实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产朊假丝酵母CU-6降酸最佳工艺参数SO2质量浓度为50mg·L-1,酒精度为7.8%,残糖质量浓度为4.3g·L-1,在苹果酸质量浓度为4.5g·L-1,接种量为1.5%,发酵温度为24℃,发酵周期为5d的条件下,枇杷酒的理论降酸量可达到1.82g·L-1.采用优化后的工艺枇杷酒的降酸量达到(1.80±0.02)g·L-1.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Cu-Ce/SiO2催化剂对CO和CH4的氧化反应活性,助剂CeO2对催化剂CuO/SiO2的CO氧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CH4氧化作用不明显,适量的CeO2还能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并初步探讨了CeO2的助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产朊假丝酵母细胞和细胞壁对铜离子吸附能力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比较产朊假丝酵母细胞与分离纯化的细胞壁对铜离子吸附能力差异,探讨了细胞壁在酵母吸 重金属离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细胞壁吸附的铜郭量通常是细胞吸附量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豆凝乳酶产生菌的筛选及诱变育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104份土样中分离到一株产豆凝乳酶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酶活力0.3u/ml。经UV-DES诱变及培养基调整后,酶活可达1.6u/ml以上,其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麦麸2.5%,(NH4)2SO4 0.5%(NH4)2HPO4 0.5%,CaCl2 0.05%。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阶跃电位法研究铜微电极在HCl和H2SO4溶液中的点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在HCl和H2SO4溶液中腐蚀机理不同。Cl^-对Cu氧化膜具有破坏作用。Cu在0.1mol/L H2SO4溶液中的I-t曲线的初始部分呈性关系,为动力学控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XRD,TPR,TPD-MS,TPSR-MS和IR技术,研究了负载于SiO_2担体上的Ni,Cu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所引起的CO加氢反应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双金属Ni和Cu之间可以很好地形成合金,Cu的4s电子迁入Ni的3d轨道的电子效应,使双金属催化剂对H_2和CO的吸附能力有别于单金属Ni,Cu催化剂;CO加氢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生成烃类,在Cu中心上通过HCO_(a)活性中间物生成醇类,Ni和Cu的合金化则有利于C_2以上的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枯草芽孢杆菌与产朊假丝酵母单菌种和混合菌发酵豆粕,对不同发酵时间段的豆粕进行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测定数据表明,混合菌种发酵最佳培养时期为60~72,h;淀粉酶活力的测定数据表明,混合菌种发酵最佳培养期为24,h。综合数据得出结论:枯草肠杆菌与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发酵豆粕能够大幅度提高降解抗营养因子的速率,其混合发酵的最佳时间为60~72,h。  相似文献   

18.
产朊假丝酵母种子液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产朊假丝酵母的培养基组成(麦汁、酵母浸出粉、尿素、无机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麦汁浓度6.5°Bé,酵母浸出粉0.08%,尿素0.12%,K2HPO40.06%,CaCl20.025%为最佳培养基组成,在此条件下,酵母细胞数可达3.2×108.mL-1.  相似文献   

19.
用Cy2BuSnO2C-C6H4-x,Cy2MeSnO2C-C6H4-x,CyBu2SnO2C-C6H4-x(x=H,p-CH3,p-CH3O,p-NO2,p-F,p-Cl,p-I,p-OH,p-NH,m-NO2,m-CH3O)3个系列共18种取代苯甲酸配位的有机锡络合物在13种有机溶剂(环己烷、正庚烷、四氯化碳、苯、甲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四氢呋喃、对二氧六环、乙腈)中的羰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水稻幼苗S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水稻幼苗的均含有6种SOD同工酶,其中5种为Cu.Zn-SOD,一种为Mn-SOD,未发现Fe-SOD.Cu.Zn-SOD活性占SOD总活性的90%左右,Mn-SOD占10%左右,品种间同酶类型,酶活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