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联想理论促进大学生英语词汇提取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荣 《科技信息》2008,(3):249-249
产出性词汇是指学习者能正确发音,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的词汇。作者设计把作文中的词标、词类、词汇多样性、词汇密度、词汇复杂性作为检验词汇产出的指标。本文应用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探寻运用联想理论的前后,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词汇产出的不同情况。  相似文献   

2.
有关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研究多以“投入量假设”为理论基础来探讨影响词汇附带习得效果的诸多因素.随着大学英语“以输出为驱动,以输入为基础”教学改革方向的确定,如何通过语言输入和输出促进词汇附带习得成为学界关注的议题.本文分析并讨论语言输入和输出假设与词汇附带习得理论的关系,据此论述这两个理论对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的重要启示,最后对于如何在词汇附带习得中优化输入,以输出为驱动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顾光惠 《科技信息》2007,(23):260-260
口头作文,这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口头作文对学生的思维有一个迅速而敏捷的特殊要求。口头作文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针对某一  相似文献   

4.
批改作文的方式按实施者划分,可分为四种:教师批改、学生自改、同学互改、集体批改。但它们有利有弊,效果都不令人满意。目前国外盛行一种批改方法:讨论会(Conferencing),它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口头明了的反馈”(Oral Explicit Feedback),与书面的反馈相比,更人性化,形象化进而使人印象深刻。实证研究证明:通过在作文批改中运用口头明了的反馈,实验组的语法错误的更正率比对照组的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批改激励艺术,先后从“激励”的。理学本义及其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转义进行论述。并着重对文字批改的书面激励及语言的口头激励的不同程序,在实践的可操作性层面上展开。文章指出,激励艺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显然是有利于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的。  相似文献   

6.
一、写作文的基本步骤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书面表达已不再限定内容要点,而是给考生留有适当施展才华的机会,逐渐向半开放作文靠拢。2008年江苏省高考书面表达最大的变化为词数的变化,由2007年的120词增加到了150词。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提示与要求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在一定的语境中准确使用英语语法和词汇,并且使用—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英语高考中的书面表达是学生综合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具体体现,并且思想情感的流露也主要是靠写来实现的。虽然我们平时在进行写作训练时注意到了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但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中仍然存在着大量不该有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阶段的语体习得指语用主体从出生(0岁)到上小学(6、7岁)期间语体因素的习得,包括0-3岁和3-6、7岁两个下位阶段。3-6、7岁,学前儿童身体交际的使用频率开始低于口头交际,但身体交际对口头交际的发展具有互补性意义。调查表明,学前儿童的语体习得,具有明显的言语与象征性游戏合一的共体性特征。考察学前儿童语体因素的习得情况,不能忽略语音、词汇、句式等语言材料因素之外的言语与象征性游戏合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词汇深度知识因体现学习者词汇知识的质量并关系到二语学习的成败,能够反映二语学习的本质而成为近来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通过对48名学生作文中词汇深度知识习得的调查及分析,可看出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深度知识习得不容乐观,在语法方面及语义的使用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习得词汇时应对教学作一些调整,例如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词汇深度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选用合适的工具书,指导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还可以将写作教学与精读、泛读课教学结合起来,因为精读、泛读课教学从篇章结构到词汇的运用对学生词汇深度的知识习得和语言产出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简要叙述了当前对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探讨了语言习得中词汇习得的顺序问题。认为在词汇习得顺序方面,第一语言的词汇习得顺序与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顺序有所不同;在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顺序方面,习得者习得词汇的顺序因开始习得时的年龄不同也有所不同,此项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语言习得领域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言的产出一直是中国学习者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影响学习者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出性词汇量的“贫乏”。因此,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词汇表达一直是外语教学关注的问题。文章根据相关理论,提出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模式促进学习者产出性词汇习得的设想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直接词汇教学活动比起来,任务型学习活动更能促进学习者产出性词汇的习得,这一结论对英语词汇的教与学及解决学习者语言产出难问题具有实践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词汇笔记本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作用。被试系某高职院校三个班120名中等偏下英语水平大学生,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两个班为对照组,三个班教学内容完全一样,对实验组使用了为期8周的词汇笔记本方案。接受性和可控产出性词汇测试表明:实验组对目标词的学习效果显著地好于两个对照组。在自由写作中实验组也更倾向于使用目标词。不过,从回溯访谈的结果来看,词汇笔记本虽然是一种二语课堂词汇学习的有效工具,但对学习者自主并未产生积极的作用。本研究为二语词汇习得中笔记本的使用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新题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取消了对词汇的直接考查,这使得很多学生对平时的词汇学习感到无所适从,从分析新题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词汇测试的要求入手,探讨词汇教学与新题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联系与意义,得出在新要求下,教师更应该采取合理的词汇教学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单词,适应新题型。  相似文献   

13.
于雪桐  李红 《科技资讯》2013,(9):186-186,188
基于时北京工业大学耿舟学院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本文以“屡次加工理论”为导向,提出了“循序递进式词汇教学模式”。此模式的探究与实最旨在缓和大学英语四衄词汇教学目标与学生记忆词汇困难以及词汇学习策略运用不足的矛盾,熏终提高学生词汇水平,提高学习者对于词汇的记忆和认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处处"和"到处"是一组容易被混淆使用的统括性范围副词,从句法和语义表现上看,它们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处处"的义项更多,句法功能也更丰富,"到处"使用的频率远远高于"处处",是"处处"的三倍之多。这与两个词对语体的选择有关,"处处"多用于书面语体,"到处"则广泛应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体,同时也与两个词在历时层面发生的演化和分工有关。  相似文献   

15.
日语精读课程初期阶段的教学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语专业学生在学完基础日语这后于第三学期开始学习“日语精读”。在这一阶段,不但要对学生已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要注重文化背景的辅垫,并使学生掌握书面语与口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LOB语料库和BNC语料库的一部分为基础,对英国标准书面语在20 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的词汇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发现英语新词的特点及规律,以期对英语词汇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80年代中期和90 年代中期科学技术类词汇在整个新词中占优势。通过对构词法的进一步研究发现:80年代中期和90 年代中期的新词更倾向于使用复合法及首字母拼缀词。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词汇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词汇习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用问卷调查了72名在老师指导下使用词汇笔记将近半年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结果发现词汇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在听说读写和词典使用方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试对教师指导下英语专业学生词汇习得策略进行了探讨,即教授词根、词缀知识,通过隐喻教授词汇及正确使用英文字典等,以使学生的词汇习得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9.
词汇深度知识能够体现学习者词汇知识的质量并关系到二语学习的成败,能够反映二语学习的本质。通过对48名学生英语作文中词汇深度知识习得的调查及分析,发现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词汇深度知识习得效果不容乐观,在语法及语义的使用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习得词汇时应对教学做出调整,提醒学生注意词汇深度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选用合适的工具书,指导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把写作教学与精读、泛读课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词汇深度知识习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Learning new words in English is one of the greatest obstacles for Guangzhou's civil servants.This essay is to introduce some approaches of 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such as syllable division and oral English teaching,which helps the students to rush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learning English vocabul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