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含"龙"的词语为对象展开语义考察,探寻中华民族龙文化和民族性格的深层动因。论文认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核心是基于对"龙"(大自然)强大威力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龙"由敬畏到敬爱的情感。这种情感释放出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重要特点——多畏惧,善忍耐。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阶段的语体习得指语用主体从出生(0岁)到上小学(6、7岁)期间语体因素的习得,包括0-3岁和3-6、7岁两个下位阶段。3-6、7岁,学前儿童身体交际的使用频率开始低于口头交际,但身体交际对口头交际的发展具有互补性意义。调查表明,学前儿童的语体习得,具有明显的言语与象征性游戏合一的共体性特征。考察学前儿童语体因素的习得情况,不能忽略语音、词汇、句式等语言材料因素之外的言语与象征性游戏合一现象。  相似文献   
3.
以绰号为切入点对武汉作家池莉的小说进行语用考察。认为池莉小说绰号具有深层动因,语音上具有浓郁的武汉方言色彩、音节结构以三音节和双音节为主、出现语流音变现象;语法上,多用派生构词法,以偏正结构为主;语义上,通过引申或比喻,绰号的意义更加丰满,从而凸显人物特征,制造幽默、讽刺效果;语用上,体现经济原则、得体原则、背言式原则,标志人物特征、身份。从语用学角度对池莉小说的绰号现象进行思考,对武汉作家作品语体的深入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境对言语接收的语义制约①潘世松语义具有多义特征。词有其多义性,称为多义词;句子也有多义性,称为多义句。具体言语环境里,言语接收者对一个多义词或多义句意义的获取是单义的。因为语境对语义的言语接收具有制约作用。也就是说,特定语境框定言语接收者对多义的理...  相似文献   
5.
地理环境与民俗修辞①潘世松以具体空间为生活背景的社会群体,或依山而居、或随季而徙、或临水而住、或因土而垒,繁华之处、荒芜之所、炎热之地、冰雪之域都是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生存环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随着文明的出现和文化的沉积,一定环境里的民俗事象,会打上...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等小说的武汉方言部分基本词、詈辞为例,考察池莉小说词语的汉味特征。作为武汉作家,池莉对武汉方言是熟悉的。要描写武汉草根阶层话语的原生态,池莉不得不在小说中高频率运用方言词语。于是,池莉小说的武汉方言词汇,为研究武汉方言、武汉地方文化保留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池莉小说的武汉方言词语的高频率运用除了具有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学价值,更有其生态语言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称谓语语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以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1517个称谓语(手工统计)为对象展开语用考察。论文认为,称谓语是对被称谓人身份的一种认可,包括一般称谓、从儿称谓、亲属称谓语泛化等。称谓语的使用受汉语文化积淀、复杂社会关系、交际双方心理距离、交际时空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制约,反映出农耕认知模式、历史文化传统、人际交往心理等深层动因。考察小说《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称谓语运用,对丰富称谓语理论和指导人际交往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词语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体具有习得性,这种习得性又具有渐进性、阶段性和终身性。大学阶段语用主体口头语的共体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词语上,具体体现在小团体专用或创造词语、专业术语通用化、异语(多数是汉语和英语)混合运用、借用方言词语、对旧有词语作新的解释、创造新词语、词语包含了多种修辞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